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老家务农的那些日子里

 昵称9464643 2024-03-12 发布于江苏

在老家务农的那些日子里

 

1967年春天,为了避免我这种半大不大的初中学生,在城里不知好歹的“积极革命”,我的父母把我送到老家溧阳农村去务农。

 

我的老家溧阳上黄是发现“中华曙猿”遗骨的地方,是人类文明最早开始的地方之一。是河汊纵横,田野一望无际的江南水乡。刚下乡那几天,心情特别激动,也特别高兴。走在田埂上,忍不住要大声歌唱“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

好心情真是很短暂,下乡来,是来学农活,干农活的,不是来享受着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的新鲜空气,不是来放飞心情,开心唱歌的。干起农活来,才能知道干农活的真味。

 

在江南水乡,学农活,首先就是摇橹划船,拉水草,挑泥塘。摇橹划船,拉水草,还是有点好玩的,就是一天下来,有点累而已。小年轻,多吃点饭,一觉醒来,人就恢复了。

挑泥塘,那就不一样了。所谓“泥塘”,就是在靠近河边的田里面挖个大坑,然后,把从长荡湖拉来的水草,翻倒到大坑里,压上一些土。水草在大坑里就会腐烂,发酵,然后,人们就用一根扁担两只竹编的畚箕,把这些腐烂的水草渣,一担一担挑到稻田里去当肥料。

 

挑泥塘的时候,人多热闹,人们排着队在田埂上来来回回,有说有笑,很有一番农家乐的诗情画意。

轮到我来挑塘泥的时候,马上就不一样了。知道我是第一次挑泥塘,装畚箕的老乡还特地只装了一小半,我有点不服气,怎么只装这么一点?老乡挺客气,“你挑挑看”。我心想,你这点烂水草,难不成还能比城里的杠铃重?好歹我也是能挺举100斤的人。小看我,那好,我挑给你看看,于是,我一弯腰,把扁担搭在肩头上,一挺腰。没想到,肩膀头突然被压的生疼。我不得不放下,调整了一下,才把这“一小半”塘泥挑了起来。问题是,挑起来还没完,还要送到稻田里才行。路虽不远,还是我忍不住要放歌的那种田埂,此时此刻,我却艰难地,歪歪扭扭地咬着牙往前走着。我知道当时大家都在看我,善意地笑话着我,我得坚持住。比不过那些老少爷们,则也罢了;尤其是比不上那些姑嫂姐妹们,叫我特别丢面子。

第一次挑泥塘下来,那种感觉,真是“欲哭无泪”啊!肩膀头一个星期后还疼。

 

种水稻,重要的农活,首先就是插秧。而后的田间管理有放水、拉草,耥稻,再后来干田、收割等等。

插秧,就是把不规则扔在稻田里的稻秧子,三五棵一小扎,排整齐,用手指插进稻田了,间隔在十公分多点。经过插秧的稻田,一排排一行行地排列在稻田里,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稻田,孕育着生命和丰收的希望,尽管腰酸背疼,劳动后的心情还是非常舒畅的。

 

那时候,我们老家农村的稻田田间管理,都是很炎热是天气了。在稻田里拉草,或者耥稻,很多人就是在胸前挂一块布兜,光着屁股的干活的,这种场景,现在的人是看不到了。

 

拉草,就是在稻田里,用手在每一丛稻棵四周拉一遍,这样好拉掉那些生长在稻田里的杂草和浮游草类,以免它们和稻子争抢养料。拉草农活不重。但是,那一块连着一块,一望无边的稻田里,每一棵稻颗都要拉到,那种工作量,我至今无法想象怎么衡量。

耥稻,用一根长竹竿固定住一种船型的底下带有两排短齿的农具------耥耙,在稻棵的直行间,来回拖一拖,其作用也是去掉稻田里的杂草,并且给稻棵松一松土。同样的,把一望无边的稻田都人工耥耙一边,那种工作量也不知怎么衡量。

特别是,在那近摄氏40度的高温下,没有一丝的树荫,只有笼罩在阳光的曝晒和稻田里的闷热的气温中的汗流浃背。太阳落山的时候,在清澈透底的小河湾中,洗一把凉水澡,欢快活泼地鱼游一把,那种舒服和清爽,绝对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农村,人瘦了,人黑了,但筋骨变得坚韧强硬了。更重要的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深深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千古名言。至今,不论生活怎么小康了,我都坚持着勤俭节约的本色,一点一滴都不愿意浪费。

 

现在,上述的那些农活,估计是都看不见了。种田科学化,机械化,早就改变了原来的农耕操作方式。但我们不能忽略一个因果关系:是因为有前代人的辛勤付出,才会有我们今天的较为发达的农业,才会有我们今天温饱基本不愁的和平安定的生活。埋在土下的是根,亮在眼前的是树叶。枝叶茂盛的因果是根深。

 

                     2024年3月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