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梅龄教授论“厥阴病气分、血分风寒风热辨治”学习录

 杜子桐 2024-03-08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图片


厥阴概述

厥阴为两阴交尽一阳初生。由阴出阳之时,阴阳摩荡,风气以生。厥阴在机体上统属于手、足厥阴两种经脉,而手、足厥阴又分别内属心包与肝两种脏器,心包在五行为火,在六气为热;肝在五行为木,在六气为风。心包附属于心,仅得离火之余气;肝则得震卦之全而独主风木,换言之,即得风气之全,是心包之气质较弱,肝之气质偏强,强者司令,弱者从化,自然形成两经一气——厥阴之上风气治(主)之(亦是关键病因)。

病则阴阳出入之机不畅,交错相争,风木之生于水而生火者,亦一转而为挟寒挟热妄动,风邪直入善行数变,错杂难分。


一、厥阴病提纲

以风为主因。厥阴病提纲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此虚风内动,消耗胃中津液,故渴而引饮,肝气循冲脉上冲心包而自觉心慌,热郁心包,胃络通心而为隐痛烦热,嘈杂似饥,夹寒兼中虚则不能消谷而又饥不欲食,勉强进食就会引起呕吐,素有蛔虫者亦将随之上逆吐出,故此条充分显示出风气同时挟寒挟热,乘中虚而内扰不宁的夹杂现象。

二、厥阴病辨治(病因分类,里风为主)

(一)厥阴气分风热

临床表现:口渴、汗多、口苦、尿黄、脉浮弦数,苔多黄。

犯上:眩晕、甚则欲昏仆;头痛(典型者巅顶胀痛),面红,或目胀羞光,或头振振摇;或干呕、能食;或不大便数日至十余日而腹无所苦、或大便青黑;易烦易怒,甚或谵语。(加猪胆皮)

犯中:消渴,善饥能食(甚食不知饱),大便反少或秘,或嘈杂懊憹,或心下阵作灼热急痛,甚则连胁,焦虑急躁。(加刺猥皮)

迫下:腹中阵作急痛,甚则痛即欲便而下重,便已痛除或大减;或痛即欲溺,溺灼热频数。(外风合通泻要方)

窜扰:汗多,四肢抽搐或震颤,筋惕甚至四肢动惕,肉瞤,甚则瘛疭,或身振振摇。(大剂量芍药甘草)

治疗:连梅饮(连梅汤加减,黄连,乌梅,麦冬,生地,阿胶,党参,炮姜)。

(二)厥阴气分风寒

临床表现:肢厥,不欲食,口不渴,小便清,脉弦。

犯上:头痛,甚则巅顶冷痛而怯寒,伴干呕、吐涎沫;或伴头昏目晕黑;口中淡。

犯中:心中或胃脘阵作急痛,伴局部怯寒,或伴呕逆,或伴下利溏薄,腹中急痛。

迫下:腹中急痛阵作,痛一阵则下,伴下利溏薄或水泄清泠,腹痛喜温,或微微喜按;或腰及少腹急痛而二便闭秘;或少腹拘急冷痛,妇人或伴清稀带下。

窜扰:四肢挛急清冷。

治疗:椒梅安蛔汤【仅找到《温病条辨》椒梅汤: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干姜(二钱) 白芍(生,三钱) 川椒(炒黑,三钱) 乌梅(去核,三钱) 人参(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合吴茱萸汤加川芎。

附:熄气分风药物——乌梅、钩藤、天麻、石决明、代赭石(同熄血分风)。

(三)气分里风主方——乌梅丸加减

临床表现:肢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恶心呕吐,腹痛。

方解:方中以乌梅酸收熄风为主;在补虚方面,以人参补气,当归补血;在驱邪方面,用附、桂、姜、辛、椒温以祛寒,用黄连、黄柏清以去热,是治疗厥阴阴阳错杂证的方剂,故为厥阴主方之一。

附:姚荷生先生加减经验

风象甚者重用酸收,或加白芍、木瓜;

热重者,重用连、柏,酌减辛热,或加黄芩、芦荟,或用连梅汤;

寒重者,重用附姜,稍减苦寒,或加吴萸、肉桂,或用椒梅汤;

虚重者,重用参归,阳气虚弱重用参、附,减酸苦之品;

阴血亏虚,重用归、梅,除辛燥之品,或用人参乌梅丸;

如中焦脾胃症状突出者,可用加减乌梅丸,或安胃丸;

若兼太阳表寒,乃佐桂、辛,合当归四逆汤之意;

兼少阳气郁,可加柴胡、枳壳,合小柴胡汤之意;

兼阳明腑热,可加大黄、枳实,含小承气汤之意;

兼阳明寒饮,可加吴萸、生姜,含吴茱萸汤之意;

兼少阴虚寒,可重用附子,加甘草,合四逆汤之意;

兼少阴虚热,可重用黄连,加阿胶、生地,合黄连阿胶汤之意;

兼太阴寒湿,重用干姜、人參,加白术,合理中丸之意;

兼厥阴气逆,可加柴胡、枳实、白芍,合四逆散之意。

病偏表重

表现:病偏表,患者有感受外寒,外风之病史,或一吹风马上发作,甚至脉象上部比较浮。

加减:加麻黄,升麻,防风,或加柴胡走少阳之表升发。

营分表——手脚麻——川芎、片姜黄等。

(四)厥阴血分风热、风寒辨治

1、风热

临床表现:出血且多急迫,其色鲜红,口干饮反不多,脉弦数,舌质多红。

犯上:常目赤面红,或目衄,或如鸠眼,常伴头昏头痛(或掣痛或胀痛,甚或头痛如劈,巅顶热痛),或眩晕,或耳鸣、耳聋、耳内痛,或鼻衄如注,或咯血、咽烂而剧痛,或咳血如涌、伴噼噼连声咳而胸中痛,烦急易怒,甚或伴神昏谵语。

犯中:呕血急迫、常呃呃连声,烦急,或胃中急痛呕多血少。

迫下:纯血痢而急迫下重,或下痢脓血而下重,常伴腹中阵作急痛,或少腹急迫而尿血;或血崩阵作如注。

窜扰:上下同时出血,其人愦愦。

处方:可参考相关病证治疗用药挟热者常以白头翁汤或白头翁加阿胶汤为主方;

药物:白头翁、刺猬皮、羚羊角等均以熄血分的风为主血分的风证,往往有动风兼出血的表现。

:风热入心包血分——热盛则神昏、动风,高热惊厥,抽筋昏迷,伤阴则眼睛直视——羚羊角、钩藤、丹皮,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一派凉血熄风、熄风开窍。

2、风寒

犯上犯中:常夹表证,此处从略。

犯下:多见妇人患西医所谓腺肌证,表现为经前、经中甚或经后阵作少腹、小腹急痛、常伴冷痛、甚则引阴痛,下血不畅,经色紫暗寒热错杂纯血分寒热错杂者临证尚未遇见,往往见气分有风寒,血分有风热,或为阴阳毒者。

处方:血分风寒证(偏里者)可以温经汤为主方。





图片

END


参考:《浅论标本中气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价值》讲座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