分享

How to do inquiry? 怎样进行探究 (2)

 高观点笃者 2024-02-2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都知道,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问题从哪里来呢? 我的总结如下: 问题来源于观察感知,测量,学习),记录和交流,还有思考这三个方面。其中,观察代表了对外界信息的接收过程,而思考代表了对外界信息的加工过程,记录和交流代表了对信息的记录,双向传播和世代传承。这里面,思考是最底层,最重要的素养能力,贯穿观察和交流过程之中。所谓科学的探究,必须要有科学的思考。

要说明一下,本文使用的很多名词概念不是严格的认知心理学概念,是为了让更多普通老师,家长和学生也能理解的大众概念。准确的概念定义还请大家自行搜索。本文中这些概念的含义以我下面的解释为准。不恰当,甚至是误用的情况请包涵。欢迎加我微信DrFengsdu,深入交流。

既然探究是为了了解世界,那么对世界的观察(observing)就是第一步。一个生命呱呱落地,甚至在娘胎里面,就已经开始了对外界信号的接收,就已经开始了对外界的了解,并据此做出反应,进行交流。 

图片

这里说的观察(observing)首先包括了狭义的感知即人类利用自身的各种感官(sensory organs),直接接受外界的各种感觉(sensation)信息和刺激(包括视听触嗅味等等)。一般我们先“看”,因为视觉信息占我们能接收信息的大多数,很多研究说大约70-80%。其次是“听”,然后是通过触觉,嗅觉, 味觉等等来获得信息。

其次, 我说的观察也包括了利用各种工具仪器来间接地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察和测量(measuring),获得一些超越人类感知的信息,而且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量化。工具(tool),简单的如显微镜,复杂的如探引力波的LIGO系统,能够拓展人的感知,更客观准确地观察世界。工具还能加强人的能力,完成人力不能及的任务。 恩格斯说过,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都是人类对世界的直接认识。更进一步,我说的观察也包括学习(learning)这种间接获得知识的过程,希望能更全面地反应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获得知识能力的方式,但是只有人类能够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其他方式将知识记录保留下来,然后通过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宝贵遗产,从而使人成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物种。“隆中对”里,诸葛亮未出茅庐就能三分天下;凡尔纳笔下的福克先生能够80天环游世界,都是“学习”的巨大功劳。

一说到观察,就会想起一些画面:老师大声说,“给我好好看看”,或者“一定要认真、仔细地观察”。而学生们则是一脸懵逼,“观察什么?”,怎么叫“仔细,认真观察?”   我认为,能像下面这样,“观察”到事物的这些静态和动态的性质,特点, 就初步达到了的观察的目标了。

图片

图片

通过观察(感知,测量和学习),获得了外部世界的信息,对世界建立了认识,这是做探究的第一步的开始。观察既是人类获得信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人类发现问题的根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直接的、间接的信息,就是最根本的“米”。

只有“米”当然不够。不思考,不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人类也无法形成对世界的认知(cognition),或者认识(understanding)或者知识(knowledge) 。这种认识,或者知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神经学机制尚不清楚,有很多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对此进行解释。最流行的解释是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即大脑通过建构(construction)把信息进行加工,形成模式(pattern)来完成对世界的认知。这种建构,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过程。

长话短说,我这里就简单将这些认知过程归纳为“思考(thinking)”。 具体内容我们下次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