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智进化的故事

 激扬文字 2024-03-1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是丹尼尔·丹尼特的一本新书。过去50多年里,丹尼特一直致力于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重构对心智本质和人类赖以存在的种种重要价值的理解,这为他在全球赢得了广泛声誉。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奖获得者马文·明斯基就曾经说“丹尼尔·丹尼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毫无疑问,他是我最喜欢的在世哲学家。

人类的意识和心智是怎么来的

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这本书里,丹尼特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他希望告诉大家,人类的意识和心智是怎么来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任务,因为跟常识的冲突太过激烈。
有意无意地,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笛卡尔二元论者。笛卡尔二元论的要点是:每个人都既有身体又有心灵,但身体和心灵截然不同。身体和跟身体相似的物体处于可以公开观测的时空之中,遵守自然规律。心灵则不然,心灵和专属于它的对象至少不在空间中,它们很可能也不遵守自然规律。每个人的心灵和心灵中的内容都是一些私人对象,只有拥有者可以观察,除非听他报告,否则外人并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人的身体和心灵相互作用。身体可以影响心灵,例如肉体受到伤害,会让心灵感觉到痛苦;反过来,心灵也可以影响身体,前者发号施令,后者执行。
这种笛卡尔式的观点跟常识符合得非常好,并且深度参与到对日常语言的建构中。因此,就算是训练有素的自然科学家也很难摆脱它的影响。丹尼特把这种影响称作“笛卡尔引力”。要是你靠近地球,你就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要是你靠近常识,你就会受到笛卡尔引力的影响。离得越近影响越严重。普通人几乎总是生活在常识之中,想要摆脱笛卡尔引力,即使不是绝望的,也是令人沮丧的。
然而,建立在常识反思基础上的笛卡尔二元论有一些重大缺陷,比如,它无法解释身体和心灵相互作用的原理。这些缺陷最终会导向神秘主义,让人们继续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领域,是自然科学原则上无法触及,人类也没办法理解的。这种神秘主义是迷信和宗教的最后堡垒。因为有这些缺陷,笛卡尔二元论关于心理现象的种种描述根本不能跟科学理论建立严格的对应关系。如果不幸被笛卡尔引力捕获,纵然人类的科学已经进展到了21世纪,我们关于意识和心理的理解还会停留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

这绝不是丹尼特愿意看到的,毕竟他是“新无神论四大骑士”之一。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这本书里,他要讲心智进化的整个故事:通过巧妙运用达尔文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笼罩在人类智力和心灵之上的神秘性将会消失。从细菌、植物、动物,最后到达人类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哪怕是音乐天才巴赫都可以通过进化论来加以解释。假如丹尼特是正确的,那么人类的心灵或者心智就是自然进化的一个产品,而且只是一个中间产品。

从无意识到有意识

忽略掉一些细节,丹尼特所讲的故事梗概如下:有生物之前的世界并不完全随机,它有类似于季节、昼夜、潮汐之类的宏观循环,以及在原子和分子层面上发生的化学循环。这些循环会探索化学可能性空间。一些部件被组合在一起,形成差异,循环会淘汰一些差异,保留另一些差异。经过漫长的岁月,保留下来的某些差异开始了越来越复杂的进程,最后导致了生命的出现。
原初的生命依然无意识。不过,它们肯定会对所在环境中的某些事物敏感,而对另一些事物不敏感。这里的敏感单单指可以做出反应,犹如一块巨石对炸药爆破敏感而对一只蚂蚁爬过不敏感。又经过一些漫长的岁月,在各种循环和外在因素的无目的拣选下,更加复杂的生命开始形成。
从复杂生命往回看,先辈们当年走过的路都是必要的,要是对环境的某些响应模式稍有差池,也就不会有后面的这些复杂生命。在这个意义上,对环境的响应模式包括对差异的检测,这就是真实存在的理由。但这些理由是自由浮动的,并没有被理由拥有者意识到。换句话说,处在进化中的生物对这些理由日用而不知。
从什么时候起,理由开始被表征和理解固定?在进化史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点,之前生物不能理解理由,之后生物开始理解理由。一切都是连续的。不过丹尼特还是将生物分成四类:达尔文式的生物、斯金纳式的生物、波普尔式的生物和格雷戈里式的生物。第1类生物虽然有天赋,但不是学习者,代际之间有变异,完全通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第2类生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有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学习能力。第3类生物可以通过假设试错法来降低生存成本。第4类生物开始装备上各种各样的思考工具。
人类是典型的格雷戈里式生物,我们使用语言,讯问理由,并通过对理由的关注结成共同体。在人类这里,自由浮动的理据被固定下来,因为人类需要向自己表征这些理由。因此之故,理解、意识、自我意识都出现了。

这是一个关于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连续故事,丹尼特多次强调进化史上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由于笛卡尔引力,一谈到人,普通人容易滑回到笛卡尔二元论,依然认为意识和心理是神秘现象。对这一神秘现象的破除是整本书的重点,需要一些耐心,仔细地读。而下面的解说专门提供给那些急性子读者。

无须理解亦能胜任

在有计算器之前,做数字计算的都是些懂算术者。当时的人会想当然地以为,懂算术是进行数字计算的必要条件。要是不懂,就得好好学。但计算器的出现宣告,以上说法只能显示出想象力的缺乏。没有任何一台计算器懂算术,计算器做算术时,只是在改变电流电压的分布,但依然得到了准确的答案。可见拥有一种能力并且发挥出这种能力,并不需要以理解这种能力为前提。丹尼特把这叫作“图灵奇怪的推理倒置”。
讲图灵,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达尔文。19世纪的贝弗利精辟总结了达尔文理论的要点:“经由一种奇怪的推理倒置,他似乎认为,在创造性技能的所有成果中,绝对无知完全有资格取代绝对智慧。”这正是达尔文想要的。有理解力的人类不是由全知的神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完全无理解力的自然界演化出来的。
丹尼特进一步判断,普通人之所以认为意识现象很神秘,并相信整个世界有一个创造者,是因为他们不由自主地把人的特征投射到了整个世界。他提醒读者好好关注“休谟奇怪的推理倒置”:我们只观察到了A后面跟随着一个B,从来没有观察到是A导致了B。但我们断言,A导致了B。休谟解释说,这是因为我们多次看到 A后面跟着B,到了后来,我们一看到A就产生了关于B的期待。我们把这个主观期待投射成了客观因果。不要问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期待。进化论会讲出一个残酷的真相:没有产生出这种期待的生物,要么已经灭绝,要么不是人类,因为它们不会因果推理!而且,当初的生物产生出这种期待,只是一种偶然。所以,进化需要时间!
不过,丹尼特比休谟走得更远。在常识中我们以为自己拥有的那些特征,其实并不真的拥有。看到天上强烈的闪电,闭上眼睛你会发现,自己依然能够看到那道闪电。但是,那道闪电早就过去了,你的视网膜上、你的大脑里也没有那道闪电。但显然你看见了什么。要是那道闪电不在天上,不在视网膜上,不在大脑里,那一定是在你的心里。由于在你的心里,所以别人自然看不到。这样想着,笛卡尔二元论又回来了。丹尼特回答得很干脆,你的相关能力、你的判断、你的意愿和你的情感反应,让你以为那道闪电存在于你的主观世界里。
然而,不只是已经消失的闪电不存在,内在的甜味等类似的感受质统统不存在,它们只是一种良性幻觉,或者说,是一种“用户错觉”。看到了就是看到了,尝到了就是尝到了,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东西。甚至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用户错觉的一部分。玩手机时,我们会在App用户界面上操作,这个界面并不提供真实的运行过程。但有了用户界面,我们就可以在利用App的功能时不必了解具体细节。类似地,有了我们和我们的意识内容这些用户界面,我们就可以更方便地生活,而不必去了解包括我们心灵在内的全部身体跟外部世界互动的具体细节。

理解这本书,会让你变得深刻

读者不应该指望一篇序言就把整本书的内容总结完备,就像观众在观影前不会想要去看剧透。《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不是一本可以轻松读完的书。但理解这本书,会让你变得深刻,哪怕你不赞成书中的观点。
丹尼特是一个跨学科学者,他被誉为当代的伯兰特·罗素。他的书一贯旁征博引,生物学、化学、人工智能、物理学……这些学科内容给他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给读者增加了阅读的困难。但无论如何,他的书值得阅读,值得一读再读。无论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还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都应该读一读他的书。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读一读他的书,会增强唯物主义信念的信心。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读一读他的书,会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现在强大到什么程度。

图片

【内容简介】


美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为意识的起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新解释。

我们是如何获得心智的?

几个世纪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心理学家、物理学家、诗人和哲学家,他们想知道人类心智是如何发展出无与伦比的创造、想象和解释能力的。达尔文的信徒长期以来一直渴望解释意识、语言和文化是如何通过自然选择出现的,为心智起源的解释开辟了充满希望的道路,但往往以混乱和争议告终。尽管我们对蛋白质、神经元和DNA内部工作机制的理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入,但我们的心智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谜。

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一书中,丹尼特对进化思想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探索。他以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思想为基础,展示了具有理解能力的心智实际上是如何从无意识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一半是哲学侦探小说,一半是大胆的科学猜想,丹尼特传奇的学术生涯一直处于哲学的前沿,而本书丰富了他在哲学前沿的探索主题。

丹尼特以其独特的风格——充满智慧和引人注目的思想实验——解释说,当人类发展出分享模因的能力,或者不基于遗传本能的做事方式时,一个重大转变就发生了。语言本身由模因组成,它加速了这种相互作用:模因之间的竞争(自然选择的一种形式)产生了精心设计的思维工具,这种思维工具又使我们有能力设计自己的模因。结果,一种不仅能够感知和控制,而且能够创造和理解的心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化进化过程塑造的。

《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是一本为新一代哲学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制定研究议程的书,它将让任何渴望了解心智的产生机制和工作方式的读者受益。

【作者简介】

丹尼尔·丹尼特,世界知名哲学家、认知科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塔夫茨大学讲席教授。2001年,荣获被誉为“心智哲学诺贝尔奖”的让·尼科奖。美国教育网站 TheBestSchools评选丹尼尔·丹尼特为全球50位蕞具影响力的在世哲学家之一。“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称赞他为“下一个伯特兰·罗素”。2010 年当选圣塔菲研究所首届蕞受尊崇的访问学者席位—米勒学者,跨学科开展认知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与理查德·道金斯、萨姆·哈里斯、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并称“新无神论四大骑士”。

【目录】


推荐序一 心智进化的故事 苏德超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荐序二 象中有真 刘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中文版序 大脑如何实现其“魔力”
前言 心智的进化
第一部分 倒置我们的世界
01 从细菌到巴赫的心智之旅
欢迎进入丛林
鸟瞰旅程
笛卡尔伤痕
笛卡尔引力
02 在细菌和巴赫之前
为什么是巴赫
为什么研究生命起源以前的世界会像下棋一样
03 论原因的起源
是目的论的终结还是重生
“为什么”的不同含义
“为什么”的演变:从“怎么来的”到“为了什么”
向前和繁殖
04 两种奇怪的推理倒置
达尔文和图灵是如何打破魔咒的
本体论和常识映像
让电梯实现自动控制
橡树岭和GOFAI的智能设计师
05 理解的进化
被设计来处理可供性的动物
更高级的意向系统动物:理解的出现
理解是有程度之分的
第二部分 从进化到智能设计
06 什么是信息
欢迎来到信息时代
我们该如何描述语义信息
商业秘密、专利和版权
07 达尔文主义空间:一段插曲
思考进化的新工具
文化进化:达尔文主义空间倒置
08 由大脑组成的大脑
自上而下的计算机和自下而上的大脑
大脑中的竞争和联盟
神经元、骡子和白蚁
大脑怎么获得可供性
野生神经元
09 词语在文化进化中的作用
词语的进化
更仔细地观察词语
词语如何繁殖
10 模因视角
词语及其他模因
模因有什么优势
11 模因有什么问题?异议与回应
模因不存在
文化变革中的模因
与基因不同,模因在一个位点上没有相互竞争的等位模因
模因不能增加我们对文化的了解
模因的科学没有预测性
模因不能解释文化特征,但传统社会科学可以
文化进化是拉马克式的
12 语言的起源
鸡和蛋的问题
通往人类语言的曲折之路
13 文化进化的进化
达尔文主义的起源
人类交流的自由浮动的理据
使用我们的思考工具
智能设计的时代
平克、王尔德、爱迪生和弗兰肯斯坦
巴赫:智能设计的里程碑
人类文化选择环境的进化
第三部分 彻底颠覆我们的思想
14 意识是一种进化得来的用户错觉
对于心智问题,保持开放的头脑
人类大脑是如何在只有局部能力的情况下,获得全局理解的
我们的常识映像是如何向我们显现的
我们为什么会经历特定的事
休谟奇怪的推理倒置
作为意向对象的红色条纹
笛卡尔重力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持续存在
15 后智能设计时代
我们理解的极限是什么
看,妈妈,没用手
智能体的结构
未来我们会怎么样
从细菌到巴赫的心智之旅结束了
注释
参考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