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敢毫无保留教你真功夫的才是明师:大师不一定适合你

 穿过未知的黑暗 2024-03-06 发布于陕西

我主要修习养生功法,也学习了传统武学。也因此认识了不少传武老师,如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四川红拳、西北鞭杆等。传统武学给了我不少启发。

传统武学与养生是息息相关的,中医大气功教材中将武术气功归类为五大气功门类之一。甚至不少武学名家本身也是养生家,如王芗斋等。

但有时候给我们启发最大的不是大师们,反而是能指明方向的明师。

因为,大师的作品非常经典,多是其思想成熟,功夫出神入化的时候,大师的视角不一样,对于武术和养生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有时候看大师年轻时的感悟可能可以给我们更大的启发。

今天就介绍一位年轻的武术家刘永文先生和他的著作《武学内劲实操入门指导》。

说是实操指导,但其实内容丰富,有很多真知灼见,值得研究和反复琢磨。

图片

一、传统武学与现代搏击哪个强?

近些年因为某些娱乐人物用传武上擂台,引起国人对于传统武学的质疑,认为传武比不上现代搏击。

这种比不上主要是从实战角度,也就是打架角度出发。

人们也因此争论不休。

刘永文视角不同,他没有否认现代搏击的训练快速,而且同样条件下,现代搏击更容易出比赛成果。现代搏击像返祖,纯粹为了攻击而训练。传统武学核心是劲,是以弱胜强,但训练难度和时间相对较长,成功比例较低。

但传统武学的意义不完全在于搏击,而是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刘永文认为,现代人可以不练传统武学,但不能不懂。

刘永文也没有泛泛而谈,而是一点点陈述,传统武学与文化的关系。如儒家修身精神,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

刘永文还详细解读了阴阳、五行,河图洛书文化与传统武学的关系。并详细从形意拳角度,表达武道演化的案例。并总结说,“形意拳遵循五行数理,便是河洛数理在武术范畴内的一种完美应用,是武道形成的一个范例。”

图片

二、传统武学的修炼系统

不少老师讲传统武学一来就说内劲,说发力,让初学者难以把握,结果反而只学了个架子。

刘永文《武学内劲实操入门指导》中,非常清晰地给出了传统武学的修炼系统,值得深入研究。刘永文认为,传统武学要经过“修正身法、换劲、练劲、用劲、实战”5个阶段。

1. 修正身法

如果说练出内劲是进入武学的大门,那么身法要领是产生内劲的前提。太极拳是用盘架子,形意拳是用三体式桩功。刘永文提倡用无极桩来修正身法,这个相对更容易入门。

2. 换劲

练出“劲”才算武学入门,是将普通人的肌肉用力习惯改成筋骨用力习惯,这就是换劲。

各门派换劲法不同,太极拳用套路,八卦掌用转树,形意拳用站桩。共许最简单快捷的方法就是站桩。在静立不动的状态下,体会身体肌肉松开、筋骨支撑的感觉,慢慢形成习惯。筋骨之力就在静立当中渐渐增长,逐渐强大。

3. 练劲

练劲首先练整劲,再练拳劲。

练成整劲之后,练劲的内容包含增长功力和发劲两部分。增长功力通过桩功和单操训练完成,强化筋骨,使身体能发出的整劲越来越大。相当于在做一个炸药包,炸药越多质量越高,决定最后的爆炸威力。

发劲,相当于炸药包引信。发劲是把筋骨力经过训练正确地发出来,减少损耗,最大化让对手完全承受。

4. 用劲

用劲就是使用内劲的技巧,发挥内劲威力的方式。用劲需要单操和套路的反复训练完成。

刘永文认为,如果没有训练内劲和发劲的部分,只练套路,恐怕连体操都不如了。

5.实战

实战是经过了换劲、发劲、用劲的阶段训练以后,才能进入实战训练。实战的目的是运用所练习的劲力,而不是瞎打。

实战就是要训练固化的习惯再训练到可以灵活运用,破了规矩,从而进入武术的最后阶段——无招胜有招。

图片

三、桩功到底练什么?

说起站桩,几乎每个人都会说:“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涌泉吸空。”

但实际上,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些都很难做到。

刘永文讲“虚领顶劲”这四个字也是用了一年多才真正领会。

他讲,师父教我虚领顶劲的时候,说像肉钩子钩着肉、像顶着一张纸。但是如何像者一张纸,是需要反复训练,不停试错的。

刘永文讲,站桩的目的是训练劲,是通过这些训练逐步完成:身法要领、发力结构、锻炼筋骨、借假修真。这些过程至少需要三个月奠定基础,而且需要老师的

图片

四、内劲是什么?

学习内家拳,常会说内劲。

不少人会误认为内劲是身体里的某种气体,故称之为内气。或归纳为一种能量。

实际远非如此。

刘永文算是非常清晰地讲了出来。

刘永文借助孙禄堂先生讲形意拳的“虚无一气”来解释。

“虚无一气”要从古人留下的口诀里去理解:“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相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

道生“虚无一气”,这个“虚无一气”便是从身法要领练出来的,那身法要领练出来什么呢?答案很明显——整劲!

图片

说实在的,这本书真东西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收藏阅读。


卫昌国学

2024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