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饮具,鸡首壶的历史渊源及应用

 文锦汇 2024-02-29 发布于河南
在中国陶瓷史上,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中,鸡首壶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类型,其诞生与演变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与改造能力,也代表了艺术创作的进程。

一、鸡首壶的起源、用途及制作技术

鸡首壶,又称鸡头壶或天鸡壶,晋时期亦称为“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青瓷鸡首壶底部刻有“罂主姓黄名齐之”七字,表明晋代此类器物被称作“罂”,其特征为小口大腹,主要用于盛酒。鸡首壶基于盘口壶设计改进,因以鸡头作为出水口而得名。学术研究表明,鸡首壶起源于三国末至西晋期间,通过在盘口壶一侧添加鸡首造型而成。该器物流行于魏晋南北朝至隋代,隋后逐渐式微,至唐初被执壶替代,退出历史舞台。鸡首壶的设计特点是在盘口壶肩部两侧增设鸡头和把手,并辅以装饰,形态和样式经历了多次演变。

图片

关于鸡首壶的用途,学术界存在多种观点,包括酒器、茶具、贮盛器、宗教仪器和明器等说法。根据江浙和苏南等地区的考古发掘,早期鸡首壶多为实心无口,主要功能应为明器。自东晋时期起,鸡首壶的鸡首流变为空心有口,具备壶之流的功能,因此作为实用器具的可能性较大,主要用于茶具和酒器。

鸡首壶的制作技术主要包括拉坯、模制、手捏和刻画等工艺。壶体采用拉坯成形,鸡首和双系的造型多采用模制,即在模具中翻制成形,然后粘贴在鸡首壶的肩部。壶表面的弦纹、网格纹等纹饰则多采用刻画工艺,不同纹饰的制作方法各异。

图片

二、鸡首壶的历史发展概述

鸡首壶起源于三国末期至西晋时期,最初由越窑和瓯窑创烧,并逐渐被其他瓷窑仿制。最早的实例可追溯至西晋,例如浙江天子岗出土的无柄鸡首壶。鸡首壶在两晋至隋代广为流行,展现了那一时代的风格特征和艺术价值。

西晋时期,青瓷技艺已达到成熟阶段。鸡首壶多用于装饰而非实用,这些出土的鸡首壶通常具有小盘口、束颈、圆腹,肩腹部装饰有弦纹或网格纹,平底内凹,底部无釉且留有四处垫烧痕。

图片

然而,也有例外,如1995年在浙江余姚市出土的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首壶。这一时期的鸡首壶主要出土于江浙地区,数量有限。

东晋时期,青瓷鸡首壶在审美和实用性上均得到成熟发展。例如东晋褐色点彩鸡首壶。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族门阀们对鸡首壶进行了大幅度改良。

进入南朝时期,鸡首壶在造型上发生了显著变化。相较于前朝,其器身变得更加修长,盘口增高且加深,壶颈延长,底部和盘口尺寸相应增大。下腹内收,腹部由之前的硕圆或扁圆演变为瘦长的直腹,重心下移,使得整体器物更加稳定。

图片

北朝时期,鸡首壶的设计出现了显著变化。壶口直径扩大,鸡头设计更为突出,模仿公鸡鸣叫的姿态,而对应的龙形把手与壶肩相连,龙头仿佛探入水中饮水。这一时期的鸡首壶从南方传播到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其风格与南方的精致造型形成对比,反映出北方民族的粗犷与豪迈特质。

在隋唐时期,鸡首壶的发展进入了衰退阶段,其出土数量显著减少,类型也相应减少。根据文献资料,从北齐到隋时期,鸡首壶的鸡首与壶腹不再贯通,失去了原有的实用功能,仅作为装饰存在,液体需要通过盘口倒出。此外,鸡首壶的器形变得高大而笨重,单柄设计也增加了倾倒时的困难,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鸡首壶的衰落。

图片

三、结语

综合前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鸡首壶,主要以青釉瓷为主,虽然器形大体相似,但各有特色,主要产于西晋和东晋时期。这些鸡首壶展现了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壶口设计均为盘口形式,且呈现多样化的造型;其次,肩部的系带设计各异,既有桥形系,也有二横系;最后,鸡首的形态多样,反映了不同统治阶层下的社会文化背景。此外,鸡首壶在艺术美感与实用性的结合上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不仅体现了其艺术价值,同时也为研究我国南北文化交流和瓷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