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叶感官审评学习

 雾霭霾 2024-03-18 发布于江西
01 审评形成
茶叶感官审评是指借助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感官特征进行鉴定的过程,是确定茶叶品质优次和级别高低的主要方法。正确的感官审评结果对指导茶叶生产、改进制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合理定级给价、促进茶叶贸易有着极重要的作用。茶叶感官审评是一项研究、鉴定、评价茶叶品质的工作。

图片

(评茶员学习)

宋代,建安民间斗茶之风极盛,对茶叶质量十分讲究,逐渐形成一定的品评质量标准和审评规则。斗茶时,评比茶品之优劣主要标准是,看搅和后茶汤泡沫的多寡,泡沫是否鲜白色,并看泡沫持久的时间,茶盏四周是否有水痕。然后闻香气,喝茶汤,品滋味。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宋代斗茶以汤色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水痕出现得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斗茶以水痕晚出为胜,早出为负。建安斗茶,两人相斗,决胜负不止一次,而是三次。当时斗茶的行话是“较胜负之说曰:相去一水、两水”。

民国时期,设在崇安县的财政部外销物资增产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科技人员,为寻求茶叶审查品评的科学方法,作了许多研究。如吕允福《平水毛茶品评法之研究》(见茶叶研究所《茶叶研究》杂志第三卷),陈述凭经验评茶的弊端:“平水珠茶之审查品评,向无科学方法,全凭商贩水客多年之经验······制定对茶叶之产地、真伪、新陈、干湿等均一望而知。论其技术,似颇神秘,但其所依据之标准非全视茶叶品质而定,多凭个人主观或茶厂评茶陋习,故往往粗劣掺杂作伪之品,其价反高,甲之评价与乙丙之所评相差极大,影响所及,常使茶农投其所好,争相作伪,交互欺骗,致平水茶品质日趋低下,故毛茶品评方法,实大有研究之价值”。

图片

(审评品鉴会)

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茶叶实行统购统销,茶叶收购大都以“对样审评”“优质优价”为标准。福建各地茶区从茶叶收购站、茶厂到茶叶公司都普遍建立审评室,配备专职审评人员,对每批茶每号茶进行审评,通过审评结果,借以指导茶叶生产,提高茶叶品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审评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

1990年10月,《安溪乌龙茶审评技术》由安溪茶厂编撰出版。

1993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发布的《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B/T 10157-1993)行业标准,于1993年10月1日实施。

2004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NY/T 787-2004)行业标准,于2004年6月1日实施。

2008年8月7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487-2008),于2009年9月1日实施,替代GB/T 14487-1993。

2009年5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于2009年9月1日实施;该标准规定茶叶感官审评的审评条件、审评方法及审评结果与判定。

图片

(茶样识别)

02 审评规范

现代感官审评分为干评和湿评,常以湿评内质为主,因产销要求,偶有以干评为主。审评茶叶5大因子: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茶叶感官审评,对审评室、审评设备、审评方法都有严格、规范的要求。评茶员要求身体健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评茶工作前1小时,不要吸烟,不要饮用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或饮料,不要使用有气味的化妆品等。由于茶叶审评目前仍然依靠人的感官来评判茶叶质量的好坏,因此,审评人员除了必须具备制茶专业知识、评茶实际操作经验、熟悉各类茶叶加工的品质特点之外,还要求具有秉公办事、公道公正等良好道德素养。

审评室:审评室要求光线散射均匀、充足、避免阳光直射。阳光直射茶汤或叶底,容易产生误差。一般审评室应背南朝北,窗户宽敞,不装有色玻璃。

审评台审评台有干评台(干看台)、湿评台(湿看台)。

干评台用于放置茶样罐和茶样盘,审评茶叶的外形(形状和色泽),台高90-100厘米,宽60-70厘米,长度视审评室大小而定。台面一般为黑色,台下设样品柜。干评台放置在北窗下面。

湿评台用于放置审评杯、审评碗、叶底盘,审评茶叶的内质。台高90-100厘米,宽50-60厘米,长140厘米以上,台面四周镶有高出台面3厘米的边框,边框的内侧设凹槽,边框某一端开缺口,以便台面茶水流出。台面用白色。湿评台放在干评台后面,两台之间相距1米左右。

审评用具:样茶柜架、审评盘(或称样茶盘)、审评杯、审评碗、叶底盘、天平、定时计、网匙、汤匙、小茶杯、吐茶桶、烧水壶。红、绿茶的审评杯的容量有150毫升、250毫升两种规格,杯盖有一小孔,杯口有一排锯齿形缺口,使杯盖盖着横搁在审评碗上,从锯齿间滤出茶汁。乌龙茶的审评杯的容量为110毫升、钟形杯。审评碗容量略大一些。叶底盘是审评叶底用,木质叶底盘为正方形,长宽各为10厘米、边高2厘米,漆成黑色。

图片

(评茶员上课)

03 审评流程
扦样 — 烧水 — 干看外形 — 湿评内质
审评茶叶有5大因子,即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有的又将外形细分为条索(嫩度)、色泽、净度和整碎4项,称为8大因子。
茶叶审评分为干看外形和湿评内质两个阶段。干看外形是指看茶叶的条索(颗粒)、色泽、匀整度、净度以及嗅干茶香,以确定原料老嫩和做工精细程度。
干看外形:从上至下看各层次茶。先看上段茶的粗细、松紧、匀整度和色泽情况,然后用手在盘中轻轻抓起一把茶叶,看中段茶的紧细、整碎、轻重情况,并闻干茶香,判断干茶香的纯正、高低。同时兼看在茶盘中的下段茶断碎、片茶、粉末情况。上段茶亦称面张茶,一般来说,上段茶条形(颗粒)大、粗壮,紧结度差;中段茶一般紧结、重实;下段茶短小、断碎、细沉。
尝滋味:尝滋味是指将4-5毫升茶汤送入口内,在舌的中部回旋2次、3-4秒。一般来讲,茶叶审评好坏侧重点要放在香气。滋味因子上。
文章内容摘自《福建茶志》


图片

大观茶叙位于青年横路倚霞弄13号,是一栋历史保护建筑;古建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最熟悉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也是家庭文化的载体,在古建办学堂,就特别有中国味。而福建是产茶大省,茶文化底蕴深厚,家家户户喝茶,是世界乌龙茶发源地,是世界红茶发源地,是世界白茶发源地,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在福建找中国味,就要在闽商文化发源地上下杭的古建里喝上一杯茶了。
报名请咨询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