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朝圣的意义——读[英]蕾秋·乔伊斯著《一个人的朝圣》

 云蔚志读书 2024-03-10 发布于上海

书中的主角哈罗德在退休后的一天,接到老友奎妮的告别信,得知她已身患癌症。为了让奎妮坚持活着,他决定踏上一趟徒步的旅行,从自己的家出发走到奎妮所在贝里克郡的临终关怀疗养院,全程627英里,约1009公里。是为一个人的朝圣。

一、为什么是一个人的朝圣

(一)朝圣

朝圣的字面意思是朝拜圣像,一般指信徒千里迢迢奔赴圣地,参与宗教活动,增加自己的修行。

1. 为了救人

哈罗德此行是为了救奎妮,本来就是带有神圣的使命。

2. 长途步行

加之,早期的朝圣者往往放弃舟车,只是徒步前往圣地,更显虔诚于宗教。哈罗德身无分文,也不带手机和地图,只穿着帆船鞋,随身不过一只塑料袋,俨然是一个苦修的僧侣,如此的徒步也难怪会被认作21世纪的朝圣了。

(二) 一个人

与朝圣者们不同的是,哈罗德只身完成了旅程。

在哈罗德的事情被媒体报道之后,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的队伍。然而,这些人的经历、思想和目的各不相同,却将拯救奎妮看作是一场比赛,开始掌控路线和进程。接下来,沿途的各种高调宣传,日益浓重的商业化和私心,愈演愈烈的队员矛盾,都使这场朝圣逐渐主客易位。

开始,哈罗德还愿意顾及整个队伍的团结。最后,他也不得不抛开这群人,去追求最初的一个人朝圣。如果一个人在出名之后,还能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也足以称得上超凡脱俗,有尺寸功德了。

二、 一个人朝圣的意义

(一)对于主角

1. 突破常规、回归本源

长期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人们容易陷入思维的定式,随之而来的就有难以自拔的苦闷。所以,哈罗德在酒厂的销售生涯平淡无奇,多年与妻子处于漠然隔阂的状态,奎妮的来信正好为他脱离目前的环境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

就像一个侍应女孩直言的那样:“如果我们都不趁着现在偶尔疯狂一下,日子就没什么盼头了。”

放弃使用现代交通工具一路往北,哈罗德完全不用花那么多心思,只要专注于脚下,保持继续前行就好。刚开始,他还入住旅店,后来不如返璞归真,席地而眠。于是,他化繁为简,彻底与大自然相拥,睡在野外,与小狗为伴。

这时,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单,只在于回归了本源,不受俗世的羁绊,颇有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感。

2,一路的风景与见闻

一路的风景令人心情大好,比如这段描写:

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五月天。每一天都碧空如洗,花园里挤满羽扇豆、蔷薇、翠雀花、金银花、羽衣草,虫儿盘旋飞舞,跳来跃去。哈罗德走过开满金凤花、罂粟、牛眼雏菊、三叶草、野豌豆、剪秋萝的草坪,灌木丛被垂下来的接骨木花笼上淡淡的甜香,当中还点缀着野生的蔷薇、铁线莲、啤酒花。路旁的小菜园也是一幕生机勃勃的景象,生菜、菠菜、早土豆、甜菜根、糖莴苣、绿豌豆排得整整齐齐,刚成形的醋栗挂在枝头,看起来就像绿豆荚。种菜的人把多余的蔬菜果实放在路边,挂上一块牌子,写着“请随便拿”。

当然,哈罗德也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像卖卫星天线的小伙子,后悔错失姻缘的酒馆老板,失去孩子的女人、吵架的夫妻、专业而有爱心的肿瘤医生、痴等男友回心转意的斯洛伐克护士、分享自己秘密的绅士、坦白自己是个混蛋的演员、六个骑单车跨越整个英格兰的独立妈妈。

哈罗德得到了他们的热心帮助,也体会失去小狗的自然,承认生活中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他发现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但没有谁让他感觉特别奇怪。他又想到自己的人生,表面上看似再平凡不过的生活,实际上却藏着这么多的黑暗与磨难。

3. 回忆与救赎

哈罗德回忆起救儿子戴维时的胆怯。他也不是一个体贴的父亲,既不懂得如何安慰,甚至还当众嘲笑儿子的跳舞表演。也难怪妻子莫琳总埋怨他不肯抱自己的亲生儿子,进而演化为夫妻的严重隔阂。

回忆起刚结婚那些年,他们的生活辛苦且快乐。那时候一切都充满希望。在哈罗德离开的日子里,莫琳也开始回忆过去的愉快,逐渐审视自己的偏颇,简单地指责哈罗德是不公平的。她发现照片中的哈罗德其实抱过孩子,而自己当时同样惊慌无措,也根本没有去救孩子。特别是,她没有转告哈罗德,当年奎妮被睚眦必报的老板解雇是因为替酒醉的哈罗德担责。

二人都非常珍视这些回忆,同样重新珍视对方,最后都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在朝圣的终点,奎妮感受到老友的到来,在一片光中告别世界。哈罗德和莫琳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走向海岸。两个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伴着笑声,越走越远。

(二)对于现代人

1,缓解焦虑

哈罗德的人生非常平凡,乏善可陈,充满了遗憾。少时母亲离开了他,十六岁就被父亲赶出家门。他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只能奋力地生存下去,婚姻和父子关系更是一塌糊涂。好在不像他那位遭受严重战争创伤的父亲,只在酒精和药物中逃避苦闷,不断换着女友,哈罗德走在了踏实的路上。他说:

“我不焦急,但也不拖拉。只要一步接一步往前走,总会到的,不然长这两条腿是为什么呢?”

在朝圣途中,哈罗德发现当一个人远离熟悉的生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而不是扮演其他任何人,就变得更加重要。哈罗德的经历对于现代人同样有参考意义,遭遇了现实困境,不如来一次朝圣,完成精神和身体的洗礼,比如重走西南联大之路。

2,常怀感恩、勇于表达

哈罗德在途中遇到许多陌生人,都乐意给他提供食物,还帮他修鞋,连吸毒、酗酒的边缘人也来帮他,感受到”其实没什么人是可怕的。”投桃报李,哈罗德也真诚地帮助遇到的每一个人。他写信感谢加油站女孩的鼓励,帮助斯洛伐克护士修剪花园,把自己的财物送给需要的人。

其实,哈罗德与奎妮二人之间也是互助感恩的典型。哈罗德的朝圣可以看作是奎妮当年为他代而受过的报答,而奎妮的挺身而出又源于哈罗德在平时的热心支持。

3,相信可能

邻居雷克斯的妻子得了脑癌,他的选择只是放弃,徒留遗憾。加油站女孩的姨妈也是患有癌症,正是她的一番话开导了犹豫不决的哈罗德,开启了这次非同寻常的朝圣:“如果有信念,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哈罗德的徒步确实给脆弱的奎妮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她真的在等待哈罗德的到来。于是,疗养院的修女惊讶地发现:有时她居然能坐起来,还给她们看哈罗德寄来的明信片。

所以,徒步救人看似很离谱,却是很罕见的治疗方法。或许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

经历了朝圣的哈罗德充满活力和自信,身体也变得健硕高大了不少,连莫琳都认不出来了。囿于都市快节奏的现代人何妨效法哈罗德,也去走一回开阔视野、陶冶身心、深度内省的心灵之旅呢?

三、简评书籍

(一)写法

1. 细腻

作者善于从细节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比如,作者巧妙地引入了一只雨中的乌鸦来象征失去信心的哈罗德:

“其实他并不想挂机,就像他不想继续走下去。他看向外面的雨,等它停下来。一只乌鸦低着头,身上的羽毛湿得发亮,像颗星星。他希望它动一下,但它只是站在那里,孤零零的,浑身湿透。”

莫琳挂念远方的哈罗德,就开始寻找“今夜第一颗闪亮的星”:

“西斜的太阳朝海平线划下一道红痕。不知道哈罗德今晚睡在哪里,真想跟他说一声晚安。莫琳沉思着,转回头,在薄暮里寻找今夜第一颗闪亮的星。”

服装也能表现人物的经历和关系。哈罗德的工作服翻领位置都松松垮垮了,松垮的不仅仅是工作服,也是他的职业生涯。莫琳将她和哈罗德的衣服配对挂起来,并细心地把自己衬衫的袖子塞进他蓝色套装的口袋,仿佛有许多隐形的莫琳和哈罗德在她的衣柜里闲逛。这也表示莫琳开始修复二人的关系。

2. 美感

作者常常借景抒情,以美景表达人物内心对美好的向往。最经典的描写莫过于下面这段:

“快到傍晚时,雨突然停了,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根本没下过雨。东边的云层撕开一道裂缝,一道矮矮的、闪亮的银光破云而出。哈罗德停下来,看着那块巨大的灰云一点一点裂开,呈现出全新的蓝色、明亮的琥珀色,还有蜜桃色、绿色、深红色。渐渐云层透出了一种暗暗的粉色,仿佛被那些鲜活的色彩穿透了,融合在一起。他动弹不得,急切地想亲眼看见每一点改变:地上的光是金色的,连他身上的皮肤也因此暖起来;脚下的土地咯吱作响,仿佛在耳语什么;空气闻起来是绿色的,充满了新生;软软的水汽升腾而起,如缕缕轻烟。”

3. 伏笔

书中埋下了诸多的伏笔,诸如:加油站女孩的姨妈是否在信念之下痊愈;哈罗德的儿子戴维一直情绪不稳定,后来有什么变化;奎妮的情况到底如何,为什么从来不接电话?哈罗德为什么不喜欢饮酒,真是因为长期做酒厂销售吗?

真相都在最后浮出水面,一切既令人意外,也完全情有可原。此时的人们放下了所有的伪装,都以真诚对待他人,这更加深化了一个人朝圣的意义。

(二)翻译

一部外国文学的成功,必然少不了出色译者的功劳。本书的翻译把握原文的精髓,又妙笔生花,为原文增添了多少色彩。

1. 现代感

在演员劝哈罗德时,特意选择“徒步个毛啊”这种现代语气,更显得生动活泼,令人不禁莞尔。

2. 年代感

在哈罗德的信中出现了几次“又及”,这也是鲁迅书信的常用词,颇有岁月之感,使古典与时尚,外国与中国相得益彰。

总之,这部作品虽然有励志和夸张的成分,却没有采用世俗的说教或者毫无营养的鸡汤文形式,而是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文中哈罗德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一个人的朝圣作为一种象征性的仪式,不仅帮助哈罗德实现了自我救赎和成长,也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一选择不仅改变了哈罗德的命运,也让我们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