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不要从众人羡慕的大平台跳槽?

 Leonard上校 2024-03-05 发布于北京

这是 骁骑 的第 498 篇文章


近期一些感慨。

1

四年前毕业的时候,在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考虑这份工作的成长性,和如果工作几年后换工作,能不能有跳槽出去的能力。

但是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大多数人是在近似体制内的岗位,稳扎稳打,并没有离开的想法;那些在体制外的,几年里已经辗转换过几个岗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很高。

听说了最近一些朋友的变动。有几个在国企的,成功考上中央部委;倒是也听说有博士学历毕业的,去中央部委下边的智库工作,体验不好很痛苦想离职的。痛苦在领导pua,做的事和专业不相关,干的事情过于琐碎没有意义感,节奏不被自己掌握,每天受到精神打击趋于崩溃。

那她到底要不要出来呢?

摸爬滚打也有四年,深知每份工作都是围城,只有自己看不到的心酸。

在经济增速放缓、各种非业务事项占据大量原本的工作时间、降薪预期增强的现在,薪资与工作体验感很难做到兼顾。很多过去“很香”的公司,也越来越没那么香了,降低对未来的预期已经成为共识。

也越来越觉得,平台确实决定了很多东西,在一个条线完备、业务广泛、分支机构多的平台,即使是经验不足的新人,也很容易站在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看到更多的事情。

只要对自己稍微严格一点,能获得的横向交流学习提高眼界的机会也是很多的。很多时候,是平台的级别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上限,因为级别对等,才能平等在同一个段位进行交流,去看到很多可能影响很多人的决策是怎么产生和执行的。

尽管所有人进入职场之后,都会经过一个祛魅的过程,但这个过程肯定不是单向的,还会经历上升和反复。

不同新人的境遇可能会不一样,但一定会先从每个部门和科室最为简单、琐碎和基础的部分做起,相比校招时的踌躇满志,可能有些同学在这一关就心态失衡。

这一点体制内外的感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越是市场化、比较卷的企业,新人上来被海量工作淹没、承担“重要”工作的几率就越高,进入职场人身份的转变完成的越快,身上的“班味儿”也会越重。

这样快速的转变,是不是一定是好事呢?我觉得真是仁者见仁。对于想快速提升能力、积累跳槽本钱的同学,这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对于生活偏好安稳、家庭有一定经济支持的同学来说,这可能就不是优先选项,反倒是体制内那种拉长时间的“培养期”更适合这类同学。

特别要对体制内上来就接触琐碎工作的同学说一句,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没错,可能你看到很多经验丰富的人每天做的事情,归根结底也就那几样,只是形式变了,看着更高级罢了。

但祛魅是为了心态平稳去期待未来掌握更多的事情,而不是心态失衡觉得大材小用学历浪费,工作没有意义

过度追求工作意义本身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任何事情的意义都在于自己挖掘,这一点上还是那句话,世界是什么样子对你,取决于你怎么认识这个世界,所谓吸引力法则和投射原则莫不如是。

2

很多毕业前的推论,比如一定要去前台业务部门,业务部门锻炼的才是实干能力,后台部门就是文字协调工作,没什么专业含量.......其实都值得商榷。至少不是对所有职业都适用。

如果你断定自己是个专业能力特别强的人,比如代码能力很强的码农,谈判能力很强的公关,拉业务能力很强的销售......

去业务部门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么强的能马上变现带来强大业务收益的能力,有的人擅长的是稳扎稳打按部就班,保证工作谨慎细致条理有序,有的人擅长的是精密计算识人写文.......

这样的同学就没必要一门心思要进业务部门了,事实上在大多数体制内机构,后台部门的话语权和升职机会都比前台部门要多得多,这是公司着眼的目标决定的。

国企现在是稳健发展占据主流,而不是盲目创新一味开拓业务,因为过于追求激进发展,会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部门与部门之间,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讲,本不该有什么鄙视链,但实际情况大家心里都清楚,强势部门和弱势部门的工作感受肯定会是天差地别的。

拿四大行来说,没工作之前,我也听说金市部门最好,里面的员工出路最好,好跳槽到市场化机构。

但后来跟进入四大行的朋友们聊,最好的部门往往条线之间区别也很大,也有很多人是去了最好的部门做看似“打杂”的工作,并且这类部门往往卷的压力更大,更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很多早年进入银行的精英待提拔人士都积压在这里,新人反倒难有出头之日。

可见有时需要换个思路,另辟蹊径,不要听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去跟真正在一线的师兄师姐了解情况,可能会产生很多颠覆性的认知。

真正的好地方,一定是在互联网上销声匿迹的存在,每年就消化几个人,这些人也根本没动力去宣传什么。

每年校招很多的四大行,虽然有降薪传闻,也有调整小涨的传闻,但真实锚定水平应该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到一定年限之后还比较可观,但如果家里支持微薄依然会在北京感到压力的程度。

还有很多人不相信在总行工作也会内耗,因为他们看到的分行、支行可能情况更甚,过度营销、考核任务、低素质的小头目比比皆是,但总行虽然规避了这些,但自然也有烦恼。

部委相比企业,多的是政治上的发展考量,而不是短期的生活安逸和平稳,但残酷的角度来说,虽然平台越大平稳以一定职级退休的机会越平稳,但极少有人会在刚进入部委的时候,就产生安于几十年后以这样方式退场的想法,都还想要拼一拼前程。但其难度不言而喻,不为个体的意志所转移,而是体制性的一种适应力的竞争。

总体来说,我能理解有人因为不适应体制内而产生离开的想法,体制内的等级、规矩和办文说话办事的风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如果赶上一个不太匹配的直属领导,拿着为人民服务的薪水,那的确是很煎熬。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体制外就是人生的旷野,会有更多野蛮和不可理喻的现象。有些时候,是需要为自己的权利斗争的。这一点无法展开,但纯好脾气的老好人在哪里都会被压榨的渣都不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在职场抑郁的人,可能就是前期太顺了,太相信学校模式会带来正反馈了,忽略了野蛮生长的重要性,不敢也不会做个“恶人”,不懂在关键时候亮出獠牙。

不良的职场环境更针对女生,听朋友雪总讲,在工作几年想要跳槽的时候,在一个适婚的年龄没有结婚,HR就会考虑会不会在入职之后马上怀孕休假,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成本损耗。

虽然都在讲平等和不要歧视,这种现象依然在职场上很普遍,相对来说,体制内对女生的“包容度”就会更高一些,虽然都是人肉干电池,但还有一丝温情的光环

以上就是工作几年后,我对处在换工作节点的朋友们的一点观察和感想。

在大环境确实不好,裸辞需要勇气,但如果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或者已经痛苦到无法忍受,那可能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职场 | 文学 | 探险 | 情感

校对/ Marlow | 配图 /Pexels

作者 / Marlow

历史文章(点击标题)

秋招之16个小逻辑 

父母对职业的指手画脚,有必要听吗?

填坑学

一眼望穿的生活,值得过吗?

企 业 级 入 职 指 南

边角金融那点事儿

秋招目标:国企,该如何准备?

闲聊暑期实习和五月房市

两个典型的学生思维

“硬脱钩”的世界,会变好吗

内卷时代的职业规划

闲聊北京租房攻略

毕业去哪儿之北京篇

谈谈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和游戏化人生

校招/社招与HR谈薪资的正确姿势

疫情期间异地恋指南

咨询问题 | 地产还是选调,抑或是央企人力?

咨询问题 | top2硕士去咨询还是国企?

秋招之国企篇

秋招之互联网&咨询篇

秋招之金融篇

势均力敌的爱情,是必须的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