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文化摄影中的抓拍

 摄影说事 2024-03-17 发布于河南



漫谈禅文化摄影中的抓拍

马秀华/摄影/文

如何抓拍?
一个“抓”字了不得,那可不是慢动作等着你去“咔嚓”。它往往出现在意想不到的瞬间,赶你发现、准备相机、对焦、测光、构图、按下快门,这一瞬间早就过去了。人们常说“摄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恐怕就包括这类情况吧!

我的体会是,抓拍分两个层面:
一是技术层面。
二是啥?我说不准、不会说。

如果要问我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很好回答:“咔嚓”之前,一切设定就绪,否则你根本来不及。快门速度啊、光圈啊、机位啊,通过对周围物的测试,事先一定要设定好。

对焦吗,那就看你手头有多快了。是啊,光手头快不行啊,“瞬间”来了,半按快门它不干活,它不对焦你就按不动快门啊,咋整?教你个方法,不掏钱学去了是你自己的。你要使用点对焦,在“瞬间”出现之前,不停地点按快门,让对焦系统别歇着,越快越好,如此到了需要时,它一定不会偷懒的。
哈哈哈哈,这算个能处吗?不,如果你的跟踪对焦和AF-ON用的很娴熟,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下边针对图片,漫谈抓拍的体会,对不对,期望与影友们分享。

马老师,别急,你说那抓拍的第二个层面是啥?不说了?
说,但不是本文要谈的问题,因为我还不知道咋说为好哩。
简单说吧,大家都会开车,开车安全上有个名词叫“预见性制动”,就是说前边公路可能发生的情况,让你给预测到了,松开油门、适当减速,准备好刹车。当预见的情况没有出现,带脚油门继续前行。如果预见的情况一旦发生,即可不慌不忙在把控的安全距离内能稳稳停下。“会处理危险情况不是好司机,好司机前面就没有危险情况”,不知你认可吗?

扯远了,实际上你也已经明白了

一切好的“瞬间”,都不是偶然的,都在摄影师的预料之中。你别钻牛角尖啊,个例除外。

这些年我拍禅文化,创作了不少作品,有的也得到了评委认可。但我也抓拍了不少鲜为人知的镜头。我在引用照片作例子时,千万别骂我“谤佛”啊,我怕你从来没有见过,或者和你见过的反差太大。为了免遭误解,我多少再多说一点吧,也算普及点常识。

我们常人有“自在”那会儿,寺院里的僧人其实更有。不要认为僧人每天就是撞钟、诵经、打坐、劳作,不要认为和尚都是正襟危坐、目不视人、默不言语、威严端庄,这些是你看到的一面。你知道不,僧众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啥?忘“我”、“自在”,要不,《心经》第一句话便是“观自在菩萨”,“自在”通俗点说,就是忘记自己是自己了,记住的是自己的本心。《金刚经》也有句名言“见诸相非相、方见如来”,意思是凡事达到了“不着相”的程度,就算见到真佛了。

好,知道一点二就行了,下边结合案例谈体会。

▲2016年5月30日在淅川香严寺拍的。
拍这类片子有个要点,就是一定不能叫师父知道你在拍他。为什么,不说自悟。
那天早上7点左右,我原本想拍师父经过前面一个过道的镜头,当然我已经摸住了师父经过的时间规律,隐好身,等待。当师父走进我视线,我就开始锁定师父后背,快速点按快门不停地对焦。万万、万万没有想到,师父走到垂柳树下,突然一个跳跃,摸到了上边下垂的枝条。哪来得及思维,下意识地“咔嚓”给定格了,挺好,正好跳到了最高处。就这样,留下来师父后院生活珍贵的一个画面。
遗憾的艺术啊,真的不假。如果我能预见到,把镜头再压低该多好啊!

类似的还有下边两幅:
▼2015年5月19日,在桐柏县塔院寺前边的山涧里,观音禅林住持妙空法师已是66岁高龄,在河床大石头上跳跃前行。(2016年12月1日、农历十一月初三在观音禅林安详示寂


▼2014年5月11日,在桐柏县水帘洞下,一位僧人在瀑布下跳跃被抓拍。此类照片关键一是隐蔽好自己,二是根据预料耐心等待,三是眼快手快,抓拍其比较舒展的动作。



▲2014年3月23日,南阳卧龙区植福寺例行去桐柏山打野菜,他们叫苦腊菜,拿回来焯焯水腌制一下,能吃半年。什么都拍完了,该下山了,我捧着70-200头往山下走,山高啊,没有路,腐殖层很厚,我就小心翼翼地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突然,隐约听到笑声,我扭头往山上看去,两个师父正在说笑,师父们可能看到我走很远了,哪知我把镜头调到200端,一下子把她们拉到了眼前,多开心啊,少见师父们这么开心,“咔嚓”“咔嚓”连拍4张,“瞬间”结束。我转身移步,一脚踩到横倒在脚下的木头上,哪知是根朽透的木头,等于双脚踏空掉到沟里,半截身子趴到了一块大石头上,我下意识地保护镜头,把胳膊肘先碰住石头,哪知镜头较重,来了一个回弹,镜头还是磕到了石头,很无奈后来只好更换新的。

▲这是拍摄于2016年7月28日镇平中兴寺的一个镜头。寺院的住持(一把手)圣地法师(左)跟当地的居士盘腿席地端坐,好像是法师给居士在讲经说法、释惑解疑。也可能是居士悟到了什么,豁然开朗,居士突然一跃而起,圣地师父也准备起坐。这一幕,被在远处的我发现而定格。看画面,男居士的姿势是不平衡的,是屁股离地到站起的中间过度,只能是瞬间再瞬间,眼睛、大脑、相机,任何环节漫步0.01秒,此镜头即刻失去。

▲2015年1月15日,在桐柏县鸿仪河街上拍下的这一幕。我拉着3位老和尚去街上买蔬菜种子,上午8点,门店没开,街面上没有啥人,3位老和尚就坐在路边牙道上边等候开门。这中间不知他们说到哪里,只见他们在闹着玩儿,我在车内,随手隔着车窗把他们拍了下来。为这个照片能不能公开,我请示了照片上的老和尚。老和尚哈哈笑着说出了四个字“嬉寓禅机”。老和尚又让我看看那18罗汉,捋胡子的、挖耳朵的、仰天笑的,啥表情都有。啊,我明白了!

▲这不是“石头、剪刀、布”么?这个是2016年7月15日拍摄于镇平县菩提寺外的公路旁。我开车过了收费处,拐了一个弯,便看到两个和尚在“锤包锤”,如果此时把车停下,对方就会立即停止。摄影人么,即便开车,相机也会放在身边,而且设定的是室外拍摄参数。也只有这样,在停车瞬间即可顺利抓拍。

▲2017年6月20日在西峡县燃灯寺抓拍的。燃灯寺在寺山森林公园深处藏着、夏日湿度很大,为保证僧人健康,规定每日中午1个小时户外运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然这个时间段是禁止游客、香客进寺的,当然也不让拍照。我是在室内隔窗抓拍到的尼僧们玩呼啦圈、踢毽子的瞬间。

▲2018年11月28日,我有幸陪同燃灯寺住持当实法师(左),去桐柏县桃花洞下庄村看望在一间茅棚里苦修10多年的印清和尚(右),他们一同去参拜寺院旧址,谁走前、谁走后的问题上,就礼让了一番,这里充分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成果。
抓拍这类镜头,一定事先要有预见,做好一切准备,包括如何规避同行的其他人进入画面。这种情况我们是不能“干预”随从的,因为大家都希望亲近师父,我们没有理由干预啊。

▲师父们即是上殿,也要忙里偷闲,到后院里晒晒太阳,扣扣手机,以便有充足的精力接着上课。图为2020年11月4日,在桐柏县清泉禅寺大殿后远距离抓拍的镜头。

▲2016年5月30日,在淅川县香严寺过庭大院远距离抓拍的僧人们聚在一起讲故事的镜头。

▲大殿内进行着庄严的法会,大殿的廊檐下却有3个年轻的僧人,他们可能是临时出来晒晒暖儿休息一下,也可能是临时出来商量什么事情,我都不知。2014年11月11日抓拍于桐柏县清泉禅寺。

今天就说这么多,哈哈,我只是总结一下自己,与影友们来个互动交流。至于“能处”说不到,我这是好多老师们用掉下的“雕虫小技”而已,望莫见笑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