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审小麦品种漯麦18的评价及生产应用(一麦众承 张锋)

 新用户4406D4GU 2024-03-08 发布于河南

各位老师好!

我是“一麦众承”29组“麦向未来”的张锋,在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工作。值日小组成员包括组长李爱国老师和王功庆、祖茂堂、张兴居、朱保磊、廖祥政、陈丽娟、杨洪强、李进永、张保民、王军、李继军、张建周、张振升、乔麟轶、王继滨、魏迎春、吴少辉、李丁、李昂、郭梅燕、孙华庆、杜德山等老师。非常感谢能在这个平台与大家交流学习。

漯麦18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创新种质,经连续杂交组配,采用系谱法及综合育种技术选育的高产、高效、优质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虽然漯麦18审定已有十年的时间了,但是近两年又有大批农户寻找漯麦18,反馈意见是漯麦18在生产上成穗多,熟期落黄好,抗病性强,生产上需求恢复的态势,所以我今天把以前关于漯麦18的总结重新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请大家批评指正。

1 漯麦18的选育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针对小麦育种遗传基础相对狭窄、优质高效资源匮乏等问题,采用阶梯杂交,多基因聚合等育种策略,选育高产、高效优质小麦新品种漯麦18。漯麦18的亲本组合为“4336”×周麦16,首次创造利用新种质“4336”,“4336”是项目组对引进法国优异种质Fr81-3改造的中间品系,其遗传了Fr81-3丰产性好,矮秆、根系发达、抗寒、抗旱、耐后期高温、落黄好、综合抗性好等优良特性,对中国白粉菌系和条锈菌呈免疫或高抗反应,同时聚合绵阳84-27及宝丰7228的早熟性、丰产性,兼具高氮利用效率等特性。父本周麦16是大家熟知的高产广适的骨干亲本。漯麦18遗传基础广泛(图1),是生产上应用的优良品种,同时也是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优异种质。

图片

2  产量稳定

2.1 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漯麦18在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产量均居参试品系第1位。2009—2010年漯麦18平均产量为7549.5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2.58%,居第1位。2010—2011年继续进行区域试验,漯麦18平均产量为8688.0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6.08%,产量差异极显著。两年平均产量为8119.5kg/h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47%。2011—2012年生产试验中,漯麦18平均产量为7254.0kg/667m2,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5.18%。

2.2   高产示范

为集成漯麦18及其栽培技术,在黄淮麦区开展大面积的应用推广,漯河农业科学院联合推广企业创建多个漯麦18大面积试验示范方,示范方按照试验方案,实施“五统一”管理模式,并组织权威专家测产验收。2014年5月10日,河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专家组,进行了现场验收,示范方面积10hm2,平均产量为11023.5kg/hm2。2015年5月21日河南省科技厅委托漯河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组对示范方进行测产验收,千亩方示范方面积110hm2,平均产量为10513.5kg/hm2;百亩示范方面积10hm2,平均产量为10830.0kg/hm2,突破弱春性品种产量低等缺限,实现示范方连年高产(表1)。

图片

3  氮肥高效

3.1  氮肥生理利用率

王小纯等[6]等对16个品种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品种矮抗58、周麦27等进行氮素利用效率研究,发现不同小麦品种间氮肥生理利用率差异显著,漯麦18氮肥生理利用率在16个品种中排名靠前,2012—2013年漯麦18氮肥生理利用率为29.80kg/kg,居第二位,2013—2014年漯麦18氮肥生理利用率为30.25kg/kg,居第一位。综合 2 年结果,漯麦18氮肥生理利用率最高,为30.03kg/kg,年际间变异系数最小,为2.93%。

3.2 不同供氮水平对漯麦18产量的影响

熊淑萍等对漯麦18、豫麦49-198、西农509、豫农202 4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小麦产量进行比较。4个小麦品种在不同供氮水平下,各处理产量均以漯麦18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居第1位。随氮肥水平的增加各品种产量均有所增加,但是增加幅度不同。与N0(0kg/hm2)比,在N120(120kg/hm2)、N225(225kg/hm2)水平下,漯麦18产量增幅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4 示范推广应用

4.1 创新推广模式

创新推广模式,实现科企联合,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与漯河市乐农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多家企业建立了科研、繁育、示范、推广一体化模式,科研单位负责试验及技术研究,企业负责示范推广,实现快速推广应用。漯河农业科学院开展漯麦18原种繁育及提纯复壮研究,对漯麦18各项栽培技术研究总结,熟化集成,制定《漯麦18栽培技术规程》。漯河市乐农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漯麦18品种经营,成立联繁联销联合体,开展生产示范及推广工作。

4.2 生产应用

建立大面积示范基地38个,示范基地累计面积0.5万hm2以上,创建漯麦18千亩示范方2个,百亩示范2个,千亩示范方最高产量10513.5kg/hm2,百亩示范方最高产量11023.5kg/hm2[5],开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会30场次,召开现场会34次,培训农民示范户6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200万份,解决技术到农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近三年累计推广面积80万hm2,小麦增收20075.3万kg,农民增收47377.7万元。

5  应用前景

漯麦18高产稳产,在同类品种中居前列,在2009—2012年参加国家区域及生产试验中,产量均居第一位;高产示范中,连续2年实现百亩方超过10500.0kg/hm2,具有巨大高产潜力;研究熟化漯麦18高产栽培技术,制定《漯麦18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高产、高效、优质小麦新品种漯麦18及其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减农药少了使用量,降低了农业氮肥使用量,提高了利用效率,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适应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趋势,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简介:张锋,男,1982年5月生,河南安阳人,副研究员,2007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现就职于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主要从事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工作及小麦新品种选育,参与选育品种有漯麦18、豫麦158、漯麦76、漯麦99、郾丰168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