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会做减法是大智慧,减衣,减食,做到这三戒,增福,增寿

 寂寞的雄鹰 2024-03-03 发布于辽宁

文/禅文修

01

序言

衣服,为什么能少买就少买?饭,为什么能少吃就少吃?有一句古话叫“减衣增福,减食增寿”。

我们除了增衣增食,增加各种的欲望,增加身体的负担。有很多疾病是由于饮食太杂和太多引起的。所以古人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摩诃止观辅行》上说:“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心智清明,修行止观的工夫才能得利,才能运用止观来治病。节制饮食,可以防治疾病

当然,不是说你什么都别买,什么都不吃,而是让你,不要那么贪。

人有福气自然是好事,但 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尺度,如果一个人不把握好享福的分寸,那福和祸会相互转化

所以你会发现,有的人,一出生就拥有大笔财富,人到晚年却家道中落;有的人年少时家徒四壁,后来就如日中天,飞黄腾达。要记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02

做加法是本能,做减法是智慧

人生犹如一场旅行,有人喜欢做加法,出发前,把所有东西都装进行囊,结果不是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就是把自己累垮。

其实,人生的旅行很简单。如果懂得减法,当背上感到有压力时,能及时将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卸下来,你就会发现,人生的旅途原来是这样轻松,愉快。

德卡先生说过 “生活应该是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减去不适宜的伴侣,减去道不同的朋友,减去负能量的情绪,让生活更简单,更纯粹,才能有更多的空间和余地给自己。”

有人说,减法比做加法难太多了,拼命拿起来的东西,谁又甘心放下?很多人都是有拿起来的勇气,却很少有放下的智慧。

做减法需要智慧,而做加法只要有贪心就够。智慧不见得人人都会有,但是贪心我们都会去做

我有一个朋友,他有一次跟我讲,他现在每天吃六种保健品,我说为什么?他逐一的跟我讲了六种当中的每一种非吃不可的理由,我听完他的介绍之后,我心里也开始慌了,我说,大概从今天起,我也应该每天吃这六种保健品。

后来我突然想起了,战国时候《列子·力命》 里有一句话,“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

意思是生命并不因为尊贵,它就能长久存在;身体并不因为爱惜,它就能壮实;生命并不因为轻贱,它就能夭折;身体并不因为轻视,它就能孱弱。

苏轼在《养生说》说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意思是肚子饿了才去吃饭,不要吃到十分饱就停下来,那叫顺应天道。

你一定要吃十分饱,人为的负担就已经来了,吃饭是如此,人生的所有方面无不如此,都要做减法。

03

做到以下三戒,会越活越通透

生需要做减法,你会发现,灵性高的人,生活都在不断做减法,越活越通透。

有句话叫“以戒为师,渐趋菩提”做到以下三戒,你的人生同样会越活越通透的。

第一,戒多虑,远离烦恼。

要知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时候,烦恼不是来源于外界的,而是源于我们内心,想太多了,会把简单事情搞复杂,除了徒增烦恼之外,没有丝毫用处。多思者必累,多想者必苦。

第二,戒多言,躲避灾祸。

俗话说,百病从口入,百祸从口出。真正聪明的人,从来都是少言寡语的,因为他们知道,言多必有失,语多必伤人。

所以,做人一定要谨言慎语的,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需要说的话谨慎言说。

第三,戒多欲,活得自在

欲望的境界有五种:财、色、名、食、睡

如果没有智慧的观照,我们会认为欲望是好东西,越能满足欲望越快乐、越幸福,乃至于推到极点 。

庄子有言“嗜欲深者天机浅”,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丧失对一切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走上歧途。

修少欲就能够觉悟到无为,这种本源自性才能让我们得到大自在,得到无碍的境界,了解生命的真谛。

04

结语

人生最好的养生就是做减法,人生最大的造梦就是做加法。想让一个人越来越糊涂,你就让他做加法,你给他造梦,激起他的欲望,创造他的需求,保证这个人一生不得安宁,终将竹篮打水一场人生作恶。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做最本真的自己,化妆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美,纹饰的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

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人的一生,由最绚烂而归于平淡,由极高明而归于平凡,这才是成就。要达到绚烂很难,要放弃绚烂更难,因为人常常容易迷失在浮华与成就中,一心追求浮华和荣耀,而忘记了朴素的珍贵。

所以,任何时候都应该注重内心的本质,而不是外表的修饰。

所以,人生要学会做减法,减掉不必要的负担。

而所有大道至简,获得幸福的人都知道将减少欲望,减少衣物,减少食物来增加自身的福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