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针灸

 無争禅子 2024-03-01 发布于广东

舍得 播商时代 2024-02-28 23:41  1人听过

第一节  十五经脉针灸常用穴

  1. 肺斥责孔雀鱼少上。(肺经)     (  起始穴;中府,少商。)

    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

2.大阳谷,三里池煎鱼香。(大肠经)(起始;商阳,迎香。)

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胃啥低下头,天凉鼻涕流三里,上调风龙在内庭。(胃经)(起始;承泣,厉兑。)

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内庭。

4.脾公交把自己当成地上飞机,好像和阴陵泉有血海大仇(脾经)。(起始;隐白,大包)。

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

5.心里通神府。(心经)(起始;极泉,少冲。)

通里,神门,少府

6.小猴子养老在天宫。(小肠经)(起始;少泽,听宫。)

后溪,养老,天宗,听宫

7.膀攒住五叔刺中高边山,捆婶侄。(滂晃经)(起始;睛明,至阴)。

攒竹,天柱,肺腧,膈腧,胃腧,肾俞,大肠腧,次髎,委中,膏盲,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

8.肾水涌泉太溪照海里流(肾经)。(起始;涌泉,俞府)

涌泉,太溪,照海,复溜。

9.心包了一场戏,在内关唱达令得重宠。(心包经)(起始;天池,中冲)。

郄门,内关,大陵,中冲。

10.三嫂已疯,住在关外支沟。(三焦经)(起始;关冲,丝竹空。)

中渚,外关,支沟,翳风。

11.胆心风池水淹了肩井,还跳过阳陵泉把悬钟变废墟。(胆经)(起始;童子髎,足窍阴。)

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丘墟。

12.肝太冲,掉进蠡沟,喊妻子没门。

太冲,蠡沟,期门。

(肝经)(起始;大敦,期门。)

13.都督要命,大椎拜会神庭,在印堂水沟。(督脉)(起始;长强,银交)。

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印堂,水沟。

14.任急关气海,碗中弹天突。(任脉)(起始;会阴,承浆。)

中极,关元,气海,中脘,膻中,天突。

15.太阳神,喘的腰痛,夹脊,十宣。(经外奇穴)

太阳,四神聪,腰痛点,定喘,夹脊,十宣。

第二节  面躯体病证的针灸治疗

1.腰痛治法: 温经止痛

处方口诀: 腰痛是伟大

对应主穴: 阿是穴、委中)大肠俞

针灸配穴: 督脉病配后溪,足太阳配申脉: 腰椎病变配腰夹脊;寒湿配命门、腰阳关;瘀血配隔俞、次髎:肾虚配肾、太溪。

方义: 大肠俞、阿是穴疏通腰部气血,通经止痛 ;处方方义循经远取委中膀胱经之脉,夹脊抵腰络肾 ,“腰背委中求以疏通足太阳经气,是治疗腰部疼痛的要穴。

2.痹症治法:通络止痛(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 )

处方口诀:阿是穴、局部选穴

针灸配穴:行痹配隔俞血海,痛痹配肾腧、关元;着痹配阴陵泉、足三里;热痹配大椎、曲池。另可根据疼痛的部位循经配穴。

处方方义:阿是穴和局部穴能疏通患部经络的气血,调和营卫

则风寒湿热等外邪无所附,痹病自除。

3.中风治法:平肝息风,醒脑开窍(中脏腑闭证》

处方口诀:井水冲龙宫

对应主穴:十二井穴、水沟、太冲、丰降,劳宫

处方方义;闭证为肝阳暴涨,气血上逆所致,故取十二井穴刺血,并泻水沟,开窍启闭:足厥阴经循行至巅顶,泻太冲降肝经逆气以平息肝阳。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浊雍遏,气机失宣,取足阳明经络丰隆,以豁痰开窍汞主身热”故取手厥阴经汞穴劳宫清心泄热。

4.:疏通经脉,醒脑调神 ( 中经络 )中风治法

处方口诀:中经络内吃三种泉水

对应主穴: 内关、尺泽、三阴交,委中,极泉,水沟。

处方方义:中风部位在脑,督脉入脑络,水沟为督脉要穴,可醒脑开窍,调神导气,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气,疏通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汇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可疏通肢体经络。

5.中风治法:回阳固脱(中脏腑脱证)

处方口诀:中风脱证关神

对应主穴关元、神阙

处方方义;任脉为阴脉之海,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

为三焦元气所出,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含阳的穴位,取之能回阳救逆神阙为真气所系,故用大艾柱重灸,以回垂绝之阳。

6.中风治法:疏通经脉,醒脑调神( 中经络 )

针灸配穴;

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风痰阻络配丰降、合谷:

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气虚血瘀配气海、血海、足三里;

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上肢不遂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配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

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踝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外翻配太溪、中封;足下垂配解溪;口角喎斜配地仓、颊车、合谷、太冲;;语言蹇涩配廉泉、通里、哑门:吞咽困难配廉泉、金津、玉液。

6.眩晕治法:平肝潜阳,化痰定眩(实证 )

内风冲百会

对应主穴 :内关、风池、太冲、百会

针灸配穴:肝阳上亢配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配、中院、丰降。

处方方义:眩晕病位在脑,脑为髓海,督脉入络于脑

故选用位于颠顶的百会,清头目、止眩晕

风池亦为近部取穴,疏调头部气机;太冲为肝经之原穴,可平肝潜阳;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既可宽胸理气,和胃化痰,又与太冲相配以加强平肝之力。

7.眩晕治法:益气养血,填精定眩( 虚证)

处方口诀:百足肝肾风

对应主穴:百会、足三里、肝俞、肾前、风池

针灸配穴:气血两虚配气海、脾俞、胃俞:

肾精不足配太溪、悬钟、三阴交。

处方方义;百会升提气血;风池疏调头部气血::肝俞、肾俞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培元固本;足三里补益气血,充髓止晕。

8.癫痛治法:醒脑开窍( 发作期 )

处方口诀: 癫痛发作,泉水会溪内

对应主穴:涌泉、水沟、百会、后溪、内关

针灸配穴:

痰火扰神配神门、行间、内庭 :

风痰闭阻配合谷、风池、阴陵泉 :

瘀阻脑络配隔俞、内关、血海;

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

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三阴交

9.癫痛治法:化痰息风,理气通络( 间歇期 )

处方口诀:癫病间歇,史泰龙要吃九糖

对应主穴:间使、太冲、丰隆、腰奇、鸠尾、印堂

针灸配穴:气血两虚配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不足配太溪、悬钟、三阴交;痰火扰神配神门、行间、内庭;风痰闭阻配合谷、风池、阴陵泉;瘀阻脑络配隔俞、内关、血海;心脾两虚配心俞 肾俞、足三里 ;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三阴交。

10.面瘫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处方口诀:养死猪气面瘫,全车冲谷仓

对应主穴:阳白、四白、攒竹、颧髎、颊车、太冲、合谷、地仓

处方方义:面部诸穴可疏通局部经筋气血,活血通络。

面口合谷收”,合谷为循经远端取穴,祛风通络。太冲为足厥阴经原穴,肝经循行“上出额”“下颊里,环唇内与合谷相配,具有加强疏调面颊部经气作用。

11.面瘫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处方口诀:养死猪气面瘫,全车冲谷仓

对应主穴:阳白、四白、攒竹、颧 髎、颊车、太冲、合谷、地仓

针灸配穴 : 风寒外袭配风池、风府 :风热侵袭配外关、关冲 ;

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气海 ;

眼脸闭合不全配鱼腰、丝竹空、申脉 ;

鼻唇沟变浅配迎香;人中沟歪斜配水沟

颊唇沟歪斜配承浆;乳突部疼痛配翳风;舌麻、味觉减退配廉泉。

12.不寐治法:疏脑宁心,安神利眠.

处方口诀:二三会安神

对应主穴:申脉、照海、三阴交、百会、安眠、神门

针灸方义: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于脑,取督脉穴百会镇静安神,舒脑安眠;

安眠穴位居头部,是治疗不寐的经验效穴 ;

心主神明,取心经原六神门以宁心安神;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调和与不寐密切相关的肝脾肾三脏;跷脉主寤寐,司眼睑开阖,照海通阴跷脉,申脉通阳跷脉,两穴同用可调节阴阳跷脉以安神助眠。

13.哮喘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实证)

处方口诀:缺泽肺中喘

对应主穴:列缺、尺泽、肺前、中府、定喘

针灸配穴:风寒外袭配风门、合谷;痰热阻肺配丰隆、曲池;喘甚者配天突

处方方义:手太阴经络穴列缺可宣通肺气,祛邪外出;

合谷尺泽以肃肺化痰,降逆平喘;

肺俞、中府,俞募相配,调理肺脏,宣肺祛痰,止哮平喘 ;定喘为治疗哮喘的经验效穴。

14.哮喘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虚证)

处方口诀:肺肾搞喘三太太

对应主穴:肺俞、肾俞、膏盲、定喘、足三里、太渊、太溪

针灸配穴:肺气虚配气海;肾气虚配关元。

处方方义;肺俞、膏盲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补肾俞以纳肾气;

肺经原穴太渊配肾经原穴太溪,可充肺肾之气 ;

足三里调补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定喘为平喘之效穴。

15.便秘治法:理肠通便

处方口诀:便秘大狗上天

对应主穴:大肠俞、支沟、上巨虚、天枢

热秘配合谷、曲池;气秘配太冲、中院;冷秘配神阙、关元: :虚秘配足三里、脾俞、气海,兼阴伤津亏者加照海、太溪。

处方方义;

近取大肠募穴天枢与大肠俞同用,为俞募配穴;

远取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合治内腑

三穴同用通调大肠腑气,理肠通便:

支沟宣通三焦,行气导滞,为通便之经验效穴。

16.呕吐治法:和胃理气,降逆止呕

处方口诀:足中内专治胃

对应主穴:足三里、中院、内关

针灸配穴;寒邪客胃配上脘、胃俞:热邪内蕴配合谷,金津、玉液:

饮食停滞配梁门、天枢;肝气犯胃配期门、太冲

痰饮内停配丰隆、公孙,脾胃虚寒配脾俞、胃俞

针灸方义;中脘居于胃脘部,为胃的募穴,可理气和胃止呕: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合治内腑”,可疏理胃肠气机,与中脘远近相配,通降胃气。

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功控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止呕要穴.

17.胃痛治法:和胃止痛

处方口诀:足中内专治胃

对应主穴:足三里、中院、内关

针灸配穴:寒邪客胃配胃俞;饮食伤胃配梁门、下院:肝气犯胃配期门、太冲;瘀血停胃配隔俞、三阴交;脾胃虚寒配关元、脾俞、胃俞:胃阴不足配胃俞、三阴交、内庭。

处方方义:本病病位在胃,局部近取胃之募穴中院,循经远取胃之下合穴足三里远近相配,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内关为八脉交会穴,宽胸解郁,行气止痛。

18.感冒治法:疏风解表。

处方口诀:感冒裂谷风太大

对应穴位;列缺、合谷、风池、太阳、大椎

针灸配穴;风寒配风门穴、肺俞穴:风热配曲池穴、尺泽穴;夹湿配委中;

体虚配足三里穴;咽喉疼痛配少商穴、商阳穴。

处方方义;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

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

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

19.痴呆治法:醒脑调神,充髓益智

处方口诀;傻子关四神,拜堂太悬。

对应主穴;内关、四神聪、百会,印堂、太溪、悬鈡。

针灸配穴: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气海、血海;;

痰浊蒙窍配丰隆、中院;瘀血阻络配隔俞、内关。

处方方义;

督脉入络脑,心主神明,取督脉百会、印堂:心包经络穴内关,与四神聪相配,能醒脑调神;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取髓会悬钟、肾之原穴太溪可充养髓海,健脑益智。

19.漏肩风治法: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处方口诀:漏肩风三肩全是条透山

对应主穴:肩髃、肩髎、肩贞、 阳陵泉、阿是六、条口透承山

针灸配穴:手阳明经证配合谷,手少阳经证配外关;手太阳经证配后溪

手太阴经证配列缺;外邪内侵配合谷、风池,

气滞血瘀配内关、隔前,气血虚弱配足三里。

处方方义:三肩分别是手阳明、少阳、太阳经输六,配阿是穴均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止痛。阳陵泉为筋会,可舒筋止痛条口透承山可疏导太阳、阳明两经气血,为临床经验效穴。

20.落枕治法:疏经和络 调和气血

处方口诀:落枕是天后选老公

对应主穴;外劳宫,阿是穴、天柱、后溪、悬钟

证型配穴:病在督脉、太阳经者配大椎、束骨,风寒袭络配凤池合谷;病在少阳经配风池、肩井,气滞血瘀配内关、合谷;肩痛配肩隅,背痛配天宗。

处方方义;外劳宫是治疗落枕的经验穴;天柱、阿是穴舒缓局部筋脉

后溪能够疏通督脉、太阳经脉气血:悬钟疏调少阳经气血。

诸穴远近相配共奏疏调颈部气血、缓急止痛之效。

21.头痛治法 :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取穴原则:根据头痛部位循经取穴和取阿是穴为主

(公式性套话)根据疼痛部位循经取穴和取阿是穴为主

处方口诀:头痛是百合风

对应主穴:阿是穴、百会、合谷、风池

处方方义;百会、风池、阿是穴可疏导头部经气;

合谷行气止痛要穴,善治头面诸疾

诸穴合用共凑通经活络止痛。

22.泄泻治法:健脾温肾,固本止泻《慢性泄泻)

处方口诀:神公慢三天

对应主穴:神阙、公孙、足三里、天枢

针灸配穴:脾气虚弱配脾俞、太白;肾阳虚衰配肾俞、关元;

肝气乘脾配肝俞,太冲;久泻虚陷者配百会。

处方方义;灸神阙可温补元阳,固本止泻;

天枢属胃经穴,又为大肠募穴,能调理肠胃气机:

足三里、公孙能调理脾胃,健脾化湿止泻。

23.泄泻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 急性泄泻)

处方口诀:急泻天上泉水

对应主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

针灸配穴:寒湿内盛配神阙:肠腑湿热配内庭、曲池;食滞肠胃配中院。泻下脓血配曲池、三明交、内庭。

针灸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与大肠下合六上巨虚合用,调理肠腑而止泻;阴陵泉可健脾化湿;水分利小便而实大便。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