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轰动考古界的铜器:四千多年前的齿轮

 num108 2024-03-03 发布于辽宁

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M11古墓中出土了一件轰动考古界的铜器。铜器形似齿轮,中有大圆孔,四周有 29 个发散状的齿形突起物。

轰动考古界的铜器:四千多年前的齿轮图|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铜齿轮形器

陶寺出土的铜齿轮器外表几乎和现代的工业齿轮一样。它的中间是一个规则的圆孔,周围有29个齿,直径大约有12厘米,铸造难度大,制作精致,基本符合今天的齿轮铸造标准。

四千多年前的人们是怎么制作的齿轮?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虽然出土于四千多年前的古墓,这件铜器还是很容易让人跟现代物品联想起来。

轰动考古界的铜器:四千多年前的齿轮图|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铜齿轮形器|来源于山西博物院

铜器四周的齿状物大小、长短不一,齿间距也不完全相等,带着一种“远古纯手工打造”的朴实感。

铜齿轮形器应该并不是一件实用器。它的外边厚0.2厘米,内边缘厚约0.26厘米,并不是可以用于机械转动的齿轮。出土时,铜齿轮形器粘在一件孔径相仿的玉璧上。

轰动考古界的铜器:四千多年前的齿轮图|齿轮形器与粘合玉璧|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经专家推测,它应该是一件祭祀礼器,因为它戴在墓主人手臂上。

轰动考古界的铜器:四千多年前的齿轮

图 | “何以文明”大展中对铜齿轮器使用场景复原

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个类似手镯的装饰品。从玉璧的尺寸上看,如果墓主人生前一直在手臂套着这么宽的“镯子”,实在过于妨碍生活。

因此学者认为,这种玉璧或许与其他玉璧寓意相似,都是某种礼仪的体现。

除了铜齿轮形器,陶寺遗址还出土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铜器。

轰动考古界的铜器:四千多年前的齿轮

图|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铜蟾蜍,高5.2厘米,宽4.7厘米,厚0.25厘米|现藏于临汾市博物馆

轰动考古界的铜器:四千多年前的齿轮

图|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铜铃,长8厘米,宽5.8厘米|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有学者认为,从青铜的礼器属性上说,中国青铜文明萌芽于陶寺文化,形成于二里头文化。陶寺铜器群,是中国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的源头。

陶寺遗址出土的铜器,在同时期史前遗址中数量、种类较多,构成了黄河流域史前铜礼器群,并在中国冶金史上树立起一个里程碑。

这标志着在中国正式进入青铜时代之前,曾经有过一个短暂而辉煌的红铜铸造时代。

它是青铜铸造时代与礼器铸造文明的先声。


总监制:张筱曼

监制:邓莫南、王菁菁

责编:彭锋、韩丹

撰稿:李唯嘉

编辑:刘梦迪、李唯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