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气郁结生百病?五种好方法帮你疏肝解郁,赶走疾病!

 任老师156 2024-03-13 发布于河南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存在于许多疾病的病变过程中,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

肝气的疏泄状态对于整个机体的机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临床中,疏肝法是一种常用的治法,告诉我们要这样用疏肝法。

重视疏肝,肝调则和

图片

肝主疏泄的生理特点即是通畅调达。生理上肝气调达则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水津输布排泄无阻;肝的疏泄不仅关系到气血津液代谢,而且对维持其他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至关重要。如主血之心气有赖于肝的疏泄,肺气的宣降有赖于肝的调畅,肝气调则脾升胃降,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腑气下行。

可见,肝气调达是脏腑气血津液进行正常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病理上,肝气与气血津液及其他脏腑之间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可致气失调达、升降逆乱、血行不畅、津液代谢障碍、心血瘀阻、肺失宣降、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另一方面,体内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心肺脾胃等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反过来又可能妨碍肝的疏泄功能。

所以肝失疏泄不仅见于肝胆系疾病,还广泛存在于其他脏腑如心、肺、脾、胃、肾等病变中。因此,我非常重视肝气调畅对于其他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除对有明显肝气郁结的病证积极使用疏肝之剂外,对于那些证候不显但有肝郁趋向者亦及时、大胆投以疏肝之品。这样既可防治肝气郁结,又可通过调畅肝气而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和其他脏腑功能的恢复。

调畅肝气,莫忘扶正

图片

肝失疏泄若以虚实而论则实证居多,故我在疏肝时常于主方中加入补气养血扶正之品。因肝失疏泄,气郁不畅可犯脾土,乃木乘土,治需健脾益气,使脾气实,不为肝乘,方能截断传变,此即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另一方面,疏肝解郁之品用之不当又可耗气破气,导致或加重气虚,因此,治疗肝气郁结之证可酌加党参、白术、茯苓之类。当然,肝病不仅传脾还可向其他脏腑传变,亦可导致阴血不足,因为肝藏血有赖于肝主疏泄功能的调节,肝气疏泄、气郁不畅可影响血液的藏与布,甚或郁而化火,耗伤阴血。故于疏肝方中常加入白芍、枸杞子、制首乌等药,以滋养阴血,柔肝平肝。

疏肝解郁,助以活血

图片

血虽为心所主,但心主血脉尤其是心气对心血的推动作用有赖肝气的疏泄;且肝为藏血之脏,并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所以只有肝气调达、心气推动正常有力,才能血脉通畅。诚如《血证论》所云:“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流畅。”

病理上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易致血液运行不畅,甚或郁滞不行,或心脉痹阻,或痛经闭经,或癥瘕痞块。',学习艾灸知识因此,我常于疏肝方中助以活血之品,如当归、川芎、赤芍、丹参等,一方面可以防治肝失疏泄导致血脉运行不畅,另一方面因血能载气,两者相互为用,通过改善血行可促进肝气的疏泄。

调肝为主,兼顾他脏

图片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内各脏腑气机运行必然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如肝之疏泄有利于肺气宣降、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而肺气宣降正常、脾胃升降有序亦有助于肝气的调畅。因此,治疗肝失疏泄之证,我并不局限于肝,还视具体情况加入一些调理其他脏腑气机的药物,如宣降肺气的苦杏仁、桔梗、苏子,调理脾胃的陈皮、枳壳、砂仁。

这样既可防治肝气郁结累及其他脏腑,又可通过调理脏腑的气机而促进肝气的调达。

用药遣方,颇有特色

图片

常用的疏肝解郁药物包括白蒺藜、香附、薄荷、青皮、郁金、佛手、香橼、川楝子、绿萼梅等。这些药物皆入肝经,解肝郁,理肝气,然其性能、功效、应用却同中有异。

疏肝解郁一般不用柴胡,因其性偏凉,且疏肝之力较猛,若用之不当易耗气伤气。只有肝气郁结较重较久或肝郁有化热之象时才选用。古人有柴胡能劫阴之说,故有阴伤之征,如舌红少苔时多避而不用,或少量并合以养阴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