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峰寺续

 昵称18151875 2024-03-08 发布于甘肃

愣娃在管控最薄弱的银达怀茂,联络组织了二三十人的革命兄弟。半年时间发展了两三个党员,和一批积极分子。作为一支革命队伍,没有武器怎么革命。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愣娃带着他的同志们,在酒泉城逛了几天。侦查到设在城隍庙的保安团,除白天都荷枪实弹的站岗巡逻,晚上他们把枪支都集中收置在城隍庙的大殿里。

      憨厚朴实,从没发生过战乱的和暴动的酒泉。偶尔出现个偷到的小贼,也只是小偷小摸换个吃食。所以防备非常松懈,枪就那么一放,门上一把锁连站岗的都没有。

      愣娃兄弟几人,放两个在外面放风,其他人随着愣娃跳进后院墙,从 大殿的后面把砖一块一块的撬下来,挖一个大洞。那几十杆枪弹药就从城隍庙运了出来,埋藏在事先挖好的离城隍庙很远的偏僻地方。

      第二天,酒泉城就炸锅了。警察、保安队、当兵的,相继配合。封锁东、北南三城门,全城戒严挨家搜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可疑地点可疑人物挨个盘查。

      气氛紧张了一月有余,才算是平静下来。撤了一些主要管控人员,加强了防守岗哨。两个月后,愣娃和他的几个同志,在大街上抬着一口棺材卖。说是本来给老人准备的,但是老人病重,先卖掉给看病。因为急用钱,棺材卖的便宜,并且谁买了他们帮着抬棺下葬。

       果然有卖就有买,有一家刚亡了人,准备去棺材店。听说有人便宜卖,而且还帮忙下葬。那时候的穷人家,请出殡的人也是一大花销。就买下了他们的棺材。

       愣娃一干人,抬着棺木出了城。在主人的墓地下葬后的当天晚上,连夜挖出棺木,取出枪支后还原埋时的样子。

        又过几天,用同样的办法。分两次将那几十杆枪和一些弹药运出城,运到了银达怀茂。自此,愣娃的革命队伍有了武器。他们在人迹稀少的荒郊野外训练,为节省子弹。尽量不用实弹训练,这也使这只革命队伍战斗力差的原因。

       就在愣娃的革命队伍逐渐壮大的时间,西路军也在高台打响了战斗并且拿下了高台城。这很大的鼓舞了愣娃队伍的士气,他们士气高涨时刻准备着迎接酒泉的解放。

       但是,在马步芳、马步清、马鸿逵和分别从青海、宁夏等地调来四个骑兵主力旅和炮兵团、手枪团,加上胡宗南的一个步兵旅,共35000余敌,重兵包围了高台城。切断我军与东面临泽和西路军总部联系的通道。孤军陷入敌后的西路军,被围困在高台城内。经过二十多天英勇奋战,西路军死伤惨重。为了保全革命火种,在危机关头。军长董振堂集合那些二十岁以下的小战士,和一些年龄较小的女战士。给他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让他们把西路军的光荣传统继续传下去,把革命火种播撒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西路军的精神流传千古。。。。。。。

       会后,军长依依敬礼告别。看着那些幼稚的脸,军长忍着泪水。这些刚刚离开爹娘怀抱的孩子,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与我们共同奋斗,而今天要生死决别。离开这个火热的群体保护,去磨炼,去独自闯入那生死未卜的虎狼之中。但是要比眼看着,在敌人枪口一个个倒下好多了,能突围出去一点是一点。

       军长强忍着泪水,与那些哭着的孩子们道别后。在城墙西面的一个拐角处,放下绳子,一筐一筐的将他们放到城墙外。孩子们顺着黑河的沟渠,向西转移。董振堂军长带领高台城里的红军,从城东向围困高台城的敌人发起最后一次冲锋。。。。。。。

       天气正中一月,天寒地冻天上大雪纷飞。年轻的少年战士们,远远听见城东的炮火声,不约而同的摘下军帽,向东庄严的敬礼。

 圆滑精干,尽力呵护着侄子的二爹。在这次战斗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二爹自从为了侄子,又重新回到军营。一边呵护着年幼的侄子,一边寻找着随时逃跑的机会。可是到了后期的国民党军队,因为逃兵层出不穷,所以后来加强了防御,严厉把困一切逃跑机会。从连到班,严肃管控。班跑一人,班长撤职,排跑三人排长撤职,见着不报者连坐,跑出去的被抓回来直接枪毙,等等严厉控制。使二爹再也没有机会逃跑,只能带着侄子在军营里混日子。等待有良好的机会。
      逃跑的机会终究没等来,等来的是围剿西路军解放高台的部队。第一次真枪实弹的作战,炮声隆隆。二爹带着没战壕高的侄子,窝在壕沟里打枪。侄子用力爬上壕沟往前开枪,二爹看见一把拉下来:“你不要命了!你看二爹咋打枪。”说完他趴在壕沟边上斜着枪向天,若无其事的一枪接一枪的响着。。。。。

       傻侄子看见,笑着也学着二爹向天空打枪。炮声还没有结束,马家队军官驱赶着他们冲锋。二爹让傻侄子看他行动,二爹先看着别人冲锋,他们继续向天开枪,直到壕沟里几乎没人了,他们才爬起来趁着弥散的硝烟往前跑。刚跑一半,二爹一把拉住已经跑到他前面的侄子,然后朝着一个冒着硝烟的弹坑倒去。侄子不知所以,惊恐的看着二爹。二爹看见弹坑里一个死了的士兵,从那个死人流血处摸了一把。趁着还流动的血液,在自己脸上摸一把,然后又摸一把,抹在侄子脸上。侄子逼着躲藏不过,硬这头皮恶心的接受着。。。。。

爷俩个在弹坑里装伤病,到了战斗结束。两个人一瘸一拐再回到队伍里,然后缓上两天,又被赶着去打仗。

       国民党的队伍里,他们混的很苦。但是有侄子的互相陪伴,虽然苦却挺快乐。侄子二爹二爹的叫着,寸步不离的跟随。二爹像一个慈祥的老者,呵护着傻侄子。夜晚 值夜的时候,想家了。就哼哼几句秦腔,侄子桶着手,靠在二爹怀里,眼耙耙的看着二爹的眼睛。虽然是个大孩子了,在二爹的眼里他还是那个尿裤子的娃。二爹常常念叨:“很想吃一碗你妈做的哨子面,她做的哨子面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哨子面。”   侄子也说;“我也想妈,不知道妈一个人在家这会在干什么?平时这会肯定是在看着我纳鞋底您。”二爹最以为豪的,就是他接触他老婆的那些情节。每当想起来,他悄悄的乐。或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或在值夜一个人陈静的时候。他忘不了,忘不了那堵墙,那堵隔着茅房与草棚的墙。这是他戒不掉的瘾,和他的烟瘾一样,想起来就得抽两口。回想起他那个时候的啥样,那种想起来都脸红的瓜娃子像。有时候,侄子在的时候,他想起来可笑的笑出了声。傻侄子不知道他笑什么,就完:“二爹,你怎么了?”二爹回答:“没撒。。没撒。。。”确实,二爹是幸福的。像他这样一个岁数大了的穷光棍,得了一个漂亮媳妇,得了一个家,得了一个听话董事的,视如己出的侄子。在家的时候,那日子过的温馨快乐。

       在这里,对于侄子。这个无所不能的二爹,是他所有的依靠。对于二爹,这个经常眼睛瞪的大大的看他的傻侄子,就是他的全部。

       又到了被当官的赶着上战场的时候,傻侄子依旧学着二爹朝天放枪,依旧冒着炮声隆隆的硝烟冲锋,然后趴在弹坑里装伤员。

       爷俩个刚刚趴在弹坑里,弹坑里也一个人。他们以为是死了的,开始没在乎。趴了一会,二爹起摸摸那人,看看哪里有血。结果那个死尸却转过来,和他们打招呼。把二爹他们吓了一跳,回过神才知道他也是同类之人。然后会意的一笑,便成了朋友。那人从面目上看,就是个老兵。污秽的脸,蓬松的头发,看上去五十不止。那老兵索性仰躺在弹坑里,从腰里摸出烟锅点燃了就抽。二爹赶快制止:“老哥。。你不要命了,这么明显万一被那些抓住?”那老兵不以为然的回答:“求。。我一把年级了,咋木不是个死!”吧嗒几口烟后又说:“逞英雄的都是那些年轻碎娃子,趴窝的多,你以为就我们怕死么?”二爹问:“你离家几年了?”老兵回答:“三年了。”二爹又问:“想家吗。。。。。。?”老兵回答:“家里没人。。。了。。我在哪里都一样。”二爹不好再问下去。反倒那老兵又问:“你是哪的?”二爹回答:“西峰寺滴!”一听西峰寺,老兵眼睛紧盯了一下,确定的问一声:“哪滴?”二爹重复一句:“西峰寺。。。”老兵接着炮声的哄哄声低声喊:“我是深树弯的。。。。”深树弯和西峰寺离得不远,几乎紧挨着。说道这里,二爹心里对这个老兵洞然有了亲切感。也对这个饱经风霜的,家里没人的老兵倍感心酸。

      老兵问:“你村里有个王堂主!”二爹说:“有啊!就离我们不远!”老兵说:“那人了不得!”二爹说:“这你要知道?”老兵回答:“那。。。谁不知道,都家喻户晓了。。。。”

      有句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二爹和老兵在弹坑里互相交流。。。。。。

战斗结束,二爹他们告别老兵各回各班。二爹他们班减员三个,平时都很熟悉的面孔只一天就阴阳两隔了。国民党队伍对他们的战友丝毫没有怜悯之心,对部下的生命命如草芥。只有在一起关系好的朋友伙伴,惋惜叹蔚一下然后就像水中的漪涟。人都见不上就被处理了。

      傻侄子看到这些,越发敬佩二爹的机智和聪明。相信只要二爹在,他会平平安安的回到他妈面前,和二爹吃上他妈亲手做的哨子面。

       又一次战斗的打响,二爹依旧和傻侄子朝天开枪,依旧冒着炮火跑着,跑着跑着突然找一个弹坑趴窝。傻侄子趴在二爹背后,脸上带着微笑。平时这个时候二爹应该转过身来,和他说话或是让他往下趴趴。这次二爹却反常的趴在那一动不动。侄子侧趴在二爹背后,不见二爹有什么动静。侄子故意抗抗二爹,还是不见动静。转过身啪啪二爹,轻轻地喊:“二爹。。二爹。。。”然后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这时侄子才发觉有些不对,看见二爹脸朝下趴着。他用力把二爹翻过来,才看见二爹胸前一个大洞,血从洞里冒出来渗透了胸前破碎的棉衣。侄子看见不知所措的用手捂住,嘴里不停的喊;二爹。。。二爹。。。二爹硬是不说话。侄子重复的哭着喊着,天塌下来的嘶吼着。血顺着他的手边不住的往外冒,侄子疯了似的放开手,又两手捧住二爹的脸拼命的摇晃。终于二爹醒了,用他扭曲的脸硬挤出一丝微笑:“这。。次。。跑早。。了。。。”话刚说完,一股鲜血就从舌头下流出来。侄子喊着:“二爹。。。二爹。。。咋办么?咋办么?”二爹张着嘴,明显舌头已经僵硬。用几乎听不清的语句:“我想。。。吃。。。你妈。。的少知。。。面。。。。”说完,那眼睛直直的盯着侄子,又好像是看着远处。。。。。再也无声无息了。任凭侄子大声的,喊得嘶哑的声音在那里。。。二爹。。。二爹。。。的嘶喊哭嚎。直到那胸口的血已经不往出流淌,变成了黑色的冰冻硬块。侄子挨着二爹,不再害怕的仰面躺着,任凭耳边炮声隆隆木纳的看着天。。。。。。

       不知过了多久,兵士们过来要抬走二爹的尸体。侄子哭喊着不让,过来两个兵士将呼喊的侄子牢牢拉扯住。。。。。。。

没有了二爹的呵护,少不经事的傻侄子在部队混的凄惨悲凉。不敢说话,见谁都是长官。好在这次西路军攻打高台县城后,在没有战事发生,他侥幸的活了下来。也再也没有逃跑回家的胆识与机会。多年后他回到家,已然是一个解放军战士了。改变了他在国民党部队里的性格,又变成了一个刚毅、坚定、自信满满的,直正的军人。

      提起二爹,他还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娘也说起她的感觉。在二爹死的那天,她一天心里发急,切菜的时候还切伤了指头,晚上做梦,梦见她的牙无缘无故全掉了。说与同村的人,他们说梦见掉牙死亲人。。。。。。。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单说那些趁着夜色,从高台城城墙上放下来的,年轻的红军战士们。顺着黑河向西转移,走了一段听见城东枪声四起炮声隆隆,就知道军长为了他们顺利转移而作的声东击西。他们也知道这将是一场最后的斗争。他们朝着东面方向肃穆起敬,然后有一个二十三岁的队长带领着,继续向西进发。白雪皑皑崎岖的黑白相间的地面,漫无目的。只能顺着蜿蜒的河道,从冰面行走。小战士们三三两两的互相搀扶着,冒着鹅毛般的大雪行走。天明的时候,他们在一个白雪覆盖着的土捱下休息。从一个战士背着的袋子里,倒出一点炒熟了的麸皮,各自一人吃一口。用雪参合着吃了。战士们走了一夜,孩子们连困带冻。四五个或五六个人抱在一起取暖休息,就在这时。哨兵报告,后面有动静。孩子们离开警惕起来,做出防御阵势隐蔽的洼地和拐角处。中间放出一个空旷的场地,摆出一个小型的包围圈。警戒半天,才看见就三四个人,也互相搀扶着走进包围圈。那红色领章和帽子上的红色五角星格外显眼,战士们才知道是自己队伍的人。他们一拥而上欢快的紧紧拥抱,原来他们都是突围出来的战士。相互问着他们离开的情景,都潸然泪下。

       修整一阵子,你天虽然已经大亮。但是在白雪皑皑,和下着的鹅毛大雪的掩盖下,在这个杳无人烟宽阔的狂野里人迹罕见。这给了年轻战士们,继续行军的机会。一路上跄踉着,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大雪中行军。

       朦胧隐约的太阳,是他们前进的唯一方向。又是一天的行军,在暮色的时候,他们又该修整了。还是那口炒熟的麸皮,哽咽在咽喉难以下咽。突然前方又传来信号,发现有一队人马向他们走来。战士们警戒起来,都心里担心这这一突发的情况。如果现在遇到这么多敌人,无疑他们的战斗力是低下的。就在这紧急关头,只听见对面也停止了脚步。也无声的隐蔽起来,明摆着,那对方也在查看这边的虚实。。。。。

就在这紧急关头,只听见对面也停止了脚步。也无声的隐蔽起来,明摆着,那对方也在查看这边的虚实。。。。。

       少顷,就在这同志们都闭住呼吸的紧要关头,对面有人轻轻喊:“你们是突围出来的红军吗?”同志们不敢作声,继续沉默。见没动静,对面又问:“你们是突围出来的红军吗?我们是来接你们的!!!!!”

       队长虽然年轻,但是处事冷静。分析了一下,如果是敌人肯定这会已经开枪了。我们是小队人员,敌人不会如此警觉。然后吩咐队员继续警戒,他也轻轻回答:“是  我们是刚刚突围出来的。。。”对面听见这边回答,就直接站出来两三个人,向他们走来。而且不做任何警戒,枪都背在身后。对面那个带头的直接,朝着队长过来:“同志,我是朱茂财,奉命迎接你们!”队长也伸出手:“朱同志!你们辛苦了!”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然后其他队员也放下警戒。而在对面队两三个人的身后,又出来四五个人。原来他们也是有警戒的。。。。。。

       原来军长在让他们突围前,就早做了安排。派出当地情报人员提前两天,就就从高台出发。联系愣娃的队伍,来迎接他们。愣娃的队伍都是精壮汉子,接到命令一刻不停的赶路,才和这些年轻的战士会师。

      愣娃他们拿出捂在胸前的,还热腾腾的烧饼,还有一些水。这些小红军战士们,不知多少天了,虽然没有吃过正经的东西。但是还是有序的,吃了一顿饱餐。有了愣娃的接应,有了填饱肚子的食物,这给战士们有了很大的鼓舞和士气。

      他们跟随者愣娃和他的战友,随着来时的印记,现在行军快多了。。。。。

愣娃本来的任务是里应外合,配合红军解放酒泉城。但是由于战事的变化,临时接到接应突围的红军。

       有了愣娃的带领,这支红军小战士们马不停蹄,只一天半就来到愣娃他们所在的地方。到了地方,愣娃才看出来这些所谓红军的真面目。都是一些刚刚隔奶的娃,大多是宣传队和医疗队。看到这些平常好在爹妈面前撒娇的孩子,愣娃激动万分。也使跟着愣娃干革命的伙伴,感慨万千。这些离开爹娘,为了创建一个新世界,有着伟大理想目标,还是稚气的脸,却坚定而刚强。比起他们这一帮老爷们,在愣娃没来之前,也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消极心理来说,更伟大更光明。

       不过,这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始料不及,这队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的队伍。如果分散在每一个村子里,又太显眼,会有那些地保和敌人的眼线。万一被出卖或发现,对于这支弱小的队伍来说,会是灭顶之灾。

       再三考虑之后,愣娃决定,先让他们暂时藏在从银达怀茂,直至果园那绵绵有十几里地的条河水系的芦苇荡里。有他们每天供给食物,看上级指示再正打算。

       事情往往不会和你的预想一样,敌人的嗅觉远比狗鼻子灵敏。没过几天,就发现了敌人的侦察兵已经向这里窥探。村子里的保安团开始窜来窜去,芦苇荡的边上也有敌人的零星小队,只是芦苇荡太过茂盛,他们不敢轻率进入。

       而且绵绵十几里,没有明确目标,不敢暗自行动而已。愣娃给他们的食物,也不能如期的送到。

       愣娃和那个队长临时开会,研究对策。分析当前状况,如果现在撤离。已经是不行了,他们已经受到监视。敌人不可能一无所获,那时肯定穷追不舍,那么这些孩子会无一幸免。。。。。

愣娃经过分析当前状况,如果现在撤离。已经是不行了,他们已经受到监视。敌人不可能一无所获,那时肯定穷追不舍,那么这些孩子会无一幸免。。。。。

       预想,要比现实来的更残酷。敌人像野狗闻到了猎物,人马越来越多。愣娃他们显然已经被包围,就在这个危急时刻。形势非常严峻,自己的这些队伍,是临时编凑起来的,没有得到真正的磨砺。意志不够坚定。再拖下去,万一有意念不决定者,那后果不堪想象。愣娃果断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年轻的红军队伍,以五人一组,趁夜色相继向东撤离。他带自己的队伍在这里忽隐忽现的做掩护。到了第二天天明,果然那些兵蠢蠢欲动。向愣娃他们所在的隐蔽处摸索进来。就在离愣娃他们不远的地方,愣娃凭借敌人在明处,他们在暗处的环境,瞄准一个小头目,几个人一起开枪。那小头目应声倒下,其他人看见赶快救下,退出芦苇荡。

       第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失败,敌人相聚聚拢。虽然聚拢,但是依然不敢冒进。这里的马家队虽然厉害,也是因为平时没有经历过大的战场,出击非常谨慎。如果是高台的那一批,就没有这么担心懦弱了。。。。。。

上次说到敌人试探着进攻,在付出代价以后,不敢贸然进攻后,又调派几个连。围住了愣娃他们,眼见敌人虎视眈眈。愣娃做出一个重大决定,让那些学生兵分散转移。

      冬天的芦苇荡,外围白雪皑皑。里面有流动的水,还有暗洞,暗洞里深不见底。水面上游动着一群一群野鸭子,芦苇荡的深处,干枯的芦苇草在地上铺成厚厚的草垫子,里面有许多鸟在繁衍后代。这也给愣娃他们有了补给,饿了打个鸟蛋冲饥。茂密的芦苇荡,深不可测,里面藏些人可以充分的利用地形,打击外面的敌人。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敌人不敢轻敌冒进。

        愣娃料到这个情况,知道敌人会加大人员力量。利用人多武器多弹药多,用群狼战术围剿他们。愣娃连夜开会,吩咐他们分布在几个交叉火力点,隐蔽在芦苇荡的深处。因为自己弹药少,不要轻易开枪,不见兔子不撒鹰。看见敌人进来,所有能看见者四面射击,使敌人不明方向不明人数。

     果然,第二天早上。敌人在高处架起了机枪。开始朝着芦苇荡里无尽的扫射,漫无目的。惊吓的芦苇荡里野鸭子噗踏踏乱飞,枪声稍停。就吱吱呀呀从四处冲下来,带冲带开枪的虚张声势。刚冲进来的敌人,不知道向哪边搜索,继续往里走。就听见啪啪几声枪响,没辨别方向就倒了。没倒的,耳边嗖嗖子弹划破空气的声音也吓的趴下不敢动。又被侧面的几枪打倒。。。。。

         几处进攻都被原封不动的打了回来,敌人退出芦苇荡。虽然敌人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他们的机枪手发现了,芦苇荡开枪的大概范围。当敌人退出芦苇荡的时候,机枪便朝着那个地方无差别扫射。芦苇荡的地下,泛出无数泥点。子弹密集到像暴雨倾盆,这个是愣娃意料到的。

        机枪停下,敌人又从其他地方冲下来。还是那样,照样被打了出来。但是这次,愣娃队伍的枪声比先前稀松了许多,愣娃也感觉不妙。当敌人撤出时,又一轮的机枪扫射。。。。。。

        这是他们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也是最惨烈的一次。到了天黑,他们已经精疲力尽。

入夜,愣娃把队伍集合起来。查点人数,方知死伤过半。重伤人员,奄奄一息生命垂危。轻伤也无包扎药物,只能烧一些鸟粪的灰烬,扯些布条先缠绕着。

       又由于队伍缺乏实弹训练,子弹也所剩无几,有的队员十几枪也大不倒一个敌人。

         清点弹药,也没几颗了。全部填满,也只能填满七八只枪。

愣娃看着表情上带着沮丧的同志们,耳边听着伤员痛苦的声吟。踌躇满面,感慨万千。自达这些同志,放弃了农耕,放弃了老婆孩子热炕头,被他煽动着,抱着理想和信念。跟着他闹革命,没看见革命的成功喜悦,得到的却是女人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爹娘。。。。

    想到这,他潸然泪下。他们掩护那些红军小战士,吸引敌人注意力的任务已经完成。

       于是,他做出了最后一次战时决定。让他们把剩下的子弹,填满那七八只枪,分别隐藏在几个火力点。然后把其余的枪支,沉入暗坑。

         最后集合队伍,让他们各自分别隐蔽在最茂盛的密集芦苇丛里,无论听见什么都不要动弹。隐蔽坚持几天,利用地形的熟悉程度解散回家。

        听到这,有几个队员哭着,死活要跟着愣娃,就是死也要和他在一起战斗。愣娃解释说:“革命   不等于牺牲!生命是有价值的,你的生命不只属于你个人,是属于家庭孩子老婆,乃至于世人的。等将来有一天,革命的烈火燃烧到这片土地上,我在这里撒下的种子会遍地开花。你们就是我撒下的种子,表面上看我们这次失败了,但是革命的火种会在中华大地上星火燎原,会轰轰烈烈的燃烧整个中国,到那时,我给你们说的那一切将都会实现!”

    说完,他满含热泪依依告别。他再三嘱咐,不管什么情况。你们都不能出声,要不然我的牺牲就变成了无谓的牺牲,毫无意义的牺牲。

        听到这,队员们一起都深深跪下。愣娃扶起他们:“我们共产党不兴这个,因为时间紧。我没能给你们好好教队伍的敬礼形式,这是我的错误。将来,你们怎么迎接新的革命队伍?”说完,他毕恭毕敬的向队员们敬军礼,然后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敬礼。队员们泣不成声,照着学了好几次才相像了一些。。。。。。

        这一夜,悲痛交加依依惜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为革命捐躯兮,星火燎原!英雄壮士兮,看破生死!

        这一夜,星光灿烂北极星高照。芦苇荡寂静无声,队员们挨着他们的主心骨。靠在一起,火热的心靠在一起。一起抵御那凄厉的寒风刺骨。。。。。。

第二天,果不出所料的敌人又开始了新一轮,和昨天一样的攻击。芦苇荡里依然鸦雀无声,当敌人的机枪开始扫射的时候,惊起一滩野鸭子。噗嗤嗤飞向天空,却不见芦苇荡里有什么响动。

        当敌人机枪停下,步兵咿咿呀呀进入芦苇荡的时候。又听见里面的枪声和敌人鬼哭狼嚎般的惨叫,愣娃在芦苇荡中跳跃穿行,迂回开枪作战,敌人摸不清里面到底有多少人。经过几番机枪和地面进攻,终于芦苇荡里失去了抵抗。

        进攻芦苇荡的敌人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愣娃。他身中数枪,早已绝气身亡。手里还死死的握着那只打完了子弹的枪,眼睛冷峻的看着前方。把搜索到他的一个敌人,惊吓的朝他开了几枪,确定他一动不动了方才抢着要论功行赏。

自此,酒泉第一支有红军领导的革命失败了。那些剩余的几个队友,几天后陆陆续续回到村庄。那些掩护突围出去的红军小战士,流落在西面的各个地方。有的女兵就地嫁了当地人,有些翻过祁连雪山,去寻找革命队伍。

        这样的故事,在高台县附近层出不穷。演绎着不同的结局故事。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用生命的代价。期待一个美好而崭新的世界,为自己的理想而斗争。。。。

        也自此,西路军的这次西征彻底失败。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军队向西北马家军提出,绝不接受投降的决定。马家军心中有愧,闻风丧胆。

敌人在芦苇荡找到十几俱被枪杀的尸体,连同愣娃的尸体一起,去领赏。在城墙上帖了告示,剿灭土匪若干,匪首被击毙。连“匪首”的名字也没有。

        堂主爷看到告示,只有他知道这个匪首是谁,是为了什么。

        他回到家里,表纸超度。超度这个令他眼前一亮,值得他几个晚上睡不着,而想入非非的,当年吊着鼻滴的愣娃子。

        堂主爷儿子看见问堂主爷:“爹,你算算。将来的天下是共产党的还是国民党的?”堂主爷粘粘胡子,不加思索的说:“共产党做天下是已定的!”儿子问:“为什么?”堂主爷说:“国民党我天天见,而共产党我只见过一个,但是就是这一个共产党来了。却红了我的心,红了城北一片天。那如果来十个,来一百个。那红的就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心,红的可不是只城北那一片天。国民党千千万,却没有一颗能让人敬佩的灵魂。”

自此,愣娃的儿子。那个从小没见过爹的孩子,成了孤儿。

自此,愣娃的儿子。那个从小没见过爹的孩子,成了孤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