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人未有自致者也(19-17)

 经义工坊 2024-03-09 发布于重庆

本章是曾子转述的孔子观点,认为只有在父母去世的时候,感情才能难以控制而悲伤到极点。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注释】
诸:之于。
自:自动。
致:达到极点。
【译文】
曾子说:“我听先生说过,人的感情是不会自动发挥到极致的。如果有,应该是在父母去世的时候吧!”
曾子说“吾闻诸夫子”,“诸”是“之于”的合音,即“吾闻之于夫子”。曾子所说的这句话是从先生孔子那里听到的,表达的是孔子的观点。
“人未有自致者也”,人并不能自由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情绪、抒发情感是人的正常行为,但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感情不可能发挥到极致,特别是悲伤情绪的表达。
《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等情绪是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的正常反应,这些情绪人人都有。未受到外界刺激时,人的内心处于一种自然平静状态,一旦受到外界触动,心理上就会产生反应,从而引起情绪变化,并通过表情、行为等反映出来。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这是人的本性;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原则。如果人能够随时随地控制情绪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就会各居其位,万物都能顺利生长。
但是,控制情绪并不等于压抑情绪。俗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发乎情,止乎礼”,儒家并不反对情绪表达抒发,而是提倡“发而皆中节”,合理地控制与抒发。平常不可能自动发挥感情到极致,而在父母去世的时候,情感就会超越理智,哀戚之情真实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天性,是孝心的自然流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