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视的中医治疗六法

 九不同 2024-03-02 发布于广西

近视眼,中医称之为“能近怯远症”。这一病症的根源在于阳不胜阴,导致五脏之气失衡,进而影响视窍的正常功能。在中医理论中,“心者,神之舍也”,而“神光”则是目中自然能视之精华。神光源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是维持正常视力的关键因素。

为了解决近视眼的问题,中医采用多种治疗方法,旨在调整阴阳平衡,增强心志,养血安神,舒肝明目以及温补命门等。这些方法不仅注重内在脏腑的调理,还关注外在环境的改善,从而达到内外兼治的效果。

具体而言,中医采用升阳泄阴的策略,以平衡体内阴阳之气。对于阴虚阳盛的患者,应注重补阴壮阳,以恢复体内阴液的正常状态。同时,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因此治疗过程中需益心定志,养血安神,以保持心神的宁静与清晰。此外,舒肝明目也是治疗近视眼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调理肝气,可以促进目窍的正常功能。最后,温补命门则能增强体内阳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改善近视眼的症状。

现介绍于下:

近视治疗六法

近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医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本文将介绍六种常见的近视治疗方法,包括升阳泄阴法、补阴壮阳法、益心定志法、养血安神法、舒肝明目法和温补命门法。

首先,升阳泄阴法适用于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的近视患者。这类患者往往能近距离视物,却难以远望。同时可能出现耳鸣失聪、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无力、口苦咽干等症状。对于这种情况,治疗的关键在于升阳气泄阴火。加减益气聪明汤是常用的方剂,能够益气升阳,明目泄阴。

其次,补阴壮阳法适用于不能远视的患者。这类患者可能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中医认为,目能近视是因为体内有水,不能远视则是因为缺乏火气。因此,治疗时应于阴中求阳,使阳气得到阴气的帮助而生化无穷。补阴壮阳汤是常用的方剂,能够滋阴补肾,壮阳益气。

第三种方法是益心定志法,适用于因过度思考导致神志受伤的患者。《灵枢·大惑论》指出,目为心之使,心为神之舍。这类患者能近距离视物,却难以远望,同时可能伴有心悸气短、神疲体倦、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状。治疗时应补益心气、定志安神。加味定志丸是常用的方剂,能够养心安神,益气温中。

第四种方法是养血安神法,适用于伴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状的近视患者。《素问·五藏生成篇》指出,诸脉皆属于目,诸血皆属于心。长时间用眼会导致伤血,因此需要养血安神。加味补心汤是常用的方剂,能够养血安神,滋阴明目。

第五种方法是舒肝明目法,适用于伴有眉骨酸疼、头痛眼胀、干涩昏花、脉沉弦或沉而无力等症状的近视患者。《灵枢·脉度篇》指出,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这类患者需要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加减舒肝明目汤是常用的方剂,能够疏肝解郁,养血明目。

最后一种是温补命门法,适用于伴有眼目昏暗、时见黑花渐成内障等症状的近视患者。《审视瑶函》指出,近视乃火少,命门火衰则神光不足。这类患者需要温补命门之火。加味补肾丸是常用的方剂,能够温补肾阳,益气明目。

图片

近视,这个常见的视力问题,虽然可以通过验光配镜来矫正,但有些人的近视度数却仍在不断发展,需要频繁更换镜片。特别是高度近视,它能够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玻璃体混浊、黄斑及视网膜出血、萎缩、变性、裂孔、脱离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审视瑶函》中提到:“久视伤睛成近觑”,“劳瞻竭视,能致病而损光华”,这说明长时间用眼过度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

对于从事文字工作、描刺雕刻、绘图设计等近距离工作的人来说,患近视的几率更高。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工作需要长时间保持近距离的用眼姿势,如果用眼姿势不正确、用眼时间过长、字迹太小或照明不良等,都会增加患近视的风险。然而,也有一些人即使长期从事精密近距离工作或从事体力劳动,却并未患上近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内在因素起到了保护作用。

对于近视的治疗,除了排除外因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审证用药,调整内脏功能。例如,对于年龄较小、发病时间短、视力在0.8以上、屈光度在一2.0D以下的患者,多属于清阳不升、心肾阳虚、肝气郁结的情况,治疗时应选用益气、定志、补阳、舒肝等剂。而对于视力在0.2以下、戴镜时间久、屈光度在一6.0D以上的患者,多属于阳损及阴的情况,治疗时应选用补心、补阴、补肾等剂。

虽然近视有遗传因素,但通过早期的发现和治疗,以及注意用眼卫生,是可以避免近视的发生的。在提高视力的基础上,坚持体育锻练、做眼保健操、远眺等都有利于巩固和提高疗效。总的来说,防治近视的原则是消除致病的外因,调整内脏功能,多用补益之剂结合通调,使阴阳平衡、水火相济、血旺精充、肝气有余、胆汁充盈、经络润泽、血脉和利,这样就能使目光炯炯,视野开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