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是虚弱体质,为什么还会有实热?

 常常喜乐lllll 2024-03-0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有些小朋友或者大人,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整体是偏虚弱的,以虚证为主,也没有吃什么上火食物,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还会有实热呢?

中医有一个词叫“因虚致实”,可以这样简单这样理解,当我们正气不足,五脏六腑能力不足,会导致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就会产生气滞、痰饮、水湿,大人甚至会有血瘀等实邪。

以孩子脾虚为例,因为脾胃运化能力弱,无法有效消化食物,会导致部分食物变成痰饮、水湿滞留在体内,时间一久,就会郁而生热,所以孩子就有明显实热,会看见大便干、草莓舌明显等热证。

有些孩子饮食有节,也会生热,是因为气血运行太慢,郁而生热,好像一条缓慢流淌的河流,水流活力不够,也容易有各种淤滞。

图片

一点内热在体内,问题不大,身体会自我调整,我们不必去纠结,不必天天吃水果、喝凉茶去灭火,因为过量清热容易伤了阳气;也不用天天大力消食,损耗气血。

过量的内热藏着体内,容易让孩子出汗量过大,热则伤阴,容易大便干、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导致正气不足,容易感冒生病。

对于体质偏弱的孩子,我们养育的重点是——允许有一点内热存在,但是不要让孩子内热不断累积,日常可以通过推拿、运动、适量蔬菜、温和茶饮,来疏泄这些郁热。

反复脾虚积食内热的孩子,每周可以用食疗温和消食清热两天。

图片

这里特别强调每日饮食里的蔬菜,蔬菜不仅仅帮助孩子更好吸收五谷,畅通肠道,关键多数蔬菜是具有清热的功效,但是偏性不是很大,比较温和,比如夏天的丝瓜、冬瓜、黄瓜、空心菜等。

图片

有一些孩子正好相反,明明出生是很结实的宝宝,每天的营养也足够充足,但是怎么会越养越虚呢?

中医有另外一个词叫“因实致虚”,以健康结实的宝宝为例,宝宝每天胃口好,如果我们秉承着“多吃是福”的理念,拼命的喂养,宝宝吃太多了,就会导致积滞,这些积滞垃圾堆积在体内,阻碍着气血运作,气血没办法正常滋养五脏六腑,时间久了,自然就越来越虚。

图片

即便是健康强壮的宝宝,依旧是娇嫩的小树苗,不要拼命施肥、浇灌,还是要根据孩子的生理特征,适度合理的喂养,但是也不要走到另外一个极端,内心诚惶诚恐,多吃一口,就担心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