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尿蛋白也会成为尿毒症,糖尿病肾病,太阴险!

 空谷幽兰80 2024-03-03 发布于广东

传统上,糖尿病肾病有如下5个分期:

第1期:肾小球高滤过期

这时候肾小球干活非常卖力,肾小球滤过率常达到200左右。

第2期:静息期

滤过率正常了,因为肾小球累趴了、干不动了。而且肾小球尚未破损,尿蛋白也没漏出来。这一时期尿蛋白和肾功能都正常。

第3期:早期

肾小球轻微破损,漏出少量白蛋白,尿检能查出异常,但患者没有症状。

一般来讲,第3期属于中期了,但糖肾很特别,由于前两期很难发现,第3期是能发现的最早一期,于是称之为早期。不过只是名字叫早期,尿毒症风险已经比较大了,和其它肾病的中期风险相似。

第4期:显性蛋白尿期

肾小球严重破损,尿蛋白大量漏出,患者出现水肿、肾病综合征。

第5期:终末期(尿毒症)

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图片

这5个分期,当初丹麦学者Mogensen划分的,是国际通用的糖肾分期,一直沿用至今。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部分糖肾患者不符合这样的分期,而且不符的患者不在少数。

意大利的RIACE研究发现:糖肾患者进展到肾衰之后,56.6%的肾友尿蛋白依然正常,87.4%的肾友没有明显症状。

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糖肾患者没有尿蛋白、也没有异常症状,就这样悄悄丧失了肾功能。

这打破了以往学界的认知。

传统上我们认为,糖肾在肾衰发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之时,尿蛋白也会高,进入第4期并出现大量蛋白尿,然后才会出现尿毒症。较少有跳过蛋白尿期、直接进展为尿毒症的患者。

当然,这只是肾科医生们的一些经验,没有严谨的数据支撑。许多医者误认为:糖肾患者在尿蛋白正常时当然处于早期呀!可实际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已经跳过蛋白尿阶段、进展到了最后一期。

按照指南要求,如果尿蛋白正常,糖尿病肾病一直恶化到肾小球滤过率跌破30(大约是肌酐300以上),才会由内分泌科转诊至肾科。

这就很……让肾科无奈。因为糖肾患者透析比较早,肌酐400左右就要透析,结果转诊来一批肌酐300多的,你能咋办?没有治疗机会。这一条转诊建议也就是意思一下。

制定KDIGO国际指南的各国肾病专家,也知道这回事,可是他们也没办法,太多患者诊断不出来早期糖肾。只能在没用的建议之后,呼吁一下尽早转诊,还贴心地附上了早转诊的获益,以及早/晚转诊的差距:

图片

可以看到,无论是死亡率、透析/肾移植(RRT),还是治疗成本,早转诊都改善了很多。

没有蛋白尿,对肾脏是不是一件好事?

遗憾的是,对于糖肾来讲,无论有没有蛋白尿,肾功能恶化风险相当。有无蛋白尿的肾功能下降速度如图

图片

可以看到,无论尿蛋白正常、微量还是大量,肾功能都在10年内进展到了中晚期。

这提醒我们,糖尿病肾病不是降糖、或是降蛋白就能管用。为什么二甲双胍治不了糖肾?为什么其它肾病常用的一些降蛋白药物也治不了糖肾?原因也是如此。

其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恶化因素中,尿蛋白不是决定性因素,还包括TNF、IL-6、CRP等炎症因子,肾小球内压、肾小管缺血、脂质过氧化以及肾脏纤维化,它们都在破坏肾脏。这需要到专业的肾科才能解决,可是现实中往往是到肾脏被深度破坏之后、临近透析时才象征性地转诊一下肾科。

总之,糖尿病肾病比以往人们想象中的更阴险,经常跳过尿蛋白阶段直接进入尿毒症阶段。这需要专业的肾科诊断、治疗才能应对,指南已经呼吁很多年了:早转诊、早获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