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气机角度来看刘渡舟这则猪苓汤案

 熙越 2024-03-03 发布于上海

有位老读者,他每日阅读涉猎甚广,昨天发了一则医案给本号,想听听我从气机角度分析此案的辨证。

巧了,还是刘渡舟。这则医案原本收录于刘老的《验案精选》,读者发给我的是研读版本,在四诊和处方之间,额外加了一段研读人员的辨证分析和选方预判。

我不想被干扰,先只读了刘老的医案原文:

病人男64岁,初起发烧38.8℃,心悸,胸满憋气,周身水肿,小便不利,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先是经过抗痨药物和白蛋白输入治疗,两周有余,心包积液有增无减。之后改为穿刺抽液,但积液随抽随涨,反而使病情逐渐加重,医院下达病危通知。

刻下,低热不退,心悸胸满,小便不利,口渴欲饮,咳嗽泛恶,不欲饮食,心烦寐少,脉来弦细而数,舌红少苔。

刘老用猪苓汤,三剂而小便畅利,服用二十多天后,积液消,水肿退,痊愈出院。

我第一反应,此案不就是最近那篇《程门雪》之案的机理么?也就是升降闭脱之间。

接着我又想,是否可以从气机的其他角度来解读此案,正好也可作为过去半年以来,相关探索的一个总结。

于是截止本文开篇之前,一共发现了四个角度,分别是:1闭脱;2气化;3肺气;4《伤寒论》原方。切入角度虽不同,最后却殊途同归。下文予以一一展开。

1、气机角度:升降之闭脱

病人初起于肺气闭郁,发热胸满憋气水肿小便不利,都是其征。肺气失于宣肃,不解决本质问题,先是进一步加重气行气化负担,接着又盲目抽液伤阴。

之所以说此案类同《程门雪》案就在于,病人初起主要是,升有余降不足的升降之闭证。治疗过程中,没有开闭,没有肃降肺气,反而重竭津液。阴分亏损,而更难纳气,渐成“下竭上厥”之势。

一只脚还在闭证里,另一只脚已经踏入了脱证,此证同样处于闭脱之间。闭,为“有升无降”之闭;脱,为“升降之升”之脱。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到,王孟英案多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之前总结过,针对有升无降之闭,开闭法为“降泄”(可参《黄芪升散法》篇以及《突破热字》篇);而针对升降之升的脱证,在阳亢阶段,固脱法为清热润降(可参《脱证大全》篇)。

猪苓汤的组成,恰好与之对应。滑泽两苓,降泄开闭;阿胶与性寒的滑石泽泻等,刚好对应阳有余的脱证。

两者都有降行之力,从而纠正了有升无降的异常的气机状态。气行恢复正常,则气化津液布散津液之职亦恢复。

2、气机角度:气化(无阴则阳无以化)

最近两个月写了多篇李东垣,因而我第二个想到的就是他。

东垣有则常为人所引用的经典医案。病人小便不通,腹大坚硬如石。壅塞之极,以致于腿脚皮肤都胀裂开来,渗出黄水,双眼凸出,日夜无眠,饮食不下。

一开始病人还没有口渴,经过前医用治中满法与利小便法,治疗多日后,还添了口渴呕哕等症状。

这两种治法的用药,都以辛温燥热香窜之药为主。

东垣接手时考虑到,膀胱,津液之府,气化乃能出。而“气化”需要阴阳均衡,阳加之于阴,方能成就。否则,若是无阳则阴无以生,若是无阴则阳无以化。任一失衡都不行。

如今久用阳药助阳,阴分受竭,肾水干涸,无阴以化。阴不制火,火逆上行而为呕哕。东垣认为要通开下焦之填塞,火才能降。

遂以大苦大寒气味之黄柏、知母,以助寒水,使有阴可化。再辅用酒洗法与肉桂少许,以助气化。

制法参金匮肾气丸,用丸剂直达下焦。病人服用须臾后,先是前阴如同刀刺火烧般疼痛,接着小便如爆泉涌出,床榻尽湿,床下成流,随之肿胀消散而愈。

刘案同样也是气化不利,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刻下的气化问题,主要是阴竭而阴阳失衡,与东垣案类同。

阿胶和性味苦寒诸药,相当于东垣手中的黄柏知母,助北方之寒水。而其中的淡味属阴中之阳,能通泄。

3、气机角度:肺气(肺清则气行)

第三个想到的是近半年前写的《喻嘉言从肺气论治下焦杂病》,里面刚好就有一则“癃闭”案。

喻嘉言认为,人的一身之气,全部关系于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肺气壅则一身之气皆壅。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肺气壅则水道皆闭。当热伤肺津导致肺气不清时,清肺热润肺燥,即是令肺气得清。肺清则气行,气行则壅自通,上源清则下流清。

而且他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诸多水肿,其因在肺,要以清肺为急。

同时他批判了那些见小便不利就要妄用五苓散五皮饮八正散的人,说他们是“只知利水,劫夺膀胱”,等同于杀人。

喻嘉言多用阿胶黄芩等药来清肺润燥,使得肺气得以清肃下行,以恢复水道。

刘案若以嘉言从肺气论治的角度来看,相当于误用利药燥药,劫夺膀胱又燥热伤肺。肺气不清,则一身之气壅塞,水道闭阻。

猪苓汤中的阿胶和苦寒药,以清肺润燥肃降。

不过从喻嘉言的论述和用药来看,他不会再额外使用渗利药,因肺气恢复则气化津液自然恢复,无须画蛇添足。

再从角度2李东垣的分析和用药来看,东垣也没有额外再使用渗利药,既然阳分相对较亢,助阴平衡即可,仅稍佐辛通以助气化。

4、气机角度:《伤寒论》原方

既然刘老用猪苓汤有效,那么最后让我们来看下,猪苓汤的本意,从而明白此汤为何能取效。

从“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以及“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来看,此方所对应的,是津液已亏,但郁热尚未彻透的情况。

发热以来,经过或汗出或下利,阴津已伤,但内仍有余热未除。

一旦进入外感发热病的郁闭范畴,就可以用上本号之前总结的开闭透热的结构了:

仲景此方,从开闭方向来说,属于③降泄;从用药结构来看,属于A扶正(之养阴润燥)+B3降泄+C化湿+D清热。

刘案病人本来初起就是发热病,经过半个多月治疗后,郁热未解,阴分已耗,再加上湿气弥漫,以上的开闭手法正是最为贴切。

最后再来看研读版本,他们根据病人症状内,从数百则经方里,找出小柴胡、五苓散、猪苓汤等,再经细辨一一排除,搞得像是考试用排除法做选择题。

这位读者说他现在发觉,方证就跟西医西药似的,根据症状来选择对应的方剂。

由于诸多方剂对应的症状接近,用方证对应,难免要做选择题排除法。刘老属于各中高手,经验丰富眼力敏锐。那么其他人呢,能否蒙对答案?

最麻烦的是,本号过去一直提醒的,症状不等于病机。在不少文章里,症状甚至与病机看似相反。

因而方证对应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选择困难症,而是很可能在一堆看似吻合的诸多选项里,压根就没有正确的那一个。

当然咯,对我个人而言,此法最可怕的在于:不知道为什么。

看不到的,永远看不到。

但如果我们可以直接从病机,也就是疾病的本质入手,那么就不必做选择题,根据具体病机,选择具体药味即可。

能看到王孟英看到的;

能看到李东垣看到的;

能看到喻嘉言看到的;

能看到张仲景看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