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经方: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治感冒,疏肝理气驱肝病,疑难杂症药到除!

 德寿堂图书馆 2024-03-01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小斗斗跟师学文化 

小柴胡汤丸源自《伤寒杂病论》千年方剂。该论著由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创作的传世巨著。它确立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仲景原方的剂量是:柴胡八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那么,这个方子里面,柴胡是升的、半夏是降的,炙甘草是守中的,这三味药形成了一个车轮,黄芩是清热的,党参是补虚的,生姜和大枣是调和脾胃的。一个方子只适合它的方证,这个小柴胡汤就治疗气机逆乱于中焦,导致三焦气机不通,寒热错杂之证,具体一定要有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呕逆、心烦、胸闷、情绪不好、失眠、易发脾气等证,一般脉是弦的。如果大家有上述的表现,自己不要服药,只要心中有数就可以了,然后去找个医生,让他确认一下,服药的时候就三副,我的经验是:只要是小柴胡汤证,一般三副一定能够有明显的好转,如果三副没有任何改变,对不起,您的问题不在这,另找思路吧。

当然,除了内伤病,外感的也有很多机会用到小柴胡汤,很多人说经期感冒用这个方子特别好。其实很多时候都可以用到,我举个例子:有位老太太,他的女儿有天问我,说她母亲身上总是起疙瘩,很痒,怎么都治不好,类似疹子一类的东西吧(其实具体是什么我都忘记了),但是老母亲在外地,我就让她家人拍摄了舌图,然后了解到老太太是感冒后患的病,也有口苦、目眩、呕逆等证,于是我就认定是小柴胡汤证,开了小柴胡汤,服用后,立刻就不痒了,三副的时候,突然变成身体的一半(左半部还是右半部忘记了)起了一些疙瘩,另外半部没有。

我也不解其故,遂令其停药,晚上想来想去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突然想到,《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这是邪气往外发了一半,正在半阴半阳,应该继续发,想明白了以后,就告诉她要通知母亲,不要担心,继续服一两副,结果,她给家里打电话,母亲告诉她,不用服了,已经全部好了。其实,这是停药后,药力仍然在起作用的缘故。

用的缘故。

在小柴胡汤的应用中,记住一定要找医生帮助分析,在医生的监督下服用这个方子,因为这个汤证的脉象很关键,而且最重要的是:小柴胡汤治病,几副药就见改变,但是达到结果就可以停止服用了,不能常服,尤其不能没事儿就跟保养品似的常服,如果没事儿就服,容易伤身体。


日本以前就有位厂长,生产小柴胡汤颗粒,他告诉所有的人,这个方子可以谁都服用,爱怎么服就怎么服,多久都可以,是保健佳品,结果很多人相信,常年服用,有的人就导致了间质性肺炎——因为他忘记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对证才可以服用。

就跟青霉素似的,这个药是好药,治疗细菌感染很好,但是如果您说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随便喝,那就是毒药了,这个道理希望大家明白。

但是,药物的能力是有限的,我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这位朋友严重失眠,几副药调好了,满意而归,没多久,又来了,犯病了,为什么呢?因为股市又跌了。

其实,药物只是帮助我们渡过这一关,但是真正和你一起前行的,是你自己那颗心。只有当你自己的那颗心平和了,才能调理好之后,把健康保持下去。

所以,养生必须先养心,心正了,做事才能平和,行事平和了,也就少郁闷,这样也能保持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

我有很多朋友,给患者治病的时候,为了让患者的心静下来,就让患者每天给菩萨磕头五十个,或者念“南无阿弥陀佛”五十遍,为什么呢?因为你给他讲静心的道理他听不懂,不得已,让他磕头念经,结果每天专一地做这个事情,慢慢的心就静了,这其中,医生是用心良苦啊。

小柴胡汤方子(我通常使用的剂量):
柴胡九克、黄芩六克、党参六克、法半夏六克、炙甘草六克、生姜六克、大枣十二枚。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其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所以,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半里证。这些主证无论其由何来,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由此便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使病邪透达于外,不致内陷入里。因此,小柴胡汤在外感热病中所起的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其枢转之机也就不言而喻了。

关于“但见一症,不必悉具”的问题,历代医家各持己见。有的注家认为,只要见到“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任何一症,即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这种见解则有失其偏。因为只见一症即用小柴胡汤有其片面性,割裂了小柴胡汤证的整体意义。所以,仅见口苦或咽干,或目眩就用小柴胡汤,未能抓住病机实质。

笔者认为,小柴胡汤证的病机,能够客观地印证的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这才是“但见一症”的最好注脚,前后相参,正是彼此详略的关系,自然也就不至于捉襟见肘地理解“但见一症”,其互文见义的脉络,自是一目了然。

小柴胡汤方药七味,是由三组药配合而成的。
其一,柴胡、黄芩为肝胆药。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共奏疏肝泄胆之功。
其二,党参、半夏和甘草为脾胃之药,其中甘草有甘守津回之意。半夏既和胃又顺气,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
其三,生姜、大枣,从其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的功用看,实在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用小柴胡汤治外感表证,姜、枣是不可少的。由此,亦可反证少阳表证内传的机制,证明太阳与少阳的比邻关系,和表里相传的病理反应。

如上所述,小柴胡汤是取其透达外邪,调理脾胃,调和营卫,治邪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本方治外感表证,既可攻邪,又可扶正,体现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然而,从小柴胡汤的组成有散有收有攻有补的作用看,用其治疗杂病又是不可多得的良方。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宜,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如能横看表里,竖看三焦,外连肌表,内合脏腑,全面整体地认识小柴胡汤方的原理,将其运用于治疗杂病,可达到左右逢源的效果。

小柴胡汤的加减化裁举隅

小柴胡汤: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因为,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解热镇痛的西药,用于外感初期,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再用解表药就不相宜了。这时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是很合拍的。

柴胡桂枝各半汤:本方治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证。此外,对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者,笔者多以本方合玉屏风散,疗效亦很好。

柴胡二陈汤:即小柴胡汤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管炎病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慢支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

柴胡加龙牡、浮小麦: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忧郁症,均能取效。

柴胡温胆汤:此方即小柴胡汤去姜、枣,合温胆汤(黄连温胆汤),治疗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的烦躁失眠、耳鸣惊悸、精神忧郁等症。本方用以治失眠,情绪紧张,或忧郁,不失为一剂良方。适用于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早搏、耳鸣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症。

柴胡陷胸汤: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是治疗肝胆不和,痰热阻遏于胸胃的病症,如支气管肺炎、胸膜粘连、胸腔积液、胃窦炎等。究其病机为邪郁胸胃,肝胆气郁,痰热中阻。主症为胸闷气粗,咳嗽痰不爽,胸胀痞满或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柴胡泻心汤:小柴胡汤合泻心汤,共奏疏泄肝胆,调和脾胃湿热之功效。症见烦躁不寐,胃脘痞胀,胁间胀痛,大便稀软或腹泻等症。本方的运用,病机重点是肝胆火郁,脾胃气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临床多用于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胆囊炎、肠炎、腹泻等,视其病位所偏而加减,如病在肝胆加疏肝的郁金、川楝子、青皮;如病在胃肠加理气的枳壳、木香、神曲等。

柴胡四逆散: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临床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疗效稳定,且有平淡出奇之功。治急慢性肝炎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郁金、青皮、川楝子、茵陈、虎杖等,对急慢性肝炎退黄快,俟转氨酶下降后,酌加滋养肝阴、健运脾胃之药,但养阴不能腻,健脾不能燥,更不能过早进补。治肝硬化以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郁金、鸡内金、大腹皮、生牡蛎、青皮、川楝子、香附、三棱、莪术、炒谷麦芽等。总的治则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药均应以柔克刚,不用过多攻伐药,这种治法对血吸虫病肝硬化、酒精中毒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均有一定的疗效,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一般需要 1 ~ 2 年。如有腹水者,适当加茯苓皮、海桐皮、赤小豆等,或短暂用西医利尿,腹水消退后即停用。笔者体会,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较差,可能是与肝细胞长期损害有关。

君柴胡:透泄少阳,疏泄气机。 
臣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柴胡、黄芩为和解少阳的常用组合。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上呕。
佐党参、大枣:既扶正祛邪,又防邪复入。
使甘草:调和诸药。
慢性肝炎,是指既往不同原因导致的肝炎持续半年以上,并有疲劳、乏力、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尿色深、巩膜黄染等肝炎临床表现的慢性肝损伤。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慢性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组织学检查可显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治疗上以消除病因、保护肝功能为主。
本病可以治愈,明确病因后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例如抗病毒治疗、戒酒、停用肝损伤药物等,结合保肝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剂,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配方】柴胡(30g);黄芩(18g);人参(18g);半夏清,(18g);甘草炙,(18g);生姜切,(18g);大枣擘,(12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方中柴胡具有升降二性。其气轻而升浮、味苦而降泄,功能疏达半表半里之气机,使半表之阴阳调达,而往来寒热可除,使半里之郁滞疏解,而胸胁苦满可除,为平调阴阳之主药。黄芩味苦性寒而降,清泄半里之郁热,以除心烦、口苦、咽干、目眩之症。半夏、生姜辛温性升,解除半里阴邪之凝聚,而和胃止呕,并除默默不欲饮食。黄芩合半夏,具有辛开苦降之妙,功能辅助柴胡的升降两性。这样,柴胡、黄芩、半夏、生姜驱邪,然邪在半表半里,相持不下,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扶正,使邪气从半表半里出表,诚然汗出而解。本方寒热并行,攻补兼施,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枢机,疏利三焦,诚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伤寒论》中应用小柴胡汤的原文共16条,现代应用更扩大到发热、郁证、心悸怔忡、咳嗽、呕吐、腹痛、大便难、月经不调、疟疾、黄疸、小儿腹泻、水肿、胃痛、腰痛、眩晕等多种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