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百练:话故都(吴伯箫)

 一中大语文 2024-03-14 发布于福建

话故都【注】

吴伯箫

一别两易寒暑,千般都似隔世,再来真是万幸了。际兹骊歌重赋,匆匆归来又匆匆归去的时候,生怕被万种缱绻,牵惹得茶苦饭淡。来!尔座苍然的老城,别嫌唠叨,且让我像自家人似的,说几句闲杂破碎的话吧——重来只是小住,说走就走的,别不理我!连轻尘飞鸟都说着,啊,你老城的一切人,物。

生命短短的,才几多岁月?一来就五年六载地拖下去,好不容易!耳濡目染,指磨踵接,筋骨都怕涂上了你的颜色吧。不留恋还留恋些什么?不执著还执著些什么?在这里像远古的化石似的,永远烙印着我多少万亿数的踪迹;像早春的鸟声,炎夏的鸣蝉,深秋的虫吟似的,在天空里也永远浮荡着我一阵阵笑,一缕缕愁,及偶尔的半声长叹。在这里有我浓挚的友谊,有我谆谆然师长的训诲,有我青年的金色的梦境、旷世的雄心,及彻昼彻夜的挣扎与努力;也有我掷出去,还回来,往返投报的情热,及情热燃炙时的疯狂。还有,还有很多;我知道那些逝去了的整整无缺的日子,那些在一生中最可珍贵的朝朝暮暮,我是都给了你了,都在你和平而安适的怀抱里,消磨着,埋葬了。

因此,我无论漂泊到天涯,或是流浪到地角,总于默默中仿佛觉得背后有千万条绳索在紧紧地系着,使我走了一段路程,便回转头来眺望你一番,俯下头去想念你一番,沉思地追忆关于你的一切:当我于风雨凄凉,日晚灯昏,感到苦寂的时候,我想到在你这里那五六个人围炉话尽的雪夜,和放山石,采野花的那些春秋佳日。当我进退维谷,左右皆非,感到空虚的时候,我想到在你这里过骆驼书屋,听主人那忘机的娓娓不倦的谈话,和那巍然宏富的图书馆里,引人入胜的各家典籍的涉猎。在异乡受了人家的欺骗,譬如那热血所换到的冷水的欺骗.我只要忆起你这儿的友人曾信托我.帮助我.在极危急的时候拯救我的各种情形,我便得到很多的安慰;即使抚今追昔,愈想愈委屈,而终于落泪吧,但内心是充满了喜悦的,说:“小气的人呀!我是有朋友的,你其奈我何!”

因此,我念着你西郊的山峦,在那里我们若干无猜的男女,曾登临过,游览过,啸遨过,大家争着骑驴,挨了跌还是止不住笑;我念着你城正中昂然屹立的白塔,在那里我们曾俯瞰过你伟大的城阙,壮丽的宫院,一目无边的丰饶的景色。我念着颐和园昆明湖畔的铜牛,最喜欢那夕阳里矫蹇的雄姿;我念着陶然亭四周的芦苇,爱它那秋天来一抹的萧索。我念着,啊,这个账怎么开呢:那些残破的庙宇,那些苍翠的五六百年的松柏,那些灰色的很大很大的砖,一弯臭水的护城河,沿河走着的骆驼同迈着骆驼一样脚步的牵骆驼的人……真是!什么我都想念呢!只要是你苍然的老城的,都在我神经的秘处结了很牢的结了。说来你不信,连初冬来呼呼的大风,大风里飞扬着的尘土,我都想。

苍然的老城,我觉到,绵亘在兴安岭以南,喜马拉雅以北,散布在滚滚的黄河,滔滔的长江流域的,星罗棋布,是多少城池,多少市镇,多少名胜古迹啊,但只有你配象征这堂堂大气的文明古国。仿佛是你才孕育了这炎黄子孙,是你才养长了这神明华胄。虽然我们有长安,有洛阳,有那素以金粉著名的南朝金陵,但那些不失之于僻陋,就失之于嚣薄,不像破落户,就像纨绔子;没一个像你似的,既素朴又华贵,既博雅又大方。包罗万象,而万象融而为一;细大不捐,而巨细悉得其当。真是,这老先生才和蔼得可亲,庄严得可敬呢。

华夏就是这样的国家,零星的干犯,是惹不起她的气忿的,她有海量的涵容;点滴的创伤,她是不关痛痒的,她有百个千个的客忍。不过一朝一夕,时光慢慢地过去,干犯她的,要敬畏她们,要跪倒在她的面前,求她的宥恕了。一处处创伤要渐渐地复原,渐渐地健康起来了。如檐滴之穿阶石似的,一切锢障都在时光的洗炼中屈服在她的腕下了。苍然的老城,你不也正是这样的么?多少乳虎样的少年,贸贸然地走了来,趾高气扬,起初是目空一切的。但久了,你将他的浮夸,换作了沉毅。多少心胸狭隘的人,米大的事争破天,不骄即诌,可是日子长了,他忽然醒过来,带着满脸的惭愧,走上那坦荡的大方的道路。芝兰之室怕连砖瓦都是芬芳的吧,富有历史涵养的地方草本都是古香古色。不必名师,单这地方彩色的熏陶,就是极优越的教育了。何况,在这里,街街巷巷都住持着哲人、诗家、学者呢?对你,不只是爱慕,简直是景仰。“我懂什么呢,”有人这样说;“在此老死吧!”也有人这样说——是大有来历的。

晨昏相对者六年,在第六个夏天,我不得已而将远去,那时我是怎样地愁着,依依的可怜啊!为了你这儿的人们,使我眷恋不舍,一壁整着行囊,一壁落着眼泪,就像第一次离开慈母准备远行一样,那滋味是够凄凉的。脚步迟滞地踏上火车,心随了车轮的辗转而步步沉重,彼此间的牵线,步步加紧,那是不多不少的永诀的情况啊!长年漫漫,悬想之情总算够受了。地方愈远,思念愈深;时日愈久,思念愈切。直将这重负继续担下来,到今天,我有了归来的机会。

旅途上我是怎样的喜欢,又怎样的惧怕呀!喜着眼前的重逢,怕着久别的生疏。提心吊胆,终于到“家”了。望见你那更加苍老了的城垣,还带着亲熟的容光,仿佛在说:“来了么?……”那一阵高兴是说不出来的。我知道敌人的炮火,曾给你过分的虚惊,我见了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郑重地问“别来无恙”的话。及至看见你依旧那样镇静,那样沉着的时候,我便禁不住手舞足蹈了。可是你的确又苍老了许多呢。虽说老当益壮吧,但那加添了的一条条皱纹,总不能不使爱你的人们增加几分担心。

现在几天的光阴,又轻轻度过了,梦一般,展眼我又要走了。在这临行时的前宵,听着你午夜的市声,熙攘攘,喘着和平的气息,我怀了万分惆怅。但想到你的长存,比得过日月的光辉时,我也知道自慰。后会有期,珍重吧!希望再度我来,你矍铄依然,带着你永恒的伟大与壮丽,期待我,招呼我。

明朝行时,但愿你满罩了一天红霞,光明里,照顾我到远远的天涯。

                                                       一九三三年夏(选自《羽书》,有删改)

【注】吴伯箫,山东莱芜人,1925年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31年夏毕业后任职于青岛大学。《羽书》是吴伯箫早期散文集代表,收录其1932-1936年的散文18篇,其中包括《灯笼》《马》《山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怕被万种缱绻,牵惹得茶苦饭淡”,这“缱绻”不仅有作者在故都六年生活的踪迹,更在于故都那丰饶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

B.连一般人不大喜欢的“初冬来呼呼的大风,大风里飞扬着的尘土”,作者都不能忘怀,更显出作者对故都刻骨铭心的热爱与眷恋。

C.重返故都时,作者“喜着眼前的重逢,怕着久别的生疏”,“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作者此时既紧张又欣喜的复杂心情的写照。

D.虽然东北的沦陷令作者忧心忡忡,但作者坚信抗日战争终将取得胜利,“后会有期,珍重吧”寄托着对故都的祝愿、对未来的期盼。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从重返故都起笔,铺叙回忆和遐想,将细致的景致描绘与强烈的情感抒发熔于一炉,结尾以离别故都收束,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B.首段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故都人格化,使之成为倾诉、谈吐的对象,给人以娓娓道来的代入感、亲切感,也为后文奠定浓郁的抒情基调。

C.作者将故都置于中华大地众多历史古都的背景中来写,以此衬托出故都在其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使文章的意境宏伟开阔。

D.与《灯笼》一样,木文遣词造句颇具匠心:长短句的结合、文白句的间杂、语气词的妙用及修辞的精心选择,使语言节奏明快、古朴典雅。

3.于北平而言,“我”是一个异乡客,但文中却仍以“故都”“自家人”相称,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4.校文学社正在编纂一本《现当代散文鉴赏辞典》,拟将本文收录在“乡土情结”或“家国情怀”单元中,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请结合该单元其他选文,为其撰写一则小序。(6分)

“乡土情结”单元选文:郁达夫《故都的秋》,贾平凹《秦腔》

“家国情怀”单元选文: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茅盾《白杨礼赞》

【参考答案】

1.A   

2.C   

3.①作者在故都生活了五六年,在这里度过了人生重要的时期;耳濡目染地受到了故都的影响,已和故都融为一体,所以称自家人。

②北京古城包罗万象,既素朴又华贵,既博雅又大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崇高的历史文化地位,她与华夏文明血肉相连,孕育了炎黄子孙和民族文化,所以称为故都。   

4.示例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秦腔》用枣木梆子奏响了一首献给陕西传统乡土社会的凄凉挽歌;对孩子的思念,对故土的怀恋,加之秋气之凛冽,郁达夫写下了《故都的秋》;吴伯箫,一个把自称“自家人”的“异乡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抒写着内心的怀念和热爱。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示例二:没有国,何来家?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就是——家国情怀。当民族危亡之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守土有责,振兴有责,奉献有责,这就是古人告诉我们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也。本单元,为同学们编排了吴伯箫的《话故都》、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茅盾的《白杨礼赞》三篇文章。《土地的誓言》展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铮铮铁骨,铿锵誓言;《白杨礼赞》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及其所具有的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话故都》表达“九一八”事变后“亡国灭种”的时代隐忧和对民族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缱绻’不仅有作者在故都六年生活的踪迹,更在于故都那丰饶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错误。根据原文“当我于风雨凄凉,日晚灯昏,感到苦寂的时候,……我便得到很多的安慰”,可知在心灵孤寂和遭受苦闷时故都给我心灵的抚慰也是“缱绻”的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作者将故都置于中华大地众多历史古都的背景中来写”错误。根据原文“虽然我们有长安,有洛阳,有那素以金粉著名的南朝金陵,但那些不失之于僻陋,就失之于嚣薄,不像破落户,就像纨绔子;没一个像你似的,既素朴又华贵,既博雅又大方”,可知作者把历史古都与今日故都对比,突出了故都朴素华贵,博雅大方的内涵。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根据原文“一来就五年六载地拖下去,好不容易!耳濡目染,指磨踵接,筋骨都怕涂上了你的颜色吧…在这里像远古的化石似的,永远烙印着我多少万亿数的踪迹”“那些在一生中最可珍贵的朝朝暮暮,我是都给了你了,都在你和平而安适的怀抱里,消磨着,埋葬了”,可知作者在故都生活过五、六年,收到这里的熏陶和影响,身上有了故都的烙印,在这里和平而安适地的度过了人生最珍贵的时期,所以作者以自家人相称。

    根据原文“只有你配象征这堂堂大气的文明古国。仿佛是你才孕育了这炎黄子孙,是你才养长了这神明华胄。虽然我们有长安,有洛阳,有那素以金粉著名的南朝金陵……没一个像你似的,既素朴又华贵,既博雅又大方。包罗万象,而万象融而为一……这老先生才和蔼得可亲,庄严得可敬呢”,可知北平古城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明古国的象征,所以作者以故都相称。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从“乡土情结”或“家国情怀”的角度,概述三部作品中的相关内容或情感。

    从乡土情结的角度分析,《故都的秋》体现了对故土的怀恋,《话故都》体现作者把北平当成了第二故乡,《秦腔》反映出了中国乡村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处境;而他们的去世也预示着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已经逐渐走向消逝。

    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分析,《话故都》中北平古城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明古国的象征;《土地的誓言》写于1941年,距离九∙一八事变爆发已经十年,抗日战争进入中期,无数流亡关外的东北青年继续流亡着,但是,他们已从最初的低沉悲号,转为高昂抗争;《白杨礼赞》不仅赞扬北方农民朴质、坚强不屈,更为重要的是歌颂抗日战争中的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