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效霞三焦真原探析(8):三焦实质各家学说述评

 子君zijun123 2024-03-04 发布于河北

小编说:首先,三者均位于膈下之腹腔,并紧紧附着、包裹于其它诸腑的外面,其本身也没有脱离其它脏器的独立形态,且均是由“不实之肉”所构成、中间有“沟渎”的组织,不仅与“膲”之本义正相吻合,而且也能对三焦为“外腑”、“孤腑”、“是六腑之所与合者”、“有名而无形”等诸多看似矛盾的种种说法,做出合乎传统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圆满解释。因此,将小网膜、大网膜、肠系膜视为三焦物质实体之所指,与上述关于三焦部位、形态及其本义的历史考察,是十分契合的。其次,从历代倡导三焦“有形”之医家的论述中亦可为之佐证。徐遁“脂膜说”认为三焦“有脂膜如手大,正与膀胱相对”。说得即是西医学之腹膜的一部分,其缺陷则是将三焦的部位与范围局限化了。但不论如何,“脂膜说”是将腹膜作为三焦之物质实体看待的。张介宾虽然不同意“脂膜说”而力主“腔子说”,张介宾之谬误与“脂膜说”正好相反,是将三焦的部位与范围扩大到“肌肉之内,脏腑之外”。但其将腹膜视为三焦物质实体之所指,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唐容川之“油膜说”虽然已经将三焦具体为现代解剖学之大网膜、小网膜和肠系膜,并提出了许多信而有征的证据,遗憾的是在解释三焦的功能时却又将三焦的范围无限扩大化了,故未能得到医界的认可。同时,我们注意到,现代学者也有许多主张此论者,如张镜人、刘建安、巫君玉、姚荷生等。对上述诸家之论,张只同意腹膜为三焦,其原因即在于三焦一腑只位于膈下,与膈上之胸膜无涉也。再次,就连根本不承认三焦一腑存在的王清任,也认为饮食水谷的腐熟、水谷精微的吸收、尿液的形成是由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承担、完成的,而这又是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关于三焦功能的主流认识,从反面更加证实了小网膜、大网膜、肠系膜即是三焦具体物质实体之所指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最后,《内经》虽然没有提及三焦的具体物质形态,但《灵枢·本藏》却四处将三焦与膀胱相连属,张锡纯解释到:“三焦亦如膀胱之以膜为质,且与膀胱相连可知。而以膜为质与膀胱相连者即网油也。”膀胱是一个膜状器官,同膀胱之的三焦理当也是一个由膜状组织所组成的器官。而人体之内除了小网膜大膜、肠系膜之外,没有哪一个组织或器官,能与之相对应了。

关键词:中西医学;脏腑理论;理论争鸣;综述与述评;三焦;三焦实体;腹膜;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徐遁;脂膜说;张介宾;腔子说;唐容川;油膜说;张镜人;刘建安;巫君玉;姚荷生;王清任;亲见改正脏腑图;张锡纯;张效霞;回归中医(再编辑/太医)

作者简介:张效霞,男,医学博士,教授。199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85级少年班,分配至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06年博士毕业,分配至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医史文献分会常委、中医药文化分会常委、中医科普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文献与流派分会常委,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医史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委员。《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山东中医杂志》等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①中医基础文献整理研究;②中医临床文献挖掘研究;③中医药文化与中国医学史研究。出版《回归中医——对中医理论现有体系的重新认识》《脏腑真原》《无知与偏见——中医存废百年之争》《医海探骊——中国医学史研究新视野》《名人与中医》《效法与嬗变——近代中医创新掠影》专著6部,编写《察颜观色话养生》《看故事学中医》等科普著作3部,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1项。

正文:

我们想对此再作进一步地论证。

首先,三者均位于膈下之腹腔,并紧紧附着、包裹于其它诸腑的外面,其本身也没有脱离其它脏器的独立形态,且均是由“不实之肉”所构成、中间有“沟渎”的组织,不仅与“膲”之本义正相吻合,而且也能对三焦为“外腑”、“孤腑”、“是六腑之所与合者”、“有名而无形”等诸多看似矛盾的种种说法,做出合乎传统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圆满解释。

如:三者位于腹腔诸脏器的外面,故曰“外腑”;紧紧贴附于其它诸腑之上,故有“是六(五)腑之所与合者”之论;由于其本身不能脱离其它脏器的形态而有自身相对固定的形状(即无常形),故《难经》才说其“有名而无形”。因此,将小网膜、大网膜、肠系膜视为三焦物质实体之所指,与上述关于三焦部位、形态及其本义的历史考察,是十分契合的。

其次,从历代倡导三焦“有形”之医家的论述中亦可为之佐证。

“脂膜说”认为三焦“有脂膜如手大,正与膀胱相对”。说得即是西医学之腹膜的一部分,其缺陷则是将三焦的部位与范围局限化了。

正如章潢和张介宾所垢病的那样:“容窗所录则言脂膜如手大与膀胱相对,是有形状之可睹矣。然黄帝书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又扁鹊曰:焦,原也,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下焦在脐下,当膀胱上口,是三焦各有在也。虽有形状,而止以一处言之可乎哉?”

“若徐陈二子所言三焦之状,指为肾下之脂膜,果若其然,则何以名为三?又何以分上中下?又何以言其为腑?”

徐遁之所以将“右肾下”之“脂膜”视为三焦,其原因是他所看到的尸体不完整,正如记载此说的《龙川志》所云:“群儿相脔割而食,有一人皮肉尽而骨脉全。”既然已“皮肉尽”,那么紧紧附着于诸腑外面的“三焦”(即现代解剖学所说之腹膜),也难免不被破坏,很可能徐遁所看到的尸体之腹膜只剩下下部的一小部分,故而才有此论。但不论如何,“脂膜说”是将腹膜作为三焦之物质实体看待的,却是毋庯置疑的。

张介宾虽然不同意“脂膜说”而力主“腔子说”,但从其所言:“今夫人之身,外自皮毛,内至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著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

特别是从“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大腑之形。《难经》谓其有名无形,诚一失也。是盖譬之探囊以计物,而忘其囊之为物耳”来看,他所说的“腔子”是指位于躯壳之内,脏腑之外的“大囊”,也就是现代解剖学所说的胸膜和腹膜。

张介宾此论之谬误与“脂膜说”正好相反,是将三焦的部位与范围扩大到“肌肉之内,脏腑之外”。但其将腹膜视为三焦物质实体之所指,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唐容川之“油膜说”虽然已经将三焦具体为现代解剖学之大网膜、小网膜和肠系膜,并提出了许多信而有征的证据,遗憾的是在解释三焦的功能时却又将三焦的范围无限扩大化了,故未能得到医界的认可。同时,我们注意到,现代学者也有许多主张此论者。

张镜人先生说“三焦在形态上属于中空的器官,是没有疑问的了,这样一个'传化物而不藏’的中空器官,应该是由膜状组织联结成的。”

刘建安先生也说:“胸腹膜是位于躯壳之内,胃肠之外,上连于肺,下复于膀胱。联络于各个脏器之间的'大囊’。若将它和古医籍中记载的三焦的位置、形态、大小、范围和与诸脏腑的关系作一比较,就不难看出二者是比较一致的了。”

巫君玉先生指出:“今天在解剖中可以找到的胸膜、腹膜,以至于由其连结的肠系膜及其他物质等,无不是三焦的实质,如剖开这层膜,就见到虞抟所说的'腔子了。依据古籍论述……三焦……分成上中下三个范围……以三个范围中所包括的某个脏器来作为三焦的实质,或者以某个系统来作为三焦的实质,却不如以这一层包裹之膜作为实质更易于体现中医学的脏象精神,更符合于古籍所记述的意图。”

姚荷生先生认为:“(三焦)的实质就是人体躯廓之内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又称膲膜,包括胸膜、肋膜、膈膜、腹膜等)。”

对上述诸家之论,我们只同意腹膜为三焦,其原因即在于三焦一腑只位于膈下,与膈上之胸膜无涉也。

再次,在王清任所绘制的“亲见改正脏腑图”中虽无三焦,但却有“出水道”和气府”。

并云:“出水道形如鱼网,俗名网油。水液由出水道渗出,沁入膀胱,化而为尿。”

“气府,俗名鸡冠油,如倒提鸡冠花之状。气府乃抱小肠之物,小肠在气府是横长,小肠外气府内,乃存元气之所。元气即火,火即元气,此火乃人生命之源。食由胃入小肠,全仗元气蒸化,元气足则食易化,元气虚则食难化。”

显而易见,“出水道”、“气府”分别指的是现代解剖学的大网膜和肠系膜,并认为二者与尿液形成、水谷腐熟有关。这同我们上面所说的下焦是指肠系膜、中焦是指大网膜唯一不同的是将二者互易罢了。

王清任之所以有如此之论,乃是因其从尸体直观现象推论造成的:“出水道出水一段,体查最难。自嘉庆二年看脏腑时,出水道有满水铃铛者,有无水铃铛者,于理不甚透彻。以后诊病,查看久病寿终之人,临时有多饮水者,有少饮水者,有不饮水者,故后其水仍然在腹。以此与前所看者参考,与出水道出水一节,虽然近理,仍不敢为定准。后以畜较之,遂喂遂杀之畜,网油满水铃铛,三四日不喂之畜,杀之无水铃铛,则知出水道出水无疑。”

对于上焦,王清任虽未明言,但在“胃图”下有云:“胃外津门左,名总提,肝连于其上。”从其所绘的图形及“肝连于其上”的叙述来看,“总提”当是指肝胃韧带而言,并认为“精汁由胃出津门,生精化血”。

与《灵枢·平人绝谷》“上焦泄气,出其精微”并无二致,与我们所说的上焦是指小网膜也相符合。总之,就连根本不承认三焦一腑存在的王清任,也认为饮食水谷的腐熟、水谷精微的吸收、尿液的形成是由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承担、完成的,而这又是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关于三焦功能的主流认识,这不是从反面更加证实了小网膜、大网膜、肠系膜即是三焦具体物质实体之所指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了吗?

最后,《内经》虽然没有提及三焦的具体物质形态,但《灵枢·本脏》却云:“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四处将三焦与膀胱相连属,是颇耐人寻味的。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到:“夫三焦既可辨其厚薄、缓急、直结,则实有其物可知。且其厚薄、缓急直结皆亘膀胱并论,则三焦亦如膀胱之以膜为质,且与膀胱相连可知。而以膜为质与膀胱相连者即网油也。”张氏此说诚为信而有征之论,早在《备急千金要方》即有“其三焦形相厚薄大小,并同膀胱之形云。”

膀胱是一个膜状器官,同膀胱之的三焦理当也是一个由膜状组织所组成的器官。而人体之内除了小网膜大膜、肠系膜之外,没有哪一个组织或器官,能与之相对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