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石窟(十二)华严洞,菩萨们听课的时光

 都护在燕然 2024-03-02 发布于北京

  

   前提摘要:四川石窟造像的数量和种类位居全国之首,2019年北京古迹群年会上,古迹寻游分享四川安岳石窟群的攻略,随后组织八天四川石窟实地访古,主要涉及广元石窟、巴中石窟、安岳石窟,大足石窟和邛崃石窟,由四川网友吉燠现场指导。本四川石窟系列博文计划18篇,包括:1毗沙门造像、2孔雀明王造像、3天龙八部浮雕、4净土变、5药师佛经变(十二神将)、6柳本尊造像等等。

第十二篇,华严洞,四川最大石窟造像

      四川正经的“石窟”并不多,叫四川摩崖造像比较准确,绝大多数是石龛,不是石窟。在四川一般称为“洞”的才是真正的石窟。四川最华丽最大的主题石窟就属于华严洞、圆觉洞,华严洞造像是依据佛经《华严经》经变的图像表达,主题是佛祖给十二大菩萨们说法讲公开课的场景,佛经上有“华严九会”的典故,指佛教史上最顶级的九次公开课,值得大书特书,华严洞的主题归九为一,将佛祖讲课的六处九次大法会跨时空放在一起,定格形成佛教史上最著名的华严经公开课的虚拟场景。华严洞石窟是长方形平顶的大石窟,可以把正面当做大讲台,老师坐在上面,两侧是听课的大菩萨。讲台上有三位主尊,就是“华严三圣”,佛祖、文殊和普贤,其余10位大菩萨分列两侧听课,五五排列。

我很好奇华严洞和圆觉洞的区别,圆觉洞是依据佛经《圆觉经》的教义而形成的经变图像,整体造像布局与华严经非常相似,区别就是讲台上三位主尊身份变化,圆觉洞中的主尊像不是华严三圣,而是佛祖的三身像,华严洞中的文殊普贤走下讲台,回到两侧听课的位置,称为十二圆觉。所以说,普贤和文殊的位置很重要,有助教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当助教坐在讲台上就是华严经,当学生坐在菩萨队列中听课,就是圆觉经,这就是从佛像位置格局上简单区别华严洞和圆觉洞的方法,五位排排坐是华严洞,六位排排坐是圆觉洞,其实都属于佛教华严宗的道场。叫华严洞的地方很多很多,本篇仅涉及安岳华严洞。

下面资料多来源于安岳文保所李官智的文章,安岳华严洞石窟位于四川省安岳赤云乡的箱盖山。现在是个小景区,此山上共有二个石窟,造像195尊,碑刻题记24则,分别刻于《华严洞》和《大般若洞》内。其中华严洞不仅在安岳造像窟中规模宏大,也是安岳石窟群中保存最完整,雕刻技艺最精湛的一处石窟。安岳石窟之最,必须认真记录。

华严洞石窟高6米,宽10米,深11米。窟口外接一座木构建筑,所以看不出石窟外观形状。进入木构大殿内很暗,可见石窟门口上刻“箱盖山华严洞”。窟内平顶约呈正方形,正壁与两侧各有仿木石供桌,正面是老师讲台,侧面是学生听课席的位置。石供桌的形式不多见面,石供桌表面装饰一排方格画,格子内刻花草和各种经变故事,人物形象生动,只是头部尽毁。

《华严洞》无明显造像年代题记,年代无法确定,只能根据游人题刻确定比南宋早,据明代几通妆彩碑记载,如《重妆功绩记》中有 “……夫古华严洞,乃周昭遗迹……”,依此题记该窟可能始造于五代十国的后周周世宗(954一958年)在位时期(距北宋只有8年)。专家认为华严洞雕塑反映了宋代早期的雕刻艺术风格。

正壁华严三圣高5.2米,毗卢遮那佛居中,典型的佛戴菩萨冠像,头戴浅镂空宝冠,冠中坐一化身像,身着居士装。毗卢遮那佛手施智全印,佩戴腕训,结枷跌坐于束腰须弥莲花座上。毗卢遮那是释迦佛的法身像,与文殊、普贤二胁侍菩萨统称为“华严三圣”。佛的左右是普贤、文殊菩萨,菩萨头上梳五髻发式,戴饰有化佛的宝冠,胸饰璎珞。普贤左手弯曲于胸,捧有梵函,左腿下垂,游戏座于背驮莲台的白象身上。文殊左手掌心向上,放于盘曲的左腿上,右手弯曲于胸执如意,右腿下垂,游戏座于背驮莲台的青狮背上。两个大菩萨单腿下垂的游戏坐,手势和垂腿方向与佛祖中心形成对称美的状态,加上狮子和大象的衬托,可谓华严三圣石雕类造像中最美姿态,只是狮子和白象造型略显得单薄无力,好在有石供桌的遮挡显不出来。

正壁角落里还有两身造像,分别是佛弟子装和居士装,均高3米,居士装像头上为高发髻,左手持一函装书,书左上角标刻有“合论”二字。和尚装像身披架装,左手紧握卷成筒状的一本经书,上刻“那略”二字。现场看不到字体。这两身造像不属于正壁,可以算两边侧壁的开始,至于头顶上分别有八位和九位神仙,与弟子和居士像无关,属于上层善财童子一组雕塑的附属神仙人物。我认为这两身造像非华严经佛经中的人物,而是石窟开凿者创新的供养人像,表示华严经的传承。

两侧十尊菩萨,五身为一组,看似随意自然的坐姿,其实有严格的美术对称性,中间一身菩萨为对称轴,两边姿态对称,垂左腿,必定对应垂右腿,游戏坐抬左腿,也必定对应游戏坐抬右腿,没有例外。这是内在铁定的规律,菩萨的坐姿是规定的姿势。这些菩萨中只有观音菩萨好辨识,其它分不清楚,所有名字按《圆觉经》佛祖与12菩萨的谈话顺序排列,采用尊右原则,比如右为1,左为2.依次排序。多数菩萨并没有自己的图像传承。华严洞排序不包括文殊和普贤,所以,普眼为1,弥勒为3,观音为6。名字全部标识在照片上。

两壁排列10尊菩萨像,通高4米。左壁:(从里向外)第一是金刚藏菩萨,施阿修罗手印;第二是清静慧菩萨,左手持一莲蕾;第三是辨音(观音)菩萨,头戴高花冠,冠上笼一绸巾,双足和双手置于袭装之内,呈结枷跌坐姿,我最喜欢这座观音像,帽衫观音,原来以为元代才有此类造型,现在看来五代或宋早期就成型了。第四是普觉菩萨,左手托塔,右手扶塔, 第五是贤善首菩萨,双手依托凭几,这个菩萨姿势比较舒适,凭几是宋代的一种辅助家具,有身份的贵族使用。

右壁:(从内向)第六是普眼菩萨,左手平托一函装经书;第七是弥勒菩萨。左手二指按在左膝盖上,右手燃指状;第八是威德自在菩萨,背光上端两侧有日与月;第九净诸业障菩萨,手施瑜伽手印,左手托杯;第十是圆觉菩萨,左手紧握龙头凭几扶手,右手执佛珠,左腿押右腿,右足踏莲花,也是舒适的姿势,在课堂上用这种姿势,不知道讲课的佛祖会不会生气。

在10尊菩萨头顶上雕刻了一组以10座楼阁为主体的建筑物,雕塑主题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情景。建筑物的门额上还刊刻有“众妙香国”、“剪云补衣”“化城七宝”等字样;这些刻字是判定善财童子主题的依据。这组雕塑有大量的细节,围绕建筑物,配套装饰出各式各样的佛、菩萨、人物、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佛塔云朵,是一幅精彩的故事长卷,但是一般人看不懂。

最外侧菩萨边上,也就是石窟门口处,两侧是下山状卷毛狮,造型奇特。洞门框上,左右两壁为明代补刻有两小圆龛,护法神龛,高1.2米,左边的内镌刻三头六臂护法,其中手持方印上刻篆文“仙佛合宗”四字,这是明末清初时期道家的一种佛道互融思潮的表达。右边的内镌刻三头八臂护法,同样手持执日月,其余手持有铃、标、绳等法器,猜测是20诸天中的护法形象,比如摩醯首罗天、摩利支天和辩才天等等,不能确认。石窟天棚顶装饰大字“唵”字,据说石窟顶塌陷过,现为水泥修补,后来附会的字。

    以上是石窟的文字描述,配上随拍照片,此窟拍摄是个大学问,每个菩萨的各个角度都能呈现不同的美感,专业摄影效果一定很震撼。可惜不让拍照,华严洞是安岳宋代石窟的极品典范,弥足珍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