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渝铁路·故事 | 筑路英雄们的铁血志

 bmtz 2024-03-05 发布于江苏

1952年7月1日,这是可以载入新中国史册的一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全线通车,通车典礼在成都和重庆同时举行。这条历经近半个世纪规划的铁路,最终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堪称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显著表现。

穿过70年岁月风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展开了一幅日新月异的画卷。唯有成渝铁路70年如一日,用她不疾不徐的脚步,推动时代的列车,在悠长的鸣笛声中尽述沧桑。

成渝铁路·故事 | 筑路英雄们的铁血志

修建长达505公里的成渝铁路,除了材料外还需要一支筑路大军。1950年,抽调而来的3万多军人汇集西南,仅开工十天,朝鲜战争爆发,部分军人赶往前线抗美援朝,10万民工填补了劳动力空缺。他们任劳任怨,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胜战。

●17岁的参谋与14岁的“小鬼”

1950年1月15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17岁的学生孙贻荪像往常一样和战友出操,突然他被领导点名,让他去当时的西南军区报到。到了之后他才知道,是要去修铁路。

6月15日,成渝铁路举行了开工典礼,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贺龙将一面绣有“开路先锋”的锦旗授予筑路大军。当天,筑路大军举着“开路先锋”的旗帜,开赴重庆市区九龙坡、油溪等工地。孙贻荪被编入西南军区军工筑路队第一纵队直属二团,领导见他年龄小,让他跟着通信连架线,担任参谋。

当时匪患严重,军工每天出行都持枪警戒,吃饭、睡觉也不能有丝毫懈怠。一天,当地的一个农民从山坡跑下来,向孙贻荪报告称,山那边出现了100多个土匪。孙贻荪与战友迅速集合,与土匪正面交火,剿灭了10多个土匪,从此成渝铁路再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匪患。

随着大批军人奔赴朝鲜,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动员10万名民工担任筑路大军。

1951年11月,家住内江县郭北镇(今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的林正江看到当地农会的人到村里招工,说是去修铁路。林正江家和大多数农户一样,穷苦不堪,14岁的他最后下定决心报名参加成渝线的修建。之后,他被编到内江支队八大队三中队,成为成渝线上年龄最小的修建者。他们第一站来到今内江市东兴区椑木镇。

天不见亮便到工地上劳作,有时到深夜才收工,“军工和民工分开劳作,比较复杂的工程由军工来完成,民工主要负责挖土方、搬石块这些工作,工具也相对更简陋,二锤、钢钎还有箢篼,全靠双手凿。”但这种艰辛在林正江等人看来是值得的,至少在工地上能填饱肚子,每顿有两个菜,大米饭管够,每周还能打一次牙祭,要比在家里的生活好上太多。

内江市东兴区档案馆里现存43份民工档案,其中一份记录内江支队七大队二中队饮食安排的文件说:“计划买五口猪,五天吃一只。”1951年的春节,为了保证铁路顺利通车,工人们选择在工地过春节,各支队安排了丰富的餐食和文化娱乐活动,让工人们在工地上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在一份工作总结里,有人这样写道:“这次民工在工地过春节都感觉很高兴,又看剧、看电影,扭秧歌,耍狮灯、牛儿灯,猪肉整整吃了三天。”

成渝铁路·故事 | 筑路英雄们的铁血志

●把寿材捐出来做枕木

位于资中县重龙镇杨柳滩村的成渝铁路筑路精神展厅,与成渝铁路隔江相望。展厅入口的墙壁上,“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众志成城”“无私奉献”几个词语十分醒目。旁边墙壁上悬挂的铁轨和枕木均复刻自成渝铁路。

成渝铁路所需的100多万根枕木,均来自川渝百姓的捐献。当时,西南刚解放不久,国家财政吃紧,修建成渝铁路的不少原材料需要“就地取材”,其中比较紧缺的便是枕木。随之,川内几十个县发动了献卖木料的运动。

“成渝铁路是四川老百姓渴望了多年的一条生命之路,终于解放以后开工了,老百姓欢欣鼓舞。”孙贻荪目睹了沿线的四川居民对修筑成渝铁路的支持和无私贡献,“老年人习惯把好的木料,比如楠木、香樟存起来做寿材,但是听说修成渝铁路,他们慷慨地把这些木料捐献出来。”

在重庆永川,很多老年人把他们的寿材扎起大红花,敲锣打鼓送到筑路部队里面,表示愿意奉献出来做枕木。孙贻荪说:“当时的枕木非常稀缺,这个举动非常让我感动。”

当时,内江接到的任务是向民间采运枕木12.55万根。但是,内江大部分地区属浅丘地带,森林资源比较稀缺,满足做枕木标准的木材尤为稀少,这个难题没有难倒内江人。有一家人将准备修房盖屋娶媳妇的干木料捐了出来,还有的把房前屋后遮阴乘凉的大树砍了,做成枕木的规格送到建设点。最后,内江一共捐献了19万根枕木,超额完成了任务。

成渝铁路·故事 | 筑路英雄们的铁血志

●敢为人先的创新者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由于修路设备简陋,缺乏经验,进入施工现场后,才发现困难重重。“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白天杠杠压(挑土抬石),晚上压杠杠(睡树条做成的床)”,筑路民工凭借铁锤、钢钎、扁担、箩筐等简陋的工具,夜以继日挖土方、建涵洞、开隧道、架桥梁。

没有起重机械,大家就用木头搭起支架,制成葫芦杠杆撬动大石块;用竹筐挑石头太慢了,就用木板制作滑车。

炸药不够,人们想出了一个自制土炸药的办法,用硝和木炭按一定的比例倒入爆破孔内,由于这种土炸药的威力小,只能增加爆破次数来达到爆破效果。

为了节约炸药用量,一个名叫谢家全的民工创造“压引放炮法”,使每立方米石料所用的炸药从原来的8两降至不到3两。民工颜绍贵改进的“单人冲钎法”较“双人打炮眼法”提高工作效率10倍。

这样的技术创新在成渝铁路建设中并不罕见。1951年12月,铁路铺轨到内江时,工人们遇到一个难题。为了避开不良地质,他们必须要修通一条隧道穿越一座小山,可当时没有人懂隧道修建技术,孙贻荪想起队伍中有一个叫李荣贵的河南民工会开山放炮的绝活,于是将这个人推荐给了铁道兵六师政委朱耀洲。朱耀洲让李荣贵带上工具到爆破点来,把知识传授给工人。

据孙贻荪回忆,一开始李荣贵还有点不情愿,毕竟爆破技术在当时可算得上养家糊口的独门手艺。后来,孙贻荪“投其所好”,带着一瓶白酒找李荣贵聊天谈心,并承诺每天给他供应二两白酒,这才说动了李荣贵。此后,李荣贵就在山上逐个做了爆破标记,把施工现场变成露天学堂。

1952年4月正值成渝铁路建设的关键时期,长江遭遇30年未有的枯水位,筑路用的大量钢坯滞留在了湖北宜昌码头。为了完成运输任务,长江航运局员工莫家瑞等人准备实施一个大胆的想法——开辟宜昌到重庆的夜航。

莫家瑞出生于今重庆江北龙溪镇,他的家族是川江赫赫有名的船员世家。新中国成立后,莫家瑞担任船长,在川江第一批35名船长中,他的业务最为精湛。

宜昌到重庆的水路逆流而上,有着“天险”之称的600多公里的这段江河,水情凶险,莫家瑞带头冒险与船员首开川江夜航先河,将宜昌到重庆航行时间由4天缩短为3天,开创了新中国航船的新壮举,有力支援了成渝铁路的建设。

成渝铁路·故事 | 筑路英雄们的铁血志

链接|唯一纪念铁路民工的纪念堂

在筑路队伍中,处处可见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在内江沱江大桥旁,耸立着一座筑路烈士纪念碑,共产党员柴九斤在此为修桥而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修筑成渝铁路因公死亡的军工和民工有100人,残疾的有108人,大部分人没有留下名字。据当年参加筑路的民工回忆:“那时抗美援朝,别人捐飞机大炮,我们没钱,只有加快施工,劳动报国,工效比正常上班提高两倍。”这就是成渝铁路精神。

为了纪念修筑成渝铁路10万民工大军的历史功绩,缅怀在筑路中献身的民工英雄,1952年9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西南铁路工程局决定在内江梅家山修建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次年春又在纪念堂前40米处修建了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据考证,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是全国唯一纪念铁路民工的纪念堂。

成渝铁路·故事 | 筑路英雄们的铁血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