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病治则药例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3-15 发布于甘肃

(一)治肾之方药,宜滋腻重浊,剂量要大,吴塘说:“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二)肾病多虚寒,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肾水不足者,宜滋阴补肾;精虚者,宜添精补髓。肾阳虚者,宜补肾壮阳;命火衰微者,宜温补命火。

(三)阴虚阳浮,宜补阴配阳,使虚火降而阳归于阴;阳损及阴,宜温补命火,宜以添精补髓。阴阳两虚,宜肾命双补。脾肾两虚,宜双补脾肾之阳;肺肾两虚,宜双补肺肾之阴。因肾虚不能纳肺气者,温肾纳气;金不生水者,宜养肺阴,以滋肾水;水不涵木者,宜滋肾水,以养肝木;肾虚土衰者,宜温补命火,以暖脾土。

(四)肾与膀胱和三焦因湿热为患,宜清利下焦湿热;若因肾命火衰,而膀胱、三焦气化失司者,宜温化肾气为主,佐以行水之品。痰湿水饮内停者,宜利痰湿,逐水饮。

(五)情志所伤,房室劳倦所伤,应从情志方面进行调理,辅以滋养强壮,补益精髓之品。

(六)肾苦燥,肾阴虚而用苦燥之剂,必然伤及肾中精气,急食辛以润之,辛味能润肾燥,如菟丝子、蛇床子之类。肾欲坚,肾固则无遗滑之患,急食苦以坚之,苦味能坚固肾阴,如知母、黄柏之类。咸先入肾,肾主精血津液,咸味能渗能泄,必然伤及肾精。咸味用之得当,也可对肾产生有益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咸生肾。”咸味用之失当,则对肾产生不利影响。《灵枢·九针篇》说:“病在骨,无食咸。”因咸味可以伤骨,甚则导致血脉凝涩而脉色变,这是肾水伤及心火所致。

(七)肾与各脏有生克制化关系,若相生关系发生病变,则当补母泻子;相克关系发生病变,则视其太过不及,或泻本脏本

暗,或泻他脏他腑。

(八)药物举例

滋肾(滋阴、补肾阴):如地黄、龟板、枸杞、桑椹、女贞子、楮实子等。
温肾(壮阳、补命火):如附片、肉桂、硫黄、菟丝子、蛇床子、巴戟天、肉苁蓉、鹿角片、九香虫、棉花子、鹿茸等。
固肾(涩精、止带、收涩小便):如莲须、枣皮、益智仁、五味子、金樱子、覆盆子、桑螵蛸等。
填精补髓:如鹿茸、鹿胶、龟胶、鱼鳔胶、紫河车、冬虫夏草、动物脊髓、脑髓等。
纳气归肾:如黑锡、沉香、蛤蚧、枣皮、五味子、灵砂丹、补骨脂等。
化膀胱气:如肉桂、桂枝、小茴、台乌、木香、橘核、荔枝核、金铃子等。
清肾热(滋阴降火):如知母、黄柏、地骨皮、早莲草等。
泄肾火(咸寒泻火):如青盐、食盐、秋石、童便、寒水石等。
通利膀胱、三焦:如猪苓、泽泻、茯苓、木通、通草、萆薢、滑石、篇蓄、海金沙等。

本文选自邹学熹《中国五脏病学》,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