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每天吃下去多少塑料

 营养及健康管理 2024-03-12 发布于贵州

普通的外带咖啡杯中放一杯100℃的水,静置20分钟后,在每升水中能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可想而知,喝一杯500ml的热咖啡或热奶茶时,将有5千亿个塑料纳米颗粒进入身体内。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塑料的低成本和多功能性能,塑料的使用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在过去60年生产的90亿吨塑料中,80%最终进入了环境,只有10%被回收。

外卖盒、瓶装水、吸管、各种各样的袋装零食······塑料已经将人们包围。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从食品包装到技术设备和一次性医疗设备,它已经逐渐“占领”地球。

之前,我曾经写过,每年有数百万吨的塑料微粒被风吹到海洋。那这些被冲入海洋的塑料微粒又到哪里去了呢?一项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研究发现,其实这些塑料微粒最后进入了我们的身体。研究人员从澳大利亚的海鲜市场上购买了五种海鲜:5只野生青蟹、10只牡蛎、10只养殖虎虾、10只野生鱿鱼和10只野生沙丁鱼。在进行实验前,研究人员对所有海鲜都进行了清洗工作,去除塑料包装可能对实验的影响,并且只选用了可食用的部分。

随后,所有的样品被放入装有碱性溶剂的烧瓶中,并放在六十度的保温箱中进行搅拌。等到所有的样本都融化成液体后,对溶液中的塑料成分进行检测。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热解气的技术,识别出溶液中存在的五种塑料: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同的海鲜之间,塑料的含量存在巨大的差异:每克鱿鱼中含有塑料微粒0.04毫克;每克对虾中含有塑料微粒0.07毫克;每克牡蛎中含有塑料微粒0.1毫克;每克螃蟹中含有塑料微粒0.3毫克;每克沙丁鱼中含有塑料微粒2.9毫克。从中可以发现,沙丁鱼中的塑料含量最高。

由于塑料微粒小,几乎不可见,当人类对海鲜进行加工时,这些微粒可能通过空气的作用附着在海鲜上面,而且用来包装的塑料袋也可能产生塑料脱落的情况,这会进一步导致海鲜的污染。研究人员认为,塑料侵入了我们的食物链,却比我们以为的要更加严重。

人体内的微塑料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都喝瓶装水,鱼类和海产品的食用也比较普遍,很可能食物在加工和包装的各个步骤都受到了微塑料污染。不管是食用已经受了污染的食物,或者无意识吃下食品包装上的微小塑料都可能造成人体内的微塑料污染。

研究人员发现德国的啤酒中每升的微塑料含量高达150个,蜂蜜中每千克最高达400个,加拿大的养殖贻贝每千克软组织中最高达1.3万个。一份研究曾预测,经常吃贝类的人每年可吃进1.1万片微塑料。这些被称为微纳米塑料的微小碎片存在于人类的肺部、胎盘和血液中,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健康的担忧。

有时拿到的外卖凉了后,很多人会随手用微波炉“叮”几分钟,塑料盒中的美食就会恢复热气蒸腾的诱人模样,高效而便利!殊不知,伴随着美食入口的,是数百万个微小的塑料碎片。一项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研究通过实验测量了塑料容器在不同场景下的微塑料释放量。研究人员发现,相比冷藏或室温储存,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的微塑料释放量惊人地高。同时,他们也揭示了微塑料对于细胞活性的破坏性影响。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并没有用任何陌生的实验器材,而是选用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用来盛装食物的、标示着“可微波加热”的塑料容器。

在2020年,《自然·食品》(Nature Food)发表的一篇文章曾详细揭示了婴儿摄入巨量微塑料的过程。这项研究发现:在冲泡婴儿配方奶粉时,塑料奶瓶的内壁会因加热和液体的晃动,剥脱数百万个微塑料颗粒。最终,这些碎片会混合在奶液中,进入婴儿的体内。

为了测量婴儿可能接触的微塑料数量,科学家选择了当地一家商店提供的三个婴儿专用食品容器:两个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合规、贴有“可微波加热”标签的聚丙烯(缩写为PP)塑料罐,和一个可重复使用的聚乙烯(缩写为PE)塑料食品袋。

研究人员分别用去离子水模拟了牛奶等水性食物,并用乙酸模拟了橙子、西红柿等酸性食物。而后,根据FDA的食品接触物测试建议,他们用三个容器模拟了三种日常的使用场景:在室温、冷藏以及较高温的空间里储存食物。此外,他们还将两个聚丙烯塑料罐用微波炉高功率加热了3分钟。

实验结果显示,容器储存温度越高,会导致更多的塑料颗粒进入食物。比如,相比存放在冰箱中,较高温环境下的聚丙烯容器每平方厘米会多释放40万颗微塑料。相比之下,微波加热更是骇人。当用容器装两种不同的液体放在三种不同的储存条件时,微波加热导致容器脱落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都是最多的。经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微波炉中的聚丙烯容器,每平方厘米释放的微塑料数量多达420万个,而更微小的纳米塑料达到了12亿个。“看到显微镜下的微塑料数量,我真的很害怕!”科学家说。

“可微波加热”,在我们的认知里,婴儿用品的安全等级一定是最高的,因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未完善,远比成年人脆弱,他们更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出现健康风险。而无论是婴儿奶瓶还是外卖用的塑料包装盒,它们都清晰地标明:可微波加热。那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研究结果呢?

事实上,评估某种材料是否可用于微波加热食物,首先要看它能否耐受高温:在食物加热的温度下不能熔化,更不能温度稍高一些就释放增塑剂、固化剂等有害物质。而更重要的指标则是:高温条件下有害物质向食物的迁移速度和迁移量需要限制在标准之下。

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PP(常见的外卖包装盒材料)、PE(常用于保鲜膜)这些塑料,虽然仍有许多限制(比如PP温度依然不能过高,PE不要接触油性食物等条件),但它们的确是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的。只不过,微塑料并不在这些评价标准中。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实验中用到的微塑料浓度高于婴儿真实进食时接触到的浓度,但随着时间推移,微塑料必然会从多方面(如空气、其他食物和皮肤表面等处)进入婴儿体内并累积。因此,研究高浓度的微塑料接触对于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无论如何,这项研究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不管是新生儿父母,还是日常吃外卖的我们,请尽量避免在微波炉中用塑料容器加热食物。

有一项研究,每天从塑料瓶中饮用1.5至2升水的人,仅以这种方式每年就会摄入约9万个塑料颗粒。然而,根据地理位置,选择饮用自来水的人可以将摄入的塑料颗粒减少到4万个。研究人员还发现,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中提取的外源激素广泛污染了矿泉水。已知外源激素具有雌激素活性,可在体内致癌。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学会上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该研究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9种以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研究由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科学家和奥地利环境署联合展开,他们还与来自芬兰、意大利、日本、波兰、荷兰、英国、俄罗斯、奥地利的8名参与者组成的团队一起合作完成。年龄33到65岁的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饮食控制,最终提供粪便样本供研究。

“塑料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以太多方式暴露在塑料中,但我个人根本没有想到每个样本都能检测出微塑料。”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维也纳医药大学胃肠病学家Philipp Schwabl表示,“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据悉,他们中有6人在这一期间食用了海鱼,没有一个人是素食主义者,然而他们所有人都在吃塑料包装食物、喝用塑料瓶饮品。研究人员采集志愿者的粪便后,结果发现所有样本中都验出塑胶微粒,多达9种不同类型。根据这个研究估计,全球50%的人口体内都有微塑料。

另外,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全球销售的食盐品牌中,超过90%都被塑料污染,其中海盐中塑料含量最高。而且即便是在研究中分析的岩盐品牌,也被发现受到了微塑料的污染。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研究人员从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欧洲的21个国家,共收集39种品牌的食用盐,其中只有3种不含微塑料颗粒。分别是来自中国台湾(精制海盐)、中国(精制岩盐)和法国(太阳能蒸发生产的非精制海盐)。在印尼出售的盐中发现了最高数量的微塑料。

研究表明,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年因为吃盐,可能吃到2000个微塑料颗粒。这一发现强调了塑料污染问题的普遍性,来自海洋、湖泊和岩石的食盐都受到了污染。

微塑料进入人体,到底有什么危害?海洋里,多达114种水生物种的体内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研究人员指出,肠道内的微塑料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或帮助有毒化学物和病原体的传播。当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后,很可能被人体循环系统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器官。

研究发现,对于相对较大的微塑料,人体的肾脏其实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然而,纳米级的塑料颗粒极为棘手,它们的体积足够小,可以穿过细胞膜,抵达那些本不该抵达的地方。纳米塑料甚至会用蛋白质包裹自己,隐匿地潜入免疫系统。而一旦它们突破了人体的防线,纳米塑料携带的化学物质(如双酚 A、邻苯二甲酸盐等)就会干扰人体的激素分泌,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和引起生殖发育异常。

为了测试微塑料进入人体后造成的影响,研究小组将来自人类胚胎的肾细胞浸泡在从婴儿食品容器流出的、含有高浓度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混合液里。两天后,大约75%的肾细胞都死亡了。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是健康受试者粪便的1.5倍;IBD患者体内的微塑料含量越高,疾病相关的腹泻、直肠出血和腹部绞痛症状就越明显。

此外,研究发现塑料可影响内分泌功能,增加早产、神经发育障碍、男性生殖缺陷、肥胖、心血管病、肾病、癌症等疾病发生风险。近期研究还发现,纳米塑料可损害大脑神经元中的蛋白纤维,从而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生风险。

罗格斯大学(Rutgers)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渗透在大多数食物和水中的塑料颗粒类似的纳米塑料颗粒,会从怀孕的大鼠传给它们未出生的孩子,并可能损害胎儿发育,该研究表明,同样的过程也发生在人类身上。数十亿吨暴露在环境元素中的塑料被侵蚀成微小颗粒。这些颗粒与我们吃的食物和呼吸的空气混合在一起。之前对怀孕实验动物的研究发现,将这些塑料添加到食物中会在许多方面损害它们的后代。

该研究向五只怀孕的大鼠提供了特殊标记的纳米塑料。随后的成像发现,这些纳米塑料颗粒不仅渗透到它们的胎盘中,还渗透到它们后代的肝脏、肾脏、心脏、肺和大脑中。这些发现表明,摄入纳米级聚苯乙烯塑料可以破坏怀孕哺乳动物的肠道屏障、胎盘的母胎屏障和所有胎儿组织。

美国杜克的学者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研究发现,纳米塑料会入侵大脑,在神经元中与α-突触核蛋白相互作用,促进其蛋白原纤维形成和复制,纳米塑料还会引起溶酶体损伤,从而减缓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的降解。简单来说,就是微塑料会增加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目前研究人员在多类膳食中发现微塑料污染。

饮用水:微塑料作为水环境中的新兴污染物备受关注,饮用水可能是人体摄入微塑料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可回收塑料瓶中饮用水微塑料颗粒的检出率为一次性塑料瓶的6~8倍。其原因可能是,可回收塑料瓶的多次使用造成塑料表面磨损,使更多微塑料释放到水中。

鱼类:鱼类的胃肠道和腮中均有微塑料污染,且32%的鱼类背肌中有微塑料的存在。

贝类:贝类在摄食时会过滤大量海水,积累了一定的微塑料,且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整个食用贝类,不去除肠道,从而增加了微塑料的摄入量。

食盐:有学者曾对不同国家的海洋、湖泊、水井和岩盐中提取的食盐进行了检测,都发现含有微塑料。

蔬菜水果:可食用蔬菜水果中的微塑料问题在2020年首次被报道,胡萝卜、生菜、西蓝花、土豆、苹果等蔬菜和水果中发现有微塑料成分,并检测出苹果是受污染最严重的水果,胡萝卜则是受污染最严重的蔬菜。

生肉:研究人员对生肉类微塑料来源进行了溯源,发现塑料切菜板是微塑料污染的直接来源。

糖:最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食糖中微塑料的特性和风险,结果显示从超市收集的5个品牌包装糖和2个无品牌散装糖中都发现了相似的微塑料颗粒,共9种聚合物类型,估计在每年的食糖消耗量中平均约有10.2吨微塑料暴露于人体。

乳制品:多个品牌的乳制品样品中也检测出了多种颜色的微塑料,说明乳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微塑料污染。

减塑,我们能做点什么?

塑料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还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数据显示,每年约有800万~10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而塑料的寿命比人类长多了,它们可能要在大海漂浮500年甚至上千年才能降解。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塑料的使用和废弃,保护健康和环境。对个人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减少和不重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用玻璃或者不锈钢制品来代替塑料制品,平时出门准备好购物袋、便携水杯,少吃外卖,不用塑料吸管等。

选择可降解塑料:虽然有“限塑令”,但也不能完全杜绝塑料使用,如果选择可降解塑料,就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支持环保:如果住在河边或者海边,可以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清理河道或者沙滩的塑料垃圾,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减少塑料对人体的危害:不用塑料袋盛熟食,尤其是热的熟食;不加热塑料容器;不用塑料瓶来装食用油;避免选择合成纤维的衣物;定期进行室内吸尘,减少室内塑料颗粒水平。

另外,减塑有一个古老的方法:多喝热水!广州医科大学李战军教授和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杂志发表了研究成果,模拟了含有商用荧光PS微球(1和0.1μm)的自来水的沸腾过程,以评估水温、水硬度、NMPs浓度和性质对NMPs与水沉积物共沉淀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把水烧开,再简单过滤,就可能除去高达84%的纳米/微塑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