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哲学基础(一二二)/肾主水

 火帝养生_WSH 2024-03-13 发布于云南

我们接着一节学习,肾气具有蒸腾气化的作用,最后剩下的浊水给了膀胱,清的往上,浊的往下,到了膀胱里的水再次被气化以后,最后剩下的水我们称之为浊中之浊下属膀胱,在膀胱当中把它积存起来,一点一点积存,最后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向大脑传达一个信号,告诉大脑,让大脑来指挥肾脏,肾脏再来安排膀胱,最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我们称之为尿液。

肾脏我们说有封藏和固涩的作用,肾脏的封藏作用正常,当尿液没有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肾脏就能把这些尿液固涩在膀胱里,如果说肾脏的固涩作用失职,不能封藏,那就会表现出来一些症状,如遗尿,或者是憋不住尿液,有一点就想跑厕所,所以,膀胱是靠肾气所管。

水液进入到口腔再到胃,再到小肠,到大肠,然后再到脾,到肺,然后再到我们全身各个组织器官。那这些水是从哪里进?哪里走呢?不管到那里,总得有一条路吧。水要流走,一定得有水渠,一个水道,水总不能随便乱流吧,一但水在身体里到处乱流,那就是一种病态了,从皮肤走,皮肤就肿了,所以,水在我们身体里面流动,一定有它的正确道路。

水液代谢在我们人体当中正常的通道在哪里呢?这一条路线,我们中医称之为三焦。三焦畅通与否,那又是谁在管呢?

我们前面在学到肺的时候,专门提到,肺有宣发和肃降的作用,在水液代谢方面,我们把它概括起来叫做'通调水道’,所以,人体的水道畅通与否,依赖于肺的宣发和肃降,我们把这个作用叫做通调水道。全身水液代谢的通道正常了以后,水液该怎么走就怎么走。但是,我们还需要把脾和肾连系起来。

我们前面在脾和胃里也提到了,胃是纳的,脾是运的,这叫纳运相协,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一个是燥的,一个是湿的,叫燥湿相济。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胃有腐熟的功能,我们吃进去的东西首先是要腐,要把东西变烂,变烂靠的是水,食物变熟靠的是火。

如果胃中的阳气不足,就不能够让食物变熟,这个时候,胃就会借助于脾,而脾常常又需要借助于肾。我们在前面提到肾主藏精,分为肾阴肾阳和肾气的时候,在道家当中,也把肾当中的阳叫做元阳、真阳,是九味真火,这个火要温煦全身的脏腑,有激发全身脏腑的机能。肾在我们人体当中就好比汽车中的电瓶,所以,肾阳要温润脾阳。

一个肾阳加上脾阳再加上胃阳,这样就能保证把胃里面的食物煮熟了,就能保证全身所用的精微物质,人体才有源泉,所以,我们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