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航局开展八项智慧民航建设全流程运行场景试点工作

 啵啵老公 2024-03-09 发布于北京

来源:公众号民航数字技术及智能装备展

近日,民航局开展八项智慧民航建设全流程运行场景试点工作。试点项目分别为:

01

重庆机场基于数字孪生的机场全流程空地协同与安全运行试点

图片

(一)筑牢数字化基石
致力于构建统一、共享的数字资产基础架构,实现云网端在基础平台上的无缝集成。依托重庆机场T3B项目建设的六大基础共享平台,为试点项目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视频分析、数据分析以及数据集成共享功能。同时,与空管、国航、重航等合作单位签订数据共享协议,确保航班计划、动态及保障信息的实时互通,从而最大化数据资源的价值。

(二)构建数字孪生系统
借助数字孪生技术,聚焦航空器及其运行环境的精准映射。通过与空管、航空公司等单位的深度合作,实现技术、业务、数据和模型的多元融合,为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提供强大的支持,在空侧实现“点、线、面、体”的全面智能化管理。

(三)深化协同运行场景应用
基于空间感知、数据融合、关联诊断、决策控制以及颗粒度可变仿真等数字孪生核心能力,重点打造五个典型应用场景:精准化的数字机坪智能管制、精细化的航班全域协同运行决策、协同化的综合交通运力调度、网联化的空侧全域全要素安全监管以及高效化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应急指挥。这些场景的深化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机场空地协同与安全运行的发展。

02

西安机场智慧民航建设全流程保障优化提升试点

图片

(一)数据服务维度

严格遵循行业准则,成功构建机场、空管、航司三方大数据平台的无缝对接,进而优化关键数据的品质。这一举措不仅实现跨组织的数据高效互通,还推动ETA、预计入位时间、未来一周航班计划等数据的精准预测算法应用。同时,以机场大数据平台作为核心载体,广泛发布业务数据服务,进一步增强ETA、CTOT等核心数据的计算服务效能。

(二)空地协同领域

持续深化ACDM系统的应用,以确保EOBT的精确计算和统一发布。同时,积极推动EOBT与CTOT之间的互信机制,从而优化放行协同决策过程。为进一步提升空地协同效能,还要加强ETA、预计入位时间、COBT数据与航班地面调度管理、航班机位分配等系统的融合应用。提升系统算法,加强空地之间的协同能力。探索机场航班计划的预调整与动态调整试点应用,以实现航班计划和资源的均衡匹配。

(三)场面协同环节

提升航班保障资源配置的效率,通过应用机器学习和统筹学算法,成功实施机位、跑道、滑行路径、地面保障以及行李转盘等资源配置的优化试点项目。提高运行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利用率。同时,通过运行推演方法,辅助整个运行保障流程的决策制定,从而进一步提升航班的保障效率。

(四)旅客出行体验优化

借助空地数据的协同、场面保障的持续优化以及运行态势的精准感知与及时干预,确保航班运行全过程的计划科学、保障有力、执行到位。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航班的靠桥率,降低航班延误现象,并确保信息的精准发布,从而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五)物流效率提升

依托精准信息的发布,积极推动货物装卸保障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合理调度,旨在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保障效率的最优化,从而提升整个物流流程的便捷性。

03

北京首都机场多主体协同航班地面保障全流程业务效能优化试点

图片

(一)提升多主体资源对象的感知能力

借助视频分析识别技术和传感器感知手段,实现对更多主体和资源对象的自动识别和感知,为整体协同和效率提升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强化多主体资源运行数据治理与交互

通过对感知数据、共享数据以及人工采集等多源航班运行保障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同时,加强多主体单位间的数据交互,实现信息共享、情景同步,提升运行协同效率。

(三)完善跨主体多资源的航班保障全流程关键算法

通过优化机位和登机口分配算法,提升靠桥率和旅客满意度。此外,利用智能求解器对地面服务流程中的多主体资源调度进行优化,深入研究场内各保障车辆的最优调度及路径导航算法,有效提升机坪交通效率。

(四)加强跨主体多资源的信息协同

通过建立首都机场整体运行指标体系,实现跨区域、跨系统、跨流程的信息协同,进一步提升各保障单位的运行协同效率。同时,通过构建一体化协同平台,解决各保障单位在日常运行管理和突发情况处置中面临的信息通报滞后、消息传递低效、组织协调不畅等问题,从而提升首都机场的运行保障效率。

04

成都双流机场智慧民航建设全流程运行场景试点

图片

(一)强化运行监控监管效能

引入行业级数据,构建涵盖预战术、战术、战略阶段的全流程闭环运行模式。通过精心制定基础监控数据的业务指标,并设定合理的运行阈值,当遇到异常情况时,可以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不同的响应等级,迅速启动相应的响应机制,从而有效减少或消除资源瓶颈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增强多元一体协同效率

打通二级数据服务平台和本地系统之间的数据链路,使得在双塔排序、协同调时、协同拖曳、灵活截载、大面积延误等需要多元协同的场景中,能够结合态势数据和相应规则产生协同意见,并将这些意见迅速推送至相关部门或单位。实现跨部门、跨组织的高效协同能力。

(三)提升预测规划决策水平

借助沉淀的高质量数据资产和智能算法,在大面积延误恢复、保障要素科学调度、保障资源合理规划等运行指挥场景中,实现全要素智能调度、资源使用发展趋势评估、保障运行指标仿真推演等功能。为调度指挥、应急处置、人员编制、设备配置等运行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撑。

(四)打造多主体共同情景意识

通过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和航行技术的融合应用创新,搭建空中交通与机场场面联合运行的数字孪生环境。这一环境不仅实现三维化空域与场面运行综合态势监控、空域三维建模、场面运行三维建模等功能,还具备航班运行全阶段监控及回放、应急救援三维可视化等能力。提供对空中交通的数字模拟仿真以及航班全流程运行的立体化映射呈现,从而大大提升“机—车—场道(空中地面)”融合的立体运行态势感知能力,构建空管与机场、航司空地一体的共同情景意识。

05

重沈阳机场智慧民航建设全流程运控平台试点

图片

(一)推广“物流一张单”

致力于构建一个涵盖货物保障全链条的信息平台,确保货物运单在货代、机场物流、安检以及航司之间实现电子化的顺畅交互。此举旨在显著提升机场的保障效率以及货舱的使用率,进而推动“物流一张单”的广泛应用。

(二)实现“运行一张网”

整合航班、流量、监视、气象以及地面保障节点等关键运行信息,借助三维建模和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态势的精准推演和信息的实时共享。机场和空管部门依据推演结果,组织航司、机场地面保障部门、航油及其他驻场单位协同开展生产保障工作,确保工作人员、机场资源、航空器、旅客、货邮、行李、车辆等要素全面协同,从而实现全域协同的“运行一张网”网络。

(三)对标“出行一张脸”

积极对接One ID等项目,建设特服和备降航班保障模块,全面覆盖旅客便捷出行的各类场景。为最终实现“出行一张脸”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便捷和高效。

06

上海虹桥机场智慧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协同打通三方业务壁垒试点

图片

(一)旅客出行体验优化

虹桥机场推出One ID本地服务平台,以旅客的面部特征作为唯一识别标识。旅客通过线上APP完成人脸信息的注册与授权,即可享受从值机、行李托运、安检到登机的全流程刷脸服务。这一创新举措将传统的身份证扫描环节升级为便捷的“刷脸”办理,旅客在授权存储人脸信息后,有效期内再次出行时无需重复身份验证,直接享受全流程刷脸乘机的便捷体验。

(二)物流跟踪效率提升

采用RFID技术,实现行李从值机到到达的全程跟踪。通过在各个关键节点如值机、安检、分拣、中转、装车、装机等设置RFID读取设备,实时捕获和识别行李牌中的唯一标识信息,精确记录行李的流通时间和位置。此外,还与航司系统实现实时数据对接,共同打造强大的行李跟踪数据支撑体系,确保物流的高效与准确。

(三)场面运行协同增强

机场与空管部门深化合作,共同推出跑道状态灯系统。该系统增设跑道进入灯和起飞等待灯,并通过打通与空管场监系统的数据链路,实时向飞行员和巡检车驾驶员传达跑道状态信息。这一举措有助于降低跑道侵入风险,进一步保障机场的安全运行。

(四)空地运行协同升级

空管部门对现有管制系统进行升级,采用ARINC623面向字符的空地数据传输协议。通过地空数据链,向飞行中的航空器发送复杂、关键的管制指令,并获取飞行管理系统中的关键信息。这一举措在机组与地面管制系统间建立双向数字化信息通道,有助于实现地面与空中统一的情景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飞行安全水平。

07

淮安机场基于机场地图数据库共同情景意识全流程运行场景时点

图片

(一)机场智联网的建设与感知层的深化

为精准掌握飞行区内的航空器、车辆和工作人员的动态,利用多点定位、雷达、ADS-B以及车载差分定位等技术设备,构建一个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同时,结合遥感卫星、毫米波雷达和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飞行区及其周边净空区域的立体安防态势感知。这些感知设备通过灵活的机场智联网接入,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对飞行区态势的精细化感知。

(二)机场共同情境意识平台的构建与认知层的提升

部署机场共同情境意识平台,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接口和协议,形成强大的信息处理中枢能力。该平台集成机场管制、航班生产运行以及飞行区安防所需的各种运行数据,实现海量数据的汇聚与融合。此外,提供统一的机场地图数据库(AMDB),实时跟踪各航班的保障进程以及整个飞行区的运行态势,从而构建机场运行态势的“一张图”。这一平台有助于各方对机场飞行区的态势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趋势把握,为机场的综合监控和协同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机场决策指挥的精准性。

(三)开放智慧应用框架的构筑与决策层的优化

在共同情境意识平台的基础上,结合视频互联能力,支持建设一系列航班生产类应用,如机场运行指挥系统、机场协同决策和管制服务等,以确保航班生产运行的高效与顺畅。同时,支持建设飞行区安防类应用,如跑道异物探测、净空管理和围界安防等,实现飞行区的主动安全技术防范。结合淮安机场的现有基础条件,补充建设施工管理、机位分配、场面活动引导以及场面监视告警等功能,并在共同情境意识下实现这些功能的全流程业务协同。

08

深圳机场一体化主动运控系统试点

图片

(一)实时态势洞察

汇集并整合航空公司、空管等多元运行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抽象化和指标化处理,形成涵盖航班、场区、资源和基础设施等300多项业务指标。通过构建机场运行态势的指标体系,能够实时掌握运行态势的细微变化,并以可视化方式展现不同业务场景,为后续的预测预警和协同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精准预测与预警

借助先进的AI技术,针对航班的全流程,特别是关键节点如预计落地、入位、登机结束和关舱门时间等,实现提前20分钟以上的精准预测。这样能够提前洞察未来运行趋势,有效预警可能出现的航班延误、过站时间不足、保障迟误等问题,从而将被动的事中/事后处理转变为积极的事前干预,降低保障迟误率,减少资源等待时间。

(三)优化协同决策

在精准预测预警的基础上,结合业务流程、运行态势和资源状态等信息,针对航班预战术、快速过站保障、大面积航延恢复等场景,构建最优求解模型。通过运行推演、影响评估和业务派发等手段,实现资源供应与航班保障需求的最佳匹配,及时解决运行保障全链条中的难点和瓶颈,从而大幅提升地面运行效率。

(四)全面运行质量管理

针对各类运行业务场景,通过全面记录运行保障流程,构建相应的复盘模板。利用数据复盘分析,为主动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量化各类业务指标,建立业务质量管理模块,形成科学的运行效能评价体系。这不仅促进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还可实现业务的闭环管理,提升整体业务管理能力。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三届民航技术装备及服务展由『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民用机场协会』『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主办,『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中机科(北京)车辆检测工程 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维修协会』 联合主办

图片

2023 年  5 月 15日 —17 日

图片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E2—E4馆

图片

组委会联系人

  郭雨晨 

86 13699176314 

guoyuchen@hanerjets.com

  刘培音

86 18518187916 

peiyin@hanerjets.com

刘晓芳

86 13651228009

liuxiaofang@hanerjets.com

商务合作联系人

邓子龙 

86 13810812551

 leo@hanerjets.com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