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枭雄慕容垂 心有千千结

 奥卡姆剃历史 2024-03-14 发布于北京


摘要

慕容垂(约326年~396年),鲜卑名阿六敦,原名霸,字道业,后改名垂,字道明。昌黎棘城(今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开国皇帝。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

(后燕成武皇帝慕容垂像  来源:网络)


公元四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乱哄哄地已上演了三四十年,西晋政权消亡,衣冠南渡,东晋划江而治,广袤的北方大地上,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抢占地盘,建立政权,乱世之中,雄强辈出,百姓却是流离失所,生灵涂炭,今日读史之人,可为之大为一叹!

鲜卑慕容部建立的燕国政权,就出了这么一位枭雄,慕容垂,他逃国、失国,寄人篱下,终至复国的传奇经历,可谓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01

348年9月,前燕国王慕容皝(huang)崩了,世子慕容㒞(jun)在龙城(辽宁朝阳)继燕王位,大家注意,这个时候,他继的是王位,而非帝位,那么这个王位呢,其实还是东晋政权册封给慕容皝的,也就是说,从名义上,燕国与东晋政权还有从属关系。直到352年,打下了关东大部分地盘后,慕容㒞才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燕政权。

慕容㒞继王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五弟慕容霸改名。

慕容霸那年23岁,没想到自己叫了二十多年的名字,让哥哥给改成慕容垂夬(que)了,也就是“缺”的异体字,这显然不是个什么好名字。

慕容霸从小就骁勇善战,勇猛过人,十三岁就能随父出征,十八岁那年讨伐鲜卑宇文部,使宇文部散亡,深得父亲慕容皝的喜爱,得名一个“霸”字,但慕容㒞说慕容霸口中缺牙,执意要给他改名为“垂夬”

慕容霸确实口中缺牙,他从小就爱舞刀弄棒,有一次骑马跌落,磕去了几颗牙齿。

就因为这个就得给人家改个名字?还非得叫“垂夬”?

当然谁都心知肚明,这是慕容㒞在表达自己对弟弟的不满。

后来因为“垂夬”这个字牵涉到谶文什么的,反正就是封建迷信那一套,所以去“夬”留“垂”,慕容霸就此变成了慕容垂。

为啥慕容㒞对慕容垂不满?因为他们的父亲慕容皝喜欢慕容垂,“恩遇逾于世子㒞,故㒞不能平之”。

但如果因此就认为慕容㒞是个小肚鸡肠之人,不堪大用,也不尽然。

事实上,慕容㒞也非常人,慕容垂有老爹喜欢,慕容㒞却有爷爷慕容廆(wei)的特别关注,慕容廆是真正意义上的前燕政权的奠基者,被东晋政权册封为辽东郡公。

慕容廆特别喜欢慕容㒞,说“此儿骨相不恒,吾家得之矣”,也就是说慕容㒞骨相非凡,他打下的家业有继承人了。慕容㒞长大成人后,“身长八尺二寸,姿貌魁伟,博观图书,有文武干略”。

事实上,在慕容㒞当政的十年时间,他依靠慕容恪、悦绾、慕容评等一干宗室、名将,趁着石赵崩坏后中原的纷乱,派兵南下,灭冉魏、段齐,在军事征服中屡屡获胜,极大地扩展了前燕慕容氏的版图,可以说是一个有为之君。

这哥俩都非凡人,但怕就怕这个,如果是普通家庭,那多出几个能干的兄弟自然是好事,但家里如果有江山,哥儿几个又非常能干,恐怕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况且,他们慕容家,历来就有兄杀弟、弟夺权的优良传统。

慕容廆接老爹慕容涉归的班时,就经历了一次兄弟相争的风波。

慕容涉归是鲜卑慕容部的首领,西晋时被封为鲜卑单于,由棘城迁至汉族聚居的辽东北部,所以慕容部是当时少数民族中汉化程度比较深的一个民族,“慕容”俩字看起来就很有神韵,金庸在《天龙八部》中塑造的一心复国不计手段的慕容复,就是慕容部的后人。

慕容涉归死后,本来是传位给慕容廆的,但是慕容廆的弟弟慕容耐不干了,我也要接班!于是打跑了慕容廆,直到两年后,慕容部的部众政变杀死了慕容耐,这才接回慕容廆当了鲜卑单于。

那么慕容廆死的时候,是慕容皝继的位,他一继位,就先赐死了一个弟弟慕容绍,又攻杀了另一个弟弟慕容仁,他还有一个哥哥叫慕容翰,一看继了位的弟弟如此疯狂,自己小命也不保吧,于是撒丫子跑路了,跑到了鲜卑段部,没想到过了几年慕容皝把段部灭了,慕容翰又跑到了鲜卑宇文部,在那待得不如意,在中介牵线下回到了慕容部,替慕容皝卖了几年命后,最终也被慕容皝赐死了。

然后就到了慕容皝死,慕容㒞继位,这种优厚了兄弟相争的传统,能避免吗?

慕容㒞相信不能避免,他认为慕容垂就是前几代的慕容耐、慕容绍、慕容翰;

慕容垂相信能避免,他认为虽然家里有个王座,但自己毫无野心,并没有想爬上去,相反眼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咱哥儿几个得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打中原,抢地盘啊!

可是慕容㒞一继位,就先给慕容垂改了名字,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很强啊。

可能经过几代的进化,到了慕容㒞这儿,虽然他很想慕容垂死,但也不好意思像自己的爷爷、老爹那样直接就开干,于是先亮明自己的态度,给你改个名字,你自己寻思啥意思吧!

慕容垂心里当然清楚哥哥这是啥意思,但慕容垂不但有武力值,其汉文化修养也很深厚,于是哂然一笑,收下了这个名字。

02

慕容㒞九月份继位,转过年来,349年的5月份,后赵政权的皇帝石虎死了,后赵是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他们这个政权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大骂名就是“残暴”,这家人的事儿更乱,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翻本号,前面有写过石勒政权的文章。

石虎一死,后赵大乱,任谁都看得出来,后赵的地盘危了,这正是抢地盘的好时机。

可慕容㒞却认为,后赵新遭大丧,这时候去打人家好像不大合适,听到慕容㒞这番假仁假义的说辞,慕容垂急了,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你不去打,等这帮如狼似虎的羯人缓过劲来,说不定人家还要吃你的地盘呢。

事实上,后赵与前燕早就是敌对国关系,早在345年,后赵就曾出兵屯乐安(河北乐亭县),想吞并前燕,慕容皝让年仅19岁的慕容垂驻军徒河(辽宁锦州)以拒,后赵领军的将领邓恒听说是慕容垂领军,大为惊骇,竟不敢进犯。

这次石虎一死,正是灭后赵的好时机,怎能轻易放过呢。慕容垂面陈慕容㒞:“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兼弱攻昧,今其时矣。”

慕容㒞还是有些犹豫,他觉得慕容㒞这是要借机壮大自己的力量,幸好慕容王室有个远支叫慕与根的,非常得慕容㒞的信任,慕与根对慕容㒞说:“王子之言,千载一时,不可失也”,也加上慕容㒞本身也是个雄主,知道这确实是个机会,还有汉族谋士封弈、阳骛的一再劝说,也就放下了对慕容垂的成见,于是在350年二月,以慕容垂为前锋都督、建锋将军,领二万兵从东路经徒河,让慕与根出西道,慕容㒞自领中军,兵分三路伐赵。

这一战可谓前燕的立国之战,慕容垂领军到三陉(今河北抚宁县矛石山),再次吓跑了后赵将领邓恒,然后与慕容㒞合兵打下了蓟城(今北京),慕容儁打算坑杀后赵士卒,是慕容垂出言劝止,“赵为暴虐,王兴师伐之,将以拯民于涂炭而抚有中州也;今始得蓟而坑其士卒,恐不可以为王师之先声也”。

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慕容垂是真正找准了自己位置的,不但毫无反抗慕容㒞之意,更是处处为慕容㒞的名声着想,当然,这也是慕容垂希望大燕政权成为真正的王师,一统中原。

慕容㒞没有坑杀后赵降卒,反而把前燕都城从龙城迁到了蓟城,前燕政权从僻居东北到深入幽冀,成为十六国时期一个有影响力的政权,慕容垂可以说居功至伟。

之后慕容垂又平段勤胡羯之乱,屡立军功,慕容㒞任命他为北冀州剌史,镇常山。

354年四月,慕容㒞称帝,再次迁都邺城,正式解除了与东晋的从属关系,建号元玺,史称前燕,慕容垂受封为吴王,镇守信都,可能是慕容㒞还是对慕容垂有些不放心,过了些日子就把慕容垂召回。

慕容垂心无杂念,你让我去哪就去哪,慕容垂就这样在邺城慕容㒞的眼皮子底下过了两三年的太平日子。

到了357年,前燕北部边境不安,前燕入居中原,将经略大图南移,大批敕勒人趁机不断侵,后方不稳,南图的意愿就无法实现,于是在当年五月,慕容㒞再次启用慕容垂,与中军将军慕容虔、护军将军平熙率步骑8万进军塞北,攻打敕勒,一战俘虏斩杀敕勒10余万人,获马13万匹、牛羊无数,就此稳定了北部边境。

03

慕容垂全心全意为慕容家族的大燕政权服务,但谁也没有想到,在慕容㒞与慕容垂哥俩儿表面相安无事的背后,罅隙却从两个女人身上裂开了。

慕容垂的妻子段氏,是段部鲜卑首领段末柸的女儿,出身高贵,才高性烈;

慕容㒞的妻子可足浑氏,出身不高,又向来善妒。

两妯娌互相看不上,可足浑氏仰仗皇后的身份,必欲置段氏于死地。

358年,一场典型的宫廷内斗展开,可足浑氏使人揭发段氏和吴王慕容垂的秘书长高弼“为巫蛊”,看来这慕容鲜卑真的是汉化不轻,宫斗的招数都一模一样的。

慕容㒞一听就急了,这肯定冲着我来的啊,看来你慕容垂还是不死心啊,想咒死我?你来干?

但毕竟是没有真凭实据,只能先把段氏和高弼抓了,严加审讯。

这二人也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招认,那就不是二人死的问题,而是慕容垂一大家子的死期到了。

二人屡遭拷打,却是咬定牙关,就是不认这个黑锅。

慕容垂心中生痛,一方面心疼自己的妻子,一方面对慕容㒞心生罅隙。

他不忍妻子受难,给段氏捎信儿:“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段氏的回复铿锵有力:“吾岂爱死者耶!若自诬以恶逆,上辱祖宗,下累于王,固不为也!

段氏就这样死于狱中,至死未招认,慕容㒞因此无法把慕容垂牵连进来,只是让他不再居邺城,而是去当了平州刺史。

慕容垂难舍爱妻,随后又续娶段氏的妹妹,可见慕容垂对段氏的感情之深,但足可浑氏硬插了一杠子,我就是不让你以段氏为妻,利用皇后的特权,把段氏废黜,还把自己的妹妹强行嫁给了慕容垂。

慕容垂大为不满,但也只能捏着鼻子吞下了这个苍蝇。

好在,慕容垂没有公开翻脸;更好在,慕容㒞很快病危了。

360年正月,慕容儁病逝,临死前召回了慕容垂,看来一直到死也不大放心这个勇猛的弟弟啊。

太子慕容暐即位,以太原王慕容恪(慕容㒞的弟弟,慕容垂的哥哥)为太宰,专录朝政;上庸王慕容评(慕容㒞、慕容垂的叔叔)为太傅,阳骛为太保,慕舆根为太师,参辅朝政。

在慕容家族中,最欣赏慕容垂的就是哥哥慕容恪,这个慕容恪也是一代战神,消灭冉魏一战就是他的杰作,他对慕容垂的军事才华相当看重;而慕容评则老奸巨滑,只想掌权,时刻防范着慕容垂。

这段时期执政的,实际上就是慕容恪。

当年三月,慕容恪让慕容垂都督河南诸军事,任兖州牧、荆州刺史,镇梁国之蠡台。

这时华夏大地上,基本上又形成了三国局面,东晋、前秦、前燕各据一方,东晋时有北伐,前秦、前燕则都想吞并对方,统一北方。

慕容恪一直筹划攻伐前秦,365年三月,慕容垂随慕容恪攻下洛阳,随即略地至崤、渑,关中大震。

秦王苻坚屯陕城以防燕军,慕容恪再次委以慕容垂重任,让他都督荆、扬、洛、徐、兖、豫、雍、益、凉、秦十州诸军事,配兵一万,镇鲁阳。

但可惜的是,慕容恪天不假年,到了五月,竟然病逝,临死前他担忧国事,于是向慕容暐郑重推荐慕容垂:“吴王将相之才十倍于臣,先帝以长幼之次,以臣先之,臣死之后,愿陛下委政吴王,可谓亲贤兼举。”

无奈慕容恪死后,慕容评执政,自然不愿起用慕容垂,慕容垂又靠边站了。

04

此时东晋由权臣桓温执政,桓温为增加自己的政治资本,不断北伐,369年四月,桓温率兵五万,开始了他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

桓温沿河道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出发,六月,抵达金乡(今属山东),从巨野泽挖掘长达三百里的运河,把汶水(今大汶水)与清水(古济水自巨野泽以下别名清水)连接,引黄河水入清、汶,这样使得自己有一条后勤补给通道,但这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条河道水量小,夏季还行,到了秋冬季,运输就困难了。

桓温可能也是担心这一点,最初采取了快打快攻的模式,生擒了不少前燕大将,当然也不少是自动投降的,势如破竹,到了七月就推进到了枋头(今河南浚县东南淇门渡),距离前燕首都邺城已不过百里。

慕容暐和慕容评惊慌失措,甚至有了逃回老家龙城的打算,这意味着慕容家族几代人打下的中原就要拱手相让了。

靠边站的慕容垂看不下去了,大燕国也有自己的一份心血啊,就这样让这帮败家玩意儿给扔了?他实在是无法说服自己置身一旁。

慕容垂站了出来,对慕容暐说:“臣请击之,若战不捷,走未晚也。”让我去和桓温打一仗吧,即使打不赢,那时再逃也不晚。

事情已到了这个份上,慕容暐慕容评也只好答应了,任命慕容垂为南讨大都督,统率各处马共五万人抵挡桓温。

慕容垂又要求司徒左长史申胤、黄门侍郎封孚、尚书郎悉罗腾参与军事,慕容垂这么做,纯粹是从军事战略上着想,但在慕容暐和慕容评看来,这就是慕容垂趁己之危起用他自己的人,十分愤怒,但也没办法,现在能指望的也就慕容垂了,只好答应,但也做了二手准备,就是向前秦求救,答应前秦只要出兵相助,就把包括洛阳在内的虎牢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前秦。苻坚当然乐意了,他的打算就是看东晋、前燕相争,而自己得渔翁之利,于是派出大将苟池、邓羌率兵二万进至颍川(当时属前燕,今河南禹县)以观成败。

就这样慕容垂带兵进抵枋头,与桓温沿黄河对峙,先打了几个小仗,阻止住了晋军的攻势。

汶水、清水、黄河这条水运路线,随着入秋降雨量的减少,果然很快就运行不畅了,桓温则命豫州刺史袁真进攻谯郡(今安徽亳县)、梁国(今河南商丘),凿通石门(在今河南荥阳县),连接睢水与黄河用以运粮。

慕容垂一眼就看出了桓温的命门所在,他把大部分军力交给弟弟慕容德,让他绕过桓温,紧逼石门,自己则留在枋头牵制桓温本部。

桓温对此毫不知情,也没急着与慕容垂展开决战,而是等待袁真部和补给的到来。

慕容德到石门后,一举击溃袁真,桓温的后方补给线被切断。

桓温得到情报,长叹一声,知道大势已去,现在最好的结局就是乘着军粮不太紧张赶紧全师而退。

九月十九日,桓温全军由陆路向南撤退。

慕容垂当然不会让桓温这么轻轻松松就撤了,但他并没有贸然追击,而是率八千骑兵在后面远远跟着,一直过了十多天之后,撤退的桓温部队的警惕性也下降了,觉得前燕军队追不上来了,到了这个状态,慕容垂选择在襄邑(今河南睢县)展开了对桓温部的斩杀,慕容德也早早从石门赶到了襄邑,设伏以待,慕容垂则将晋军赶进慕容德的伏击圈。

此一战,晋军大溃,阵亡超过三万人。

而前秦的援军苟池、邓羌二将也来捡胜利果实了,追着溃败的晋兵又是一通猛打,桓温再损兵近万,几乎全军覆没,北伐以失败告终。

05

慕容垂大败桓温,中止了东晋的北伐,本是大功一件,喜事一桩,但慕容垂却因功而累,激起了慕容评势力的强烈反弹。

在任何时代,总有那么一些人,干啥啥不行,内斗第一名,慕容评眼看慕容垂威望巨增,更加坐立不安。

大战过后,自然要论功行赏,慕容垂开出麾下将士名单,请求朝廷封赏,慕容评置之不理。

作为一个军事统帅,有功而不能赏,何以驭下?慕容垂因此大为不满,与慕容评相争。此时已是太后的可足浑氏则与慕容评相谋,两个疯狂的小人,对慕容垂起了杀心。

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建议慕容垂先发制人,慕容垂心中不忍:“骨肉相残而首乱于国,吾有死而已,不忍为也。

慕容垂还是心中有大义,不愿骨肉相残,宁愿自己死,也不去做这种事。

但慕容评和可足浑氏却是下定了决心要除去慕容垂。

面对“内意已决”的局面,慕容垂给出的答案是“必不可弥缝,吾宁避之于外,馀非所议。”如果罅隙真不能弥合,那我就出逃吧,也不能因此使家国蒙乱。

慕容垂内心纠结,他对儿子慕容令这样袒露心迹:“吾竭力致命以破强寇,本欲保全家国,岂知功成之后,返令身无所容。”我无非就是竭力想保全家国,哪知家国却不容我。

慕容令给出的回应是:“主上暗弱,委任太傅,一旦祸发,疾于骇机。今欲保族全身,不失大义,莫若逃之龙城,逊辞谢罪,以待主上之察,若周公之居东,庶几可以感寤而得还,此幸之大者也。如其不然,则内抚燕、代,外怀群夷,守肥如之险以自保,亦其次也。”皇上作不了主,全听慕容评的,咱们先逃到龙城去吧,没准皇上能够醒悟过来,咱们还能回来,即使皇上不让咱们回来,咱们在那边也能自保。

慕容垂由此下了决心,出逃吧,就如同自己的叔叔慕容翰当年的选择。

369年11月,43岁的慕容垂以打猎为由,微服出邺,准备回故都龙城。

这里有一个细节,慕容垂带上了自己的儿子、侄子,妻子小段氏(慕容垂后又娶的段氏之女),还有跟随自己的部将,独独把正室可足浑氏(太后可足浑氏的妹妹)给丢在了邺城,可见慕容垂对可足浑氏的不满。

走到邯郸时,却出了意外。

慕容垂有妻妾数人,生子九个,所谓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九个儿子个性脾气自然也不同,作为父亲,也不由得有偏有向,第四子慕容麟生母是慕容垂的一个姬妾,在那个年代来说就是“出身低微”,偏偏本人个性又是奸诈贪婪,刚愎自用,所以慕容垂特别不喜欢这个儿子。

慕容麟跟着走到邯郸,又开始动心眼了,他可能觉得跟着老爹逃跑没什么出路,竟然偷偷地往回溜了,回到邺城找到慕容评,把老爹的计划全盘托出。

这个国家不见容于自己,亲生儿子又背叛自己,慕容垂心中五味杂陈,只是默默赶路。

慕容评却不会就这么放过他们,派人领兵追到范阳,慕容令阻击,追兵不敢强攻。

当天晚上,慕容令对慕容垂说,看来咱们回龙城也不行了,慕容评已经知道咱们的计划,必定不肯善罢甘休,听说苻坚这人不错,广招天下英才,要不然去那里?

慕容垂心里这个难受啊,一个用兵如神的将领,一个皇室王爷,却要投靠敌国以庇佑,这算怎么回事儿啊!

但慕容垂也知道儿子说得在理,除了这么做,天下之大,又哪里有自己的容身之所呢!

于是他们重新规划了西逃前秦的路线,慕容垂“乃散骑灭迹,傍南山复还邺,隐于赵之显原陵”。

他们化整为零,沿着太行山往回走,先是绕回了邺城,藏在一处陵中。

慕容令此时鼓动老爹,说现在邺城之中,人人都知道咱们是冤枉的,凭您的威名,振臂一呼,杀了慕容评,简直是太容易的事儿,到时你匡扶朝政,安国存家,不是很好吗?

慕容垂还是不愿重演骨肉相残的闹剧,对慕容令说,这种事情,如果不成,那就是万世大恶,咱们还是按计划西投吧,这样保险点。

于是又一路艰辛,向西奔长安,这当中自然与苻坚有所联络往来,苻坚听说后大为兴奋,亲至郊外迎接,握着慕容垂的手说,老天有眼啊,让我们两个人能携手共成大事!

苻坚早有灭燕之意,只是忌惮慕容垂的威名,这下好了,燕国竟然自毁长城,把慕容垂排挤到自己这儿来了,苻坚迫不及待地要动手了。

当年十二月,苻坚以前燕违背当日请兵的诺言,不割让虎牢以西土地予前秦为借口出兵前燕,以王猛、梁成和邓羌率军,进攻洛阳,并于次年年初攻下。六月,苻坚再命王猛等人出兵前燕,在潞川击溃率领三十多万大军的慕容评,并乘胜直取前燕首都邺城,出奔辽东的前燕皇帝慕容暐被前秦追兵生擒,前燕在辽东的残余反抗力量亦遭消灭,370年十二月,前秦正式吞并前燕。

在这个过程中,慕容垂一直待在长安,内心经受着极大的煎熬。

一方面是自己的故国被灭,而自己只能栖身于敌国之中,另一方面,拜前秦丞相王猛“金刀计”所赐,慕容垂又失去了他最信赖的长子慕容令。

慕容垂投靠苻坚,苻坚待之甚厚,但王猛却始终认为慕容垂并非笼中之物,因此一直劝苻坚除去慕容垂,苻坚不从,当王猛率军伐燕时,他先是请求让慕容令随军,然后又亲自去见慕容垂,酒酣耳热之际,取得了慕容垂赠予的一把随身金刀,之后在部队开往前燕的途中,买通了慕容令的一个亲信,让他拿着金刀送给慕容令,说慕容垂说了,以金刀为信,你赶紧离开大部队前往燕国招集旧部,我慕容垂在秦国策动叛乱,咱们前后夹击,灭掉秦国。

慕容令拿到金刀后,确认是父亲随身之物,便依计而行,设法逃回燕国,自然受到慕容评的怀疑,又因为没有等来慕容垂策动的反击前秦,便把慕容令发配到极北的沙城去戍守,慕容令想联络旧部起事,结果又被留在燕国的自己那个混蛋弟弟慕容麟告了密,于是慕容令被诛杀。

秦并前燕,一时国势甚盛,之后又灭凉、并代,基本上统一北方,前秦大帝苻坚那个一统华夏的伟大梦想开始蠢蠢欲动,从378年开始,先是试探性地打了几次小仗,攻下襄阳。

到了382年,苻坚决意灭晋,宗室及朝臣大多反对,蛰伏十余年的慕容垂似乎看到了机会,力主苻坚攻晋,苻坚因此大喜,随后便是著名的淝水之战,咱们就不细说了,总之苻坚大败,而慕容垂在此次战役中率3万大军出击东晋陨城(今湖北安陆县),没有上主战场,部队得以保全。

淝水之战带来的后果很严重,前秦顷刻间土崩瓦解,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

06

慕容垂虽有复国之志,但对待苻坚,却相当敬重,当苻坚败亡时,是慕容垂仅存的兵马保护了苻坚。

当时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建议慕容垂杀掉苻坚,属下也劝慕容垂借此复国,但慕容垂非但不杀,反而把兵马全部交给符坚,然后跟随符坚返回长安。慕容垂之所以这么做,一是自然出于报恩心理,当年慕容垂遭慕容儁、慕容暐、慕容评等人排挤,幸亏符坚收留他,即使王猛设计陷害,符坚也笃信慕容垂。他无法忘怀符坚对自己的恩情。第二是慕容垂认为复燕的时机尚不成熟,趁人之危,必遭天下人的鄙视,也会失去政治和道义上的正义。从长远来看,此时杀符坚,并不利于自己的复燕事业。第三,慕容垂考虑到复国最好的地方自然是在旧国所在地,也就是关东和东北地区,而现在在关西之地(西安周边地区),那是前秦的政治、军事中心,这时贸然起事,危险较大。

所以慕容垂在护送符坚回长安途中,请求“至邺拜陵墓,因张国威刑,以安戎狄”,符坚没有多想便同意了,慕容垂在完成了不负符坚的心愿之后,这才逃脱樊笼,如猛虎归山、鹰翔长空,在60岁的年龄,开始去完成自己的复国大业。这中间自然多有曲折,慕容垂带兵到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时,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正式立国,史称后燕,随后攻取邺城,于385年12月定都中山,386年2月慕容垂在中山称帝,改元建兴,之后又消灭翟魏,扑灭西燕,到394年,慕容垂这位68岁的老人基本恢复了原先前燕的版图,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07

就是慕容垂定都中山称帝复国的同时,鲜卑拓跋部的拓跋珪也趁前秦瓦解之际,定都盛乐,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鲜卑慕容部与拓跋部世为婚姻,从辈份上来说,拓跋珪的奶奶是慕容垂的姐姐,拓跋珪应该叫慕容垂一声舅爷,当初慕容垂也是支持拓跋珪复国的,在拓跋珪征服独孤部及贺兰部时慕容垂是既出兵也出力,想着将北魏作为其控扼塞北诸部的附属之国,但是,没想到的是,拓跋珪才是那个真正的天选之人,英雄一生的慕容垂,最后却死在了自己的这个外孙手里,那便是著名的参合陂之战。

此战耳熟能详,就不多说了。

先是慕容宝率大军征伐北魏,从中山出发,长途跋涉,直扑盛乐,拓跋珪却避其锋芒,从都城盛乐撤退,西渡黄河,躲避到黄河以西一千多里以外的地方。燕军长驱直入,到五原,开进到黄河边,与拓跋珪对垒。

这是多么长的战线啊,几千里路啊,慕容宝相当于孤军深入,而拓跋珪又派出轻骑到燕军后方,不断抓捕中山发出的消息,这就等于切断了慕容宝与慕容垂的联络,这时恰恰慕容垂生病,于是拓跋珪放出消息,说慕容垂已死,燕军因此军心大乱,更有部将图谋叛乱,将士们无心恋战,到了十一月,慕容宝只好下令焚烧战船撤军,撤的时候黄河还未结冰,北魏无法追击,但只过了两天,气温突然下降,黄河结冰,拓跋珪带兵过河,于十一月初九追至参合陂,包围燕军,燕军死一万多人,束手就擒四五万人,慕容宝仅以匹马逃出,拓跋珪将所俘后燕将士全部活埋。

慕容垂听闻如此惨败,一代战神难以接受,396年三月二十六日,70岁的慕容垂亲自率领大军再次伐魏,改变了行军路线:慕容宝、慕容农从北路进军,慕容隆从西路进军,慕容垂从中路翻越凿通山道,三路同时向云中进军。

战神一出,效果立显,斩杀北魏大将拓跋虔,直取平城,继续向去中进发,途中路过参合陂时,尸骸堆积如山,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亡魂的呐喊,触景生情,军事们放声恸哭,震撼山谷。

慕容垂见此惨状,心里既惭愧,又愤怒,一口老血喷出,这次,这位老人再也站不起来了,无法再前进,只能撤军,四月初十日,慕容垂在回师路过上谷的沮阳的途中去世,享年70岁。

08

乱世中的一代枭雄,却仿佛总是挣扎在纠结之中,心中千千结,有兄弟之罅隙,有家国之故思,有亲情之离乱,有恩怨之无常,最后的那口血,仿佛吐出了他一生的纠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