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运奏鸣曲:关原之战

 licht3jh8evr0j 2024-03-18 发布于江西

什么才是历史的真相?

历史,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姑娘,总是爱变着花样打扮自己。咱们这些讲故事的人,就像是给她搭配衣服的造型师,每一次都能给她穿出新意,穿出风采。

就拿这场让人热血沸腾的关原之战来说,它不就是历史小姑娘的一场精彩变装秀吗?石田三成,这位理想主义者,他穿上了忠诚与悲壮的战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看,我为信念而战!”

而德川家康,这位老谋深算的战略家,他给历史小姑娘戴上了胜利的桂冠,似乎轻轻松松地就把天下握在了手中。

这场秀,不仅仅是武将们的较量,更是我们这些后来者对过去的一次次重新诠释。我们给历史小姑娘涂上了各种色彩,让她跳起了不同的舞蹈,每一次都那么扣人心弦,每一次都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只不过,也许遗憾的是。我们穷尽一生所追寻的真相,却都未必是“真正的真相”。

好吧,文绉绉拽这么段文字是干嘛呢?话说帝林之所以了解到日本战国,还全赖早年在某发小那里讨来的书。其结果,好处是两个小屁孩幼年时对历史可说是脾胃相投,就差穿一条裤子。坏处是,看历史多了,长大了不太看得进其他书了(某人别动,我说的就是你)。

而也像很多人一样,关于日本战国史,我们简直都是受司马辽太郎大师荼毒太深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度把他的《关原》和《武田信玄》等文学作品当作正史来看。

如今想来,倒也颇为感慨。就有时候,所谓历史的真相。你换个了解的顺序和方式,也许得到的结论,将完全不同。

就比如。一个女生白天背着书包去上课,晚上却出台去做小姐。怎么样,脑海里是不是会马上闪现出两个字“堕落”?

可同样这个例子,我若改成,这个女生晚上出台做小姐,白天却还要背着书包匆匆忙忙去上课。怎么样,是不是突然又觉得,人家其实还蛮励志的??那这个女生究竟是励志呢?还是堕落呢?

东军还是西军?

对于稍微了解点日本战国史的朋友,大体谈及日本关原之战。最喜欢说的莫过于讨论“关原三神”以及“大义在西军”了。

只不过,很不好意思。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关原之战中的双方既不叫西军,其实也不叫东军。在早期,它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丰臣军”。

而要搞清楚这点,我们就必须回到庆长三年,也就是1598年8月18日。在这天,丰臣秀吉,这位由一介平民荣升日本“天下人”,或者说第一霸主的日本统治者,正蜷缩在日本伏见城,奄奄一息,即将归天。

到此,丰臣秀吉还有很多无奈。他或许也曾后悔,为什么自己当年会如此轻率的开启侵朝之战?为什么自己当年会没派全日本第二把交椅的德川家康也跟着出征朝鲜?为什么自己会一念之差,杀了自己的养子丰臣秀次?

以至于到了如今,当丰臣秀吉命不久矣之际,却发现自己给幼子丰臣秀赖留下的是一个多么危机四伏的险恶环境。

谈到这,对于不了解当时日本战国体制的朋友,我们需要先来做一个简单科普。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动荡的历史时期,通常大致指从1467年应仁之乱开始,持续到1615年德川幕府建立这段时间。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格局极为复杂,各个的地方大名(领主)为争夺领土和权力,形成了多个势力范围。这些大名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和战争,同时也与中央的室町幕府争夺权力。

与此同时,战国时代的大名自身也并非是铁板一块,其下属的各个武士豪强也纷纷隶属于不同的家族。彼此之间既有合作联姻,同时也在相互竞争。

比如著名的织田信长和北条一族,早年他们都是当地首脑们下的一个家臣.只不过后来主家衰弱,从而使得他们有了翻身作主人的机会。

大江东去浪淘尽之下,随着1521年跨时代的豪杰织田信长的崛起,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服和政治联姻,织田信长逐渐统一了日本中部地区,并试图统一整个日本。

但没曾想本能寺一朝生变,信长竟然被手下大将明智光秀叛变杀死。而就在这危急关头,信长的另一名部将羽柴秀吉率先反应,迅速回师击败叛军,由此避免了信长打下来的江山崩塌。

此后,羽柴秀吉凭借过人的能力,相继击败柴田家、德川家、毛利家、北条家这些或是信长之友,或是信长还没扫清的敌人。最终荣登了日本位高权重的“天下人”。此时普天之下,除了天皇外,就只有秀吉是当之无愧的NO.1了。

不过,即便如此。已经将羽柴秀吉改名丰臣秀吉的猴子,也并不等同于中国传统王朝里的皇帝。此时,更多的时候,他更像是一系列家族或者说部落所共推出来的盟主。

也就是说,这和《权力的游戏》中铁王座上的国王一样。明面上铁王座实力最强的时候,那大家都认你是King,大家也都是一个个忠臣名将。但只要你或者你的子孙不行了,那不好意思,咱们就得换个实力靠得住的大哥了。

很大程度上,丰臣秀吉还活着的时候,也曾深深的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了进一步的权力平衡以及天下太平,秀吉不仅将每个地主老爷都移了下屁股,更相继发布了刀狩令、太阁检地等等一系列措施,来试图削弱地方势力并巩固中央集权。

前者,刀狩令是在1588年7月8日由丰臣秀吉正式发布的,其主要内容是禁止农民、僧侣等非武士阶层持有刀、弓、枪、铁炮等武器。此举是为了防止民间因持有武器而容易发生反抗或动乱,特别是针对那些可能因为不堪重负的年贡和不满统治而发动一揆(农民起义)的情况。

在刀狩令执行后,大量收缴的武器被熔铸,据说部分用于建造京都东山大佛殿的钉子等用途,以此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也有助于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固化。

而太阁检地则发生在1582年至1590年之间,是丰臣秀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土地调查与登记制度。这一举措旨在准确掌握全国土地的实际占有状况和重新分配领地,并根据实际丈量的土地面积来规定大名(地方领主)及农民应缴纳的年贡额度。

著名的以石(dan)高论实力,就主要发生在这一时期。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在太阁检地之前,日本其实也还是有一套自己的土地丈量法的。只不过因为没统一,为此各地的方法也并不相同。这就像秦始皇统一七国之前,大家用的货币不一样,但却并非是说就没货币用了。

另外,常见的战国误会还有所谓的“万石军役”。这个玩意是指每位大名(地方领主)都被赋予了一个相应数量的石高(1石相当于一定数量的稻米产量,通常为1万石),并根据其所拥有的石高来确定其可以供养的武士人数(通常是250人左右)。

这些武士也被称为“万石武士”,并受到大名的直接统治和指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本国的安全,执行幕府的命令,以及在需要时参加战争。

但这个发生在江户德川幕府时期的军役法,经常会被作为统计战国时期各大名实际的潜在拥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太妥当的。且不说石高制本身因为不同地形因素的影响本身就存在各种偏差。其次要知道在战国时期,大家都是普遍玩命的,为此像全民皆兵、亦兵亦农往往才是更为普遍的情况。

当然了,也有兄弟会说,那织田信长据说不就是第一个点亮了兵农分离的科技树吗?有关这个问题,客观讲,不管是后来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或多或少,他们的政策肯定会受到前任大家如织田信长、武田信玄这些强人的影响。

但就我们目前的资料看,也只能说这些政策是不断在发展的。实际上在德川之前,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都并没有太可靠的环境,来根本实现这个政策。

原因也很简单,在织田信长时期,日本尚是乱了套的晋西北。而丰臣秀吉,虽然主观上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但很快却也因为陷入文禄庆长之役,而不得不把大量日本有生力量投入到朝鲜半岛,且同时他还要保证地方间的实力平衡。为此,秀吉也无法保证,每一个投入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战兵”。

不过,上面我们说这么多,核心就只有一条。那就是当丰臣秀吉弥留之际,他继子所面临的局面,其实是十分不确定的。

在这个问题上,丰臣秀吉苦思冥想,设立了五大老和五奉行的制度,并逐一召见各个有实力的诸侯对嫡子秀赖宣誓效忠,寄望于他们能在这套制度下拥立自己的孩子平稳过渡到成年。

那么,什么叫五大老和五奉行呢?所谓五大老,指的是当时除丰臣家外,最具实力的日本五大家族。其前者分别为德川家康(石高256万余)、前田利家(石高82万余)、毛利辉元(石高121万余)、上杉景胜(石高120万余)、宇喜多秀家(石高57万余)。某种意义上,这类似于集团公司的五个超级股东构成的董事会,具有根本上的最高权力。

而所谓五奉行,分别由石田三成、浅野长政、前田玄以、增田长盛、长束正家五人担任。从制度上,他们分别管理行政、司法、建筑、宗教和财政等世俗层面的政策执行。

也就是说,五奉行实际上就是五大老决策制度后的实际执行人。

理论上,尽管德川家康一家独大,但只要后面几个大老抱团取暖,再加上五个执行CEO敢于对着干,那家康似乎也很难有作为。但问题的点在于,当实际决策者在面对决策时,他们要远比公司经营的时候更加凶险万分。

毕竟商场上输了,大不了,打工还债嘛。打工还不了,大不了,监狱改造嘛。可在最高权力的斗争上,从来都是拿着十族去玩命的。

为此,就在秀丰臣吉即将闭眼之际,他还是始终放心不下自己的幼子丰臣秀赖。据闻,在当天闭眼的前一刻,秀吉还抓着亲信石田三成的手默默流泪。

或许他也深深的知道。接下来丰臣家的路,注定不会太平。

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卒。

家康还是三成?

在大部分对于关原之战前的历史文章中,关原之战前最大的矛盾在于日本征朝将领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人与小西行长、石田三等人的矛盾,以及石田三成认准了德川家康必将颠覆丰臣家。故而从而至终,石田三成都将德川家康作为唯一敌人。

但从近些年来的史料看,这个说法恐怕未必准确。首先是,德川家康的确是对丰臣家最具威胁的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这些人就一定甘愿屈服于丰臣家之下。

我知道,我知道,他们都受过秀吉的恩惠。可你别忘了,丰臣秀吉打毛利家时候,可同样是把毛利家拆得支离破碎的。如今的毛利家早已经非毛利元就时代期间的西国一霸,其早就被割裂成吉川、毛利、小早川等三大部族。

在这之中,小早川隆景死后,他的继任者小早川秀秋属于秀吉认的养子,是理论上的丰臣派嫡系。而吉川家在秀吉征讨西国的时候,就是坚定的主战派。

所以我们还不能单纯的按血缘来判定其立场。更何况要算起来,那德川家康的秀忠还娶了丰臣家闺女茶筅姬了。

为此,就算除掉了德川家康,那丰臣家的命运换个人来就能更好??在这个问题上,就算石田三成这么看,其他的诸如大谷吉继、宇喜多秀家等人也未必都能这么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我们是不能仅仅把目光只关注在石田三成身上的。

像现如今一些史料就表明,品德高尚的大谷吉继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在西军中发挥作用。而并不像一般认为的是在起兵后,因为友情临时被三成感动,从而奔赴关原从容就义。

另外还有一点是,尽管这些年随着司马大师的著作和很多影视作品的影响,德川家康的形象一直不太如人意。可在秀吉刚死那会儿,在他的履历上,你还真找不到什么出格的事。

要论作为盟友,他跟织田信长歃血为盟的时候,猴子还在给人提鞋。而后来秀吉发达了,家康一样不卑不亢。做敌人的时候,小牧山长久会战,大家拉开来说干就干。做盟友的时候,无论猴子要德川打北条,或者是从三河迁往江户的不毛之地,那家康一样是二话没说。

为此,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前的名声,实际上并不算差。

也故而我们说,整个关原会战前。丰臣家或者说日本最高权力体系的斗争,其实颇为复杂。

从实力上说,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等等这些人都有染指天下人的潜力或者说野望。只不过前田利家自己是病在膏肓,而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之辈,论实力、论资格都在家康之后,就这层面,家康想不当出头鸟都难。

同时从秀吉的历史遗留问题来说,丰臣秀吉的太阁检地和刀狩令等政策从长远眼光来讲,固然是对日本的长治久安有好处的。但你别忘了,对于当时各地的诸侯们来说,却并不见得都能真心拥护。

除此之外,丰臣秀吉实际上留下的最大烂账,在于对征朝官兵功过的冷处理。这个问题,想来是秀吉认为在自己归天后,年幼的秀赖没有能力在处置这些征朝老将时,能获得和自己一样的权威(客观上也的确是,当时的秀赖毕竟才6岁)。

为此,在给征朝日军颁布撤军令时,秀吉留了一处尾巴,让朝鲜的是非功过等到秀赖成年时候再来决断。但问题坏也就坏在这。

要知道,此时的前线将领如加藤清正等人,早就和小西行长、石田三成等人颇为不对付了。那你秀吉凭什么就认为,加藤清正等人就能眼睁睁的看着,石田三成稳稳的陪着秀赖成年呢?

要知道,让秀赖在石田三成陪同下成年,不等同于把刀子主动递交给三成吗?

而也正因为这一关键硬伤,导致丰臣家嫡系中的武将派和文官派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裂痕,丰臣政权也在这类各种斗争的漩涡中不断内耗,最终直至灭亡。

在这个点上,还有必要一说的是。近些年来有这么一种说法称,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实际上是他因为刚刚统一日本后,各地的诸侯还保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为此,其侵朝之举也有意在借邻国之手,来刀斧释兵权。

但想来,这种说法实在过于阴谋论了。如果我们仔细查看日军侵朝的作战序列,那至少6层以上都属于丰臣家的嫡系。且如果秀吉真想消藩,那不应该优先派家康不是?

当然,这个观点的反例,就是说秀吉之所以不派家康。是因为怕家康的能力,要真让他在朝鲜站主脚跟了,怕是无形中扶植起另外一个超级对手,那这活就干得太不漂亮了。

而按帝林我个人的观点,其实我认为秀吉不派,以及没法派家康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首先,侵略朝鲜本身是丰臣秀吉的战略误判,其一手操盘的五大老制度不仅建立在各大佬之间的实力均衡,同时也还在于最高话事人,丰臣家的长期强大。

在这时候,日本这边已经没土地可以瓜分了。秀吉要搞掉任何一家,都得想尽办法罗织罪名。可问题一旦这么做了,就会使得日本这边刚刚获得的平衡被打破。

故而在究竟如何分蛋糕的问题上,秀吉选择了更具野心的办法,那就是咱们再去外面多捞点,来扩大这个蛋糕。

当然了,现在我们后来人看这段历史,固然可以说丰臣秀吉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可如果换个层面,就算当年丰臣秀吉按住不表,那他的家族就能像后来德川家一样,开创江户幕府200年的基业吗??

要知道,铁王座的坦格利安在拿下七国后。也是再无开疆拓土,可最后,不一样也是被灭了吗?

所以,历史的玄妙就在于,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但究竟,历史会站在哪一边,只有天知道。

骰子已经掷下“Alea iacta est”

激流涌动

在上一章,我们大概介绍了关原之战前。日本最高权力层的复杂关系和矛盾渊源,而本章我们就会进入到大家相对熟悉的时间线。

自秀吉死后,家康之大已无一人能挡,唯一尚能与之匹敌的,就只有前田利家这个从织田信长时期就屹立不倒的奇男子。

此兄跟过信长,同时很早便和发家之前的秀吉互为交好。在著名游戏《太阁立志传》中,更是被作为新手村村长来教授新人秀吉游戏玩法。

只不过,秀吉可能也没想到。前田利家在自己死后没多久,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此之时,前田利家是否对德川的野心有所察觉呢?

其实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当秀吉死后,丰臣家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有德川家康。在很大程度上,德川家康反而是当时比较能替丰臣出面做调解的最佳人选。原因一是德川实力最强,同时也是当时他的口碑并不差。

所以,如果说谁能在1598年就站出来谈德川家康一定必反。那我只能说,要就是这兄弟握有我们现在人所不知道的史料。要就是,他是穿越回去的。

当然,这方面也有朋友可能会说。在1598年12月当侵朝日军撤回之时,德川家康就已经违背了太阁指令,对许多作战有功的将领进行了封赏。目前这事是真是假,反正我还没有看到原始出处,同时也不知道是发生在七本枪追杀石田三成之前,还是发生在此之后。

但在后来直江兼续的批德檄文《直江状》里,似乎也没看到明确的这条罪状。为此,就算这是事实,恐怕也是当时大家商议后的结果。

毕竟对于刚刚打完仗回来的官兵来说,不封赏一些,似乎也不太说得过去。而且要知道,这群人本来就是骄兵悍将,在日本下克上成风的传统里,大家本来讲的就是实力不是。

不过嘛,如果我们阴谋论一点。那我们同样也可以认为,正是德川老狐狸利用了这点,从而引发了接下来的七本枪死磕石田三成。

但总之,在1599年前田利家即将死亡的前后,前田利家实际上没有,也无力对现行体制做任何调整和优化。在他最后不多的岁月里里,他实际上已经燃尽了自己的生命,不仅制止了加藤清正等人去找石田三成玩命的风波,同时也再次让德川家康不得不“指着洛水又发了一次效忠丰臣的誓言”。

而前田利家的骤然崩逝,其直接影响是刚刚才被按下一口气的七本枪突然又活过来了。在此期间,三成的不成熟在于,他不仅一面揪着家康不放,同时也没有与七本枪达成和解。

前者在1600年1月,三成试图以家康未经秀赖允许,而擅自与其他大名联姻为罪名,通过中村一氏、崛尾吉晴、生驹亲正等三个丰臣家的小辈对家康发出问罪。

但这种事,你如果是换五大老中的三个起来,或许会具有威力些。就上面三个加起来,石高还不到人家康5分之一的主,家康哪会理你?

所以到了最后,家康公就乐的一句:哦,这事啊,我忘了。

至于后者,三成帮助小西行长在某次跟七本枪的互掐下,成功帮小西行长搬回一局。但讽刺的是,接待双方的正是家康本人。其结局,尽管三成和小西嘴巴上是痛快了,但无形中却又把加藤等人得罪了。

这下子,七本枪干脆直接来截杀了。

慌乱之下,据说石田三成急中生智,干脆自己跑到家康府邸求庇护。想来是准备说,如果家康放任七本枪杀了自己,那等于跟天下说“我就是反贼”。

反过来嘛,自己命是肯定保住了。

不过近些年我看的一些散文史料里,也有说这事子虚乌有的。但无论如何,经过这一事件的结果是,石田三成被勒令取消五奉行职位,回到居城面壁思过,而家康则入主伏见城发号司令。

至于七本枪,那更是和石田一伙不死不休了。

在接下来发生的事件中,首先最具代表性价值的是朝鲜军功评议案。在这次案件审理中,不仅石田三成作为五奉行缺席,且丰臣家的多位直系将领也没有得以与会。故此,家康大权独揽,对一众“受冤将领”进行平反,从而使得其获得了空前的威望。

紧接着,同年9月。由增田长盛报告,前田利家之子前田利长准备刺杀德川家康。一石激起千层浪。眼看着,一次大战即将打响。

那么,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前田利长就想到要刺杀家康呢?现在一般认为,这都是德川家康本人自导自演的一场好戏。其目的不仅在于进一步打击反对势力,同时也为自己的登顶造势。

别说,如今前田利家刚刚死,正在虚弱的时候。家康这一步棋,下得确实老辣。

但历史在这,有了一个空白。那就是,如果德川家康如此明目张胆的打击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家,那理论上,所有人都应该对其狼子野心,心下了然了。

那为何史书上在描述这一段时,并未有讲各家大老的反应呢?

以及广义上的西军,究竟是在利长投降之前,还是投降之后才匆匆组建的呢?

在此,逻辑上比较说得过去的是。前田利家刚死之时,也就是1599年,实际上的西国大名如毛利辉元、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等人,就已经在开始进行了秘密接洽。

这其中有说法指出,宅神毛利辉元在秀吉刚死没多久,其实私下里就已经和石田三成、长束正家等人私下交换过誓约书。不过某种层面上,这其实也算违背了秀吉的遗愿。

也就是说,在这之中,石田三成既不像一般影视剧作中扮演的那样中流砥柱,同时整个西军也尚没有形成一个宏大打战略构想。大家只是觉得家康有点过分,但怎么做,做了怎么分,分了谁来接任,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实际上无论德川家也好,毛利家也罢。很大程度上,他们的战略目标和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等人是不同的。

石田三成和大谷吉继所求的,是寄望于最高权力层能维持五大老和五奉行的制度,直至秀赖成年可以平稳交接权力。但对于德川和毛利来说,他们在取代丰臣家做天下人上面,其实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因此可以说。在西军诸大名进行秘密接洽时,双方虽然都对德川或多或少有敌意,却也并未在权力分割上得出一致结论。毕竟,如果德川垮台,换毛利于丰臣家而言也并不见得就一定是好事。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据说前田利家在弥留之际。曾经规劝过石田三成,让三成以保住丰臣血脉和名义上的天下人名号为底线,将具体的军政大权一概交由德川家康来打理。

与此同时,该年9月底还发生的一件大事是。最能代表丰臣家正统的北政所,也就是秀吉的大老婆淀夫人,选择了让出代表丰臣家权力象征的西之丸给家康居住。这在无形中,等于向全天下昭告了家康的合法性。

现这真就是,家康都不用挟天子,就能令诸侯了。

另外我们还没有说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在德川家康对前田利长发难之时。也就是1600庆长5年1月份,江湖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五大老之一的宇喜多秀家,他自己的家族内乱了。

该内乱的起因,是宇喜多秀家堂兄宇喜多诠家和家族重臣冈越前守、户川达安、花房秀成几个人,对由前田家跑来的陪臣中村次郎兵卫受到秀家重用而深感不满。为此,这帮人干脆趁秀家不在,擅自对中村次郎兵卫发动了袭击。

只不过,这帮人运气差点,没把中村次郎兵卫杀死。但毕竟这事是背着主家干的,于是乎,一众大佬们干脆躲入宇喜多诠家的宅中玩命抵抗。反正就一句话,你秀家识人不明,滥用外臣,罢黜我等忠良云云。

而此时对秀家麻烦的是。骚乱之初,他本人身在伏见正帮着家康打理国政脱不开身(因为家康前往大阪住了)。而且事实上,秀家对于自己这些家臣也颇为无力。为此,故事的最后,是德川家康替秀家出了面,将几个涉事的当事人进行了流放。

只不过当时许多人没想到的是,这些被流放的宇喜多家臣,基本都跑到了江户,最后做了德川家的干部。从阴谋论来说,害,这究竟是谁的毒计,不言自明了吧。

当此之际,五大老之一的宇喜多家因为内乱自顾不暇,前田利长身陷谋逆传闻。而剩下的毛利家,一个态度暧昧(秀秋),一个可了劲的跟辉元说德川家的好(吉川)。至于上杉景胜,这位老兄此时倒是家国太平,只是身处东国会津,天高皇帝远,也懒得去管大阪的闹心事。

也正因为这样,当家康对信长发难之时,最具有威慑力的其他三个大佬,实际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都没能在京都这个战场上制衡家康。

那这里,也许也会有朋友拿铁王座的坦格利安金袍子禁卫军做比较。即如果说当年,丰臣家在大阪有一支直属的军队坐镇,那家康他进来后,岂能就这么胡作非为??

不好意思,事实上,丰臣本家是有一些直属军队的。秀吉死后造成的巨大权力真空,并非你掌握一支金袍子就能解决。何况德川家康入主伏见和大阪城时,他自己也是带兵进京的。

于是,这一系列的操作之下。当时间来到在1600年初,其实德川家康就已经在各方面掌握了战略优势,所缺的只是借口罢了。该年五月,当上杉景胜家臣藤田信吉跑来报告上杉家在大兴土木和囤积兵器之时,家康立刻抓住机会,不听大谷等人的斡旋,立即便发起了会津征伐战。

那么,从1599年9月到1600年5月3日会津征伐战这么长的时间来看,西军方面究竟又都在做些什么呢?

在后世的诸多影视剧作中,都曾讲述了这一期间石田三成与上杉景胜手下的权臣直江兼续等人,谋划了调德川家康东出,然后西国诸侯联手举兵围攻的好戏。

从逻辑上来说,这的确成立。但问题在于,为何石田三成等人,就一定确定家康会亲自出征呢??我们假设家康坐镇大阪,而派其子秀忠连合伊达、佐竹等人展开攻伐不同样成立吗??

而且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大阪城不仅是日本第一的豪华要塞,同时家康手上还握有秀赖这个绝对的人质。实在不行了,让秀赖出面吼那么一嗓子,你确定草草组队的西军就真不会树倒猢狲散?

另外就是近些年的研究也表明,上杉景胜在会津修筑的城池,那确实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的。德川家其实也知道这点,只不过是因势利导,怀璧其罪罢了。

所以说,上杉景胜的激烈反抗,其实很大程度上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这方面可能家康要稍微有所预见,但石田等人却是并没有提前与之谋划的。不然的话,也很难说得通为什么后来关原之战前夕,上杉家会最终选择了北攻最上,而恰恰放过了这个本来属于他们伟大战略规划中最重要的敌人。

而也正因为此,尽管德川家康在5月3日就发布了征伐令,但实际上他的出兵时间却是在7月21日。在该时间里,还发生了一个对家康极为有利的事情。那就是前田利长对家康的这一系列举措,忽然认清了局势。为此,利长按照约定将自己的母亲,送往德川家康处作了人质。

这一下,西军不想打也不行了。

可以说,到此之时。无论西军举不举兵,家康的这一仗都会有战略上的重大胜利。原因也很简单,上杉景胜作为五大老之一,不管是其自身地位,还是会津城跟家康大本营江户的地理关系。一旦拿下,那家康其后都能从容应对。

而且十分鸡贼的家康,还一路到处给西军埋钉子。

首先他先是在伏见城安排了鸟居元忠这位老将死守,同时又在大津城方向敲打城主京级高次,在自己东征后如果大阪方向有异动,可以先假意归顺,再择机反叛,事成之后,你懂的。。。。。。。

7月1日,德川家康抵达江户。

7月21日,德川家康出征会津。

而这段时间,西军方面的毛利辉元、石田三成等人也迅速动作,相继举兵占据了大阪和各个要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与许多人所想不同是,毛利辉元实际上要比石田三成早3天,也就是7月15日他便发兵占据了大阪。而公认的铁杆反德头目石田三成,却是在18日才开始举兵。

从这个角度来说,石田三成或许真的是反对德川家康最积极的,但却未必是实质上的西军总指挥。而接下来,就到了我们最刺激的关原之战了。

关原大战

对于关原之战,宏观的说其实包含了伏见城之战、大津城之战、田边城之战、岐阜之战等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十几场战斗构成。这些局部战斗看似互不同属,但其实还是或多或少影响了东军和西军在关原的最终决战。

而接下来就让我们以时间线来看看双方在此期间都干了些啥。

7月16日,西军毛利辉元入住大阪,并同时一部进攻大阪西北的田边城。同日,家康尚在返回江户的途中。

7月18日,西军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长、吉川广家、长宗我部盛亲、岛津义弘等人攻打伏见城。石田三成向大垣城方向进发,大谷吉继由敦贺北上。同日,家康在江户仍在准备发兵会津。

7月24日,家康获得了来自伏见和大阪的消息。

7月25日,东军召开小山评定,就西进还是北上讨论。会议的结果,是德川主力稳坐江户静待事态发展,而西部前线的大名如福岛正则等人立即率军返回,待大军集结立即展开攻势。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小山评定中,家康已经确认了要先回头打西军,再来对付上杉的策略。为此,他积极联络北边的伊达、最上等人,要求从北面牵制上杉景胜。

8月1日,西军主力攻破伏见城,德川家守将鸟居元忠,战死。

8月3日,西军上杉景胜的军队向越后出发,而东军的前田利长也攻陷了大圣寺城。

8月4日-5日,西军大谷吉继放出留言,声明他将由敦贺北上,打击前田利长老家,吓得前田家立刻收拢了兵力,而实际上大谷的主力则兜了一圈后跑去跟石田汇合了。

8月5日-9日,石田三成坐镇佐和山,并给清州守将福岛正则发出劝降令,遭拒绝。

同日,前田利长与丹羽长重在加贺爆发浅井畷之战。

08月10日,石田三成说服美浓的大垣城主伊藤盛正开城,石田三成入大垣城。

08月11日,东军福岛正则回到居城清洲城。

08月13日,东军先锋共三万五千人到达清洲城。德川家康约定以南伊势五郡利诱九鬼守隆加入东军。

08月16日,德永寿昌率兵三千攻陷丸毛兼利主城美浓的福束城。丸毛兼利逃往大垣城。

08月19日,东军德永寿昌攻陷高木一族在美浓的高须、驹野及津屋三城。驹野城高木带刀投降,高须城城主高木盛兼和高木正家逃往大垣城。

08月19日,西军毛利家主力毛利秀元。也就是后来在南宫山那帮人,包围了富田信高的安浓津城。

看到这,大家有什么发现没有?

就是,实际上关原之战并不像我们普遍所想,是家康被调出去后,很快就回师在关原打了这场日本历史上旷古未见的大会战。而是,大家在9月15日决战前的一个月,在日本的各地都处在各种乱斗之中。

这里面,东西两军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德川家的主力几乎一个未动,都是依靠着盟友在前线厮杀。而西军方面,以毛利实力最为雄厚,但毛利家我们前面说过,本质上它又分成了几块,只是名义上的君臣关系。故而毛利家在这一期间的兵力配置极为分散,且更多消耗了伏见城、安浓津等等城池的攻方上。

当然拉,理论上这些城池从地理来分析,的确卡在西军东进的交通要道上。但无形中,这却使得毛利家作为最大的战力,提前被消耗了。

与此同时,不知道是因为兵力不足,还是北线的石田三成和其他将领意见不合。总之,尽管早在8月10日,石田三成就已经进入了大垣城,但却既没有反攻驹野,也没有对岐阜方向进行支援,或者发出任何指令。

而要命的事,就在这两天发生了。

08月21日,东军福岛正则、细川忠兴等人由清洲城兵分两路,攻打美浓的竹鼻城和岐阜城。而后方的家康正忙着给各大名封侯许愿。

08月22日,也不知道岐阜城此时的西军将领织田秀信是不是做梦梦到了他的爷爷织田信长当年桶狭间的丰功伟业,总之这位三代家主带着人主动出击东军,结果被打得狼狈逃回岐阜城。

同日,福岛正则攻陷竹鼻城,织田守将杉浦重胜自杀。

而石田三成在获悉东军的行动后,也派遣其家臣舞兵库、森九兵库等守合渡,并命令岛津义弘守墨俣,自己则与小西行长在佐渡方向布阵。

08月23日,东军不仅攻陷了岐阜城,更在在合渡方向打败了舞兵库的军队,然后乘势前往离大垣城西北方四公里的赤坂建立了营地。

有传闻说,也正是在这场前哨战中,岛津家的岛津丰久身陷重围,岛津义弘来找石田要援兵却被予以回绝,为此岛津义弘只得自己亲自出阵,才把丰久救了回来。而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后来岛津家一直战意不高。

8月24日-8月27日,这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此时东军方面,家康在获知岐阜城陷落后,十分高兴。

因为一方面,这使得东军主力可以不被堵在山道里,同时攻打岐阜的主要是丰臣家的武将派,如此一来等于向家康纳了投名状。

于是乎,德川家康当即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经由宇都宫出发,沿中山道向美浓进发(正式出发时间是9月1日)。该路军力高达3.5万,是德川方面的主力军,而指挥官也是德川家的太子,德川秀忠。

与此同时,德川家康自己由江户沿清州方向出发,以汇合赤坂方面的福岛正则等人。在兵力上,一般认为家康自己带的也有2-3万人马,但精锐程度并不及秀忠的那队人马。

而这两天对于西军方面比较好的消息是,西军总算先后扫清了伊势方向的松坂城(24日陷落)和安浓津城(25日陷落)。由此使得石田三成所在大垣城不至于成为一支孤军。

9月2日,德川秀忠进入信浓小诸城,并派遣真田信幸及本多忠政作为使者,向信浓的上田城主真田昌幸进行劝降。但昌幸客客气气的给秀忠回了信,继续拖延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此时在美浓方向驻扎的军队并没有全都停下来喝茶看戏,实际上无论是东军还是西军,都曾有尝试攻取对方的支城。比如宇喜多秀家直到3号之前,都在围攻东军福岛正则的长岛城。

而与此同时,西军的将领如大谷吉继、户田重政等人也陆续由越前进入美浓,并开始在关原西南方的山中村布阵。

9月3日,又一个关键事件发生。此时位于西军背后的大津城,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那位京极高次突然举起叛旗,这就一下子使得前线西军的后勤运输线面临被掐断的危险。不得已,西军派出立花宗茂等人率1.5万生力军回师大津城。

但值得一提的是,该日也不完全都是对西军不利的消息。实际上也就在当天,西军此前重兵围攻的田边城终于打下来了。只不过老实说,西军为了打这个城动员超过1万的军力,多少有些划不来。

另外在这天,还发生了前线石田三成他们所完全难以想到的事,那就是当天不仅小早川秀秋和德川家康的信使搭上了话,同时原本准备东西夹击的上杉景胜在军事会议后,也重新改变了策略,转而攻向了更北方的最上家。

此时可以说,如果石田三成和上杉家的确事前有密谋,那我们只能说军神上杉家的这位继承人,恐怕就得重新评估评估了。

9月4日,德川秀忠终于发现被真田昌幸父子耍了,于是乎在多日的等待以及此前一再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冲动下,秀忠愤而改道由小诸向真田家的上田城发起进攻。

你别说,东西两家这两波最大的生力军在同一天相继被各种外力阻挠,而改变了原来的战略部署,也还是蛮奇妙的。

9月5日,德川家康到达骏河兴津。

9月6日,上田城之战打响,尽管秀忠兵力众多,但却被真田昌幸用计打得颇为狼狈。但这天一个于西军不利的信息是,坐镇大阪的毛利辉元不知道哪个筋又犯了,竟然派遣其家臣穴户元真及曾根景房等,联合河野氏旧臣率兵渡海去攻击伊予。

理论上,就算毛利辉元此时对于石田三成方向主力决战的态势还没有预见,那也应该看出来己方兵力和地利尚不足以打持久战不是?尤其大津城还没被拿下,此时你再一次分兵,意欲何为呢?

9月7日,西军毛利秀元及长宗我部盛亲等由伊势进入美浓到达关原东南方的南宫山附近布阵。同日,大津城之战开打。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毛利秀元军究竟是否在关原之战前8天就已经全部到达了南宫山。

理论上来说,从8月25日,毛利秀元攻克安浓津城到9月7日抵达南宫山,时间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充足的。可问题在于,如果毛利秀元7日就已抵达南宫山,那为何石田三成要拖到14日夜才慌忙由大垣城移师关原呢??

而且,这其中的问题在于,如果石田三成利用这7天时间,他完全是有条件明确毛利家参战的意图的,何以9月14日才选择撤离??

无论如何吧,历史仍在继续。

9月8日-9月13日,在这要命的几天里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其中对西军有利的是,前田利政忽然反水,在能登一带举起支持西军的大旗。同时终于反应过来的德川秀忠在接到老爹的手书后,也幡然醒悟,重新带着部队往关原大战场狂奔。

而东军方面,此时家康已经陆续与赤坂方向的各东军将领汇合,整队后兵力据闻一度高达9万人(也有说是7万多)。同时因为上杉景胜转去攻击最上家,也使得江户方面的德川军压力骤减。

9月14日,关原最后的齿轮开始转动。这里我没有采用日史通说的关原布阵图,因为现在据不管是日本国内还是我们国家研究日本战国史的学者,都普遍认为,这个来自于日军参谋本部在近代做的布阵图,很可能是一张假图。

我所采用的主要是来自新说日本史的材料。其中指出,14日当天发生的事情里。除了早先西军岛左近等人,曾以野钓伏,也就是诱敌深入的打法,在杭濑川附近打了一波小胜外。

其余就是在14日当夜,石田三成等人决定率军脱离大垣城,转而迂回绕道后方的关原一带布阵。但同样的问题,为何石田三成选择在这一时间撤离呢??

结合各种信息来看,我个人认为。很可能此前西军方面都没有准确获得家康本人的动向,同时因为扯皮因素,而长期在大垣城摇摆不定。

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极大的战略失误。因为东军和西军在赤坂对阵,也并非是一天两天了。从战略先机来说,由于东军已经拿下岐阜。大军屯驻大垣城并没有特别的好处。但这也可能是西军对于仍在美浓奋战的高木盛兼等人的支持。

而杭濑川的小胜,很可能让西军察觉到德川家康已经到达赤坂,双方决战在即。此时西军一经商量,还是觉得打不过,为此干脆选择移师关原。

但和普通看法,也包括跟新说看法不同的是。我个人的观点,西军开始其实并没有想过要在关原与家康进行决战。为什么呢?因为按新说的数据,东西两军兵力其实相差很大(西军不算毛利,石田他们加起来不到3万人,而东军则高达7万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把军队放在谷地里去打一场歼灭战,不太合逻辑。难道三成真就笃定小早川一定站在自己这边?难道毛利家就一定会在开打时袭击德川侧后??

而且在新说的材料中,不合情理的地方还在于大谷吉继的单人冒进。此时他的位置在右前的平原地带,我们说就算没有小早川的背后一击,那就大谷的几千号人就能挡住德川数万人马??

但反过来,如果我们将9月14日夜西军临时的移师决定,看成是一场撤退,那整个故事就比较容易串得起来了。

事实上,正是在杭濑川之战中,当西军获知家康已至的消息后。整个前线的西军将领都开始发生了动摇。为此,在傍晚的军议上,西军决定连夜冒雨,由南宫山以南绕行至关原撤离。

当然了,有人会问。那为何西军不直接从伊势南方直接撤离呢?

原因有两点

1是,石田三成的居城佐和山城,就在关原西面,为此他不能不守。

2是,拿下佐和山后,东军到大阪可谓一马平川,除非笃定在大阪城死守,否则三成他们没有胜算。并且我们要知道的是,至始至终,三成等人都没有获得主君秀赖跟他老妈哪怕口头上的支持。为此,他们是绝不能让德川家兵临城下的。

只不过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德川家也发现了西军的动向。故而,德川军也在当日凌晨不久,开始了向关原方向进军。当然了,具体双方相差了几个小时,就没法探明了。

但当赶了一夜雨的西军,在听到东军的号角后,也不难明白,此时再想撤离已是不可能的了。为此,西军只能沿着“山中或者说南天满山”来摆开战阵。

在这点上,我也支持新说,西军没有依托中山道的两翼笹尾山和松尾山进行布阵的观点。原因前面我们也说过了,西军兵力不够,同时它本身就是在撤退。在这种情况下,西军没有条件把兵力散得那么开。

另外就是经常易被忽略的,关原南天满山这屁大点的地方,你就算现在拿尺子去测量,它最宽的部分也不到1公里。为此,西军实在没必要拉散兵力去堵这里,反而大家利用山势抱团能坚持得更久些。

而也正是为了给大部队争取时间,大谷吉继才会率部优先从关原出击。毕竟在此之前,他的部队就一直驻扎在这附近,相对来说体力会更充沛。

只不过,任谁都未曾想到的是。小早川会在这个关键时候倒戈一击,从背后配合德川军。几乎瞬间就撕碎了大谷的部队。

在这方面,通说和司马大师的书里都认为,大谷在小早川叛变后其实还坚持了半天,但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恐怕是没有的。

至于小早川是否真的叛变,我个人看法。在此之前,小早川应该是跟家康有讨论过投降的价码,但大家还没有到彼此写契约书,又或者公然亮牌的地步。也因此,对于大部分西军将领来说,此时也都没有把小早川视为家康一派。

从这个角度来说,包括什么,石田三成向小早川许以关白之位作为诱惑,以及家康关键时候来给小早川打了两炮,恐怕也并不完全是子虚乌有。

历史的真相可能是,在小早川冲下山的那一刻前。整个西军对于小早川的身份,尚没有真正确认。甚至我很怀疑,9月14日之前,石田三成他们甚至不知道小早川军队的确切位置的。

原因也简单,因为从小早川驻地松尾山到大垣城,距离有近10公里。这一期间不仅侧翼有赤坂德川军活动的威胁,同时作为前线的主帅,石田三成怎么可能上午还在大垣城指挥众人,下午就跑到松尾山给小早川晓以利害,而且晚上他还要回来主持军议。

从这个意义来说,三成最多是在之前曾经有跟小早川商量过。至于这两个人究竟是亲自做的协商,还是互换的书信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至少在9月15日前,实际上西军方面还是把小早川视为友军的,或者说并不认为他会突然来这么一手。可就是小早川这么一手,不仅一下打崩了大谷吉继,同时也让对面的德川吓了一跳。

因为同样的,虽然德川和小早川早有书信来往。但毕竟小早川还没有马上亮牌。为此战前,大家也不知道小早川会突然倒戈。广为流传的德川拿枪轰击小早川表态,很可能就是因为小早川阵前倒戈的太突然,以至于让前线的士兵产生了友军误伤。

当然拉,上述都只是我个人的猜测了。

但总之,在大谷崩盘后,实际上就像新说中提到的。整个西军相继开始崩溃,毕竟从大垣到关原,直线距离就有10公里,且大家赶了一夜雨路,饥肠辘辘的就开打,兵力还不占优势,那崩盘也是意料之中的。

就这个层面来说,我个人的看法和新说的观念一样,实际上整个关原之战西军完全不是从早上打到下午,而是在中午之前就已经崩溃了。

至于其中,为什么岛津没有参战,新说的看法是岛津义弘被山挡着,加上当天大雾弥漫。所以仓促之下,还没等岛津义弘反应过来,西军就已经全线总崩了。

而毛利家没来得及参战的理由就比较复杂了。有说是因为南宫山被中间的山脉阻隔了视野,所以对西边关原的情况不了解,从而错失了战机。我后来翻了下谷歌地图,南宫山海拔大概在300左右,往西确实有一道海拔400的山脊挡住了视线。但按理来说,关原距离南宫山大概4公里左右,这战阵之间杀声震天,外加上还有火枪的声音,按说没理由毛利家会听不到。

至于说,认为是石田三成等人在14夜间撤离时候,故意绕道南面没有通知毛利家,才会导致毛利家关键时候一头雾水,也不太说得过去。

毕竟从14凌晨到15日早上9点,南北这么两路大军沿着南宫山两侧进行运动,它毛利家就都没有发现?这属实不太说得过去。

所以,可能的真相是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目前通常的讲法了。即吉川家早早已被收买,堵住了长宗和安国寺等人的出击路线。再加上后者本身兵力就有限,为此,没来得及做什么有效行动。

而第二种则稍微复杂些,即在前者的基础上,实际上14至15日当天毛利家的军队并没有完全在南宫山完成集结。此前到达的可能是吉川家的主力,而14晚-15早上到达的才是长宗和安国寺等人的部队。在这种局面下,后者更无力上去扭转战局。

但无论我们对历史有何种猜测吧。总之当9月15日的黄昏降临时,整个关原的战场上,已经布满了双方军队的尸体。此战作为日本有史以来的大战,东军损失在6000之间,而西军则高达10000以上。当然了,如果按新说和我们上面的论据,东军这个损失是存疑的。

战后尾声

作为现代人,我们当然知道关原之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本战国的走向。然而在公元1600年9月15日这天刚刚结束时,西军方面其实也并不算是再无还手之力。

在大阪方向,毛利家和立花宗茂等人还有大阪城和14日刚刚打下来的大津城等地可以固守。同时,毛利本家的主力军在关原其实并没有完全消耗完。

与此同时,远在东国的上杉景胜正和最上家打得不亦乐乎,尽管这个被称为东国关原的长谷堂城之战,上衫家打得并不算好,但同样也让最上家和伊达家这两个家康盟友很是难受。

但关原之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基本上西军方面最为主战派的将领,清一色全给打没了。其中大谷吉继战死,石田三成、安国市失踪、小西行长等人相继被俘。

此一时,毛利身边能打的就主要只剩个立花宗茂,但这些人刚刚打完大津城,也正迷茫着。尤其关键的是,在这场看似事关丰臣家衰亡的关键之战中,丰臣秀赖及其母始终没有做出任何有效反应(其实也很难有反应),那这就使得实力本就不大的毛利辉元更加犹豫了。

毕竟我们前面说过,其实毛利辉元反德川的动机,和石田三成这些人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他的目的是取而代之,而非单纯的保住丰臣政权。为此,在为丰臣拼命的时候,难免会优先考虑下自己家的未来。

而最终,在家臣吉川广家和东军一干将领信誓旦旦的保证下,毛利辉元选择了开城投降。至此,关原之战终以德川家的全面胜利告终。

不过很快,老狐狸家康就让毛利辉元知道了什么叫做洛水之誓。

想来,如果毛利辉元及其祖辈真的有研究过“中国文化”的话,那么他们其实是不难记起,在三国时代,中国也曾有个叫司马懿的家伙,曾经指着洛水发过毒誓。

而更好笑的是,家康本人从来就没有发过誓。对毛利保留原封地的誓言,完全是家康指示手下东军一帮子忽悠干的。

全小将在此会心一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