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言:
“安于节制,亨通;
心甘于节制,吉祥。”
节制,是当你有理由发泄时,你选择了忍耐;
当你有资本高调时,你选择了低调;
当你有条件奢侈时,你选择了朴素。
节制,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懂得节制,幸福才会如期而至。
节制情绪
《中庸》有言: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人都有情绪,做不到“中”,但可以节制自己的情绪;
做到“和”,也就是发而中节,情绪稳定。
情绪像水,稳定的情绪是涓涓细流,滋养万物;
不稳定的情绪是咆哮波涛,吞噬世界。
情绪不稳定的人,受到一点点刺激,就口不择言,甚至大打出手,让情绪成了他的主人。
冲动是魔鬼,你不控制它,它就会吞噬你。
北宋大词人晏殊,天资过人。
14岁中进士,一生仕途很顺,官至宰相,位极人臣。
但是有一次,因为仆从拿奏事用的手板来迟。
他大怒之下,打落了仆人的一颗牙齿。
此事被御史参奏,晏殊也因此遭到贬谪。
北宋理学家程颢在《定性书》中写道:
“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唯怒为甚。”
怒字,上为奴,下为心,动不动就愤怒发脾气的人,就是情绪的奴隶。
实际上,易怒,控制不住情绪,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才是修养。
学会节制情绪,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冲动上头时,不要多做纠缠,等情绪平复,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节制欲望
《道德经》里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生最大的灾祸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莫过于贪得无厌。
人心有限,欲望无穷。
如果不加节制,人心只能被欲望裹挟,不断沦陷。
清代第一贪官和珅,年少有为,屡立功勋。
乾隆对他青眼有加,破格提拔,从御前侍卫成为军机大臣。
随着权位的成长,和珅的欲望日益膨胀。
他卖官鬻爵、放高利贷、收受贿赂、克扣礼金,任何能捞钱的机会他都不放过。
据记载,和珅在位聚敛的财富近10亿,加上古玩、珍宝,约等于清王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
乾隆死后,嘉庆帝一纸诏书就把和珅打落尘埃。
抄家赐死,妻子自尽,儿子丰绅殷德也被圈禁至死,血脉断绝。
史铁生说:
“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膨胀的速度,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欲望是人为的贫穷。
你占有的东西,也同时占有你,你身边的每一件东西,是财富,也是身上的包袱。
再多的财富,死后也不能带走一分,到头不过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节制欲望,控制自己的贪婪,一个人才能顺遂平安,身心自在。
节制饮食
《黄帝内经》中说: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吃得太饱,容易伤肠胃,不仅如此,长期过饱还会诱发三高,甚至导致大脑早衰。
孔子主张:食勿求饱,节食安胃。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说:
“饮食过多,则结积聚;
渴饮过,量则成痰。”
三分饥,七分饱,才是养生之道,健康之本。
白居易在《食饱》一诗中写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白居易一生坎坷,但是却有75岁高寿。
他喜欢喝酒,但是从不贪杯,酒至微醺便停。
提倡素食,不喜荤腥,对于大鱼大肉更是敬而远之。
孙思邈《千金要方》有言:
“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尔。”
长寿的秘诀是,饿了再吃,渴了再喝,少食多餐,不过饱,也不过饥。
现代医学也证明,适当降低进食量,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减缓细胞氧化速度,有助于延年益寿。
胃有空间,健康才有空间。
少吃三成饭,多活二十年。
▽
王阳明说: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
能克己,方能成己。”
真正为自己着想的人,都懂得节制。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所有的最好,都是刚刚好。
自我节制,自我约束,一个人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达到更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