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基本功(15):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leeechen64 2024-03-15 发布于重庆
推荐阅读: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1):如何撰写考试分析报告(本文内含多个考试成绩分析模板)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4):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5):如何上好复习课(附有复习课教学模式)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6):如何上好练习课(附有练习课教学模式)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10):公开课课前预热的“八个策略”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14):教师有效听课“三部曲”
听课记录,看似是一项简单而平凡的任务,却蕴含着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刻内涵。它不仅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学习他人教学经验的必备工具,更是教师自我反思、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一次的听课记录,都是一次与优秀教学理念的亲密接触,都是一次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刻审视。通过听课记录,我们可以捕捉到课堂上的精彩瞬间,也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听课记录能够激发我们的教学思考,推动我们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于每一位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而言,掌握听课记录的技巧和方法,无疑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实现专业成长的关键一步。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听课记录存在的问题
(一)听课目的不明确
许多小学教师在听课时,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为了完成学校或教育部门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去听课,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法、或者为了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可能只是被动地记录一些教学流程和内容,而未能主动思考、分析和总结。
(二)听课记录过于注重形式
在听课记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导致记录内容过于繁琐、冗长,而缺乏实质性的分析和评价。他们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录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甚至学生的每一个反应,但却没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这样的听课记录虽然看起来全面,但却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无法真正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三)缺乏深度分析和反思
许多教师的听课记录只是停留在对教学流程和内容的简单记录上,缺乏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深度分析和反思。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问题,也没有从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吸取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听课记录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无法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四)忽视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反应和表现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然而,许多教师在听课记录中却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他们可能没有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果等信息,也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这样的听课记录无法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也无法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
每个教师、每堂课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听课记录也应该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然而,当前许多教师的听课记录却缺乏这种特点。他们可能没有针对不同教师、不同学科或不同课型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听课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听课记录虽然具有一般性,但却缺乏实际指导意义,无法真正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六)缺乏后续的应用和改进
听课记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他人的教学情况,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然而,许多教师在听完课后并没有对自己的听课记录进行后续的应用和改进。他们可能没有将听课记录中的有益经验和教训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没有针对听课记录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这样的听课记录虽然完成了形式上的任务,但却未能实现其实质性的目标。
二、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
听课记录作为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基本内容的设定与记录方式的选择均应遵循一定的记录规范,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全面性和深度。
(一)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听课记录的核心部分,它应详细而准确地反映课堂的实际情况。具体而言,课堂实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 基本信息: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以及课题课时等,这些信息为后续的评点与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 教学过程:详细记录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包括教师的教法(如板书内容、讲解方式等)以及学生的活动情况。同时,应关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以评估教学的节奏和效率。

◇ 教学效果: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分析教学效果的优劣,这有助于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

在记录课堂实录时,应根据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简录适用于快速捕捉教学的主要步骤和方法;详录则能更全面地反映教学的细节;实录则能完整地呈现课堂的整个过程,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课堂评点
课堂评点是听课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听课者对教学的理性分析和评价。评点应包括以下方面:

◇ 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分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能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评估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

◇ 课堂结构设计:评价课堂结构的合理性,包括教学环节的设置、时间分配以及过渡衔接等。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思想:考察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思想是否先进,能否体现新课程理念。

在写教学评点时,可以采取简评和总评两种形式。简评是对师生双边活动产生的反馈感应的即时记录,有助于捕捉课堂的动态信息;总评则是对简评的综合分析,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评价意见或建议。课后与执教者交流时,应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三)听课者的思考与感悟
除了课堂实录和评点外,听课记录还应包括听课者的思考与感悟。听课者在课堂上应随听、随记、随想、随评,善于捕捉灵感火花。这些思考与感悟可以是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学生反应的解读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估等。它们有助于听课者深化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记录听课者的思考与感悟时,应注重其学术性和实践性。既要基于课堂实录和评点进行理性分析,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听课记录才能成为教师个人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的有力工具。
附:以下提供的是当前中小学非常常见的听课记录模板
模板1:

模板2:

模板3:

四、听课记录到底应该“记”什么?

述提供的三个听课记录模板在中小学确实非常常见,它们为听课者(观课者)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使得听课者能够随记、随想、随写,从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然而,这种自由性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特点,有时容易导致听课记录流于形式,变成一堂课的简单“流水账”,失去了听课记录的本质意义。

那么,听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听课最要紧的是能够引发教师的独立思考。听课不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反思和提升自己的过程。我们需要通过听课,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同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听课时,应重点记录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记录本堂课的结构要点

堂结构凸显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思想和规律,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优质课堂结构应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布局教学环节。听课中,我们应深入剖析教师如何巧妙安排导入、展开、深化与总结,学习其如何遵循教学规律,设计高效互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通过观摩与反思,不断优化自身课堂结构,提升教学质量。

听课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发现与欣赏的过程。每一堂课都是执教者心血的结晶,其中必然蕴藏着不少精妙之处。我们应当细心捕捉并记录下来这些闪光点,如精彩的教学片段、灵活的教学技巧、巧妙的启发引导、学生智慧的闪现以及那些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这些精妙之处不仅体现了执教者的教学智慧,更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通过记录并品味这些精妙之处,我们可以逐渐吸收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记录精妙之处

课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发现与欣赏的过程。每一堂课都是执教者心血的结晶,其中必然蕴藏着不少精妙之处。我们应当细心捕捉并记录下来这些闪光点,如精彩的教学片段、灵活的教学技巧、巧妙的启发引导、学生智慧的闪现以及那些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这些精妙之处不仅体现了执教者的教学智慧,更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通过记录并品味这些精妙之处,我们可以逐渐吸收其精华,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记录不足之处

教学是一门充满挑战的艺术,总是伴随着不足与遗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寻找那些值得改进与优化的环节,如教学环节的连贯性、知识点的讲解深度与广度等。记录这些不足之处,不仅是对上课教师的尊重与反馈,更是我们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保持批判与审视的态度,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疏漏与不足。这些不足可能源自教学设计的不合理、教学方法的陈旧或课堂管理的疏忽。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应客观记录,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

过记录不足之处,我们可以与上课教师及其他同行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法和改进策略。这种开放与合作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共同成长,共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追求教学完美的道路上,我们应保持谦逊与进取的心态,不断反思与总结,避免重蹈覆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实现自我超越。

(四)记录疑问之处

听课之时,疑惑相伴,这是知识探索的常态。在观摩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教学细节或策略产生疑虑。这些疑问可能涉及教材解读的准确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或是学生反应的解读等方面。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疑问,将其一一记录下来,作为课后深入反思与探讨的起点。通过与执教者的交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背后的教学思路和理念,解开疑惑;而自我探索则能帮助我们从更多维度审视教学,提升自我认知。

过不断记录疑问并寻求解答,我们不仅能够深化对教学的理解,更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敏感度和思考能力。这种质疑与探索的精神,是推动教学不断进步的重要动力。

(五)记录感悟(灵感)之处

听课之旅,亦是心灵触动之旅。在观摩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因某个细微的教学瞬间或学生的真情流露而心生感悟。这些感悟或许源自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或许源于对学生需求的深刻洞察,又或许是对教育理念的全新理解

每一次的感悟,都是对我们教学思维的拓展与升华。我们应当珍视这些瞬间,及时将它们记录下来,让它们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绽放光彩。通过深入反思与总结,我们可以将这些感悟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这些感悟也是激发我们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的源泉。它们提醒我们,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与学生共同成长、探索未知的旅程。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悟,继续前行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六)记录建议之处

听课之后,结合自身的体验和思考,为上课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是听课活动的重要环节。这些建议旨在促进教学改进,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我们可以从课堂结构的角度提出建议。例如,针对课堂导入环节,建议教师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讲解部分,建议教师注重层次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我们可以提出建议的方面。例如,建议教师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更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此外,我们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建议。例如,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或者建议教师结合时事热点或生活实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具现实意义。

在提出建议时,我们应注重客观性和具体性,避免过于笼统或主观臆断。同时,也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以建设性的态度提出建议,共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七)反思与重构之处:“假如让我上这堂课,我会如何设计?”

这一环节不仅是听课活动的延续,更是对教师自我提升和成长的重要推动。通过设想自己站在讲台上,重新设计这堂课,我们能够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独立思考,对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度反思和重构。

首先,在重新设计课堂结构时,考虑如何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流畅且高效。注重导入环节的吸引力,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精心设计课堂高潮部分,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对于抽象的概念,利用直观的教学工具或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讲解;对于需要实践操作的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技能。

此外,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重新组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还能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这种反思与重构的态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实际教学中的挑战,更能推动我们不断进步,成为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听课远非表面上的简单记录,而是一个深度反思与自我提升的综合过程。每一次听课都是对自我教学理念的检验与更新,是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审视与升级。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真记录课堂的结构、精妙之处、不足之处以及疑问之处,更要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独立思考,进行深入的反思与重构。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仅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