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金莲到底有没有被武松杀死?真实的武松到底是什么样?

 快乐老年435 2024-03-14

《临安县志》及《杭州府志》记载武松曾是北宋末年一位跑江湖的卖艺人,籍贯不可考。杭州知府高权对其很是欣赏,邀请他进入体制,当了捕快的都头。不久,他被提为提辖,成为高知府的心腹。后来高权罢官,武松因此也丢了饭碗,重新浪迹江湖。

  接任高权知府之位的是权相蔡京的儿子蔡鋆(jūn)。传说这位蔡衙内上任后贪墨而虐民,百姓怨声载道,对其恨之入骨,民间称之为“蔡虎”。武松决心为民除害。一天他身藏利刃,藏在蔡府之前,等蔡知府出来时,便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结果了他的性命。武松当场被官兵捕获,后惨死于狱中。当地老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在其坟前立碑“宋义士武松之墓。”

​  这些载于地方志并不详实的史料,把武松塑造成一位为公义而勇于献身的侠客。我对此类地方志的记载一直抱有某种警惕,因为地方志常在当事人死去多年后收集的,其叙述往往带有修史者的强烈褒贬。武松为高权心腹以及他行刺蔡京之子这两件基本事实应该是真的,然而其行刺的原因是否因为蔡鋆是个贪官酷吏,他不畏生死只想为民除害,则大为可疑。高权去职是不是因为得罪权臣而被排挤,接任他的蔡鋆是不是贪官,现在没有更多的史料证实。但是接任高权的知府是有名的奸相蔡京的儿子,那么他贪腐是合乎中国人的思维定式的。而武松刺杀了这样一位官员,被演绎为大义而除公害,也符合儒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其实,撇开这些有争议的细节,还原为武松刺杀蔡鋆最基本的原因:蔡鋆顶替了他的恩主,使他的恩主高权罢官,自己没了靠山下岗再就业。刺杀了蔡鋆是报仇,也是报恩——这更符合人性,也更接近中国社会的真实。

   历史上关于武松的故事,想必生于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读过或听说过,通过渲染和演绎,武松便成为《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一位武艺高强、恩怨分明的大英雄。甚至可以说,武松是《水浒传》中最为老百姓熟知的形象,因为除了《水浒传》,他还是另一部古典小说《金瓶梅》的重要人物。

  《水浒传》中的武松倒是更真实的形象,他醉后打死了害人无数的老虎后,成为万众仰慕的大英雄,被阳谷县知县延揽为都头,这和历史上的武松很相似。当了都头后,他兢兢业业,勤于公事,没有一点“反体制”的苗头。然而,兄长武大郎的悲惨结局让这位对体制还算忠诚的“模范青年”不得不走上了“反体制”的道路。

  施耐庵笔下的武松不但比李逵这样一个莽汉有头脑,而且比鲁达精细得多,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他嫂嫂挑逗他时,他严词拒绝。为了维护哥哥嫂嫂的关系,他向哥哥瞒下潘金莲的所作所为,任由潘金莲挑拨。在奉县令之命去东京城出差之前,他当面用言语暗示嫂子要安分守己,叮嘱哥哥晚出早归,防止潘金莲红杏出墙。可以说,武松的精细程度超过林冲,他把可能想到的危险都做了预案,即便如此,在他出差的时候,潘金莲和西门庆仍合谋害死了他哥哥。到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失去理智,找到收殓他哥哥尸首的何九,找到目睹奸情的郓哥,找到撮合西门庆潘金莲的王婆,软硬兼施,取得了确凿的证据。然而即便有证据,即便他是一个都头,即便他刚给县令押送金银上京,但在被西门庆用钱买通的县令面前,他无法通过正常的司法程序为死去的哥哥讨个公道,只有自我执法,杀了潘金莲、西门庆。自我执法,就是私刑,这种血亲复仇是古老而野蛮的。但在官家无法维护正义甚至走向正义反面时,血亲复仇不但被普通百姓理解,而且会报以喝彩。

  武松第一次杀人是为了替从小照顾自己的兄长报仇。

  因为武松有自首情节,更重要的是先前拿了西门庆钱财的县令,看到西门庆死了,再偏袒西门庆没甚好处,反过来想起武松为他做过的事,加上民意同情武松兄弟,于是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最后的判决:武松刺配。

  武松被刺配孟州后,落入管监狱的施恩父子手中,不立刻送常例钱给管教,按常规将吃皮肉之苦甚至丧命。武松被押到管营相公的堂前,准备打一百杀威棒时,一位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在管营相公面前悄悄说了几句,就绕过了这顿杀威棒。接下来,更让武松和他同号子的狱友百思不解的是,连续几天给他好酒好肉招待,让他洗澡更衣。

  为什么武松能在监狱里获得如此特权呢?原来对管营父子来说,武松有着比勒索钱财更大的价值——他的武艺。管营的儿子施恩原来在孟州东门快活林开了一家店,用施恩自己的话来说:“但是山东、河北客商们,都来那里做买卖,有百十处大客店,三二十处赌坊、兑坊。往常时,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八九十个拼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那时候新来囚犯给管营的看守送十两银子,就是重礼,可想这每月两三百两银子的收入是多么可观。这管监狱的官员子弟,不但办涉足黄赌毒的公司,而且还将国家送来让其看管、改造的囚犯当成自己的家丁,出监狱到经营场所为自己做事。不过在快活林做那样的买卖,没有一点官府背景,是经营不下去的。后来,一个张团练,带领一个叫蒋门神的汉子,赶走施恩,独霸了快活林。这监狱警察在老百姓面前,可以耀武扬威一阵,但哪斗得过军队里的?

  武松为了报施恩父子的恩惠,出手打跑了蒋门神,使施恩父子重霸快活林,因此也得罪了张团练的后台张都监。

  张团练伙同张都监,设局陷害了武松。最后武松大闹飞云浦,杀了两个公人和蒋门神两个徒弟,潜回到张都监家,杀死男女老少十五名,这位前都头已经完完全全是个嗜血杀手了。

  武松的这次杀人,是为了报自己被陷害的私仇。

  可见,《水浒传》中的武松数次暴力行动,都不是什么“为民除害”之类的公义,都是为了报私恩与私仇。他唯一的一次“为民除害”,乃是酒后逞能独自过景阳冈,与猛虎相遇,趁着酒劲将吃人多多的猛虎打死,却并没有为了“公义”的主观意愿。

  但就是这么一个被塑造出来的武松形象,数百年来让无数普通老百姓倾慕、称赞,甚至大才子金圣叹也称其为“天人也”。这样的武松形象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老百姓而言,显得真实,有仇报仇,有恩报恩,何等痛快。如果加一个为民除害杀贪官的桥段,倒是显出“假”。

   因此,我以为《水浒传》中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武松更真实,更能让人信服。而地方志中的武松刺杀贪官是出于为民除害的“大义”,很有可能是读书人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附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