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桐城 | 桐城派研究成为一门显学

 黑龙江波涛 2024-03-11 发布于广东
人文桐城 | 桐城派研究成为一门显学

桐城派研究成为一门显学

——当代桐城派研究概述

文|吴楠 王广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桐城派兴盛于清代,对清代文学、文论均产生了深远影响。近10年,一批学人致力于桐城派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学术资源,桐城派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正日益彰显。但我们也应看到,其研究热点更多集中在名家名作,研究思路和方法有待拓展。

桐城派研究成果颇丰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术界就开始了桐城派的相关研究。近百年来,桐城派研究一直没有中断。学者关于桐城派研究的分期略有不同,但大多都认为桐城派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复兴期和繁荣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达敏告诉记者,20世纪二三十年代,桐城派研究著述以刘声木撰《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和姜书阁撰《桐城文派评述》为代表。此后近半个世纪,有分量之作很少,只有尤信雄撰《桐城文派学述》、叶龙撰《桐城派文学史》堪为此期桐城派研究领域的代表著作。1980年,随着马茂元、吴孟复研究成果的问世,桐城派研究开始兴盛。

自1985年全国第一届桐城派学术研讨会召开以来,至今已有诸多与桐城派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举行。一批有分量的专题研究,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桐城派研究机构不断成立,如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桐城派与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安庆师范大学桐城派与桐城文化研究中心等。

不少专家学者潜心于桐城派研究,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其中主要包括:魏际昌《桐城古文学派小史》、吴孟复《桐城文派述论》、周中明《桐城派研究》、王达敏《姚鼐与乾嘉学派》、关爱和《古典主义的终结——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等。桐城派名家的作品也相继得以整理出版,如严云绶、施立业、江小角主编的《桐城派名家文集》,江小角、杨怀志点校的《张英全书》《张廷玉全集》等。这些都为桐城派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时至今日,桐城派研究不仅吸引着国内学者的目光,还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是种种,都标志着桐城派研究已然成为一门显学,进入了繁荣期。

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趋势

近10年来,桐城派研究“持续升温”,学者们的研究重心开始从康乾时期向清季民国转移,从概论性叙述向专题探究延伸,从单纯的文学研究向经学、子学、家族文化、教育和学术思想研究等方向拓展,吸引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等其他学科学者的关注,出现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这些新变化表明,桐城派研究领域正在经历重大学术转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学术界对桐城派的研究多侧重于桐城派古文研究。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副主任方盛良说,随着桐城派研究的深入,学界逐渐认为桐城派不仅是一个文学流派,而且是一个诗派和学派。在诗派研究方面,蒋寅在对中国古代诗学进行研究的时候,对桐城派诗学发展的脉络有了整体的把握,发表了《诗学、文章学话语的沟通与桐城派诗歌理论的系统化》等代表性成果。在学派研究方面,王达敏的《姚鼐与乾嘉学派》在乾嘉考据学的背景下,综合研究了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的文学和学术,也是桐城派研究的标志性成果。

桐城派的经学研究近年来也逐渐得到学者重视,方盛良可谓其中代表。他围绕“桐城派经学与文学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方盛良表示,经学是桐城派大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学研究贯穿桐城派发展的始终。“桐城三祖”姚鼐、方苞和刘大櫆不仅是古文家,还是经学大师。他们在经学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例如,方苞在礼学、诗经学和春秋学等方面留下了约80万字的研究著作,在经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姚鼐的经学研究则扩大到“九经”(《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经学研究滋养了这些大家的古文创作,如方苞的“义法”说是桐城派古文理论的核心和基石,而这主要源自他的经史研究,可谓经文互生共证。

作为一个学派,桐城派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对其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2018年举行的“桐城派与清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吸引了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探讨,也昭示了桐城派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新趋势。

人文桐城 | 桐城派研究成为一门显学

重视桐城派文献整理和释读

有清一代,桐城派不仅是历时长久、队伍壮大、流播广阔、影响深远的文派,而且也堪称地位显著的诗派和学派。方盛良表示,桐城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向人们展示了它的文化自信。例如,桐城派代表人物姚莹甚至将桐城派优秀的理念传播到边疆,影响了当地的文学、文化和教育。所以,要强调文化自信,桐城派也是一份重要的学术资源。对其展开全面的研究,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谈及未来应如何开展桐城派研究,方盛良表示,文献整理和释读依然是开展桐城派研究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桐城派名家名作尚未得到系统整理和出版,与经学和诸子学相关的桐城派文献很少得到整理出版。所以,未来进行桐城派研究,首先要高度重视文献整理;其次,桐城派研究以往多集中在集部和史部,经部和子部相关的研究较少,未来要加大对经部和子部文献的关注,推动桐城派研究在经、史、子、集四个方面共同发展;再次,桐城派一直坚守文统和道统,研究桐城派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表示,推动桐城派研究首先要从系统的文献整理入手,这是研究的基础。其次,要细读桐城派的作品,当代学者所获得的理论资源更多,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前提是对文本的阅读。再次,要将桐城派作为一个整体,加强文学外部和文学内部研究的结合,不仅要探讨桐城派文章技法,还要从家族、联姻、地域、政治等视角对其加以关注。但桐城派涉及人物众多,作品著述总量很大,当代某一个学者恐难以独立完成系统的研究,所以在未来的桐城派研究中,还要通过分工合作加以解决。学者们既要各自主攻自己的研究方向,又要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推进相关研究。

人文桐城 | 桐城派研究成为一门显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