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戒”?(《论语》的故事-3)

 老玉米棒 2024-03-05 发布于广东

本篇主题:戒色、戒斗、戒得?

原典:

《论语.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人生有三种事情要引以为戒,才算得上真君子!少年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过早的贪图和过度的迷恋;等到身体发育成熟了,血气方刚之时,要戒除与人争强斗狠,争名争利;等年纪渐老,身体血气开始逐步衰弱,最需要戒除的,是贪得无厌,是贪心不足蛇吞象,是晚节不保!”

评析:

实际上,我们大家每一个人,必定都要经历青年、壮年和中老年这三个人生阶段;而孔子的“戒”,也是与之一一对应。

1、戒色?

很多时候,我们读《论语》,我们会强烈地感觉孔子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我们当今社会中的很多人生百态,也是如此地雷同和相似。比如,大量上学的孩子在中学时代的“早恋现象”,以及当今富二代们每天层出不穷的男女绯闻;或者当你看到自己的身边,无论是学者、艺术人士,或者是寺庙道场的修行人士,如果身边总是一堆女人前呼后拥,或者总是有一个花枝招展的美女形影不离,你就可以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完了!这个人的“学业”、“事业”或者是“道业”,一定是有大问题,注定不会有大出息。

所以,孔子就以“戒”的高度,就将女色之贪,完全摒弃,引以为耻;这是对青年人、少年人而言的,重点在“戒色”。

2、戒斗?

争强好胜,好为人先,我们大家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少有之;但是孔子认为:在“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时代,则是要坚决地予以警惕!譬如,《易经-乾卦》的彖词中就提到,在血气方刚的“九三”这个阶段,就要务必保持“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状态,才能保证其最终因果结局是“平安无咎”的。说白了:年轻人,既要务必保持高昂的、一门深入、追求理想的内在“锐气”,也要务必保持戒除狂放不羁、无知无畏的外在“傲气”。

只有如此,才能令广大的年轻人避免人生的大起大落,避免无妄之灾,避免半途而废,一生之路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3、戒得?

另外,对中年人和上了年纪的人呢,最大的戒就在一个字“贪”!

这一时期的人性特点呢,就是“永不知足”,总有趁机最后捞一把的心态。有钱了,还要贪名;有名了,还要贪钱;有钱有名了的,更是要贪功。对金钱、对欲望、房产的追逐,欲海情天,无止无休,乐此不疲。

然而,世间人们大多都不知道的是:“贪”,是佛家饿鬼道生命体最大的特征;一旦陷入这样的怪圈儿轮回,就永远都停不下来。我们新闻消息中所看到的,以及历史上总是层出不穷的“贪官”现象,便是如此。饿鬼会有很多种,其中一种饿鬼,头大如鼓,肚子大如巨盆,但就是咽喉细如针。可是呢,看见好吃的就想吃,看见豪华的就想要,看见别人挣大钱了,就羡慕得要死,欲望大如天;但是呢,自己的现实收入能力,实际驾驭能力,最为基础的创业能力又太小,唉呀,真难受!所以,佛家将“饿鬼道”列为六道中的一大类,就足可以看出我们世人普遍的“心识”特征:“贪”为万恶之源。

一个“贪”字,不仅仅是伤害自己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也会破坏整个社会群体的道德伦常;而对于这一点,我们现代人,尤其是因为“贪色”而造成婚外恋的人,更应该是感同身受。在孔子眼中,“逞强好胜”、“贪色”和“贪得”,自己最佳的身心状态、工作节奏、生命质量,都会被打乱、破坏、甚至中断;而对于一个国家呢,则“礼崩乐坏”、“国将不国”、“家将不家”,是一切“肌体腐朽”、“身染恶病”和“濒临衰亡”的开始,是万恶之源。因为,恰恰就是因为鲁国的当权者,鲁定公和季桓子的“贪色”,而被齐国的“反间计”利用;从而导致了孔子忿然出走,开始了长达14年的,颠沛流离、朝不保夕、有家难回的流亡生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鲁国从此失去了一次“富民强国”的战略机遇。

所以,“戒色”、“戒斗”和“戒得”,归根结底就是“戒贪”,是我们身体健康、事业和顺,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为可行的现实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