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肥胖日丨肥胖是谁的错?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4-03-04 发布于河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我觉得,好像胖就是我的错……”



撰文 | 陈晓丽、杨琛

“胖子很难交到朋友……为了有朋友,初中时我的零花钱都用来给同学买零食,还给大家跑腿,同学们笑称那是为了让我减肥。”

“人们总用'胖妞’这个代号来称呼我,胖子似乎就没有独立人格。”

“别人总说我,这么胖,一定很懒、很馋、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我小时候觉得,好像胖就是我的错。”

……

这样的声音你听过吗?

这些都来自肥胖者的叙述,真实暴露了“肥胖污名化”的存在。

肥胖污名化指社会对个体或群体基于肥胖而产生的贬低性、侮辱性的标签,它使肥胖者拥有或被相信拥有某些贬义的属性和特质,不仅使被污名者产生自我贬损心理,亦导致社会对其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1]

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肥胖人群预计将达到10亿,我国超重肥胖成人占比预计达到63.5%[2]。在肥胖普遍流行、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当下,日趋增加的肥胖污名化现象造成了广泛的负面影响[1],尤其值得人们重视与思考。正值世界肥胖日,让我们一同关注肥胖污名化问题,消除肥胖歧视。


图片
无处不在的肥胖污名,真的是TA的错吗

体重超标的人们总是会吸引人群目光,这些目光中充满了戏谑与嘲讽。然而,体重超标者真的“好吃懒做”吗?胖真的是他们的“错”吗?

实际上,肥胖歧视背后是违背科学证据的公共叙述——过去,新闻报道、公共卫生运动和政治话语中将超重和肥胖的原因归于个人选择,如懒惰、暴食、缺乏自制力等,而这种公共叙述源于一种假设,即体重完全受意志控制,但这与过去几十年发展起来的生物学和临床证据不一致[3]

大量研究证明,肥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包括生物、遗传、环境因素等[4]。如无科学干预,肥胖将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非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肾病等(图1),严重危害个体健康[5]。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肥胖确认为一种慢性疾病,199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肥胖协会,2013年美国医学会(AMA)相继将肥胖定义为疾病,成为肥胖领域的里程碑事件[4]


图片

图1 肥胖相关并发症[4]


因此,肥胖是一种需要科学干预的“慢性疾病”,并不单纯是公众刻板印象中“不自律的生活方式的选择”,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也并非能在所有人中都达到满意的效果[4]

然而,科学研究与大众认知之间的鸿沟依然显著,肥胖污名化目前仍是一个普遍的全球性问题[6],数据显示:

  • 在美国,肥胖污名化在肥胖成人中发生率为19%-42%,体重指数(BMI)较高的患者受污名发生率更高,女性肥胖患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7-9]

  • 一项纳入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6个发达国家人群的研究表明,肥胖污名化可能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从10岁以下儿童到青少年(11-19岁),从青年成人(20-39岁)、中年人(40-59岁)到老年人(60岁以上),均可能受到影响,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最为常见[10]

  • 该研究还发现,肥胖污名化可能来自多个社会领域的不同人员,在工作场所、教育、医疗环境和家庭等多个社会场景中均可发生,同学、同事、朋友、家人,甚至医生和护士都是肥胖污名化的重要来[10](图2)

图片

图2 来自社会不同人员的肥胖污名化比例[10]


  • 肥胖污名化的主要来源是家庭成员,其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健康状况[11]:一项针对162,034位青少年的美国国家级调研问卷显示,来自家庭成员的肥胖污名化占比83.7%,是肥胖污名化的主要来源,其中前三大来源分别是母亲(55.8%)、伴侣/配偶(49.0%)、父亲(43.4%)[11]

  • 医疗场所中的肥胖污名化也不可忽视:世界各地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包括初级保健提供者、内分泌学家、心脏病学家、护士、营养师、精神健康专业人员、医学实习生和从事肥胖研究和临床管理的专业人员)中均报告了对肥胖患者的负面态度[12,13]

  • 超重或肥胖医生也受到肥胖污名化的困扰: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正常体重的医生相比,病患在面对超重或肥胖的医生时,会降低对医生的信任程度,不太愿意听从他们的医疗建议,更有可能更换医生[14]。而且无论患者自身的体重如何,这些对于医生的体重偏见仍然存在[14]


图片
肥胖污名化的“毒瘤”,刺痛内心、多方影响

体重超标者不仅承担着肥胖及相关并发症带来的健康威胁,还面临肥胖污名化带来的身心伤害,且会减少其接受充分治疗的可能性,进一步造成疾病伤害,形成恶性循环。

“多项研究发现,受污名化影响的体重超标人群更容易患心理疾病,尤其是焦虑、抑郁以及双相情感障碍[15]。”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卜乐医生介绍,“我们在门诊常观察到一些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在工作日前来就诊,他们在学习、就业、社交等成长过程中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势,其中有部分患者因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休学甚至停学,成人肥胖患者中同样有类似情况发生。”

卜乐医生进一步指出:“一方面,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本身会引起内分泌激素的改变,继而影响体重;另一方面,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体重增加,双向影响不可避免。此外,肥胖者的心理问题会影响其正常社交,导致他们体力活动减少,久坐行为增加,食物摄入增加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加重了肥胖患者的体重问题。”

而医疗场所中的肥胖污名化现象对肥胖患者积极就诊造成阻碍。有证据表明,在美国,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医生在肥胖患者诊疗和提供健康教育方面花的时间更少[16]。且在医疗环境中,一些客观因素如诊疗设施的尺寸不适用于肥胖者的体型,也会令肥胖者产生羞耻心理,“比如测血压时,肥胖患者的手臂伸不进血压计的袖带,或因体型较大进不去CT舱室,这些过程让患者感到'尴尬’。”卜乐医生举例。而经历过肥胖歧视的患者的治疗结果较差,并更可能因羞耻而避免后续的护理[17]

此外,肥胖污名化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肥胖相关研究的发展均带来负面影响[6]

因此,肥胖污名化损害健康、人权和社会权利,不利于社会发展,终结这一社会“毒瘤”势在必行。


图片
携手终结肥胖污名化,一个都不能少

尽管提高对肥胖及其污名化的认识很重要,但这还不足以消除肥胖污名化这一问题。挑战和改变广泛的、根深蒂固的信仰、长期的先入之见和普遍的心态,需要一种与现代科学知识相一致的新的肥胖共同理念。

基于此,近年来一些指南共识正在发声。2020年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共识声明,呼吁消除体重偏见、停止对肥胖的污名化[6]。2023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发布的结束肥胖污名化的共识声明,呼吁关注肥胖症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中所面临的污名化和偏见[18](图4)


图片

图4 近年来肥胖污名化问题的指南共识


其中,以上指南共识对医疗保健部门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如:


  • 确保将关于肥胖的原因、机制和治疗的正式教学纳入医学实习生和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标准课程中。

  • 专门治疗肥胖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应提供无污名化实践技能的证据。专业机构应鼓励、促进和发展各种方法,以证明对污名化及其影响的了解,以及消除污名化的技能和做法。

  • 医疗机构和医院的认证标准须包括为肥胖人群的治疗提供适当的基础设施。

  • 可将肥胖污名评估、心理评估等纳入肥胖的诊疗系统中。


卜乐医生还分享了个人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会在门诊详细询问体重超标患者的心理状况,查看其既往史,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酌情转介患者至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并跟进随访。同样,精神科也可以将需要治疗肥胖的精神科患者转介至内分泌代谢科,形成科室联动机制,帮助患者打破体重增加和心理疾病之间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纪立农主任提出了思考:“过去大众将肥胖归因于个人,许多针对肥胖的治疗如减重药物和代谢手术等费用需要患者自行承担,这不利于体重超标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医疗政策未来或可做出努力,例如将减重治疗费用纳入医保,减轻患者治疗负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罗樱樱主任医师则表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促进体重超标患者的治疗。临床中我们观察到,在体重超标的人群中,受到家庭和同伴支持的儿童、青少年及成年患者其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希望社会各界都能携手,消除偏见,终结肥胖污名化,改善体重超标人群的处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促进体重超标的患者进行积极治疗,早日实现健康体重,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水平。”

总之,体重超标不应受到歧视。承认肥胖是一种慢性病,提高医务人员对体重偏见和污名化的认识,增加对于肥胖症的研究经费,建立有力的公共政策来减少体重污名化和体重偏见,呼吁媒体对肥胖进行公正、准确和非污名化的描述等[6]均可为消除肥胖偏见和歧视提供助力。


图片
尾声

“肥胖不是我的错。”

“肥胖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慢性疾病,影响健康,需要科学干预。”

“如果有减重需求可以去找医生,医生会帮助我们。”

……

希望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希望肥胖患者不再被另眼相待。

你愿意加入终止肥胖污名化的行列吗?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参与调研说说你对肥胖污名化的看法,还能领取“肥胖日”主题精美壁纸~

图片


参考文献
[1]王军利.肥胖污名现象及其治理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1,(06):13-18+12.
[2]王岳鹏, 臧丽, 母义明. 中国肥胖的现状及管理[J].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12): 1373-1379.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31010-00197.
[3]Blaine, B. & McElroy, J. Selling stereotypes: weight loss infomercials, sexism, and weightism. Sex Roles 46, 351–357 (2002).
[4]De Lorenzo A, Romano L, Di Renzo L, Di Lorenzo N, Cenname G, Gualtieri P. Obesity: A preventable, treatable, but relapsing disease. Nutrition. 2020 Mar;71:110615.
[5]Chen K, Shen Z, Gu W, et al.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J].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23, 25(11): 3390-3399.
[6]Rubino, F., Puhl, R.M., Cummings, D.E. et al. Joint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ending stigma of obesity. Nat Med 26, 485–497 (2020).
[7]Brewis, A., SturtzSreetharan, C. & Wutich, A. Obesity stigma as a globalizing health challenge. Global. Health 14, 20 (2018).
[8]Puhl, R. M., Andreyeva, T. & Brownell, K. D. Perceptions of weight discrimination: prevalence and comparison to race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 Int. J. Obes. 32, 992–1000 (2008).
[9]Spahlholz, J., Baer, N., König, H. H., Riedel-Heller, S. G. & Luck-Sikorski, C. Obesity and discrimin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Obes. Rev. 17, 43–55 (2016).
[10]Puhl R M, Lessard L M, Pearl R L, et al.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weight stigma: addressing a void in the fiel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21, 45(9): 1976-1985.
[11]Lawrence SE, et al.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23 Jun;31(6):1666-1677.
[12]Phelan, S. M. et al. Impact of weight bias and stigma on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obesity. Obes. Rev. 16, 319–326 (2015).
[13]Sabin, J. A., Marini, M. & Nosek, B. A. Implicit and explicit anti-fat bias among a large sample of medical doctors by BMI, race/ethnicity and gender. PLoS One 7, e48448 (2012).
[14]Puhl R M , Gold J A , Luedicke J ,et al.The effect of physicians' body weight on patient attitudes: implications for physician selection, trust and adherence to medical adv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13, 37(11):1415-1421.
[15]Sutin, A. R. & Terracciano, A. Perceived weight discrimination and obesity. PLoS One 8, e70048 (2013).
[16]Gudzune, K. A., Bennett, W. L., Cooper, L. A. & Bleich, S. N. Patients who feel judged about their weight have lower trust in their primary care providers. Patient Educ. Couns. 97, 128–131 (2014).
[17]Puhl, R., Peterson, J. L. & Luedicke, J. Motivating or stigmatizing? Public perceptions of weight-related language used by health providers. Int. J. Obes. 37, 612–619 (2013).
[18]Nadolsky K, Addison B, Agarwal M,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consensus statement: addressing stigma and bia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obesity/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 and assessing bias and stigmatization as determinants of disease severity[J]. Endocrine Practice, 2023.

本文来源:医学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