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的病理变化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3-15 发布于甘肃

一、病因

肝病多热。实证多由肝火上炎,肝胆湿热,肝风内动,情志不舒,大怒气逆所致;虚证多由肝血虚失于濡养,肝阴虚致阴虚阳亢,肝气不足失于疏泄而成。但也有部分疾病由寒滞肝经引起。

二、病机

肝不藏血

由于肝脏具有调节和贮存血液的功能,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容易引起血分方面的病变。如肝血不足,常可导致两目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甚则两目干涩,或成夜盲,手足震颤,肢体麻木,爪甲枯而色夭,变形碎裂,妇女月经量少,血枯经闭等。

肝失疏泄

一是因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引起情志方面的病变。如肝气抑郁,则引起郁郁不乐,苦闷欲哭;肝气亢奋,则引起急躁易怒,胸胁胀痛。二是因肝失疏泄,影响到脾胃的受纳运化,除了出现肝气抑郁的症状外,常兼见肝气犯胃的嗳气呕逆,肝脾不和的腹泻便溏。《血证论》说:“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甚者因疏泄失职,气滞水停,而形成水肿、臌胀等病。三是因疏泄失职,气滞血瘀,而导致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甚而形成癥瘕痞块。甚而大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涌,而引起面红、目赤、呕血、衄血诸证。《血证论》说:“设木郁为火,则血不和,火发为怒,则血横决,吐血、错经、血痛诸证作焉。”

情志伤肝

肝藏魂,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气虚则临事毫无主张,不能深谋远虑;胆气虚则胆怯,临事不能决断,或者本来无事,也觉惶恐万状,如象有人将要捕捉他的样子。《素问·奇病论》说:“此人者,象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怒为肝之志,凡因理不公平,事不就绪,都可引起发怒,一般不会致病。若属非常之事,大动肝气,怒火勃发,则可引起握拳透爪,怒发冲冠,甚而因肝气上逆,而导致头目眩晕,胸胁疼痛等病变。《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也就是说,盛怒可导致肝气上逆,而引起各种病变。另外,还有一种称为恚怒的,因愤怒之情不能发泄出来,在内郁而不伸,这更易导致疾病。

肝经实邪为患

肝经风热,可见目赤肿痛;肝火上炎,目赤生翳;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肝风内动,目斜上吊,四肢抽搐,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寒滞肝经,经脉痹阻,则引起少腹癥引阴中,睾丸偏坠胀痛,阴囊回缩等证。《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此外,还有风、火等,如“诸热瞀瘛, 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本文选自邹学熹《中国五脏病学》,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