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服有哪些款式?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是什么意思?

 脑洞趣味历史 2024-03-11 发布于四川

根据《后汉书·舆服制》记载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所谓的“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其实指的就是汉服四大基本形制,按照我们现在的话来讲也就是汉服的四种基本款式。

一、衣裳制

《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衣裳制是汉服体系中最古老且最基本的形制,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组成。上衣多为交领或直领,长度通常到腰部或稍长,下裳则类似于裙子,宽松且长及地面。这种形制在汉朝以前非常流行,是古人日常穿着的主要款式。

衣裳制的发展和当时的裤制形式息息相关,在内裤出现之前,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遮住人们的隐私部位

先秦时期的裤子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开裆裤,它前后是空档,所以,古人才需要在裤子外面再穿上一件“裙子”来遮蔽隐私部位。

衣裳制的裁剪相对简单,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后再缝合在一起。在穿着时,上衣的衣襟交叉在胸前,下裳则围绕腰部固定。这种设计既方便活动,又能展现出优雅的气质。

衣裳制的颜色、图案和配饰都非常讲究。在古代社会,不同的颜色、图案和配饰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衣裳制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二、深衣制

深衣制是衣裳制的一种演变,其特点是将上衣和下裳在腰部相连,形成整体。深衣在周朝时期开始流行,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礼服。深衣的裁剪比衣裳制更为复杂,需要先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形成一体的样式。

深衣的衣襟设计独具特色,通常为交领或直领。交领的设计使得衣襟在胸前交叉重叠,形成了一种优雅而端庄的风格;而直领则显得更为简洁大方,凸显了穿着者的气质和风范。腰部束带的设计则起到了固定身形的作用,使得深衣在穿着时更加合体。

深衣的下摆宽大且长及地面,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深衣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庄重而优雅的气质。在行走时,宽大的下摆随着步伐摆动,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充满了动态的美感。

广袖的设计是深衣的另一大特色。宽大的衣袖随着手臂的摆动而飘动,给人一种轻盈而飘逸的感觉。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深衣的美感,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周朝深衣】

除了款式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外,深衣的颜色和图案也是其魅力所在。不同的朝代和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时尚潮流,因此深衣的颜色和图案也随之变化。从素净淡雅的单色到华丽繁复的刺绣图案,每一种颜色和图案都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文化风尚。

深衣的配饰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腰带、玉佩等配饰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在古代社会,深衣是官员和士人的主要服饰之一,因此其配饰的选择也非常讲究。精致的腰带和玉佩不仅彰显了穿着者的尊贵身份,同时也为深衣增添了一份华丽和贵气。

按照《五经正义》的说法,深衣的衣裳相连,被体深邃,象征着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在古代中国哲学中,天、地、人被视为宇宙间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宇宙万物。深衣的设计巧妙地将这三者融为一体,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追求。

深衣的各部分设计也都有着深刻的寓意。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着天道的广阔无垠和包容万物;领口直角相交,则象征着地道的方正和稳定。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着人道的正直和无私;下摆平齐,则象征着权衡公平和正义。这些设计元素不仅使深衣在外观上独具魅力,更在文化内涵上赋予了它深刻的意义。

此外,深衣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独特理解。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的循环往复;下裳用布十二幅,则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的周而复始。这种设计不仅使深衣在结构上更加合理,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和规律性的认识。

三、袍服制

袍服制是汉服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制,其特点是用一块布裁出上衣和下衣,中间无接缝,自然一体。袍服诞生于先秦时期,在隋唐时期开始流行,并逐渐成为后世的主要服饰之一。袍服的种类很多,如圆领袍、直身袍、道袍等,这些袍服在宋代和明代最为流行。

袍服最早指的是有絮棉的内衣,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外穿的长袍,其长度及地或稍短。衣襟为交领或直领,腰部束带或系绳以固定身形。袍服的衣袖也有广袖和窄袖之分,不同的款式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时代。

袍服的颜色、图案和配饰同样丰富多彩。在古代社会,袍服是官员和士人的主要服饰之一,因此其颜色和图案往往代表着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

一般来说,高级官员的袍服颜色较为鲜艳,如红色、紫色等,以示尊贵;而低级官员的袍服颜色则相对朴素,如青色、灰色等。这种通过袍服颜色来区分官职大小的做法在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

袍服的用途也非常广泛。除了作为官员的朝服外,还可以用于日常穿着、婚嫁等重要场合。在军事上,袍服也曾作为军服使用,其内夹棉絮的设计可以起到保暖和防护的作用。

同时,袍服也是文人墨客喜爱的服饰之一,他们常常在袍服上题诗作画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审美。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褐色菱纹罗地“信期绣”曲裾丝绵袍】

四、襦裙制

襦裙制是汉服中的一种女性服饰形制,由上襦和下裙组成。上襦为短上衣,长度通常到腰部左右;下裙为长裙,宽松舒适且长及地面。襦裙在汉朝以后开始流行并逐渐发展成为女性日常穿着的主要款式之一。

襦裙的衣襟通常为交领或直领,腰部束带以固定身形并展现出女性的曲线美。在穿着时,女性通常会将上襦塞入下裙中以展现出整洁的线条感。同时,襦裙的配饰也非常丰富多样,如发饰、耳环等都是女性展现自己美丽和时尚的重要手段。

【汉朝襦裙】

在汉代,襦裙在深衣的流行之下,逐渐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上襦设计独特,长度仅及腰间,而裙摆则轻盈垂落,长及地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襦裙实物,以浅蓝色绢为面料,内衬丝棉,袖端拼接白色丝绢,展现出汉代女性的温婉与端庄。

【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的汉代襦裙】

魏晋时期,襦裙继承了汉代的传统,同时融入了新的时尚元素。上襦多采用对襟设计,领口和袖口饰以彩绣,精美绝伦。腰间束以抱腰,外系丝带,更显身姿婀娜。下裙面料丰富多彩,莲花、忍冬等纹饰的加入,使得女裙更加华丽多姿。

2002年甘肃花海毕家滩出土晋襦款式

隋唐五代时期,襦裙迎来了它的辉煌时刻。上衣为短襦,搭配半臂与披肩,构成当时独特的服饰风格。隋代流行小袖上襦,而唐代则长期钟爱小袖短襦与曳地长裙的组合。盛唐以后,贵族女性的衣着转向阔大拖沓,但襦裙的基本形制仍保持不变。

此时的上襦领口变化多样,袒胸大袖衫的流行更是展现了盛唐女性的开放与自信。下裙以丝织品为主,多幅连接缝合而成,裙腰上提,色彩鲜艳多样。石榴红裙、百鸟裙、响铃裙等各式裙装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与短襦和披肩的搭配更是相得益彰,展现出盛唐女性的雍容华贵与丰腴风韵。

“华夏有衣,襟带天地”,“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服饰,不仅仅是一件件衣服、一条条裙子,它们是礼仪的象征,是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的骄傲。可以说汉服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都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