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阴少阴厥阴是什么意思

 沙澧闲人个人馆 2024-03-07 发布于河南
厥阴症表现及治疗
栗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科
三甲
厥阴证主要表现为上热下寒(上部有热,下部有寒)。上热,为胃中有热,表现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下寒,为肠中有寒,表现为饥而不欲食。治疗方法也需根据具体证型有所不同,上热下寒者,治宜寒热并用,厥阴寒证则宜温里寒,厥阴热证则宜清下热,厥多热少治宜温阳。 1.厥阴寒热错杂证:蛔厥证时作时止,进食疼痛烦躁,或呕吐、吐出蛔虫;服用乌梅丸加减治疗。 2.厥阴寒证:症状表现为手足厥寒,四肢关节疼痛,或身体腰痛,月经推迟,经期腹痛,经血量少色黯,胃脘腹部冷痛;服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肝寒犯胃表现为巅顶头痛,干呕吐清涎冷沫;服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疗。 3.厥阴热利证:表现为腹痛急迫欲大便,可肛门坠胀难出,大便夹有红
什么是厥阴
赵慧辉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综合科
三甲
厥阴在中医中有几种意义,包括经脉名、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经穴名以及九月和十月的代称等。 1.经脉名:厥阴是阴气发展到最后的阶段,开始重新开始向阳的方面转化。经络学中,厥阴经有两条,分别是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 2.厥阴病:厥阴病属于六经病中的一种,是邪正进退,阴阳博弈的重要阶段,会出现寒热交替错杂等症状。 3.经穴名:厥阴俞是一个腧穴名称,位于人体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4.九月和十月的代称:九月十月为阴气交会之时,所以称厥阴。
厥阴病是什么病
俞丽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厥阴病是身体既有寒证,又有热证,两者交错夹杂的病症。 厥阴病主要因为患者阴阳平衡失调,或者疾病治疗不当或者延误,导致身体阴气极盛,阳气未恢复,阴阳之气互相格拒引起。临床表现主要有饮水多、胃脘灼热疼痛、或者呕吐、甚至吐蛔虫、四肢逆冷、腹泻不止、小便少。 严重者会并发阴阳衰竭,危及生命。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四肢冰冷,甚至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血压急剧下降等。 厥阴病治疗主要是调和阴阳。辨证选用的方剂有乌梅丸、白虎合剂等。本病变化迅速,应及早诊断治疗,切勿擅自用药。
人体十二经脉是什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人体十二经脉是构成人体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连接着人体的十二个脏器,表里脏腑经脉存在着相互络属关系,所以这些经脉都是用相连的脏器来命名的,包括六条阳经和六条阴经。 六条阳经分别是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 六条阴经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手足,表示经脉在上、下肢分布不同,手经表示其循行路线分布于上肢,足经表示其循行路线分布于下肢。 脏腑,表示经脉的脏腑属性,如肺经表示该经脉属肺脏,胃经表示该经脉属胃腑。 阴阳,表示经脉的阴阳属性及阴阳气的盛衰多少。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
少阴是指哪个脏器
朱颖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少阴是指心和肾两脏,藏精而主火。凡心肾两虚,脉微神衰的多指少阴病。 在经络上多指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如果邪入少阴多指入心脏和肾脏,因此多以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多见,临床多表现为脉微细,但欲寐,下利清谷(大便清稀如水,或夹杂不消化的食物),四肢逆冷,甚至汗出亡阳等表现。 手少阴的经脉上挟咽喉,下膈络小肠。足少阴的经脉循喉咙,所以病在少阴的经络也会出现咽痛的表现。 治疗少阴病多选用四逆汤加减,少阴病多处在病情危重的阶段,治疗应及时,注意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如有治疗需要,建议及时就医。
少阴病是什么意思
周霞继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脾胃病科
三甲
伤寒六经病之一,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 少阴病是全身性虚寒证,他主要脉证为“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经包括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两条经脉。心、肾二脏,为人身阴阳、水火之本。心肾虚衰,抗病力弱,则发少阴病证。若病邪直犯少阴,或其他经的病变误治、失治,均可损伤心肾,形成心肾虚衰,气血不足的病变。阳气衰微,鼓脉无力,故脉微。阴血不足,脉道失充,则脉细。由于心肾虚衰,阴寒内盛,正不胜邪,反被邪困,则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睡,似睡非睡昏沉迷糊状态。 少阴证因致病因素和体质的不同,可分为少阴寒化证与少阴热化证两种证型。 少阴病的治疗原则,以扶阳、育阴为主法。可通过辨证论治后给予中药方剂
三阳经与足三阴经各是哪三条
曹玺 副主任医师
审核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足三阳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三阴经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其中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是十二经脉中的六条经脉。 足三阳经的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分布在腿的外侧和后侧;足三阴经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分布在腿的内侧。 临床上患者如果出现沿着经络循行部位的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哪些器官主阳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中医学认为脏腑分阴阳,其中五脏也分阴阳,属阳的有六腑、心、肺、肝。 就其功能特点而言,六腑如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等多呈中空的囊状或者管型,都可受盛和传化水谷,并将转化的糟粕排泄出体外,这个过程称为“降”,但是在此时也需要有气机的推动,故有降中寓升之说,因此属于表,为阳。 根据五脏而言,也分阴阳,心肺都位于膈之上,上为阳下为阴,故属阳,根据五行相应规律,心属火,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主温通血脉,故为阳中之阳。 肺属金,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肺具有宣发浊气和肃降清气的功能,宣发为阳肃降为阴,故属阳中之阴。 另外五脏中肝也可属阳,肝属木,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主疏泄升发及藏血,疏泄为阳,藏血为阴
手三阴和手三阳是哪几条经络
卜彤文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属于经络系统中的十二经脉。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人体两侧,每条经脉虽有迂回曲折,或交叉出入,但基本上为纵行。诸手阳经分布特点可概括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诸手阴经分布特点可概括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经络名称、循行分布等为中医理论,建议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师进行辨证论治,以免耽误病情。
三阳三阴分别对应哪些部位
三阳和三阴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分别指人体的不同部位。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有十二经脉,其中三阳经包括太阳经、阳明经和少阳经,三阴经包括太阴经、厥阴经和少阴经。这些经脉分别对应人体的不同部位,如下所示: 1. 三阳经: 十二经脉中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其中上肢外侧的是手三阳经,下肢外侧的是足三阳经,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 2. 三阴经: 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其中上肢内侧是手三阴经,下肢内侧是足三阴经。 手三阴经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分布规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在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厥阴之
少阴经是哪个脏腑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少阴经可分为手少阴经和足少阴经,手少阴经属心,足少阴经属肾。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行经过横膈,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上行,连于目系,其直行的经脉从心系上行到肺,再向外下行到腋窝,沿着上臂内侧后缘到肘窝,再沿前臂内侧后缘到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止于小指桡侧末端。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着穿过足心,到舟骨粗隆下,经内踝的后方,向下到足跟中,沿腿部内侧上行,贯脊柱,属肾络膀胱。其直行支脉,从肾脏向上经过肝、膈,进入肺,沿着喉咙,夹舌根旁;另一支脉,从肺部分出,联络心,流注胸中。
手三阴经指的是哪三条经络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手三阴经指的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三条经脉。 1.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最终沿手小指桡侧至其末端的少冲穴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胸、神志等病证。 2.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最终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桡侧端。手太阴肺经主治肺、胸、咽喉疾病。 3.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最终沿手中指出指末端。手厥阴心包经主治神志病、心、胸、胃病等疾病。
经络阴阳是怎么划分的
隋康民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十二经脉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经,共十二条。其阴阳的划分主要依据经脉的循行部位以及经脉所属脏腑的阴阳属性。 1.经脉循行部位:四肢内侧和胸腹部为阴,四肢外侧和肩背、头面部为阳。在四肢、头面部中,在前为太阴、阳明,在中(侧)为厥阴、少阳,在后为少阴、太阳(踝上8寸,厥阴位于太阴之后)。 2.经脉所属脏腑:在手足循行的基础上,根据经脉对应脏腑的阴阳属性再分阴阳,脏为阴,腑为阳。 如肺为阳中之阴,故应于手太阴,心为阳中之阳(阴少),故应于手少阴,肝为阴中之阳(阴最少),故应于足厥阴,脾脏为阴中之至阴(阴最多),故应于足太阴,据此来进行经络的阴阳划分。
手三阴经是什么
张继红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针灸科
三甲
手三阴经即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的总称。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三条经分布在手臂的内侧,属里,由胸走手,因此称为手三阴经。 1.手太阴肺经:上接足厥阴肝经于肺内,下接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经脉分布于胸前、上肢内侧前、拇指桡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 2.手少阴心经:上接足太阴脾经于心中,下接手太阳小肠经于小指。经脉分布于腋下、上肢内侧后缘、掌中及手小指桡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于外部。 3.手厥阴心包经:上接足少阴肾经于胸中,下接手少阳三焦经于无名指。经脉分布于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上肢内侧中间、掌中、中指。其络脉、
三阴病什么意思
王珺 主任医师
审核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三阴病是指太阴、少阴、厥阴经的病变,属于中医中的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在《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理论基础之上,被提出的,是根据外感病的发生、发展、证候特点、传变规律等,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三阴病分别指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这三类。 中医认为三阴病是以五脏和阴经的病变作为诊断基础,因此将病位偏里、偏脏,同时正气不足、邪正交争于里者的,归纳为三阴病证,可以用于指导临床诊断与临床治疗。 具体来说太阴病证是指脾阳虚弱、邪从寒化、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多表现为腹满而吐、饮食不下、四肢欠温。脾属太阴,为三阴之屏障,临床多以脾虚寒湿为病变特点。 而少阴病证是指心肾亏虚、阴阳衰惫所表现的证,有少阴寒化与
厥阴是什么意思
何好臣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综合科
三甲
中医认为厥阴是阴气发展后期开始向阳气转变。厥阴可指经络、病证、腧穴。 经络,厥阴经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及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终于中指末端。起穴天池,末穴中冲。可以治疗心胸、胃腑,神志等疾病。足厥阴肝经起穴大敦,末穴期门可治疗肝胆、妇科、前阴病证等。 厥阴病(外感病邪侵入厥阴经引起的病症)是六经病之一,有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下利等症。代表方剂是乌梅丸,主治寒热错杂(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蛔厥证。 厥阴俞是心包的背俞穴,属于膀胱经,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可以治疗心痛、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咳嗽、呕吐等症。
三阴病和三阴病的区别是什么
三阴病是指三阴经络受邪而导致的疾病,包括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三阴病的症状表现因经络而异,但都与阳虚、寒邪有关。 太阴病主要表现为腹胀、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 少阴病主要表现为心悸、失眠、怕冷、四肢不温等心肾功能不足的症状。 厥阴病主要表现为寒热错杂、四肢逆冷、头痛、呕吐等阴阳失调的症状。 三阴病的治疗主要以温阳散寒、调和阴阳为主,可以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少阳太阳合病是什么意思
高剑虹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医科
三甲
少阳太阳合病中医上称为太阳少阳合病,为一种病名,是指太阳少阳两经同时受邪,起病则同见两经的病证。 六经辨证是根据外感病的发生发展、证候特点和传变规律总结而创立出来的一种辨证方法。六经,即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凡疾病发病之初,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称为合病,是六经病证传变的一种方式。 太阳少阳合病既有发热,微恶寒(怕冷)等太阳病(风寒邪气侵袭人体肌表,出现怕冷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的表现)表现,又有寒热往来(身体一会热一会冷),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痛满等少阳病表现。 如有相关病情,建议在专业医生辨证指导下治疗。
手少阴心经含义是什么
王凤儒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医内科
三甲
手少阴心经是由一条主脉和一条支脉组成,为十二经脉之一。 手少阴是从胸部起始走行于上肢内侧的后缘,转胸部连足太阴脾经,终止于手端交相表里接手太阳小肠经。穴位的体表路线是起于腋窝的极泉穴,行于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桡侧端的少冲穴,与小肠经相交。 经过腧穴起始于极泉,经过青灵、少海、灵道、阴郄、神门、少府,终于少冲。 该经脉主要治疗心脏、胸部病变如心痛、心悸,以及神志精神病变如失眠、健忘、癫痫,还有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病变上肢内侧后缘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