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文明

 直尾昂述 2024-03-17

​“西方文明”

-

西方文明者何?

视之为“精神污染”之源者

-

一般是着眼于

流行于西方的污浊

-

其实

在东方同样也有着

流行于东方的污浊

-

污浊

无论其为西、为东

也都是有害的病毒

-

《吕氏春秋·当染》:

墨子见染素丝者

而叹曰:

染于苍则苍,

染于黄则黄,

所以入者变,

其色亦变,

五入而以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

对于肮脏的秽物,

都要非常谨慎,

勿受污染,

-

不管

这些秽物

来自何方。

-

然而,

文明首先应是

人类为求生存和

生存得越来越好

而创造的

-

所以文明本质是

表现人类美好的东西

-

一个文明的社会与

一个尚未摆脱

野蛮和愚昧的社会的不同

是一个根本性的大区分

-

因此

先要看清文明是

社会进步的尺度

这个本质

这是前提

-

然后再看这

“文明”在发展中

“异化”了的东西

任何事都会

发生“异化”

把“异化”了的东西

看作那事物的本身

概念就给偷换了

-

男女

相悦相爱

婚配生子

……

何等正常

“食色,性也”

见诸我们的

东方圣人之书

-

然而它却可

“异化”

为淫乱纵欲、

“一杯水主义”

-

性爱与嫖娼

毕竟是两码事。

-

我们有些人,

一见到“西方”二字,

一下子想到的是

文明的“异化”和

这“异化”造成的

“污染”

-

并视之为

西方文明的

本体本相。

-

虽然他们

对来自西方的

物质上的享受

是乐此不疲的,

对视听之娱,

也并不比谁

更少着迷,

-

但是

却对西方文明从总体上

抱着莫名其妙的“成见”,

你道怪也不怪

-

当然、西方人对东方的事情也怀有偏见,

这里只说我们对西方文明的认识(有些情况,

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只是口耳之间的印象;

若是认真地讲西方文明,就不能止于此了 )。

-

我以为,要认识西方文明,

就先不要忙着做“价值判断”,

即不要先做是非优劣之类的评估。

-

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它,认识它。

做“价值判断”应是在了解和认识之后

我们常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这在实践上

无疑是

完全正确的。

-

问题是,

是精华

或糟粕,

-

不能以其

能否适用于

此民此土

为根据。

-

适用于我们的,固可说是“精华”,

其于我不适者,也未必就不是“精华”

-

大抵“文明”的含义,本质上总是好的,

因为它是“野蛮”“愚昧”“黑暗”的对立面,

否则就不好说是“文明”了。

-

那么,“西方”的文明何所指

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

用一些话来概括就是:

-

——以求真善美的

古希腊思想为源头的

哲学、伦理学和美学;

——重视社会效能的

政治学、经济学、法学;

-

——

凝合(提炼)人生、人品、

人格至善本性的基督教;

——

探索宇宙,改造自然,

造福人类的科学主义。

-

打开一部西方文明的历史,

上面这些占了主要的内容。

-

如果把

天下学问

提为两端,

当然就是

熊十力说

的“尊德性”

和“道问学”。

-

上面举出的四条,

除了第三条

属于“尊德性”、

其余都属“道问学”。

-

“道问学”就是重知、求知。

理性主义也是重知、求知,

是重“理”而不是重“情”。

-

西方文明是

理胜于情。

-

讲道德,

那道德也必须

是由知而来的。

这点,中国便不同,

中国是“情”重于“理”。

-

这样的

西方文明就有一种刻意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开创”性格、“革命”性格,

它总是要改变现状。

-

它的哲学是彻底的“格物穷理”,

这是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一脉相传的传统。基督教是讲信仰的,

但它同希腊哲学结合起来以后,

理性主义便进入了神学领域,

神成了理性的化身;

-

而且越接近近代,

基督教就越不能干预

西方文明的创造性了。

-

许多虔诚的基督教徒

同时是大科学家

就可说明这一点

-

欧洲历史上

哲学家也好

神学家也好

也都要

讲逻辑

讲数学

讲物理

-

都要探究

天体宇宙

的奥秘

一一

希腊

从幼发拉底河

和底格里斯河

文化

汲取的智慧加上

古希腊城邦文化

使希腊思想

孕育了具有

开放性格的

科学内涵

-

历史的讽刺是

曾为希腊文化

提供了精神营养的

小亚细亚文化

却没有在本土

延续下来

这是一个

很有意思

的问题

-

古希腊思想蕴含有

科学与民主的种子

在今天

似乎已是

不争之论

-

古希腊的城邦很早就实行

由众人推选首领的办法

由此发展为雅典式的

“直接民主”

-

那种“民主”

当然十分

原始而野蛮

甚至很残酷

-

苏格拉底的性命

就断送了在这种

“民主”手里

-

但是城邦的管理方式

却为后世的民主制度

留下了一笔

“自己管理自己”

的遗产

-

块块的城邦“自治”

或许为早期的民主

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

中世纪的佛罗伦萨

也是实行城邦民主

的例子

卢梭后来

提倡的“社会契约”、

公民的“普遍意志”

都有早期

城邦民主

的影子

-

当然,欧洲史上出了

很多专制的暴君、暴政

-

但那

科学和民主的种子

却没有因而干瘪掉

-

法国大革命以前

在旧体制下的三级会议

已并非只是“橡皮图章”

-

雅典的经验

总昭示着欧洲人

特别是思想家们

-

除了上面

提到的卢梭

马克思在评论

巴黎公社的“直接民主”时

也显然借鉴了雅典的古例

-

如果要写一部

欧洲政治史的话

这一些必定是

少不了的内容

-

过去在读欧洲历史时

通常认为,中世纪

扼杀了古希腊思想

-

妨碍了

科学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

-

现在

这个看法

已经修改:

中世纪

并不是

千年的

“历史断裂”

需要特加说明:

应该把基督教

作为一种

欧洲人的

思想意识

和教廷那一套

神权等级结构、

扼杀理性的

教廷纪律

加以区别

-

基督教义当中有宗教迷信

但基督教追求至善的努力

又含有理性化的成分

-

上帝既是

善男信女膜拜的象征

同时又是理性的化身

-

因此,基督教的

理念不仅不妨碍

而且鼓励科学家们

以“上帝”的名义去

探索真理

-

基督教与佛教不同

不是只专注于内省

所以在基督教的

统治下可以产生:

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

牛顿、笛卡尔、斯宾诺莎

等在科学上的成就

-

也并没有

妨碍他们是

虔诚的基督徒

-

问题是

教会成了

一种高压的

“政权性组织”

借上帝之名

对教徒

实行专制

迫害异已

时而与政权勾结

时而与政权对立

-

所以,在

中世纪妨碍

社会进步和

科学发展的

正是教会

这种具有

镇压之权

的教权

-

宗教革命

反对的正是这些

并不是推翻信仰

-

宗教革命,对于

资本主义的形成

所起的作用

-

现在已经

无人否认

-

必须

把教权组织

与基督教义

做一区分

-

二者是

既分不开

又分得开

-

宗教革命的一大成绩

即系就是把二者分开

-

同时也要看到

新教出现以前

旧教在

欧洲的

历史上

还有两个

重大影响

不可忽视

-

第一

是经过拉丁化的完成

和以后的十字军东征

从12世纪起

-

基督教的传播

确实起到了在思想意识上

把欧洲“统一”起来的作用

-

也就是说

“欧洲观念”

的形成在

相当大的程度上

曾有赖于基督教

的“欧洲化”

-

二是由于基督教的普及和推动

欧洲的许多城市建立起大学

高等教育通过寺院教育得到发展:

哲学(神学)、数学、化学、医学等

是各大学的共同必修课程

-

各地图书馆收藏着

类似的基础图书

-

欧洲的文化教育实际上

是在中世纪奠定基础的

-

总之,在教权与政权

有分有合的复杂关系中

在民族国家成长的过程中

欧洲连年兵戎相见

-

同时

又要对付来自于东方如;

土耳其、撒拉逊的压力

-

然而

与此同时

欧洲文化

认同过程

却完成了

-

一批著名

的科学家

和思想家

既属于各自的民族国家

同时又是“欧洲”的

-

可见,中世纪对于欧洲是有很大贡献的

圣奥古斯丁等教父派领袖把教义理论化

基督教用几个世纪的时间“战胜”了异教

但也吸收了世俗文明

-

欧洲经过几度

“小文艺复兴”

终于迎来了

发端于意大利、

遍及欧洲的

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和

宗教革命后

的欧洲走向

自然、坚定

又明朗

-

启蒙运动和

工业革命是

前一段时期的、

合乎逻辑的后续

-

欧洲之走上

资本主义的

道路

一一

由重商主义

推动工业革命

-

由早期的

民主传统

递变为

普遍的

代议制

一一

乃是一个合乎

自然规律的过程

 (natural process)

-

再经过

17、18、19 

世纪到今天

以高科技为动力的

现代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全球性的金融体制、

无孔不入的市场经济

……

同样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事实上影响着、牵动着

全世界前行的步伐

-

它所具有的冲击力比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相互依赖”

不知要广多少倍,深多少倍,强多少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那时已经预见到

“东方”将处在“西方”的巨大影响之下

-

今天的事实已经表明

无论是正在崛起的亚洲太平洋地区

还是仍然非常不发达的非洲等地区

都不能不是以西方文明为

前导文明的世界的一部分

-

我们

之从西方引进先进的

科学技术、经济上与

国际“接轨”、“复关”谈判、

知识产权谈判,等等

都实际上等于承认了

这种“前导”的作用

-

所谓“亚洲崛起”、

“太平洋时代”等概念

归根到底是表明

亚洲太平洋地区

是在西方发展

走过的轨迹上

“追赶”西方的

-

迄今为止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科学发明和命题

(理论上的、

实践上的)

-

绝大多数仍出在

西方亚洲可以在

科学领域里

创造出奇迹

-

有的项目

甚至可以

超过西方

但是由于历史的

或其他种种原因

-

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

还难以

(甚至

不可能)

在总体上

超过西方

并取代它的

“前导”地位

-

我们习惯于把科学技术同生产力

联系在一起,这当然十分的正确

-

但却

还没有充分觉悟到

科学和技术的区分

也即就是说

没有迫切地

感到:

我们所差的

不单单是“技术”

而尤其是“科学”

-

到此为止

侧重的是

西方文明的经济和科学内涵

如果把眼光转向西方文明的

政治(民主、议会)和

人文(理性主义)内涵

-

那同样无法否认西方文明

在世界历史走向中的位置

-

只以中国而论

它的近代史便既是与西方相冲突

(反对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

-

又是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

严复、康有为的时代

过去以后

晚清还是不得不派员

“放洋”去考察政教

以做“立宪”的准备

-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

其中受到欧美革命的

影响甚大

-

辛亥后的中华民国

在不成熟的历史条件下效仿的

也是西方的立法、司法、行政的经验

-

再看看西方以外地区的

国体、政体,无论取何名目

总不是与西方经验毫无干系的

-

故从世界历史

的总体走向看

西方文明

大体上从15世纪起

已明显地跑在前面

并且越来越

施加影响于

其他地区

-

而西方文明之所以

到15 世纪进入一个

新的历史阶段

也不是

突如其来的

偶然现象

而是有

从古希腊罗马

经过中世纪

漫长历史的“铺垫”

——古希腊罗马时期、

基督教的拉丁化和理性化、

文艺复兴和宗教革命、

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及

接连不断的科技革命

直到今天的信息时代

-

连成了一个接一个的链条、

后浪推前浪的“自然进程”

(natural process)

-

这里需做说明的是:

上面是严格地就

“文明的本质”

来谈文明的

没有涉及

西方文明在

自身发展和

向外扩散过程中

人的非道德行为、

政策和罄竹难书

的罪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