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操作视频】火针 毫针治疗紧张性头痛 压痛点怎么找?

 louis6711 2024-03-08 发布于瑞士

引用格式:高帆,邵冰,李彬,等. 火针联合毫针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疗效及对颅周肌肉压痛的影响 [J]. 针刺研究, 2023, 48 (11): 1151-1158.

图片

紧张性头痛(TTH)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一定致残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尽管目前对TTH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显著的进展,认为TTH发生发展与颅周肌肉紧张及精神障碍相关,但国内外对针刺治疗TTH的研究多集中在脏腑辨证选穴、经络辨证选穴及特殊穴位疗法等。研究表明TTH患者颅周肌肉紧张程度和肌肉压痛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在头痛发作期间颅周肌肉压痛阈值较未发作时明显降低。情绪障碍在TTH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精神紧张使头部肌群过度收缩,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致痛物质释放,进而引起头痛;致痛物质引起疼痛的同时,还可引起肌肉收缩,导致持续性头痛。

本团队的前期研究从颅周肌肉紧张及情绪因素这两方面同时治疗TTH,结果显示:通过火针点刺TTH患者颅周压痛点,可有效地解除局部肌肉的痉挛,提高压痛阈值,从而减轻疼痛;同时联合周德安教授的毫针安神方,可改善患者精神紧张,从而改善头痛。火针联合毫针疗法临床操作简易,本团队观察该疗法对TTH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颅周肌肉压痛点数量和阈值的变化,分析头痛发作天数及程度变化与颅周肌肉压痛点数量和阈值变化的相关性,以期为火针点刺颅周肌肉压痛点治疗TTH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

图片

“学者分享会”系列直播

·····

本文将会参与我们“学者分享会”的系列直播,由通信作者讲授有关TTH颅周肌肉压痛的治疗手法及操作。我们会在公众号上发布直播时间,欢迎大家关注。

目的:观察火针点刺颅周压痛点联合毫针治疗紧张性头痛(TTH)的疗效及对颅周肌肉压痛的影响,探讨TTH头痛症状变化与颅周肌肉压痛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颅周肌肉压痛对TTH的影响。

方法:TTH患者经区组随机分组,试验组完成41例,对照组完成38例。试验组予火针点刺颅周压痛点联合毫针安神刺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毫针安神刺法治疗;两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天数、颅周肌肉压痛点数量与分布,采用视觉模拟量尺评分法记录头痛程度,测量颅周肌肉压痛阈值,分析头痛发作天数及程度变化与颅周肌肉压痛点数量和压痛阈值变化的相关性,计算治疗有效率。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天数减少、程度减轻(P<0.05);试验组颅周肌肉压痛点数量减少(P<0.05),压痛阈值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头痛发作天数和程度、颅周肌肉压痛点数量均减少或减轻(P<0.05),压痛阈值升高(P<0.05)。头痛发作减少天数及减轻程度与颅周肌肉压痛点减少数量及压痛阈值升高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7.8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7.89%(P<0.05)。受试者最常见压痛点的解剖位置是上斜方肌,其次是胸锁乳突肌、上项线、颞肌、咬肌等。

结论:火针点刺颅周压痛点联合毫针安神刺法治疗TTH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减轻颅周肌肉压痛,且颅周压痛可能是TTH发病的重要因素。

颅周压痛点诊察方法

参考《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的方法检查压痛点:为防止压强过高产生假阳性,使用拇指的指腹,在颅周肌肉压痛每个好发部位作上下或左右滑动按压。所谓滑动按压,是指用拇指指腹适度压紧检查部位,并作小幅度的左右或上下快速的滑动摩擦,以发现压痛最敏感之处,即按压该处时患者出现显著固定位置的疼痛感觉,并会不自主出现躲避、面部扭曲等肢体反应。将压痛最敏感处定义为压痛点。

枕区压痛点:位于枕外隆突、上项线(枕外隆突向乳突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及颞骨乳突区域,是项部肌群(包括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的软组织附着处。检查时,患者端坐放松,研究者左手按住其额部使颈椎前凸,右手拇指指腹从枕外隆突沿枕骨上项线直到乳突下的软组织附着区逐一按压,以查得枕区压痛点。

颈肩部压痛点:位于颈椎棘突至横突软组织(包括斜角肌等)附着处及肩胛骨上角至肩峰的软组织(包括肩胛提肌、斜方肌等)附着处。在前述检查位置基础上,使患者颈椎保持适度前凸,检查者的右手拇指指腹按在颈椎棘突端的软组织附着处,并从颈2棘突开始向下逐一顺次滑动按压,以查得颈区棘突压痛点;拇指指腹按住颈旁的第1横突尖上,由上而下地逐一滑动按压,以查得颈区横突压痛点;检查者用拇指指腹按压肩胛骨上角,由内向外横行滑动到肩峰处,由上至下滑动按压岗上窝,以查得肩部软组织附着处压痛点。

面部压痛点:主要位于额骨、颞骨、下颌骨等软组织附着处。患者端坐放松,研究者左手保持患者头部稳定,右手拇指指腹自眉心至前发际由下向上、由中间向两侧滑动按压至颞部软组织附着处,以探寻上面部压痛点(包括额肌、降眉肌、颞肌等附着处);检查者使患者头部保持固定,右手拇指指腹由颞骨乳突前缘至头正中线,由上至下、由后向前逐一滑动按压以查得下面部压痛点(包括翼外肌、咬肌、二腹肌等附着处)。

治疗方法

火针点刺颅周压痛点:患者端坐位,研究者使用直径0.5mm的贺氏细火针,将针身的前中段烧红后迅速刺入压痛点,刺入后立即出针。不同部位进针角度及深度不同:针对枕区压痛点,沿枕骨下缘上项线至乳突下缘斜刺,与骨面约呈30°角斜向下进针,进针深度15~20mm;针对在颈区棘突至横突及肩胛骨上角至肩锋软组织附着处的压痛点行直刺,进针深度15~20mm;针对上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等部位的压痛点行直刺,进针深度10~15mm;针对颞肌、降眉肌等面部压痛点行直刺,进针深度约3~5mm。当检查者按压上述压痛点诊察区域时,若压痛区域范围较大,则以压痛最敏感点为中心,向该区域边缘顺次滑动按压以确定按压区域的边界并进行标记,随后应用火针散刺该区域内的压痛点;若在上述区域中发现散在的多个压痛点,则用火针点刺该区域内全部的压痛点。

毫针安神刺法:患者平卧位,取百会、四神聪、神庭,以及双侧头维、风池。根据头痛部位循经配穴,前额痛加合谷、解溪;颞部痛加外关、侠溪;头顶痛加太冲;枕部痛加后溪、申脉。采用0.3mm×40mm毫针针刺,风池向鼻尖方向进针,深度约20mm,余穴常规针刺,每次30min。

试验组采用火针点刺颅周压痛点联合毫针安神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安神刺法治疗。两组患者每周二及周四各治疗1次,连续治疗8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