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775课:细说“叀”字,是纺磗还是牵牛?

 至木斋 2024-03-13 发布于辽宁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只讲一个字,即“叀”部的部首汉字“叀”。“叀”在现代汉语属生僻字,但它实际上很重要,它的重要性来源于它是很多常用汉字的组字部件。
叀。读音有两个:
(一)zhu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尃(这里的这个“專”很可能是个传抄错误,实际应为“叀”;或者“尃”下漏“也”字),小谨也,从幺省,屮,财见也,屮亦声。”许慎认为“叀”是会意兼形声字。本义同专一、小心、谨慎。
既是会意字,我们就要看一下“叀”的字形演变:

图片

(叀的字形演变)
“叀”的甲骨文字形,正象纺磗之形,上部的“屮”,代表三股线,下面是配重纺磗,旋转后,三线合成一股,是最原始的纺织工具。叀的本义就是纺磗,而“尃、小、谨”,是纺磗的引申义。因为纺线需要专心致志,小心谨慎。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四“疐”下:“许君云叀,就篆形为说也。”我们知道,许慎对于文字的解说,都是以小篆字形为解说依据的。

图片

(叀的字形分析)
上图字形2是在纺磗下部又加了配重,使其更利于旋转。现代哈尼族和一些较原始地区纺线仍用此类纺锤捻线。其操作动作如图:

图片

(现代人在用纺锤捻线)
我们前面讲“尃”字时提到过“纺磗”,两个字的差别在于:”尃“字下面加了“寸”,在这里表示纺线者推纺磗旋转之手。
孔广居《说文疑疑》:“谓心谨慎而专一也。”“从屮,从幺。屮,植物之初生也。幺,幼子之初生也。赤子句萌,最易夭折,抚育栽培皆当心谨慎而专一者也。”显然,这个解释,源于许慎对于“幺”字“子初生”解说的附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其原因也是没见过甲骨文字形。
关于“叀”本义的解说,历来众说纷纭:
黄德宽《古文字谱系疏证》:“甲骨文、金文叀象纺磗形,是纺磗之磗的初文。上古音在元部。在古文字中叀多读惠,从惠得声的字或从叀。”
因卜辞中多“叀牛”、“叀羊”,故王国维以为“剸”字。唐兰以为在卜辞中“叀”是语词,与“唯、惟、隹”同。
更典型的是王筠《说文释例》:“今之牵牛及橐佗鼻者,穿鼻为孔,以大头木贯之而系之以绳,厶以象木之大头也,曰乃牛鼻,(倒工)则绳也。其曲而上者,犹牵疐之冂,曲而下也。第横叀字而观之,得其状矣。叀从古文而增一画者,所贯乃鼻中央分隔两孔之肉,不贯鼻之两旁也。”“夫叀之者,恐其风逸也,故小谨之义因之,专一之义亦因之。”
穿牛鼻以牵牛的物件现代仍然有,因为牛虽性情憨厚,但也有发疯不受控之时,为了控制牛,人们找到了牛最脆弱的地方——牛鼻,然后用“牛鼻圈儿”或直接以绳子穿过,使牛平顺、温和、听话(因为不听话会吃痛受疼)。

图片

(民间的铁制牛鼻圈儿)
显然,将其释为“牵牛”似乎也说得通。因此“叀”的本义至今文字学界仍不能统一意见,所以我们也只能将两个意义全部列出,供大家自行断定。
相对来说,布丁较认可“纺磗”之说,因为纺磗引申出“专一、和顺、恭谨、贤惠”等义较为直接,而古文字中,常以“叀”代“惠”。“疐”被归在“叀”部也说得通,因为“叀”有和顺的引申义,牛羊得疐,变得和顺,也说得通。
叀的本义是纺磚,《说文》所说的“專小谨”其实是它的引申义。
如上所说:纺砖,是古代收丝用的一种器具,实际上到现代仍有传承。

图片

(哈尼式纺锤)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叀部》:“叀,即古專字。《寸部》:'專,一曰纺專。’纺專所以收丝,其制以瓦为之。《小雅·斯干》传:'瓦,纺專’是也。今或以竹为之。”现代的“纺砖”,中轴与配重多以竹子制成,在古代,则多是瓦制或陶制。
本义之外,叀还有其他用法:
(1)用同“專”。《玉篇·叀部》:“叀,自是也;小谨也;擅也;独也;业也;壹也;今作專。”

图片

(《汉书》中的叀)
(2)悬挂。《汉书·陈遵传》:“一旦叀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颜师古注:“叀,县也……。言瓶忽悬碍不得下,而为井瓽所击,则破碎也。”一旦悬挂中遇到阻碍,被井壁圈撞得粉身碎骨,便会整个散落入黄泉,骨肉化为泥土。
(二)huì。同“惠”。多见于甲骨文、金文中。王筠《说文释例》卷十六:“《积古斋·鬲攸从鼎》:'叀公’释为'惠公’;《虢叔大林鐘》'叀叔’释为'惠叔’。……叀非谥,当为惠之省。”
叀的小篆写法如图:

图片

(叀的小篆写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