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砚台发展简述

 熙...美文 2024-03-14 发布于江苏

汉刘熙《释名·释书契》记载:“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砚亦称为研,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然而笔、墨、纸、砚却并非同时出现,而是相隔了相当长的时间。早在新石器时代,为了在陶器上绘画,已有用于研磨矿物颜料的研磨器,这类研磨器打磨较为精细,是后世砚台的雏形。

图片

仰韶文化 双格石研磨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考古学家在殷墟出土商代陶器上发现了毛笔墨书,此时尚未有人工制墨,用于书写的矿物石墨需用研磨器碾碎后使用,因此“砚”在汉代以前被称作“研”。

据考古资料显示,专门用于书写的砚台最早出现于战国。从“研”发展到“砚”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字不断发展,书写需求显著增加的过程。

 两 汉 时 期

在汉代,书写砚已经十分普遍,砚台样式更加多样,且注重装饰艺术。除了石质砚台,还有陶砚、玉砚、铜砚、漆砚、瓦砚、木砚、竹砚等。

西汉砚台的发展与制墨技术息息相关。战国时已经有了人工制作的墨,但技术尚不成熟,墨没有固定的形制,呈块、粒状。早期汉砚造型简约,常有研石相配,研石与砚的组合,说明此时的墨仍为墨丸或墨块,需要研石压于砚中研碾。

图片

汉代 石砚

直到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的墨锭出现之后,汉砚的形制有了很大变化,制作工艺更加精美,雕刻纹饰丰富立体,兼具了实用性与观赏性。

图片

汉代 三足兽纹石砚

安徽博物院藏

随着书法逐渐从实用功能发展成一门高雅艺术,人们对于笔墨纸砚的要求也随之高涨,东汉时出现带盖石砚,盖子的装饰极为考究,多为圆雕龙、辟邪、鹰、蟾等瑞兽,其足则多见熊、虎、象等造型,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性。

图片

东汉 鎏金银嵌宝石兽形砚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

河北望都1号汉墓壁画中

一人跪坐于席上 地上置圆形三足砚

汉人多席地而坐,身旁置有书案,书写时,砚台置于地上,因此汉砚多附有足来增加高度,便于使用,汉代图像资料上常见此类画面。

 魏 晋 南 北 朝

魏晋时期虽政治动荡,却是中国历史上人文觉醒的时代,此时文化灿烂、名士辈出,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魏晋风度引领了中国后世之文人风骨;顾恺之的画论奠定了中国传统绘画之基础。魏晋时期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辉煌时期,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砚台的制作必然离不开时代的需求,书法、绘画的高度发达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砚台的发展。此时在汉代制砚基础上,石砚仍占据主流。

北方地区出现的石雕砚极具时代特色,如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石雕方砚纹饰极为精美,砚上同时出现了墨床、水池、笔舔、笔插等其他功能,属形制上的一种创新。

图片

北魏石雕方砚

山西博物院藏

北魏石雕砚的出现应是北魏时期石雕兴盛下的产物,著名的云冈石窟便开凿于北魏王朝,它是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魏碑书体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能工巧匠云集于大同,是石雕砚制作的先决条件。

陶砚也是魏晋南北朝最为流行的砚种之一,主要有圆形和方形,北朝时出现了箕形陶砚,应为唐代箕形砚的前身。此时蹄状足大行其道,且从三足逐渐发展成四足、五足、六足到十二足不等。

图片

六朝 蟾蜍式铜砚

故宫博物院藏

自东汉青瓷烧制成功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兴盛,瓷砚广为流行。从考古资料来看,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是瓷砚流行的主要区域。

图片

西晋 越窑青釉四足瓷砚

绍兴博物馆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砚台形制产生变化,砚心高高凸起,外围一圈砚墙,砚心成为砚堂,而砚堂与砚墙之间形成了一圈砚池,砚台始有砚堂与砚池之分,这是辟雍砚的早期形态,也是砚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隋 唐 五 代

隋唐时期,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各类砚台在此时均有较大发展,尤其是石制名砚最为突出,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在此时均已成名。

图片

隋 青釉瓷 十二足砚

绍兴博物馆藏

端砚,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朝李肇《唐国史补》云:“内邱瓷殴,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图片

五代 端石风字砚

歙砚产于徽州,其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为最优,故又称龙尾砚。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南唐时在歙州设置砚务官,专为皇家造砚,后主李煜更是将歙砚视为“天下之冠”。

图片

唐代 箕形歙砚

安徽博物院藏

唐代柳公权《论砚》记载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制作洮河砚最好的石料是“老坑石”,产于卓尼县喇嘛崖和水泉湾一带,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为皇室富贾所专属,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绛州澄泥砚始创于唐代,以经过澄洗的细泥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不损毫的特点,曾被列为贡砚。

在形制上,隋唐五代时期流行的样式有辟雍砚、仿生砚、箕形砚、山形砚等等。

图片

唐代 蓝田玉玉龟砚

  宋  代

鉴于前朝藩镇军阀割据的教训,宋代统治者以文治国、重文抑武,文人士大夫阶层地位骤然升高,使宋朝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朝代。

砚台与文人的关系,正如明代陈继儒所说:“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宋代文人对砚台的追捧,有大量诗歌、故事流传,如故宫所藏米芾代表作《研山铭》,描述的就是一方山形砚台,相传此砚为南唐李后主旧物,米芾平生好石,获此奇砚,特为之铭以传后世。

图片

宋 抄手砚 著录于《西清砚谱》卷十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大文豪苏东坡嗜砚成癖,一生为砚作铭无数,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苏轼从星砚,右侧刻苏轼所作铭文:“月之从星,时则风雨;汪洋翰墨。将此是似,黑云浮空,漫不见天;风起云移,星月凛然。”

图片

苏东坡从星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文人不但玩砚、赏砚,更是亲自参与砚台的设计与制作,并将其纳入收藏。加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手工业的发达,使宋代砚台的制作取得了极大发展。

图片

宋 苏轼铭端石绳结纹砚

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砚的兴起是宋代砚台的一大亮点。如《西清砚谱》卷九所载《兰亭砚》,为米芾亲自参与制作,被视为文人砚的代表作。

宋代流行的砚台样式繁多,包括抄手砚、石渠砚、凤字砚、太史砚、蓬莱砚、兰亭砚、古钱砚、鼎式砚、琴式砚等等。

图片

宋 歙石蟾形砚

苏州博物馆藏

宋代文化艺术的兴盛与文人士大夫的积极参与,使宋砚成为后世尊崇的典范。

  明 清 时 期

明清时期集历代之大成,在制砚工艺、理论、样式上都有极大发展与突破,是我国砚台工艺史上的鼎盛时期。

明清砚台更体现出由实用性向艺术性的转变,首先在砚材的选择上更加多样,更为精良,除了传统的石砚、陶砚、瓷砚、木砚、瓦砚等,水晶、玉、象牙、翡翠等名贵材料频频出现。

图片

端石 海天旭日砚

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随着书法、绘画、雕刻、金石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发展,明清砚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将砚台作为载体,展现文学、书画艺术,使砚台成为极具收藏、赏玩价值的艺术品。

图片
图片

清嘉庆 伊秉绶铭半壁端砚

上海博物馆藏

文人之间相互题款钤印是明清砚台的一大特色,若一方砚台集多位名人之款印,则大大提升赏玩意趣。这种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直流传至今。

除文人砚外,皇家制砚是明清砚台的又一亮点。官砚选料精良、样式典雅,由顶级工匠制作而成,极具收藏价值。乾隆四十三年,内府编写砚台专著《钦定西清砚谱》,对清宫收藏前朝历代砚台进行整理、描绘,编写成书,足见帝王对于古砚的重视,同时也将清代砚台的制作推上一个历史的高度。

图片

清乾隆 双龙纹端砚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文人痴迷于砚者众多,如乾隆年间的纪晓岚,是家喻户晓的大才子,才子之名并非浪得虚名,光是家中所藏名砚,足可震撼人心。除书房取名为“九十九砚斋”,纪晓岚更是将其所藏名砚辑成《阅微草堂砚谱》一书,流芳百世。

图片

纪晓岚执砚画像

在砚台理论方面清代文人学者也有诸多贡献,如纪晓岚之《阅微草堂砚谱》、高凤翰之《砚史》、沈石友之《沈氏砚林》,与内府编《钦定西清砚谱》并称为“四大砚谱”。

图片

清 谢汝奇 井池随形端砚

秋砚堂藏

明清时期出现一批手艺精绝的制砚名家,如明代之叶壤、张寅,清代之顾得麟、顾二娘、王岫君、谢汝奇等,他们造诣高深、风格各异,为明清砚台带来了一股新风。

图片

中国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画工具,砚台从最初的实用功能逐渐发展成兼具实用与观赏功能,其造型丰富多样,材质日益精美,最终成为文人审美意趣的表达。一部古砚发展史,见证了中国书画的发展史,也见证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史,砚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知识

 如 何 鉴 别 四 大 名 砚 ?

01

端  砚

首先看石质,端砚石质以手感细腻、润泽为好。

其次看石色,石色中以天青色为上乘。

第三听声音,以手扣之,发出木声者为上品。

第四看花纹,老坑中若有鱼脑冻、蕉叶白、金银线、火捺等花纹则更加名贵。

02

歙  砚

歙砚在石质上的变化没有端砚丰富,古人偏好古犀罗纹,因其更易发墨;今人从审美角度出发,偏好眉纹,其中又以对眉更显珍贵。

声音也是鉴别歙砚的重要参考标准,以手扣之,发出金属声者为上品。若歙砚尺寸较大,且工艺精细者,则多为明代官砚。

03

澄 泥 砚

澄泥砚始烧于唐代,但明末清初已经失传。鉴别澄泥砚可以看其颜色,其中虾头红质感细润,为澄泥砚中的上品,鳝鱼黄次之,蟹壳青再次之。

04

洮 河 砚

洮河砚的主要坑口在卓尼县喇嘛崖,其石质细腻、手感绵润,发色碧绿,水纹如丝,清新文雅。由于洮河砚开采难度巨大,明代时就已经停止开采。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