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明朝万历年间最后的倚靠,力主出兵朝鲜,最终看透官场

 激扬文字 2024-03-04 发布于四川

明朝万历皇帝在位三十多年,效仿自己的爷爷嘉靖皇帝不上朝,而跟嘉靖皇帝相比这三十多年万历皇帝能够控制住朝廷主要是倚靠三个人:张居正,申时行和王锡爵。

天生的铮铮铁骨
王锡爵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更为珍贵的是王锡爵家境优渥但却低调简朴,甚至是自己的鞋子破了也只是用布进行缝缝补补。天资过人的王锡爵于嘉靖三十七年中举人,嘉靖四十一年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二进士及第,被授翰林院编修。

嘉靖皇帝驾崩之后,他的儿子裕王登上皇位也就是历史上的隆庆皇帝。隆庆皇帝继承皇位之后,对当年帮扶自己的裕王府旧臣进行重用,其中当年作为裕王老师的高拱水到渠成的成为了内阁首辅。
高拱这个人性格比较强势,他是皇帝的老师又是内阁首辅,当时朝廷中很少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思。高拱指使吏科都给事中上疏提议将史馆迁出午门内,以解决朝班不振的问题。而王锡爵认为这个提议不合理,不顾高拱在朝廷中的权势,坚决提出了反对意见,这导致他与高拱产生了矛盾。

高拱其人有能力但是性格上也有着很多缺点,比如心中不够宽广。在王锡爵忤逆了高拱的意思之后,高拱总是端详着怎么给他穿小鞋。高拱试图安排王锡爵主持武会试,作为一个文臣却去做武试的考官,面对这么离谱的安排,王锡爵拒绝了这一安排。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后来,当太子出阁读书时,众人推举王锡爵为东宫讲官,但高拱希望用自己的门生担任此职,因此对王锡爵更加怀恨在心。在内阁首辅的高拱的特别关心之下,终于抓到机会把王锡爵贬为南京翰林院的右谕德,掌翰林事,远离朝廷权力中心。

世事洞明,实事求是
在古代士大夫阶级尤其重视孝道,对于当朝官员来说,如果家中父母去世就应该暂时离开朝廷回家守孝。但是如果事情紧急,朝廷中离不开这个人就可以由朝廷出面进行挽留,这也叫做夺情。

万历五年(1577年),当朝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了,这下麻烦了。在当时的政治情况下,张居正推行改革刚好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朝廷中不少官员反对张居正的新政,而张居正也凭借着朝廷对自己的支持和自己的强硬作风推进改革。如果这时候自己回家了,不仅是自己的权力受到削弱,自己还不容易推行的新政也基本上前功尽弃。
面对这种困局,当时的户部侍郎李幼孜为了讨好首辅张居正,提出了“夺情”之议。按照以前的情况,朝廷中大臣提议,朝廷象征的挽留一下,张居正答应下来,这事就成了。可这事放在张居正身上不行了,因为明朝的言官太硬了,根本不吃你这一套,他们本身就反对张居正,又怎么能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于是在朝廷上就掀起了一场疯狂的大讨论。

王锡爵不是什么言官,但是恪守根本的他认为张居正不应该夺情,就应该回去守孝。万历五年的张居正还是大权在握,皇帝对他非常信任,于是万历皇帝对反对“夺情”之议的翰林编修吴中行等人进行了处罚,包括夺职和廷杖。王锡爵曾试图为这些受罚的官员求情,但既没有得到皇帝的宽恕,也没有得到张居正的支持。
到了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不得不暂时离开朝廷,回乡安葬父亲。这次有许多官员吸取了教训联名请求张居正尽快回朝,但王锡爵拒绝签名。为了表示自己的态度他直接申请回家探亲,直到他的父亲去世,他一直在家乡守孝。

万历十一年(1583年),已经去世的张居正被剥夺官职,一场对于张居正和他的家族的清算即将开始。万历十二年(1584年),张居正的家族遭到清算,许多人开始落井下石。万历皇帝召回了许多曾经反对张居正的官员,其中就包括借口回家的王锡爵。
在皇帝的默许之下,在朝廷中许多朝臣开始诋毁张居正,试图从中获利。然而,王锡爵却看不惯他们的这种行为,他认为张居正在任宰相期间所做的许多有益的事情,认为他的政绩应该得到肯定,不应该全面否定。王锡爵这样说到“江陵相业亦可观,宜少护以存国体”。

遗世而独立
在万历后张居正时期,王锡爵一度和申时行搭档内阁。申时行为人温和,王锡爵性格刚直,二人搭配倒是维护住了这个已经是风雨飘摇的大明朝。
万历皇帝对于这个性格直率的臣子颇为看中,后来又将王锡爵提升为内阁首辅。王锡爵担任首辅期间提出并得到批准停止江南地区的织造和江西的陶器生产。同时又奏请减免了云南地区的贡金,这一措施减轻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压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体恤,稳定了朝廷对于边疆的控制。在河南发生饥荒时,王锡爵动用内库的钱粮进行赈济,缓解了当地的灾情。在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王锡爵力主对倭一战,这是为了保障大明的外部环境安全,确保国家的边疆不受侵扰。

万历末期的王锡爵看透了万历皇帝和这个朝廷的真实面目,面对万历皇帝的挽留,自己便一直请病不出。回到家的王锡爵最终在他77岁时去世,朝廷赠他太保衔,谥号文肃,文肃这两个字也是对王锡爵最好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