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高考丨高考语文模拟题 分析 范文 时评文章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03-13 发布于甘肃

图片

试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告诉我们,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可是高考依然驱动着同学们花了大量时间背诵必背古诗文60篇,有人因此产生了疑问: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有必要花这么大精力背诵这些古诗文吗?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篇作文题目要求我们根据材料内容进行联想和思考,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是否有必要花大量精力背诵必背古诗文60篇。材料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1中的观点,认为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此,这篇作文的核心立意应该是分析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古诗文背诵的价值和意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思考:
知识记忆的重要性:可以讨论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记忆的作用和价值,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背诵古诗文。
古诗文背诵的意义:可以描述古诗文背诵对于提升个人素养、传承文化、丰富情感等方面的意义。
人工智能时代与知识学习:可以讨论人工智能对知识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古诗文学习和背诵。
平衡知识记忆与创新能力:可以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在知识记忆与创新能力之间找到平衡,使古诗文背诵既不过于强调记忆,也不过于忽视创新。
总之,这篇作文应该展现古诗文背诵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既要关注知识记忆的重要性,又要兼顾创新能力的培养。    
【写作提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背诵古诗文并非单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文化传承。当我们深入学习古诗文时,我们实际上在接触古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在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情感。这种学习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
其次,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有着极大的帮助。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研究文化、探究人性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背诵古诗文不仅有助于我们的学术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
再者,古诗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或婉约、或豪放,或清新、或凝重。这些古诗文的艺术魅力不仅能使我们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更能激发我们的文学想象力,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最后,背诵古诗文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古诗文的表达方式和用词都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学习和背诵这些古诗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语言表达技巧,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
因此,尽管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仍需花费大量精力背诵古诗文。这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审题指导】
材料首先借助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给出一个大背景,即仅仅只是记住所学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么,什么才是重要的呢?再结合语言文字运用Ⅰ材料不难发现,应是见微知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由此指出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即因为高考驱动,不少学生仍花不少时间背诵必背古诗文60篇。两相结合,材料由此引出一个疑问“在人工智能时代是否还有必要花大精力背诵古诗文”。其实,这个疑问,也就是本次作文要写的论题。这其中,一方面包含人工智能与人类基础识记能力的思考,另一方面其实也涉及传统与现代的论辩。
对于这一问题,其实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回答。比如,若认为有必要花精力背诵古诗文,可考虑从识记背诵这一学习行为的意义,或者是古诗文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角度加以分析。比如,可以从记忆与更高能力之间的关系说明我们需要记忆信息,记忆知识,是因为我们要将它们加工,以产生价值,升级思维。如果不去记忆,那么谈再多思维训练都是空谈,没有可以操作的信息,再强的思维能力都是无米之炊。而我们之所以要识记古诗词,是因为这不仅仅代表对传统文化归位的期盼,关键更在化育、立人,即以经典优秀作品来浸润学子的情感,磨砺其精神,熔铸其德行。正是以背诵古诗文为基础,我们能跳脱出当下的庸俗,与那些伟大的人相识相知,受那些伟大的精神情操熏染,从而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而若想要予以否定回答。则可重点针对某些学生只知死记硬背的现象,结合材料一开始语言文字运用Ⅰ材料中的“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要学会运用知识。 

图片

(书已出版印刷)联系微信:  ZWKB9999

【参考立意】
1.活学活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
2.智能时代仍需以识记巩固思维基础。
3.以古诗文保持心灵柔软。
优秀标题: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古诗文背诵:超越知识的智慧之源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共融共生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古文背诵价值
人工智能时代,古诗文的价值
让古诗文光芒在智能时代依然闪耀
【范文展示】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古诗文背诵:超越知识的智慧之源
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背景下,各种知识可以轻易地被检索和获取,人们对于记忆和背诵的必要性产生了质疑。比如,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们被迫背诵大量的必背古诗文。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有必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背诵这些古诗文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背诵古诗文不仅有必要,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明确的是,背诵古诗文并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相反,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对深层智慧的追求,是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例如,背诵《赤壁赋》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更可以引导我们深入了解历史背景,领悟古人的思想与情感。这种深度和广度的知识获取,对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做出明智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正如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所揭示的,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忽视古诗文的学习。相反,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种学习方式,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深的智慧和更高的文化素养。
背诵古诗文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文字素养。古诗文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通过背诵古诗文,我们可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厚,通过背诵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古诗文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诵古诗文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传承文化的过程。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样重要。通过古诗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我们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只是工具,它无法取代人类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尽管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我们进行各种学习任务,但它无法取代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古诗文学习正是这样一种需要感悟和体验的学习过程。它让我们在文字中体验古人的情感世界,思考古人的智慧结晶。这种体验和感悟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
尽管我们身处人工智能时代,但我们仍然需要投入精力去背诵古诗文。这是因为古诗文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获取知识,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素养,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人工智能只是工具,无法取代人类的情感和创造性思维。我们应该珍惜古诗文学习带给我们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让这种学习成为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共融共生
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激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与此同时,我国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备受关注。有人疑惑,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花大力气背诵古诗文?答案无疑是肯定的。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并非对立,而是应当相互融合,共融共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不可割舍的精神家园。古诗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了解历史、感悟文化的重要途径。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古诗文中蕴含的哲理、情感和智慧,能够启迪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背诵古诗文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记忆能力,更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学习古诗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为。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现代文明的发展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将古代的书画作品、文物等转化为虚拟现实作品,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现代文明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生长土壤。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文化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也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并非对立,而是应当相互融合、共融共生。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然需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学习,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探索现代科技手段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应用,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古文背诵价值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对于记忆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似乎有所下降。然而,在高考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学生们仍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背诵古诗词。那么,在这样一个充满智能的时代,我们还有必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背诵这些古诗文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考作文的命题意图。这次高考作文的主题是“人工智能时代与古文背诵”,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古文背诵并非毫无意义。
其次,古文背诵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毅力。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巩固,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这种坚持和努力的精神,正是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所缺乏的。
再者,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诵读和理解这些诗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古诗词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愉悦。
最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而背诵古诗词,正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总之,虽然在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的注意力可能更多地被其他事物所吸引,但我们不能忽视古诗词的价值。我们应该认识到,古文背诵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对我们的精神修养和文化底蕴的一种提升。让我们在这个智能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吧!    
人工智能时代,古诗文的价值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面对这个时代的到来,有人开始质疑,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还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那些古诗文吗?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而我,也有着我的思考和认识。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人工智能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查找资料,分析数据,甚至可以代替我们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依赖人工智能,忽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古诗文,作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蕴含了古人的智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
在我看来,背诵古诗文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记住这些诗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思想,感受古人的情感,体验古人的智慧。例如,当我们背诵《离骚》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屈原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关爱;当我们背诵《将进酒》时,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那种豪放不羁,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古诗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更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古诗文也是我们民族的语言艺术,是我们民族的语言瑰宝。这些古诗文,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其内容,都充满了艺术魅力。通过背诵这些古诗文,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
我想说的是,虽然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放弃古诗文的学习。相反,我们应该把人工智能作为我们的工具,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古诗文,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快速查找古诗文的背景资料,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古诗文的结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理解古诗文的意义。
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仅要学习科技,更要学习文化,学习古诗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文化的人。所以,让我们拿起古诗文,用心去背诵,用心去理解,让古诗文的精华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让古诗文光芒在智能时代依然闪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面对这个新时代,有人开始质疑,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我们是否还有必要投入大量时间去背诵那些古诗文。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包括我在内。
然而,每当我站在窗前,凝视着夜空中的星星,我总会想起那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出自杜甫的《登高》,是我所背诵的古诗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豪情壮志的情感。这句诗让我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与胸怀,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我想,这就是古诗文的魅力吧。虽然我们生活在现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古诗文,去了解古人的思想,去感受古人的情感,去体验古人的生活。虽然我们无法回到古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古诗文,与古人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如今,我们不能否认,人工智能时代,古诗文的背诵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一方面,我们要面对海量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诵古诗文。这让我们感到压力巨大,也让我们开始质疑,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去背诵古诗文。
这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吧。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信息需要去处理,我们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去学习。这让我们感到压力巨大,也让我们感到困惑。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难,就放弃了对古诗文的背诵。
其实,古诗文的背诵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那些诗句,更重要的是,通过古诗文的背诵,我们可以去理解古人的思想,去感受古人的情感,去体验古人的生活。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古诗文的学习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古诗文的学习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利用人工智能的便利,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古诗文的知识,可以更快地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背诵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人工智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既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又保持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    
总之,虽然人工智能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古诗文的价值依然不容忽视。它们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续传承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更加珍视古诗文的学习,更加努力地背诵古诗文,让古诗文的光芒在人工智能时代依然闪耀。
【精彩时评】
民族文化传承不能靠“死记硬背”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下简称“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一个原创文化传播节目,开播至今已3年有余。参与规模不仅连年来有增无减,而且受关注程度和社会反响也不断攀升。这背后所反映出的正是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或者说是传统文化向大众的一种回归。
民族文化传统传承有多种路径和方式,能否取得成功,文化载体的选择是关键。相较于区域风俗、人文地理、饮食文化等这些高度依赖真实环境体验的载体而言,语言这种载体有其自身特殊的优势。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然而语言在文化方面最具价值的并不是其文化属性本身,而是它的载体功能。语言既是信息载体,也是文化载体。与其他文化载体相比,语言具有一系列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一种文化传统条件下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是能产型的,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它的载体功能是系统性的。同时,它又是结构性的,即语言的文化承载功能表现在它的各个结构层面中:文字、语音、词汇、语言作品以及由语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文化现象,比如书法、剪纸,甚至舞蹈、绘画。而具有悠久历史和科学架构的汉字更是我们民族语言中文化因素的集大成者。汉字对于中华文化而言,已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符号问题,它承载着一系列传统理念,这些理念正是凝聚我们这个民族、传承这种文化的根基。
公众中也存在这样一种担忧:“汉字听写大会”的比赛形式和内容变相支持了现有基础教育中一些备受质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是变相地鼓励家长、教师及学生重视“死记硬背”。其实,任何一种教育理念的形成都离不开培育它的文化土壤,培养民众的文化底蕴与教育改革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矛盾的双方。单就“汉字听写大会”本身而言,它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恰恰与死记硬背是完全相反的,因为汉字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之间,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两者之间的关联是一种逻辑推导,而非死记硬背。事实上,不单单汉字如此,任何一种文化载体与文化信息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一种合理的逻辑关联,而这种关联,正是探索民族文化奥秘的重要密码。    
“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若是凭借记忆获得的,倒真的成了一件可悲的事情。由此看来,无论是汉字大会,还是成语大会,抑或是诗词、谜语大会,似乎与死记硬背并没有多少关联。相反,这种赛会也许会给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更加合理的教学思路,而这恰恰可能是我们过去所忽略的。
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近期热播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围绕燃、寒暑、心动、天下、十年等关键词展开,品味着点滴欢喜与万千滋味,勾勒出千里江山与家国豪迈,让观众与诗词再一次相遇。回顾《中国诗词大会》走过的8个年头,从飞花令到诗词接龙,再到“云中千人团”,节目形式不断变化,进一步引发人们思考:古典诗词为何魅力不减?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深入人心?
古典诗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到穿梭街头的外卖员、科研一线的工程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字,沁润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餐一食中对生活的体悟,阖家团圆时对幸福的期盼,寒来暑往间对自然的亲近,桃李花开处对师长的感恩……都让生活充满了诗意的惊喜。
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有来自基层的消防战士、民航机长、铁路上水工、窗帘安装工,他们在每一次自信抢答中诠释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含义。无论多大年纪、何种职业、身处怎样境遇,人们都渴望得到精神慰藉。只要喜欢诗意的生活,每个人都能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希望里,在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陶渊明的恬淡中汲取营养,用古老诗句激活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建构精神沃野中的希望家园。
面对内蒙古草原的美酒羔羊时想起“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品尝彩云之南的菌子时吟哦“石罅青蛇湿,风榸白菌干”……在节目现场,“百人团”用诗词介绍家乡美食。这是诗词赋予生活的独特美感。走进诗词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从看似遥远的诗文中寻找情感共鸣,我们就能更好认识自然的风花雪月、感受人生的离合悲欢,将积淀千年的智慧作为参照系,在困境中、迷茫时,从中寻找攻坚克难的底气、心怀天下的志气、寒梅立雪的骨气、踏浪前行的勇气。    
从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到深邃厚重的经史子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尽管欣赏古典之美不限人群,但理解古人哲思却存在“门槛”。悠远的历史,迥异的生活,古奥的文字,以及词句中的微言大义,都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热播,为初学者叩开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而与千古圣哲神交,还需积年累月、一以贯之的努力。
从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到白居易的“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古人曾想象过站在地球之外回望地球的景象。如今,这样的诗意想象已走入现实,中国人已经可以在自己的空间站里长期驻留。读过古人这些诗词,对中国空间站的宇宙级浪漫或许会有更深的理解。当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体悟诗词之美并从中收获进步时,诗词就不再是读书时的“死记硬背”、考试时的“绞尽脑汁”,而将化作我们的生活情趣、处世智慧。
附:语言文字运用Ⅰ相关语段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把很多课文都背下来,现在谁还能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文背下来?A_______。但我们为什么还能读书,还会写那些字呢?
武侠小说里,武学宗师张三丰教张无忌他新发明的太极剑。张三丰将剑招慢吞吞地演示了一遍,然后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能记住一半。张三丰又演示了一遍,这一次的招数和前面一次完全不同。他又问张无忌能记住多少,张无忌说,只能记得三招。到第三遍演示完,张无忌说,已经全忘了。大家都很着急,张三丰却说:(1)“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已经学会了。”
张三丰教的和张无忌领会的不是“剑招”,而是“剑意”,临敌以意驭剑,才有变化无穷的应对能力。我们能读书写字,也是忘了课文的“剑招”,B_______。    
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像守财奴积攒财富那样积累知识,①而且要磨炼自己见微知著、见此知彼的洞察力。②为了培养这样的能力,③你要不断地学会腾空自己的知识库存,④忘记自己原本相信的“真理”,⑤随时以一种空灵、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事物。⑥比记住已经学过的知识更重要的,⑦是你忘记之后还能记住的东西。    

图书推荐


图片

联系方式


微信  ZWKB9999


▍撰文:考霸姐姐

▍编辑:考霸姐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