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桐 IP属地:甘肃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9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治疗:椒梅安蛔汤【仅找到《温病条辨》椒梅汤: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干姜(二钱) 白芍(生,三钱) 川椒(炒黑,三钱) 乌梅(去核,三钱) 人参(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合吴茱萸汤加川芎。犯下:多见妇人患西医所谓腺肌证,表现为经前、经中甚或经后阵作少腹、小腹急痛、常伴冷痛、甚则引阴痛,下血不畅,经色紫暗寒...
(详见点击??)姚芷龄医生忆姚老二三事姚梅龄老师更是青出于蓝,对脉诊操作、六经表证等问题进行规范化阐述,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姚氏伤寒的学术体系。(详情点击??)《实用辨证论治程式通论》100讲---导读篇《实用辨证论治程式通论》100讲——第1讲:中医的疾病观《实用辨证论治程式通论》100讲——第2讲:中医的诊断观《实用辨证论治程式通论》1...
姚梅龄讲解痰阻经络。痰为什么会出现滑脉?但这的确是临床事实,尤其有风痰的人,脉象是异常的滑利,痰明显的病人的脉就滑。这是痰阻经络,因此要祛痰化痰,吃几包药就好了。我曾经治疗过一个脚拐了的病人,不能走路,也不能上楼,一摸他的脉也是个滑脉,也是痰阻经络。还有痰阻经络跟淤血的鉴别、跟风湿血痹的鉴别,主要的鉴别点还是在脉象。...
第一本共读的书是高建忠老师《读方思考与用方体会》,书中第124页提到“江尔逊运用三仁汤心法”一文,原文四个心法,仅引两个心法。三仁汤加附子、干姜,其理论渊源可以上溯到《伤寒论》治疗热痞兼阳虚的附子泻心汤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伤寒论》第155条)附子泻心汤中,大黄、黄连、黄芩之大苦大寒与附子之大...
《医方集解》中说:“此治痛风之通剂也。黄柏清热,苍术燥湿,龙胆泻火,防己行水,四者所以治湿与热也。南星燥痰散风,桃仁、红花活血去瘀,川芎为血中气药,四者所以治痰与血也。羌活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之风,桂枝、威灵仙祛臂胫之风,四者所以治风也。加神曲者,所以消中州陈积之气也。疏风以宣于上,泻热利湿以泄于下,活血燥消滞以调...
郁伏在脾经的火,简单五味药,清散干净。上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尚有两处见到泻黄散,一处是“目内证”条下:“黄者,脾热,泻黄散主之。”另一处是“弄舌”条下:“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治之勿用冷药及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二)泻...
姚梅龄 | 根治子宫腺肌症,厥阴血分阴阳错杂证解析及论治。肝疏泄气血,气血和畅调达,疏泄气血的量顺畅平稳平和,节律正常,疏通则气血流动,动则产生理之风,此肝主风之由。妇人腺肌症并不全是厥阴错杂证,妇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包括腺肌症,大多数是属于厥阴阴阳错杂证。血分风——宜用川芎为君药,可用少量桂枝,通药宜少用,血中气药,刺蒺藜...
综上所述,本病当为厥阴风动、寒热错杂、热多寒少之证,故姚老中医用乌梅丸敛肝熄风、泄热祛寒,并针对其病机重点,重用了酸收熄风之乌梅和苦寒清热之黄连。后世不少医家认为此种病机的关键在于阴阳寒热错杂,故一般将其命名为“厥阴阴阳错杂证”或“厥阴寒热错杂证”,并认为此证为厥阴主证之一,这种提法是符合中医基础理论的。乌梅丸这一方...
普济消毒饮用升麻、柴胡不能理解为寒邪郁火,而是火邪的自郁,并夹了风,形成了一些风火之毒,其实还夹了一点湿。对于这个病出现恶寒我认为是卫分有郁遏,但是古人不这么讲,古代是这么讲的而且讲得也基本在理,他们认为是火气内郁,气机不得升张,人也异常的烦躁,火气内郁,表也郁里,火气上冲,无汗微恶寒而高烧烦躁,伴局部的红肿痛,脉浮...
伤寒论 | 六经表湿郁热证的辨证及论治。(治疗:宣、透、发、通)六经表湿证六经表湿证为湿邪侵袭六经之表之生命活性物质(营卫气血等)、体表器官组织、经脉等,因其症状发生之部位皆与六经的生理所主重叠,故可资鉴别。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笔者添加)透少阴表湿药:独活 千金拔 细辛参考文献:姚荷生—太阳伤寒表实证姚梅龄——汗证...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