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人参汤 第三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3-05 发布于甘肃

如胸中气滞,加青皮皮用清香可爱者(选青皮之清鲜有香气,并且品相好看一点的)一分或二分,并去白橘皮(将橘皮内一层白膜去掉)倍之(加倍用量,也即在黄芪人参汤用橘皮五分的基础上,倍之,用到十分),(目的是)去其邪气(理祛邪气也)。此病(黄芪人参汤证)本元气不足(本来是由于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导致的),惟当补元气(所以,应该补元气),不当泻之(不应该用泻法);如气滞大甚,或补药大过,或病患心下有忧滞郁结(心下有郁结不舒,心情不愉快,也就是导致了精神症状)之事,更加木香、缩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木香、缩砂仁皆舒气理气也),白豆蔻仁(功能同木香、砂仁,去湿化气)二分,与正药(黄芪人参汤中诸药)同煎;如腹痛不恶寒者(腹痛但不恶寒,是热痛。为什么会有热?是脾胃虚,气虚为郁热也),加白芍药(是治腹痛)五分,黄芩(是销热)二分,却减五味子(五味子有敛结功能,痛就是有压力,有压力要舒解,故去之)。

夫脾胃虚弱,过六七月(长夏季也)间,河涨霖雨,诸物皆润,人汗沾衣(天人相应,是说明湿热主气),身重(湿之因)短气(热之故),甚则四肢痿软,行步不正(四肢无力而痿软),脚欹(站不稳),眼黑欲倒(血不足则眼黑,气不足则欲倒),此肾水与膀胱俱竭(津液与阳气俱竭)之状也,当急救之。滋肺气以补水之上源(肺为水之上源),又使庚大肠不受邪热(肺与大肠相表里),不令汗大泄(止法,则补肺敛肺也;止泄,则补大肠,涩肠也)也。汗泄甚则亡津液,亡津液则七神无所根据(津液为血之外层,神客于血也)。经云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津者,庚大肠所主(大肠主津),三伏(三伏天)之义(意义),为(在于)庚金(庚为大肠之代称,金为肺之代称,也即肺与大肠功能)受囚(受限)也。(也就是说,三伏天之所以称为“三伏”是指肺与大肠收敛肃下功能受限也!这是由于三伏天之湿热故也。

若亡津液,汗(出汗)大泄(拉肚子),湿令亢甚(体内湿气重),则清肃之气亡(肺与大肠清肃功能受限),燥金受囚(金功能受限),风木无可以制(金克木,现在金不能正常制木),故风湿相搏(金不制木,木旺则风,与湿相结合在一起),(就会导致)骨节烦疼(湿也),一身尽痛(风也),亢则害(亢奋就为害),承乃制(顺承就治平)是也。孙思邈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五月气发,故服五味子收敛之),是泻丙火(心火),补庚大肠(心火得补,火不灼金,金的功能正常挥,肺与大肠相表理,故大肠也得补益也),益五脏之元气(五脏有元气,元气外层为卫气,肺主一身之卫气)

2022/3/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