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躁郁症

 新用户77073641 2024-03-17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躁郁症被视为研究较为广泛的临床诊断,它是一种情绪障碍,也被俗称为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的特点是情绪波动明显,周期性变化无常,从而展示了心理健康层面的复杂性。本文的目标是帮助读者对躁郁症有更深入的认识,包括其定义、症状、成因、治疗以及病患的日常健康管理。


 躁郁症的定义

双相情感障碍,亦称为躁郁症,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精神疾患。其显著特点在于,患者的情绪状态在躁狂相(或称作情绪高涨期)与抑郁相之间反复摇摆。这种情绪的波动迥异于常人的情绪起伏,无论是在其强烈程度、持续时间,还是其所触发的行为变化上,均可能对个体的社交生活、职业生涯乃至日常活动造成重大影响。

躁郁症的表现

躁狂症的表现可以分为躁狂阶段和抑郁阶段的症状。

躁狂阶段包括:

1. 过度自信或虚构的夸大;

2. 睡眠需求的降低;

3. 语言表达过多(语速快且难以中断);

4. 思维紊乱或跳跃性;

5. 活动力度或精力的明显提升;

6. 冲动行为或高风险行为,如无节制的消费、性欲望或轻率的商业投资。

抑郁阶段包括:

1. 忧郁情绪持续不断,绝望感如影随形。

2. 对日常活动失去往日的兴趣和热情。

3. 能量匮乏,疲惫不堪,仿佛身体被抽空。

4. 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

5. 睡眠问题频发,过多或过少,难以获得舒适的睡眠体验。

6. 自杀念头或企图不断闪现,令人痛苦不堪。

有时,患者也可能遇到混合发作,并经历躁狂和抑郁的症状。

成因与影响因素

躁郁症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员认为它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躁郁症及其他心理疾病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若家族中有躁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的病史,那么个体罹患这些疾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2、生物因素

躁郁症的发生亦与生物因素有关。大脑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与情绪调节紧密相关的区域,其改变可能为躁郁症的发作提供了病理基础。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亦不容忽视。生活中的重大压力,如情感关系的破裂、亲人的离世或职业上的挫败,都可能成为躁郁症症状爆发的触发点。

4、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亦在躁郁症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如睡眠模式的改变、药物滥用等现象,均可能成为躁郁症的诱因。

 治疗与管理

​躁郁症通常需要综合性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基石,其中包括情绪稳定药、抗抑郁药以及抗精神病药。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亦占有重要地位。认知行为疗法(CBT)、家庭聚焦疗法等心理干预方法,对于提升患者的症状管理能力及预防复发具有显著价值。

3.改变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包括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结论

躁郁症是一种长期的挑战,它不仅影响患者本身,更对家庭和社会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借助科学的治疗方法以及合理的生活管理策略,患者完全有能力过上健康、充实的生活。随着社会对躁郁症认知的加深,以及患者所获得的支持日益增强,一个更加友好、包容的环境正在逐步形成。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躁郁症的认识和治疗方式将越来越高效、人性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